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自古被稱為帝王之學,這是有它歷史成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難掌握,難掌握的原因是因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說只知道書本裡是教著這麼用,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
在易學的數理模型建立之後,各種運用模型進行佔的技藝便產生了,比如:六壬、六爻、奇門遁甲、紫微鬥數、四柱、風水等等,眾預測之術只要其最基本的模型不錯,無論它代入什麼概念,也無論它以何符號作為周期的起點,它們所能發揮的作用其實都大同小異,無所謂哪門術更高,更厲害,主要還是看使用的人,而且也不用過分去神話它,即使是易學大師顏回和京房也是無能為力而英年早逝。
為何易學的原理經過了千年的發展,集結了歷朝歷代最聰明的頭腦,眾說紛紜,到最後也難說清楚到底是什麼,直到今天各路牛鬼神蛇的說法都有。奇門遁甲相傳是九天玄女所創,並交給黃帝,後來又經過了姜太公、張良、諸葛亮和劉伯溫等改進才流傳至今。我們會發現:1、古人寫書喜歡託古,這造成了很多基礎概念的湮滅,大部分的易學模型,其實都是唐宋的產物,易學也是經過了很多代的完善才形成,以至於現代人有很多都覺得古人為什麼那麼聰明,因為那是最聰明的頭腦經過了一生的研究才得出的結論,而並不是古人有超級望遠鏡看到九大行星,古人看到了地球終極磁場,古人飛到天上去測量了距離等等及其荒謬的說法;2、古人有意用隱晦的語言來表達其發現;3、古人傳承非常注意道德人品,所以很多東西都是秘傳。正因為這些原因,造成了易學越來越難懂,以至於偏激的人認為這是糟粕迷信,盲從的人認為這是飛黃騰達的手段,這是宇宙的終極奧秘。
回歸正題,奇門遁甲裡有三奇、六儀、遁甲、八門、八神、九宮、九星等概念,又分天盤、地盤、人盤、神盤等,其原理為儘可能模擬出某個時間所對應的的幹支,通過創建多個對應的環道模型,來分析其在各盤的宮位狀態,從而將其衍生進行類象模擬。三奇與六儀按順和逆排列,易學模型中,因陰陽互入,而又同生共死,奇門以節氣點為基點,陽遁中三奇為逆,陰遁中三奇為順,時家奇門45日為一宮,與該月30天陰陽顛倒,故三奇陰順陽逆來排。乙丙丁被稱為三奇源於五合,五合源於陰陽相合,早期天象為大火星三月昏時與八月晨時出於東方地平(陰陽反轉),易理中為陽順排陰逆排其數相合,陰陽互生,以節氣為基點與以中氣為基點差15,其數15/5=3,五天為一候,十五天節氣到中氣,共三候,共三奇,產生了30+15=45這種變化,45日一局,360/45=8,為八門,八神和八卦,45/5=9,5天一閏,亦形成九宮。三奇加六儀為九,遁去甲,模型與回歸年小數差還剩3度,以天幹表示216度地平上變化,此時便出現飛宮,因為第二年差6度,五周循環,赤道180與模型216差一宮36,反向多行一宮,故遁去一幹,全部以甲為太極基點,故遁去甲,其遁甲現象在天象上可能為當時的星象中大火星入地平伏點(現在的星象不同了),同時一遁必有一現,為值符,為起始點,為吉。
有「空」才能遁,同時因為「空」形成了後天八卦所示,以天之昏曉觀之,日出前半時即曉,日入後半時方昏。以歲之陰陽觀之,陽不生於子而生於亥,陰不生於午而生於未。以天之殘缺觀之,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神話裡有女媧補天,共工怒撞不周山,不周者,缺也。以易數觀之,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故而三天兩地而倚數。以宗教觀之,佛謂「空」,道謂「無」,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