刷臉支付崛起,為何微信要慢支付寶很多?

2020-12-20 馬繼華

NFC支付、二維碼支付以後,刷臉支付正在快速進入我們的生活。與前幾種支付相比,甚至與指紋支付相比,刷臉支付都擁有最大的優勢。

嚴格來講,生物識別技術,有六種,分別是人臉、聲紋、指紋、掌紋、筆跡和鍵盤敲擊。歷史上,指紋是用來進行識別和支付最多的,以前的按手印就是原始的最安全的確認手段。

資料顯示,所謂的刷臉支付,主要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上傳照片到支付寶,經過系統分析認證,綁定支付帳戶;然後,掃描商品;選擇刷臉支付選項並刷臉;輸入綁定手機號後四位,支付成功,小票自動列印出來。如果是在熟悉的環境,連手機號都無需輸入。

原理上,刷臉支付的過程就是判斷上傳的圖片和攝像頭拍攝出來的兩張圖片是不是屬於一個人,目前的識別率達到了99%。支付寶的人臉識別技術採用區域特徵分析算法,即利用計算機視覺從視頻中提取人像特徵點,利用生物統計學的原理進行分析,人臉特徵模板與被測者的面像進行特徵分析,根據分析的結果給出一個相似值,通過這個值來確定是否為同一個人。這個過程包含了人臉檢測、人臉分析、活體檢測、人臉比對幾大技術要素。

2018年8月15日,在螞蟻金服開放日廣州站上,支付寶宣布在經過經驗積累和技術升級之後,刷臉支付已經具備了商業化的能力,在未來一年內將向各種商業場景普及自助收銀+刷臉支付的解決方案。

2018年12月13日,這天螞蟻金服發布了一款叫做「蜻蜓」的刷臉支付產品,直接將刷臉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了80%,這意味著刷臉支付真正具備了大規模普及應用的前提。據業內人士透露,這款售價2688元的刷臉支付設備,推出不到三個月就鋪了3萬臺。

巨頭們的競爭顯然不會是獨角戲,何況還有騰訊。就在2019年3月,微信推出了刷臉支付產品「青蛙」。不過,有專業人士表示,微信在刷臉支付方面與支付寶存在較大差距,差不多要落後一年時間,在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已經落地大面積推廣的情況下,微信的刷臉支付還處在試水階段。

2017年12月25日,微信支付與綾致集團旗下品牌Jack&Jones合作推出人臉智慧時尚店,這是微信刷臉支付首次在線下亮相,比螞蟻金服晚了三個多月。「蜻蜓」問世後,微信支付也一直缺少一款與之對標的產品。直到3月18日其合作夥伴織點智能推出織點Facebox才填補這一空白,但同樣比螞蟻金服晚了三個多月。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支付寶動手比較早,成為了技術的主要推廣者,而騰訊顯然是老套路,在等待機會成熟時再摘桃子。

三大原因讓微信支付在刷臉方面落後支付寶

行業內有猜測稱,微信之所以在刷臉支付這件事上表現的如此遲鈍,是因為人手不足。也有人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微信對刷臉支付的態度還比較猶疑,拿不準這項技術的市場接受度如何。其實,這些可能都不是。作為微信來說,對於刷臉支付可能有兩難情節。

一個問題是,生物識別技術一定是大勢所趨,但這種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微信的用戶粘性和社交優勢。

從目前的趨勢看,在支付寶上使用指紋支付和刷臉支付的比例要遠高於微信,主要是因為用戶群體的不同以及人們對金融軟體和社交軟體的不同理解。

微信對於支付寶的衝擊,當年就是從短密碼開始的,也直接倒逼支付寶不得不採取了六位密碼和保持登錄的設計,此後支付寶通過技術升級成功解決了安全問題,登錄與支付分級管理,實現了用戶使用便捷與安全性的平衡統一。對於微信來說,不管是指紋還是刷臉,在其應用內價值都不大。

當然,這與用戶群的不同也有關係,相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具有更強財商的支付寶用戶群體,老年以及少兒微信用戶群對於指紋或者刷臉的接受度不太高,推廣的難度也會略大,因此我們看到的是微信對於聲紋的重視程度好像要高於指紋和刷臉。

