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也拼起高學歷,留得住人嗎?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趙志國、蔣舟 底線思維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趙志國、蔣舟

基層政府政研室工作、事業單位職員

晚上9點,市政府的機關大樓燈火通明。

在以往,這種情形是不太常見的,除非是遇到突發事件,或者急難險重的任務。但就近兩年的情況來看,大樓「熄燈指數」被拉得越來越晚。

熄燈指數是機關裡的年輕人發明的一個詞彙,和「指數」無關,和時間指針有關。熄燈指數越大,意味著政府大樓大面積熄燈時間越晚。通常情況下,在各種公考、遴選考試之前,大樓的熄燈指數會爆發式跳增,這種跳增,會在考後有個明顯的回落。但隨著機關裡的學歷越來越膨脹,熄燈指數的周期性震蕩趨勢已經越來越弱化,與此對應的是,機關大樓裡熄燈的時間也越來越晚。

一、考還是不考,這不是一個選擇題

政策研究室的小王,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小夥。五年前,剛來到這個單位,還是頗有點驕傲的感覺,畢竟自己是這個大樓裡為數不多的某老牌985高校的本碩連讀研究生。

憑藉著過硬的技術功底,一些頗有些技術難度的軟體如SPSS、STATA等運用得飛起,做出的各種數據分析圖那是相當專業,也正因為如此,備受領導器重,被委以重任。

然而他的這種驕傲感正在逐步消失。他發現,這五年來,自己周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和他差不多條件的年輕人,有的甚至來自於常春藤。更令他驚奇和不安的是,一次某街道辦前來取件的辦事員,居然是畢業於美國名校的碩士。

晚上10點,小王合起那本厚厚的GRE核心詞彙,準備回家。他並不是要出國,更不是要考遴選,他準備再報考一個著名高校的在職博士,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學歷優勢——而那所學校,英語是出了名的難。

考還是不考,在小王眼裡,從來就不是一個選擇題。他表示,不斷膨脹的機關新入職人員的學歷,讓他越來越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他恐慌,更讓他惶恐。

二、名校進基層,鄉鎮不值得?

前段時間,清華北大畢業生就業杭州街道辦一事刷屏,引來熱議。網友們紛紛表示,考不上清華北大,都進不了街道辦;還有人反彈琵琶,說考清華北大有什麼用,將來還不是要進街道辦?

當然,以上都是段子,不值得深究。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隨著高等教育越來越親民,機關新入職人員的學歷也是水漲船高。

機關工作人員老張,一個70後的老大哥回憶道,上個世紀90年代,一個專科生都被稱為「大學生」,昂首挺胸地入職。老張也是那個時候以專科學歷被分配進來的。到了本世紀初,新入職的幹部幾乎清一色的本科以上學歷,而且是「逢進必考」。有時候一些名校的學生,考到了鄉鎮或者一些縣直單位去,市裡看到後起了惜才之心,還要想辦法把他們借調上來。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優秀畢業生選擇「下基層」,市裡也就顧不上來了。「市裡已經習慣了」,老張言簡意賅,卻又意味深長地說道。

實際上,關於優秀人才赴基層就任,早已不是新聞。下圖是筆者找到的一張某鄉鎮政府於2013年擬錄取人員公示名單。這張圖片上赫然出現人民大學、耶魯大學這樣的名字。

關鍵問題是,對於這些名校畢業生來說,鄉鎮值不值得?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大可用「偉光正」的語調,強調「是金子在哪都可以發光」,也可以從「紮根基層,大有作為」的角度去詮釋這一社會現象。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名校高學歷畢業生湧進機關裡,以致於一些名校高學歷的優秀人才為了規避競爭風險,寧可「屈就」於鄉鎮基層,這個從更廣泛的視角去考察,究竟是市場資源的優化,還是人力資源的錯配?

坦率地講,我們也不知道答案。

三、他們,留得住嗎?

