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汗青·劉欣華
一、《張世坤篆書金剛經》與宿州市地藏禪寺
2014年8月12日上午10時30分,安徽九華山百歲宮方丈,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上慧下慶大和尚(也稱慧慶方丈),應宿州市宗教局、埇橋區宗教局邀請,兼任宿州市北關地藏廟方丈歡迎儀式在地藏廟南小廣場舉行。三項簡短的歡迎儀式中,在市、區宗教局為慧慶大師發過聘書後,《張世坤篆書金剛經》錦盒裝一套六本,作為市、區禮品贈送慧慶方丈收藏。同年慧慶方丈在宿州市北關地藏廟原址投資興建了現在的地藏禪寺,現已初見規模,對遊客開放。所以金剛經書者老張常和朋友戲言:「宿州北關的地藏禪寺就是我的一套金剛經換來的。」哈哈,呵呵!!!
二、二千元買了一個「大玩具」
2013年,張世坤剛會用手機收發簡訊。中秋節前的一天,突然接到一條「你好」的手機簡訊,當時也沒在意就隨手回了一條節日問候簡訊過去。接著對方發來簡訊稱:需求張世坤寫的篆書金剛經。簡訊約定中秋節過後上班電話聯繫。上班電話接通後,對方提出創作《金剛經》的三個要求:一是用毛筆篆字書寫;二是用佛教黃宣紙;三是要求在寬1.2米、長4米見方的宣紙上,寫完整部的《金剛經》。答應對方條件談價時,以平方尺計算應為一萬好幾千,對方講把零頭去掉付款一萬成交。過兩天後對方把一萬元現金打到張世坤帳戶後,張世坤利用中秋節到十一長假的時間準備構思,並用十一長假的四天時間寫成,簡裝後,十一長假過後上班用快遞寄給對方(河北石家莊)。當時一般快遞費20元,張世坤寄時用了50元保費,即70元寄出。對方收到後,作品變現成功。這也是張世坤篆書作品首次以5位數人民幣成交的成功範例。手裡有錢後。正趕上小孩結婚後為懷孩子去徐州調理身體兩次,每次給他們1000元,後懷孕生了個大毛孫。所以張世坤常說「孫子就是我用2000塊錢買的一個『大玩具』」。
三、手鍊
在2014年8月12日,《張世坤篆書金剛經》贈送九華山慧慶大師的儀式後,中午慧慶大師作為回贈,送張世坤一串開光手鍊。下午3點30分,張世坤上班拿到手鍊後,不久家中打來電話,說張世坤當爺爺了。孩子出生時間下午3點30分,真是巧了。下午下班後,老張高興地到醫院見到孫子後,就講了今天贈書活動和得到大師開光手鍊的經過,家人都十分高興,說手鍊為全家帶來了吉祥,並將此手鍊當成至寶,收藏於家中。張世坤認為:佩戴手鍊,不管質量、式樣如何,「戴的是一種心境,並承載著一段故事」。
四、《張世坤篆書金剛經》題籤及序言
《張世坤篆書金剛經》現整套裝的常分冊為九本,序言由原安徽省書協理事,宿州市書協首屆主席萬立勳先生兩次撰寫。題籤分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評委、理事,西冷印社副社長,原《中國書法雜誌》主編李剛田;中書協理事、安徽省文聯主席、書協主席吳 雪及宿州市知名書法家姜秀真老師、郭大華老師、趙琦主席、李傑教授、周軍老師、陳曉輝主席、朱紹儉主席、郭峰老師等。
五、《張世坤篆書金剛經》成書經過
《張世坤篆書金剛經》成書一般需經過壓紙、出格紙、篆寫、對摺、加襯紙、整齊、成冊、切邊、打孔、線裝、用印裝箱等諸多步驟而成。而篆寫:既《張世坤篆書金剛經》作品的重中之重,「藝術含量極高,無幾十年沉澱不可為也」。
六、張世坤篆書《金剛經》媒體支持單位:
今日頭條、華人頭條,百度新聞、騰訊新聞、搜狐新聞、鳳凰新聞、網易新聞、新浪博客網、中國文聯官網、中國新聞雜誌社官網、天下時報網、中國社會新聞網、中國書畫家委員會官網、黨政周刊網、中廉在線、中國網絡微視臺官網、廣西最前沿、美國《紅迪》網、杜拜中文網、一點資訊網、河南電視臺、河南網、中國礦業報、文遊網等。
紙質媒體宣傳單位:書法報2014.12.15、書法導報2014.10.1、拂曉報皖北新聞2005.6.15、皖北晨刊2007.7.25、文化宿州等。
七、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張世坤現為安徽省書協會員;中國硬筆書協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亊。原宿州市書協副秘書長;2020年5月區文聯首屆關心下一代工委主任;先後多次獲得:「機關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原單位主要負責人曾用五個「最」評價張世坤:「最勤勉、最仁義、最厚道、最本份、最擔當」。
其篆寫的《金剛經》2013年入「文達杯」 全國《金剛經》全文專題書法大賽作品展;2014年由九華山百歲宮、2019年分別由布達拉宮十二層觀音正殿、大昭市十二歲等身佛殿收藏。《金剛經》經過手抄和加持後,擺放家中可起到鎮宅、祝壽、闢邪、祈福、保平安的作用。
作者簡介:
趙汗青,名先傑,配字汗青,男、漢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資深媒體人、旅美作家、文史學者、博士。1992年起:先後任安徽經濟報宿州記者站站長、美國麓鹿出版社華文版副總編、《中國新聞雜誌》副總編輯。
已出版20萬字軍事歷史小說《垓下之戰》等九部長篇作品。
宿州市白居易研究會會長、市黨史研究員、市僑聯常委
劉欣華;女、漢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譯、文化學者、博士。自1995年起:先後任某市中學校長、美國麓鹿出版社社長、鹽城市規劃市政設計院安徽分院院長。
有千餘篇散文、隨筆、遊記、譯文散見於海內外各媒體上。代表作有:緬因州賞紅葉、秋風中的園明圓、愛上臨海、西塘——等那一籠煙雨等。
宿州市白居易研究會副會長、宿州市黨史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