另一個問題是,刷臉支付這種生物識別技術最終一定會實現帳號和密碼的合二為一,人們使用刷臉支付的程度只取決於商家提供的設備普及程度,人們使用哪家的行動支付帳戶僅僅取決於綁定的程度,那麼,作為高普及高頻次使用的微信也一樣會隱身於後臺,相對其他支付工具的優勢也就沒有了,這對於微信的支付陣地是絕大的衝擊。

還有一個原因,騰訊在營收上已經落後阿里巴巴,在2019年必須用盡所有的資源與阿里巴巴對決,而在用戶數上,已經最早觸碰到天花板微信和QQ一樣面臨支付寶與淘寶的追擊,這些都是必須死保的KPI,騰訊很難有更多的資源在新技術上加以投入和推廣。至於行動支付,現在是騰訊賴以生存的現金牛,怎麼賺錢比怎麼發展更重要,投入倒成了其次。

我們看到,在2015年,馬雲就在漢諾瓦現場演示了刷臉支付。這項技術推出後最早應用於線上,2017年9月和肯德基合作推出刷臉支付點餐機,螞蟻金服把這項技術帶到了線下。目前,已經在肯德基紅旗連鎖等大面積落地應用,取得了非常好的實際效果。

2018年4月,螞蟻金服通過成立合資子公司螞裡奧的方式,與奧比中光這家國內3D傳感器翹楚達成了深度綁定,然後陸續發布了針對無人售貨機場景的D2/D2 PLUS,以及針對臺式收銀設備改造的P1 PRO兩款產品,還在「2019春季新品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首款MIPI攝像頭模組S1。

目前,螞蟻金服的刷臉支付推廣策略是:將「蜻蜓」原價賣給商家,商家激活設備產生第一筆有效交易後即可獲得240元補貼。此後連續三十天,按照每日設備上產生的有效去重用戶數進行補貼獎勵,每日激勵金額上限為240元。就是說,商家花2688元購買這款設備後,最多可獲得7200元補貼,最後淨賺近5000元。

連續的技術升級和強力的落地推廣補貼,都需要真金白銀,而相對處於騰訊體系內的微信支付,螞蟻金服並非上市公司,沒有業績壓力,可以虧下去,也能持續虧下去。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人臉識別行業發展現狀報告,人臉識別具有非接觸、友好、直接、快速、外延性廣等特點,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到2022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其應用領域從最開始的門禁/考勤領域,延展至金融、安防反恐、教育、社交娛樂、設備、門禁/考勤、交通、智能商業等領域。此前幾年的網際網路發展已經證明,在高技術越來越重要的時代,山寨者已經無能為力。未來屬於有遠見的人,也屬於敢投入的人,刷臉支付也不會例外。