前文提到了熄燈指數,起源於每年的各種公考、遴選考試。每到招錄計劃公布的時候,也是機關裡人心思變、暗流湧動的時刻。大家嘴上不說,心裡在暗自較勁。

畢竟,有志青年們,都渴望到一個更大的舞臺、更高的平臺上去。

以前公務員招考不限制在職公務員報名,搞得一些低層級的機關怨聲載道:越到忙的時候越找不到幹部,大家都複習考試去了。後來這個政策收緊以後,機關裡還是有一些事業編制的同志,也還有參加公考的機會。至於遴選更是向所有在職公務員放開。

縣招商局的袁局長,有一次看到局裡的年輕人,人手抱著一本《半月談申論秘籍》,無奈地苦笑道:「咋了,這是都憋著勁不跟我幹了,準備集體跳槽是嗎?」

基層的優秀年輕人,有學歷,有履歷,自然是想「人往高處走」,這很正常。但另外一個客觀的數據,每次公務員的考錄比,大都在幾十比一,熱門崗位甚至要「萬裡挑一」。遴選也是一樣。年輕人有想法,有熱情,有衝勁,但更多情況下,他們都敗在了冰冷的概率數字面前。考錄比的基本面,居然成了基層單位人員穩定器的最主要砝碼。

然而令人憂慮的是,年輕人的激情和熱情,本來應該是用來幹事創業的,然而身處基層的年輕人,卻把更多的熱情投入到考取更高級別的崗位上,真需要幹事創業的時候,或者考驗他們處理事務能力的時候,他們卻很難表現出和考試能力一樣的優秀。

四、工作時間學習,違紀嗎?

「坦率地說,這屆年輕人,比前浪們上進多了。」70後的老張給我們介紹道,「不忙的時候看看書,怎麼著也比玩手機、鬥地主強吧?」

老張笑言,上個世紀90年代剛進入機關,工作紀律抓得不是那麼嚴格的時候,他們幾個小夥子湊一起就打撲克,臉上貼滿了紙條。現在這種情況肯定沒有了,但是和他年紀相仿的「老油條」們,還是會在閒暇之餘玩玩手機,看看股票,打打遊戲。老張覺得,只要不耽誤工作,不忙的時候看看書,充充電,這也是應有之義。畢竟將來工作中說不定都能用到那些知識。

與老張持積極態度不同,紀律部門對這個問題是比較持重的。根據紀委的一位同志介紹,從邏輯上來講,政府花錢僱傭職員工作,這些職員在工作時間就不應該從事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而學習、充電這些舉動,本質上來說,是年輕同志為了考出去而進行的個人投資,應該屬於「私人事務」的範疇。所以從這個邏輯上來講,這種舉動有「摸魚」的嫌疑。但紀委也不能真的因為這種事去抓典型,有時會碰到比較尷尬的情況。

該幹部介紹道,如果巡查期間看到有人明目張胆地刷題備考公考、遴選,他們也會善意地提醒一下。對於這種現象,他們總體的思路是不提倡,一般也不處分。如果遇到看工具書的,比如外語資料,他們更是不會去幹涉,「更何況,你怎麼證明人家幹部學外語,將來工作上就一定用不到呢?」該幹部解釋道。

與大部分同齡人不同,小王從來沒有透露過要走的跡象,他學外語,也是為了考取在職博士,從而提升自己在機關內的競爭力。這種舉動,意外得到了領導的默許,甚至還在私下場合誇過他「上進有擔當」。但是小王還是比較謹慎,笑稱在不耽誤工作的前提下,「儘量在領導看不見的時候翻翻書」,避免讓領導看見,「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五、高學歷,究竟有什麼用?

高學歷究竟有什麼用?

