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朋友圈,讓我和200人互刪了......

2020-10-20 極物來了

上個周末,我將一個前同事拉黑了。

在上一家公司時,我們曾十分投緣,她和我一樣喜歡看書,沒事就愛出去旅行,典型的閒不住性格,曾經我還一度認為找到了知己。

在職時,我們經常交流,還會時不時約出去玩,離職後,朋友圈也會常有互動。

可就在最近,她卻突然私聊我,向我炫耀她的功績。

她是做銷售的,在職時,她曾和她的上司有過業務上的矛盾,後來重歸於好,兩人好得像一個人似的。

可在離開公司後,她卻背地裡慫恿她的客戶去退款,鬧事,將原公司各種抹黑,鬧到最後,上司被開除,公司那一陣也被搞得一團糟。

我向來是厭惡別人在背後做些上不了臺面的勾當的,聽完她似乎很解氣的炫耀,當下便選擇了將她拉黑。

雖然,我們很多興趣愛好相同,但光她背地裡捅人一刀這點,我便知道,她這人不適合與我深交。

拉黑之後,心下不禁感觸。

以前交朋友,總想著要有相同的喜好,要能玩到一起去。

卻忽略了,想要維持長久的關係,不止要看喜好,相同的厭惡也是重要的標準。

 1 

生活中,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將相同的愛好作為是否能成為朋友的標準?

碰到陌生人,喜歡聊共同的興趣去拉近距離;

與人交往,總是習慣性地分享自己的喜好;

甚至相親時,第一句話都是你平時喜歡做什麼;

......

我們總以為人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才能長久相處,畢竟長久的相處需要源源不斷的話題,這便需要共同的興趣愛好來支撐。

於是便經常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我們一起看月亮、看星星、談詩詞歌賦,本以為是一生知己,結果某天突然發現,我們連基本的世界觀都差得不止一點點。

就像我和前同事,一起玩了那麼久我才發現,在「背後捅人一刀」這件事上,我的底線竟然就是她的上限,我覺得一點也不能忍,她卻覺得無傷大雅。

試想如果我和她繼續交往下去,難保哪一天她不會「無傷大雅」地捅我一刀。

所以用相同的喜好作為標準的後果很可能就是,我們在投入了感情和時間後卻猛然發現,這個人根本不值得交往。

日劇《最完美的離婚》中,結夏和光生是一對夫妻,可兩個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卻南轅北轍。

丈夫光生討厭櫻花,妻子結夏卻愛看櫻花;

丈夫十分厭惡家裡髒亂,可結夏卻是個大大咧咧的女生,用完東西從來不會放回原位,回家之後鞋子也是東一隻西一隻;

但是熱戀期的他們根本不在意這一點,於是,激情褪去,結婚後的兩人就這樣在埋怨和嫌棄中過日子,最後感情一點點被磨光,兩人還離了婚。

當然,舉這個例子不是要說明兩個人相交或在一起就一定有完全一致的喜惡,畢竟不管是交朋友還是結婚都需要磨合。

我想說的是,想要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相同的厭惡也十分重要。

 2 

 周國平曾說過:

厭惡比愛更能反映一個人的本質。人們在愛的問題上可能自欺,可是厭惡卻近乎是一種本能,其力量足以衝破一切利益和道德的防線。

簡言之就是,喜歡可以假裝,厭惡卻很難隱藏。

比如當你喜歡一個人,你不一定要得到他,但是討厭一個人,一定會想要遠離他。

一個不愛整潔的人,可以裝出很愛乾淨的樣子,可是一個厭惡邋遢的人,通常一刻也不能容忍自己生活在一個邋遢的環境中。

日劇《請與廢柴的我談戀愛》中有這樣一句話:

比起嗜好相同,厭惡的東西相同更重要。

因為如果是喜歡的東西,相處時只要去配合,快樂就會倍增。

但是厭惡卻不一樣,首先,你根本無法讓自己配合對方做厭惡的事情,其次,就算你配合了,你也無法真正高興,而如果一味忍耐著去配合,只會徒增痛苦。

相反,如果兩個人有共同厭惡的東西,反而會促進兩人關係的親近。

南佛羅裡達大學心理學系的詹妮弗·K·巴森有一個名為「負性優先效應」的觀點。

它指的是:比起分享積極信息,能夠共享負性信息的人更親近。

生活中你一定也見到過這樣的情況:

同樣是辦公室的同事,那個和你喜歡同一個明星的同事通常不如和你一起吐槽上司的同事關係親近;

同樣是聊天,吐槽總是會比談共同的興趣愛好更容易把氣氛活躍;

其原因就在於,分享負面信息比分享積極信息更需要勇氣,也更需要信任。

周國平曾說過:

在社會關係領域,厭惡比喜好屬於更深的層次。因為共同的喜好,人們結為同伴,因為共同的厭惡,人們才成為同志

所以你看,比起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厭惡往往能有更深的認同感。

 3 

因此秦桑覺得,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不要只看喜好是否合得來,也要看厭惡是否合得來。

著名教授饒毅曾經在朋友圈發文,稱要與那些支持川普的好友互刪。

消息一出,便在網上引起熱議。

很多人罵饒毅教授,覺得他作為學者,太不懂包容,不尊重多樣性。

但我倒覺得他此舉十分機智,通過相同的厭惡篩選出朋友圈裡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明明是明智之舉啊!

我有個朋友也曾在朋友圈公開宣稱與喜歡某一流量明星的人互刪,最後互刪人數有200多人。

講真,如果要我與一個喜歡ayawawa、煮肘老師的人做朋友,我也會用全身來反抗。

基本的三觀都不合,做個錘子的朋友啊!

相同的喜好確實會給彼此更多交流的空間,但相同的厭惡卻能守住交往的底線。

你們都厭惡冷暴力,你們便極少可能會冷戰;你們都討厭不守信,你便知道對方不會隨意放你鴿子;你們都討厭欺騙,你們便能更多地坦誠相待......

兩個有著相同厭惡的人,對那些不開心的情緒會有著更深的認同感,絕對不會隨意去觸碰對方的底線,同時還會同仇敵愾地對待你們共同厭惡的東西。

試想一下,你們都討厭某個明星,你們就可以一起罵他;

你麼都討厭邋遢的環境,就可以一起維持乾淨的環境;

你們都討厭肥胖,就可以一起保持健康的體型;