相關焦點

  • 支付寶、微信打造的刷臉支付是未來趨勢or噱頭?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支付寶、微信打造的「刷臉支付」新生兒,是未來趨勢or噱頭?「從動作上來看,目前支付寶是相對領先的」,唐欣說,但微信擁有龐大的用戶量和沉澱資金,這跟支付界面無關,所以在刷臉支付上,微信擁有天然的優勢。
  •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湖泊派」刷臉支付:絕代雙驕,借勢下沉這一派的領域裡只有支付寶與微信爭鋒。橫空而出的刷臉支付「湖泊」雖大,但依賴於行動支付打下的基礎,資源有限只容得下這兩大巨頭。2018年12月支付寶在行動支付領域開墾新疆土,宣布推出的一款全新刷臉支付產品「蜻蜓」,將刷臉支付接入成本降低80%。
  • 想加盟刷臉支付賺錢?先清楚那些支付寶微信官方代理是真的嗎
    目前市場上,有大量刷臉支付公司以代理加盟的名義招收服務商,魚龍混雜之下,已有很多人上當受騙。有些加盟商交了錢,卻發現傳說中的補貼獎勵根本拿不到,有些加盟商甚至發現刷臉機器本身就是山寨劣質機,不被官方承認也賣不掉,等於10萬元打了水漂。更有甚者,玩起多級代理,發展下線高額返傭,成了打著「刷臉支付」的旗號,做著傳銷擦邊球的生意。
  • 刷臉支付靠不靠譜,代理刷臉支付真能賺錢嗎?
    最近有好幾個粉絲都問我:金老師,刷臉支付這個項目怎麼樣,能不能做?我發現今年有很多人衝進了刷臉支付,進入了他們眼中的「2019年新風口」。那——無論是想做的,還是做了沒賺到錢的,你心裡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1、刷臉支付到底是不是風口?
  • 支付寶IoT開放日發布刷臉支付,自動售貨機刷臉支付的時代來了!
    原文出處:易觸科技網站最近,受業內廣泛關注的「支付寶開放日IoT專場」於上海阿納迪酒店盛大開幕,這一盛會吸引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前來參加,也讓大家見證了全新的刷臉支付產品的不同的應用及其帶來的便捷的消費體驗
  • 尷尬→全國首條刷臉支付商業街五馬街刷臉支付並不頻繁!你在擔心...
    五馬街31號的「康龍」專賣店工作人員表示,該店安裝了支付寶刷臉支付收銀系統,但半年前壞了,因要使用的顧客比較少,一直未維修。「目前,顧客還不太願意刷臉支付,我們店刷臉支付有滿15元減4元的活動,這麼大的促銷力度,一周也僅一兩個人刷臉支付。」樂清虹橋天元廣場「快樂檸檬」茶飲店負責人管先生透露。
  • 刷臉支付,掃碼支付終結者?
    2018年12月13日,支付寶發布了一款叫做「蜻蜓」的刷臉支付產品,直接將刷臉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了80%,這意味著刷臉支付真正具備了大規模普及應用的前提。2019年4月17日,支付寶宣布推出第二代基於線下消費場景的刷臉支付機具「蜻蜓」,定價1999元,相比第一代直降近30%,這也標誌著線下刷臉支付進入「千元機」時代。
  • YunGouOS個人支付接口 1.1.13 版本發布,新增微信刷臉支付
    YunGouOS 是一款開源的基於微信和支付寶的官方個人支付接口開發的支付SDK,YunGouOS負責幫您在微信、支付寶官方進行籤約開戶
  • 微信刷臉支付怎麼做代理,你必須要了解的幾大必要條件
    關於如何成為微信刷臉支付代理,您必須了解幾個必要條件。有資源和商人。如果要在人臉支付市場上工作,則需要了解這些必要條件,才能真正進入人臉掃描時代。三,選擇合作公司由於當前的刷臉支付是一個很大的蛋糕,因此現在的刷臉支付品牌喜憂參半。尋找正式的刷臉支付服務公司絕對是最重要的。您必須檢查公司以進行合作。實地考察必是最重要的一環。這需要調查與合作。選擇,選擇最合適的微信和支付寶服務提供商,實現雙贏合作,選擇正確的服務商,等於成功的一半。
  • 二維碼支付即將被淘汰,刷臉時代來臨,刷臉支付,就用花臉!
    掃碼支付儘管是目前的主流,比現金和刷卡效率高很多,但還是得排隊,遇到付款高峰期,收銀臺大排長龍  ,很多商家還會放好幾個二維碼,支付寶/微信/口碑/銀聯...再加上還有用銀行卡和現金付款的,收銀效率非常低。
  • 刷臉支付是未來還是過渡?
    來源:行動支付網作者:冰凌 2019年支付寶推出蜻蜓產品,刷臉支付成為了繼手機支付後又一個新型的支付方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而最近一個3D列印企業的公眾號發布了一個測試視頻,在視頻中,工作人員使用3D列印製作的蠟像人頭,騙過支付寶的手機人臉識別系統,成功買到了一張火車票。
  • 刷臉支付哪個公司靠譜?