面對我們這個問題,小王用力地想了想,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似乎沒什麼用。

根據機關選人用人的一些政策條例,對於博士研究生,享受副處級待遇(職級改革以後,改為三到四級調研員),碩士研究生享受正科級待遇(職級改革以後,改為一到二級主任科員)。但實際上,隨著學歷的膨脹,這些政策大都不能落實,或者縮水落實,比如博士給正科待遇,碩士給副科待遇。

而且,對於一些基層單位,比如說縣鄉兩級,碩士研究生太多了,不能一來就都給個領導位置吧?通常的變通政策,是工資待遇提高一點,職級還是按部就班來。

小王所在的單位層級,是地市級,提拔空間較大,自然也可容納下他這個博士副處的待遇。但實際上,即使他不考博士,四年以後按部就班地升遷,副處級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至於漲工資,幾乎和學歷沒有關聯,或者即使一些地方、一些單位有「土政策」,不同學歷的人收入差別也不是很大。「餘杭街道辦面向清華北大招聘碩博人員,並開高工資,那個是人才引進的特例,沒有典型代表性。」小王給我們解釋道。

那麼這個學歷,既不能提拔,收入增長又有限,考了這個博士,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上,小王凸顯出老牌985高校高材生的底蘊,非常哲學地回答道:「有些事情的意義,是不宜追問的。」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萬一將來有用呢?」

小王還給我們講了個機關裡的段子,說十年前有個組織bu的同志開玩笑,對著某個自學的同志喊道,「你的學歷夠提拔標準的了!」沒成想,後來該同志被提拔公示的時候,他的專科學歷在一大群本科、研究生的同輩周圍,顯得尤其「鶴立雞群」。

六、從學歷膨脹到學歷恐慌,時代背景下的摩擦性矛盾

學歷膨脹,本質上是什麼?本質上,大概是隨著全社會教育水平、教育層次的穩步提升,整個社會的平均學歷大幅攀升,不光是機關單位,很多鄉鎮民營企業,都吸納了一部分高層次、高學歷的人才。甚至還有一些博士,做起了淘寶電商。

學歷恐慌,本質上是什麼?本質上,大概是本領恐慌的變體形式。總書記提出領導幹部要克服本領恐慌的問題,尤其是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這個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可是本領恐慌怎麼克服?對於學霸級的年輕同志,似乎,考試能力成了有效抓手,這其實有點開錯方、抓錯藥的意思。

對於克服本領恐慌,學習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但學習並不意味著要「刷學歷」,更不是指「刷題」。刷題頂多練就紙上談兵的能力,而本領的塑造,除了理論體系的學習和研究,更多是要在實踐中進行領悟和創造。僅僅通過提升學歷,或者聚焦於提昇平臺,覺得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自身能力,這有點文不對題的感覺。

但不管怎麼說,學歷膨脹,對於我們的機關工作來說是好事,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有素質、有文化、有層次的年輕人,會運用更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去解決實際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是似乎我們在大量高學歷人才湧入社會以後,在選人用人上,沒有做好充分的銜接準備。