這些偶爾的同仇敵愾,和有人和我站在同一邊的安心,看似微小,卻往往能在艱難的生活中給我們巨大的安慰。

所以,看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一定別忘了看他和你是否有相同的厭惡。


相關焦點

  • 微信單刪和互刪的區別 微信怎麼判斷已互刪
    可是我們卻還是可以給好友發消息,這就是你已經被好友單刪了,那麼微信單刪和互刪又有什麼區別呢?1.動作不同當被好友刪除或是將好友刪除時,就只是單方面進行的刪除,就是單刪。當好友與自己同時刪除了對方則是互刪,是一個互相的動作。
  • 「中一條的,就互刪了吧.」
    qiuzhinaiba53(添加請備註公司名稱)學生求職  請加微信 qiuzhinaiba58你們都是什麼時候開始網上衝浪的?我是大學才開始,因為太晚開始,所以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代」,在槓精橫行的當下,想要快樂衝浪就一條秘訣:你罵我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拉黑刪除一條龍,心平氣和把歌頌。
  • 刪了你的人,再也別加回來
    昨天,打開朋友圈,突然看到朋友發了這樣一條消息。原來,那天正在上班的朋友收到了一個不大熟好友的刪除請求。驚訝之餘,兩個人還噓寒問暖了一番,之後就體面的互刪了好友。事後,朋友和我說起,也是一臉興奮。,這些人的意思也很簡單:不想再看到你出現在他的好友列表,不想再看到你的朋友圈,也不想和你再有任何交集。
  • 這樣發朋友圈的男生就刪了吧
    大家好,我是編輯部新來的清一。前段時間晚上和閨蜜聊天,她和我說最近他男朋友不太對勁,之前朋友圈的半年可見變成了三天可見。而且現在發朋友圈的頻率有點高,還都是生活文藝類型,我心裡隱隱感覺有點不對勁,但是又不能明說。閨蜜男朋友是她大學同學,大三下半學期他們就搬出宿舍了,沒有空間距離的限制,平時最多的活動就是打遊戲。
  • 遇到這五種人,互刪吧!有事漂流瓶聯繫
    ,你就用一個「嗯」回復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的冷漠,這種情況基本要關掉對話框了答應我,回答請用「嗯嗯」代替「嗯」,好嗎?我說錯話了?我得罪你了?用表情沒問題,但是請正確使用表情這個表情,我不知道你是要表達友好還是罵我語音黨好好打字聊天,也不打聲招呼,突然開始發很長很長的語音,n條45秒語音消息的絕望你們體會過嗎?
  • 愛刪朋友圈的TA,只是希望你能讀懂TA欲言又止的渴望
    遇到那個愛刪朋友圈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有粉絲跟我留言說自己遇到一個男生,經常會找她聊天,各種關心,並且時不時會假設性的試探,問女孩子如果找男朋友的話,會不會喜歡他這種類型。可是每當女孩主動找他聊天的時候,他經常會隔很長時間才回一句,而且給人就是敷衍的感覺。
  • 加我時熱情如火,刪我時拜拜都沒有?|22個人刪了我微信,我去問了...
    我第一時間用了這個功能。發現我的一千多個好友中,「墓碑好友」有兩百多人。工作忙就疏於聯絡朋友,我很自責,想著要去問候一下。扭臉一看,朋友和同事們的,都是五六百起,佔好友總數一半以上。    有個交際廣泛的男同事,查出來八百多個「墓碑好友」,他劃著屏幕一邊念叨,這誰呀?一邊順手就給刪了,平均每個人不超過3秒。
  • 「對不起,我把朋友圈刪掉了,因為給我點讚的那個人不是你」
    前幾天,微博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總有人愛刪朋友圈?經常熬夜的人都會發現,每到深夜,常常就會出現一些或抱怨、或傷感、或矯情的朋友圈。可到了第二天早上,想要回頭去看一看,卻發現再也找不到了。比如曾經不在乎外表的人,開始每天早起化妝、增加了淘寶購物的頻率;比如曾經一個月發一條朋友圈的人,最近竟然開始更新得格外頻繁;比如每一條看似意有所指的朋友圈,都在幾分鐘後不見了蹤影...我朋友圈裡,就有這樣一個姑娘。
  • 小孩子才互刪好友,成年人只是不再聯繫
    這幾年忙於工作,VX裡一直在滿人狀態,有時候想要新添加一個,就得翻一翻先刪掉一個,一般都是找那種看名字頭像都不熟悉的,點進去朋友圈一看,果然是一條橫線。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加的VX?不記得了。這應該是當代社交關係的一種縮影吧。
  • 千萬別去撩那些喜歡刪朋友圈的人,易喜易怒易崩潰
