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1月底開始,全市醫院部分門診實行了停診,或改為線上遠程診療。隨著近期疫情形勢逐步好轉,風險等級降低,我市各大醫院日常門診和住院逐漸恢復正常化。記者近日實地採訪市內幾家醫院了解到,各大醫院常規科室診療已基本全部恢復,患者就診量持續增多,各醫院全面加大防控措施,嚴防院內感染。
市三醫院:口腔科停診兩月複診
在新冠肺炎病人集中救治的市三醫院,隨著疫情的控制,病人大量減少,已從上個月開始陸續恢復正常門診。昨天,該院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門診也正式開診。
市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張迪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出於防控考慮,暫停了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的診療服務。從年初三開始,市三醫院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僅保留急診。
「目前複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深圳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各區疫情防控都是低風險區;二是很多患者確實存在門診就診需求。」張迪說,複診第一天上午耳鼻喉科就接待了12名患者。
在口腔科看診的患者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牙痛忍了已經兩個多星期,但很多醫院的口腔科都不開診。當她看到市三醫院的口腔科可以網上預約,立刻過來看診。
據了解,除昨天複診的一批科室外,近期,該院腫瘤科、全科醫學科、風溼免疫科、疼痛科門診等,也都已陸續恢復。
市二醫院:日均就診量已恢復七成
在市二醫院門診大廳入口處,所有患者進入都必須測量體溫,以及申報「紅黃綠」電子健康碼。據了解,市二醫院已經分批恢復了門診,如防控難度最大的口腔科、美容科、耳鼻喉科等一批科室,也已於上周恢復了正常診療。該院目前日均就診量為3000-4000人次,為疫情前日均量的約70%。
「目前,我們實行三級預檢分診,第一級是在進院,第二級在分診臺,第三級在醫生,層層嚴守。目前,所有新入院病人、急診病人、發熱門診病人都要求進行核酸檢測。」市二醫院門診部主任趙中江介紹,「不過,隨著現在全市風險級別的降低,下一步,我們對於核酸檢驗的人群會進行調整,如普通門診沒有相關症狀以及流行病學史的,可能將不再要求測試核酸。」
在眼科門診,記者看到,不少患者在診室外排隊候診,但人與人之間均保持一定距離,秩序井然。「患者都是通過線上掛號預約就診,避免了大量聚集。由於眼科診療過程中,醫患相隔距離較近,且眼膜有傳播病毒的風險,因此,醫護人員都進行了二級防護,戴有護目鏡、N95口罩、手套等防護設備。眼科診療中,要用到很多儀器設備,我們都加大了酒精消毒、紫外線消毒的頻次,確保每位患者的安全。」眼科主任醫師竇曉燕告訴記者。
市婦保院:陪護人員不能進入門診大樓
昨天下午,記者在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採訪時看到,已經有不少患者在這裡就診。該院二門診辦主任陳少武介紹,目前,醫院常規科室都已基本恢復診療,如就診量比較大的產科、婦科等科室,已經恢復到平時就診量的七至八成。「像產科,平均每周的就診量已達到5000多人次。」
隨著就診者的不斷增加,院方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各項防控措施。在門診大樓門口張貼的「溫馨提示」上,院方告知,除高危產婦、兒童、手術患者等之外,一般情況下,就診陪同人員一律不得進入門診大樓。「這樣主要是避免聚集,我們希望患者在候診期間,相互之間保持一定距離,所以要留出空間。」院感科主任李暉介紹。
在就診密度最大的超聲科,記者看到,消毒措施非常嚴格。所有診室均配有消毒紙巾;超聲探頭實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每個病人進去檢查,都要更新坐墊床單。在產科候診區內,就診者在等候就診時須間隔而坐,聽候叫號後進入內廳等待區。在就診時,每間診室均嚴格控制只有一位患者進入。
「來醫院之前有點擔心,來了之後發現防控做得挺好的。就醫雖然比平時要多出很多程序,但反而更安心。」一位來做產檢的16周+產婦這樣說。
資料來源:深圳特區報
記者:戴曉蓉 通訊員 帥菲斐 王璐鑫 範文婷 深三院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