筆者認為,體制內的人才選拔和上升通道設計,和學歷之間、名校之間的勾連關係,還需要一個認真的梳理。

原標題:《機關也拼起高學歷,留得住人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人才綠卡」受惠者:肇慶留得住人,留得住心
    記者從肇慶市人社局了解到,自今年年初申請發放以來,市人社局已為601名符合條件的各類人才辦理了「人才綠卡」實體卡,其中「傑才卡」90名,「優才卡」511名。這張卡今後還將實現移動應用,為肇慶爭當灣區新秀、加快綠色崛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部分「人才綠卡」持卡人告訴記者,肇慶這一措施,有效解決了他們在肇慶發展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在肇慶可以安居樂業。
  • 深圳實驗 承翰學校 讓教師「聘得來 留得住 用得好」
    面對先行示範區新的形勢和優質特色高質量發展的新挑戰,實驗承翰學校正在探索一條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實踐創新之路,該校秉承的九字方針是:聘得來、留得住、用得好。文/圖:鄧子良著手於「聘得來」高學歷 廣區域 重經驗高學歷人才矚目深圳,匯集深圳。今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教育大會上發布了《關於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拼學歷的時代,拼
    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也越來越凸顯出高學歷的重要性,雖說高學歷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高學歷是萬萬不能的。學歷越高,擁有的工作機會就越多,職業發展空間就越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很明顯,這是個拼學歷的時代,那麼,專科學歷和本科學歷相比,究竟有何差別呢?
  • 拼多多「承包」2021年春晚紅包 「扛得住」12億人同時搖動App嗎?
    不過,上了春晚的拼多多,最擔心的應該不是紅包要發多少,而是能不能扛得住巨大的流量。「日活必須過億」是網際網路公司能登陸春晚的潛規則。此前得到創始人羅振宇曾透露,2018年時得到也試圖上春晚,但卻被央視拒絕,理由是伺服器會崩掉。
  • 高學歷的人一定高素質嗎
    我認為學歷和素質這兩者之間不存在著必然聯繫。學歷是衡量一個人學習和掌握知識能力的一個標尺。素質包含著有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等,所以學歷只是每個人綜合素質的一部分。而您所提的素質,我想是針對道德品質素質而言吧。那學歷和素質兩者組合後可得到以下四種人:高學歷高素質、高學歷低素質、低學歷高素質、低學歷低素質。
  • 拼盡全力才能勉強留上海的普通人留下來真的對後代好嗎?
    愛逛b乎,由於在上海,關於上海的話題總會多看幾眼,今天看到熱榜一個話題一線城市房價是否讓人絕望?下面有個回答沒有在說房價,而是從教育的角度入手,直切要害!我唯一想留上海的念頭就是為了下一代享受所謂的上海高考紅利吧,應該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想法吧。但,真的有這麼容易?
  • 學歷都貶值了,追求高學歷還有意義嗎?
    之前被廣泛熱議的「哈佛物理學博士後任職深圳街道辦副主任」這一消息,有的人覺得高學歷正好可以服務好高科技產業,但也有人覺得這是大材小用,浪費了教育資源;也有「杭州餘杭區招聘北大、清華博士畢業生作為儲備人才」,讓人感嘆,現在真的是沒有博士學歷,連街道辦都進不去了嗎?這真的是學歷的通貨膨脹啊,以後學歷是不是會一直貶值啊。
  • 農村小夥真的很不能接受高彩禮嗎?別歧視農村,有的人是彩禮就高
    如果當地風俗彩禮真的很高,而你又真的給不了那麼高的,關鍵點就在於,姑娘一家認為你值不值得她家姑娘陪你飲水飽。可惜的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用太多的事實證明給不起彩禮的男人,往往更嫁不得。所以大部分人用彩禮表誠意,就好像大部分企業用學歷為招聘門檻,不是低學歷的人都不好,而是挑選太耗費時間了。人品是玄學,拿姑娘的一生去拼一個男人的人品,姑娘又不是沒有別的選擇。
  • 四川:確保農民工進城購房 買得起留得下住得好
    我省部分市州紛紛出臺政策,確保農民工進城購房買得起留得下住得好。圖為瀘州城區一角。劉學懿攝  買得起  財政直補和信貸支持降低進城「錢坎」  吳東老家位於巴州區凌雲鄉,購買的新房剛好100平方米,總價41萬元,除去政府補貼和開發商讓利,總價為38萬元,吳東首付只花了12萬元。
  • 為什麼現在很多高學歷的人,都在送外賣?讀太多書真的有用嗎?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個話題,高學歷一定會有高收入嗎?答案是不一定。那麼高學歷就一定會找到好工作嗎?答案同樣是不一定。 當今社會為什麼會有很多高學歷的人都找不到好工作,要去送外賣?我們從以下這三點來剖析當下的高學歷低工種現象。
