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我將一個前同事拉黑了。
在上一家公司時,我們曾十分投緣,她和我一樣喜歡看書,沒事就愛出去旅行,典型的閒不住性格,曾經我還一度認為找到了知己。
在職時,我們經常交流,還會時不時約出去玩,離職後,朋友圈也會常有互動。
可就在最近,她卻突然私聊我,向我炫耀她的功績。
她是做銷售的,在職時,她曾和她的上司有過業務上的矛盾,後來重歸於好,兩人好得像一個人似的。
可在離開公司後,她卻背地裡慫恿她的客戶去退款,鬧事,將原公司各種抹黑,鬧到最後,上司被開除,公司那一陣也被搞得一團糟。
我向來是厭惡別人在背後做些上不了臺面的勾當的,聽完她似乎很解氣的炫耀,當下便選擇了將她拉黑。
雖然,我們很多興趣愛好相同,但光她背地裡捅人一刀這點,我便知道,她這人不適合與我深交。
拉黑之後,心下不禁感觸。
以前交朋友,總想著要有相同的喜好,要能玩到一起去。
卻忽略了,想要維持長久的關係,不止要看喜好,相同的厭惡也是重要的標準。
1
生活中,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將相同的愛好作為是否能成為朋友的標準?
碰到陌生人,喜歡聊共同的興趣去拉近距離;
與人交往,總是習慣性地分享自己的喜好;
甚至相親時,第一句話都是你平時喜歡做什麼;
......
我們總以為人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才能長久相處,畢竟長久的相處需要源源不斷的話題,這便需要共同的興趣愛好來支撐。
於是便經常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我們一起看月亮、看星星、談詩詞歌賦,本以為是一生知己,結果某天突然發現,我們連基本的世界觀都差得不止一點點。
就像我和前同事,一起玩了那麼久我才發現,在「背後捅人一刀」這件事上,我的底線竟然就是她的上限,我覺得一點也不能忍,她卻覺得無傷大雅。
試想如果我和她繼續交往下去,難保哪一天她不會「無傷大雅」地捅我一刀。
所以用相同的喜好作為標準的後果很可能就是,我們在投入了感情和時間後卻猛然發現,這個人根本不值得交往。
日劇《最完美的離婚》中,結夏和光生是一對夫妻,可兩個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卻南轅北轍。
丈夫光生討厭櫻花,妻子結夏卻愛看櫻花;
丈夫十分厭惡家裡髒亂,可結夏卻是個大大咧咧的女生,用完東西從來不會放回原位,回家之後鞋子也是東一隻西一隻;
但是熱戀期的他們根本不在意這一點,於是,激情褪去,結婚後的兩人就這樣在埋怨和嫌棄中過日子,最後感情一點點被磨光,兩人還離了婚。
當然,舉這個例子不是要說明兩個人相交或在一起就一定有完全一致的喜惡,畢竟不管是交朋友還是結婚都需要磨合。
我想說的是,想要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相同的厭惡也十分重要。
2
周國平曾說過:
厭惡比愛更能反映一個人的本質。人們在愛的問題上可能自欺,可是厭惡卻近乎是一種本能,其力量足以衝破一切利益和道德的防線。
簡言之就是,喜歡可以假裝,厭惡卻很難隱藏。
比如當你喜歡一個人,你不一定要得到他,但是討厭一個人,一定會想要遠離他。
一個不愛整潔的人,可以裝出很愛乾淨的樣子,可是一個厭惡邋遢的人,通常一刻也不能容忍自己生活在一個邋遢的環境中。
日劇《請與廢柴的我談戀愛》中有這樣一句話:
比起嗜好相同,厭惡的東西相同更重要。
因為如果是喜歡的東西,相處時只要去配合,快樂就會倍增。
但是厭惡卻不一樣,首先,你根本無法讓自己配合對方做厭惡的事情,其次,就算你配合了,你也無法真正高興,而如果一味忍耐著去配合,只會徒增痛苦。
相反,如果兩個人有共同厭惡的東西,反而會促進兩人關係的親近。
南佛羅裡達大學心理學系的詹妮弗·K·巴森有一個名為「負性優先效應」的觀點。
它指的是:比起分享積極信息,能夠共享負性信息的人更親近。
生活中你一定也見到過這樣的情況:
同樣是辦公室的同事,那個和你喜歡同一個明星的同事通常不如和你一起吐槽上司的同事關係親近;
同樣是聊天,吐槽總是會比談共同的興趣愛好更容易把氣氛活躍;
其原因就在於,分享負面信息比分享積極信息更需要勇氣,也更需要信任。
周國平曾說過:
在社會關係領域,厭惡比喜好屬於更深的層次。因為共同的喜好,人們結為同伴,因為共同的厭惡,人們才成為同志。
所以你看,比起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厭惡往往能有更深的認同感。
3
因此秦桑覺得,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不要只看喜好是否合得來,也要看厭惡是否合得來。
著名教授饒毅曾經在朋友圈發文,稱要與那些支持川普的好友互刪。
消息一出,便在網上引起熱議。
很多人罵饒毅教授,覺得他作為學者,太不懂包容,不尊重多樣性。
但我倒覺得他此舉十分機智,通過相同的厭惡篩選出朋友圈裡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明明是明智之舉啊!
我有個朋友也曾在朋友圈公開宣稱與喜歡某一流量明星的人互刪,最後互刪人數有200多人。
講真,如果要我與一個喜歡ayawawa、煮肘老師的人做朋友,我也會用全身來反抗。
基本的三觀都不合,做個錘子的朋友啊!
相同的喜好確實會給彼此更多交流的空間,但相同的厭惡卻能守住交往的底線。
你們都厭惡冷暴力,你們便極少可能會冷戰;你們都討厭不守信,你便知道對方不會隨意放你鴿子;你們都討厭欺騙,你們便能更多地坦誠相待......
兩個有著相同厭惡的人,對那些不開心的情緒會有著更深的認同感,絕對不會隨意去觸碰對方的底線,同時還會同仇敵愾地對待你們共同厭惡的東西。
試想一下,你們都討厭某個明星,你們就可以一起罵他;
你麼都討厭邋遢的環境,就可以一起維持乾淨的環境;
你們都討厭肥胖,就可以一起保持健康的體型;
這些偶爾的同仇敵愾,和有人和我站在同一邊的安心,看似微小,卻往往能在艱難的生活中給我們巨大的安慰。
所以,看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一定別忘了看他和你是否有相同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