    自2018年12月份支付寶公布刷臉支付普及全國,發布了蜻蜓設備正式面向全國市場,目前為止市場也進入到了火熱化階段,很多公司蜂擁而至,導致市場出現很多以招商「圈錢」的公司,這時候我們想加入該如何去選擇?我們公司在深圳支付圈擁有十年之久的支付經驗,從2005年第一批銀行大POS機開始就已經正式進軍支付行業,我們擁有強大的技術團隊並發行過自己的支付產品,同時與銀行合作,2016年與支付寶微信合作成為技術服務商,首次推行線上掃碼支付,並取得優異的戰績,與支付寶微信有了更深一層的合作。
  • 二維碼支付將被「淘汰」!央行發布新支付方式,支付寶微信受挑戰
    導讀:二維碼支付將被「淘汰」!央行發布新支付方式,支付寶微信受挑戰!隨著行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在國內市場上還誕生了兩大行動支付巨頭企業,它們分別是支付寶和微信;目前這兩大支付軟體在國內市場上的用戶都已經突破了10億,隨著使用行動支付的人越來越多,也讓這兩大行動支付巨頭企業在國內的行動支付市場上都賺得是盆滿缽滿!
  • 刷臉支付推廣被叫停?掃碼、刷卡成首選
    通知下發後,一些商超便對支付方式作出調整,最大程度降低支付過程中人身接觸。某超市貼出告示提到,響應全國抗擊病毒號召,儘可能減少病毒傳播,本超市暫停收取現金,儘可能使用微信支付寶第三方支付方式。除了現金支付方式被限制,刷臉支付也被一些商超禁止使用。
  • 刷臉支付可以,騙錢就不對了
    另一種是在線下餐館、超市等場景中,用戶無需攜帶手機,藉助人臉識別設備進行的刷臉支付行為。目前刷臉付領域,主要是微信的青蛙支付和支付寶的蜻蜓支付引領市場,當然銀聯的藍鯨也開始加入戰局。那我們今天說的是第二種,基於線下場景的刷臉支付,主要是針對普通商戶、小推廣者的代理騙局。
  • 美企「破解」刷臉支付?支付寶不安全了?有人做了實驗,彈出4字
    相信眾多答案中肯定有「行動支付」了。自從行動支付興起之後,我們的生活方式就發生了改變,以前買東西必須隨身帶著現金,口袋沒錢基本上寸步難行。如今只需要帶著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了,支付方式非常方便,無論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累積了大量的用戶群體。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即使不帶手機在部分場所也可以完成支付,因為出現了「刷臉支付」功能,已經在各大超市投放了設備,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
  • 買書不用掏手機 新華書店接入支付寶刷臉支付
    此外,刷臉支付能夠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商家收銀效率。實際上,刷臉支付除了提供便捷、提升效率外,它也成為了各大支付巨頭搶佔線下支付的入口。以支付寶刷臉支付為例,去年12月份,支付寶推出首個人工收銀的刷臉設備「蜻蜓」,不到一年時間已在全國300多個城市落地。據了解,早在2015年,支付刷臉支付就已經面世。在當年的德國漢諾瓦電子展上,馬雲在現場親自演示了支付寶刷臉支付。
  • 新支付方式火了,掃碼支付是否會被刷臉支付完全替代?
    2018年開始,刷臉支付這個詞語開始出現,並且出現頻次越來越高,2019年刷臉支付元年,2020年開端,刷臉依舊火熱,但是人們存在這樣一個疑問?掃碼支付真的會被刷臉支付完全替代嗎?支付背後隱藏的巨大財富,你又知道多少?
  • 機場裡不要輕易開啟支付寶刷臉 「滴」支付完成……
    圖:刷臉登機 攝影:拉上窗簾拉上窗簾/文這兩天「刷臉」又成了熱門話題。國外開始有人抵制,但國內這個東西很火,北京幾座火車站早就在用它安檢進站,很多機場也紛紛用它安檢和登機。但拉總可以用一次切身體會告訴你,在機場千萬不要用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功能!為什麼呢?——因為我只好奇地看了一眼,就被收了十塊錢!話說那是今年的8月16日,下午2點21分。拉總自敦煌回北京,經停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無聊地在機場閒逛時,發現幾個人圍在一個自動售貨機前。
  • 刷臉支付加盟騙局:服務商用空殼公司收代理費 月入千萬
    2019年年初,刷臉支付一度被捧上了風口,被譽為「支付行業的第三次革命」。熱捧它的,正是微信和支付寶。2019年前後,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的智能設備「蜻蜓」。3個月後,微信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青蛙」。「青蛙難道要吃蜻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