    成年後,我把自己調成靜音模式。成年人的世界,孤獨是生活的常態,每個人都是在一邊崩潰一邊悄悄治癒。深夜裡,你的朋友圈是不是發了又刪?每一次我發了又刪的朋友圈,或是一次情緒的崩潰,或是思想的一次頓悟。剛踏入社會的時候,以為歲月靜好,但現實的生活卻是一地雞毛。成長的過程是痛苦的,長大後的人生更是活著痛苦之中,因為連崩潰都是小心翼翼。我相信你同樣有著這樣的經歷。
  • 這樣發朋友圈的人,真的很討厭!直接刪了
    那些亂發朋友圈的人,就刪了吧!微信朋友圈是我們今日的社交必備,一個朋友圈,圈住了或強或弱的人際關係,呈現了人生百態,冷暖人情。其實,微信裡所謂的朋友,真心的還真的沒有幾個,很多人都是「假裝」的朋友,連點讚,都是敷衍,不點未必不是朋友,點了也未必是真朋友。
  • 適合「互刪」時發的英文說說,句句「催人淚」,答應我,忍住別哭!
    適合「互刪」時發的英文說說,句句「催人淚」,答應我,忍住別哭! 可以用一天時間愛上一個人,但卻要用一輩子去忘記一個人。
  • 微信朋友圈表情包功能,還真沒什麼大意思
    「什麼時候可以增加互刪功能呀?別像現在這樣,已經把我刪除了,屍體還在我的好友裡。」「就不能增加個欠帳提醒嗎?朋友借了我的錢,微信增加個強提醒,到日子就讓他趕緊還錢。」「什麼時候能髮長視頻呀?抖音都能髮長視頻了,微信還不行!」
  • 教你如何清理朋友圈內容,一學就會,這回再也不用一條一條的刪了
    微信朋友圈大家都知道,有些人就懂的發布,那麼問題來了,像平時的的清理打擊不是不是都採取一條一條的點擊呢?那就沒有什麼快速的方法進行刪除嗎?其實很簡單,只是大家歐諾個時都沒有注意到而已,那具體我們一起來操作一下。
  • 這些朋友圈言論,都刪了
    「她在弄推廣組其實就是討好能跟她掙錢的人罷了,等你被掏空了,自然而然就沒有利用價值了。」「把我們問題解決了再咬人(配了一張狗的表情包)。」2000年出生的小美(化名)與2001年出生的小麗(化名)本是合作創業的小夥伴,小美卻一紙訴狀將小麗告到湖南省南縣人民法院,起因正是小麗發布的幾篇朋友圈的動態和幾則群消息。
  • 適合互刪時發的心酸句子,傷感扎心,讓人忍不住落淚
    7、我的人生當中有過一段經歷,你來過就好,久留久伴,我不奢望。I have a period of experience in my life, you have been good, long stay with a long time, I do not expect.
  • 女子轉發200好友準備兌獎,對方卻秒刪朋友圈
    本報長沙訊 宜家家居是來自瑞典的全球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近日長沙宜家家居即將開業。卻有人利用新店開業的契機,在微信上進行「免費送行李箱」的活動,長沙的冉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轉發,但最終發現是一場騙局。「他們的連結並不是宜家,而是另一個品牌。」
  • 被喜歡的人刪好友是怎樣的感覺?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感謝你曾經來過,就算你是個過客,我也無法割捨不得……」不知道你有沒有被人刪過好友,而且對方是那個喜歡了很久的人。曾某年某月某一天,按照往常給喜歡的人發信息:「周末一起去吃火鍋」。出現的卻是「XX開啟了朋友驗證,你還不是他(她)朋友。請先發送朋友驗證請求,對方驗證通過後,才能聊天。
  • 為什麼有的人看不到我朋友圈
    近期我給不少好友發微信,讓他們幫我轉發一下朋友圈文章,當然也是想弘揚正能量,比如前天我寫的《我能不能考法考?》,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法考的報名條件。結果非常尷尬的事,有幾個小夥伴說:我根本看不了你的朋友圈!試想一下,這兩個朋友算是非常客氣的,非常友好的,一是回復我,二是還願幫我轉朋友圈,相信有的人一看到他看不到我朋友圈,立馬會憤怒,你都把我屏蔽了,還好意思讓我給你轉發!
  • 「訪客量暴增」的走心文案:互刪,你是不是也很捨不得
    其實,我以前也是一個很快樂的人。 2.Sometimes, you have to realize some people can stay in your heart, but not in your life. 有時候,你必須要明白,有些人能留在你的心裡,但不能留在你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