  • 做養老需要高學歷的人嗎?
    很久不更新平臺了,平臺裡有的人離開了,有的人仍然在。青春養老人並沒有放棄,小編因為要忙於工作和學習的事情才忽略了這裡。
  • 廣安近3年引進人才2.6萬名,如何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位於川東腹地的廣安,並非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也並非科技或金融中心,如何能夠保證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記者進行了調查。築巢引鳳:「真金白銀」引人才當山東泰安人徐紀敏決定在廣安購買一套商品房時,他就立志從此紮根廣安,在這裡工作、生活,培養孩子長大成人。
  • 應屆生:別怪95後離職率高,誰讓企業只考慮自己利益,留不住人才
    應屆生:別怪95後離職率高,誰讓企業只考慮自己利益,留不住人才這兩年,隨著95後進入職場,一直被人詬病,HR說招聘95後太倒黴了,總喜歡跳槽,公司領導說95後這一代基本上都是受過教育的學生,很多人都還是學歷特別高的存在,怎麼會得到如此評價呢?說來,還是因為網上有太多吐槽95後愛離職的帖子,而且一些網站還自稱發布了專業數據,說95後離職率為歷年最高。
  • 為什麼銀行櫃員留不住人,還要招那麼多名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何必呢 費這麼大功夫還留不住人,不如一開始就從一些大專和中專招人不就好了嗎 我甚至覺得專科這種主要訓練職業技能的定位 太適合櫃員了 完全可以設個櫃員專業 學財會知識 練點鈔 練小鍵盤,何必要讓一堆研究生名校生去幹不符合定位的工作呢……難道我國的人才已經富裕到這種地步了?
  • 高學歷一定擁有高素質,這句話怎麼理解?
    學歷是找工作的敲門磚,高學歷往往意味著高素質,高素質的人給人一種文質彬彬的感覺,有氣質有修養。並不是所有的高學歷就擁有高素質,也不是所有的低學歷人素質都不高,這裡所指的只是一部分人。出國留學,別的沒有學會,學會了國外的自由民主,這些留學生,算高學歷的吧,生生地讓人看笑話。身為中國人,嫌棄自己的國家,這樣的人才,就是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有的還會出賣國家。在這裡提倡,高學歷的人擁有高素質,才是國家資本。
  • 高學歷真的不重要嗎?
    高學歷真的沒啥了不起嗎?近日,央視財經對話欄目李佳琪自曝身後的質檢團隊全員都是研究生學歷,有人就嘲諷研究生還不是給主播打工嘛。事實上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些高學歷背後隱形的價值和能力。當年的北大陸步軒賣豬肉一片譁然,很多不願意讀書的人仿佛找到了藉口,讀了北大還不是賣豬肉,殊不知多年以後,陸步軒已經是年銷售額過億的成功商人。他本人在很多場合也說人一定要讀書,因為它能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
  • 沒考上大學,還有別的出路嗎?高學歷就這麼重要嗎?
    上大學拿到高學歷就這麼重要嗎?但是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這麼多公司非要招學歷高的員工呢?首先高學歷的學生和其他學生比起來,要麼聰明,要麼努力,要麼全佔,聰明的人,你和他溝通,簡單省事,他觸類旁通,你只需要點撥下。聰明的人,他會模仿,舉一反三,可能你做一件事情,他就立馬想到第二步。聰明的人,他會學習,研究,會思考,會復盤。
  • 新民晚報數字報-小朋友用樹葉拼貼畫「留」住秋天
    本報訊 (記者 沈敏嵐)幾片樹葉,一把剪刀,加上無限的想像力,就是一幅幅妙趣橫生的樹葉拼貼畫。
  • ...教育擔當 | 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鄉村教師
    「十三五」期間,江蘇制訂《江蘇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2015-2020年)》,通過鄉村教師領雁和素質提升工程、定向師範生培養、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等政策,全面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本土化」鄉村教師。
  • 沒考上大學,就真的沒有別的出路了嗎?高學歷就這麼重要嗎?
    上大學拿到高學歷就這麼重要嗎?隨著國內快速發展,產生了很多就業崗位,很多學生會覺得就業崗位很多,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努力,做什麼工作都會有出息,實在不行就找一個不看學歷的工作。但是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這麼多公司非要招學歷高的員工呢?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公司非要招學歷高的員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