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

2020-12-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化學之美,嚴謹之美、創造之美。

  幾百年來,通過化學,人們認識了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

  今天,還有更多的化學家,為了更廣袤的未知,為了讓世界更好,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周其林,正是其中的一員。

  上世紀70年代,作為恢復高考的第二批大學生,周其林踏入化學世界的大門,40年來,初心不改,在化學領域裡躬耕不輟,如今,更是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鼓勵更多的青年學子愛上化學,進而打開創造世界的大門。

  為 學

  「在大學裡主要學什麼?學習知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學精神。」9月4日,南開大學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周其林寄語全體新生。

  這樣要求學生,周其林也這樣要求自己。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當時的周其林是南京農村的一名普通回鄉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他重新拾起荒廢已久的學業,第二年,21歲的他成為蘭州大學化學系的一名學生。

  從農田到課桌,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周其林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臨近畢業,便已明確未來的人生方向——從事有機化學的基礎研究。

  此後的十幾年,周其林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並先後赴德國、瑞士、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一職,周其林到南開大學任教。自此,這所高等學府嚴謹的學風、厚重的文化,為周其林提供了最佳的科研環境。

  周其林所帶領的課題組主要從事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不對稱催化、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創造和發展精準、高效的合成方法與技術是當前合成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因具有高效、原子經濟性的特點,不對稱催化已成為合成化學關注的焦點,並為社會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手性物質。手性催化劑是不對稱催化的關鍵,它決定了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在過去的研究中,雖然已出現許多手性催化劑,但真正對多種反應都有效的所謂「優勢手性催化劑」仍然是鳳毛麟角。

  周其林潛心十餘年,設計發展了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配體骨架結構,從這類骨架結構出發,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環配體和催化劑,共計數百個。手性螺環催化劑對多種合成反應都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和選擇性,成為名副其實的「優勢手性催化劑」。

  這些催化劑被國內外同行稱為「周氏催化劑」,已經成為南開化學的標誌性成果。同時成為合成化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40多個研究組借鑑使用,還被多家製藥公司用於手性藥物的生產。

  瑞典化學家舍勒曾說,「世間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發現世人從未見過的新物質。」對周其林而言,最快樂的事,就是帶領學生們暢遊在化學世界裡,盡情享受化學創造之美,盡情暢想未知世界的無限可能。

  為 師

  「我首先是一名教師,也永遠是一名教師。」

  周其林熱愛自己的教師職業,儘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委員和兼職教授等諸多角色,周其林始終珍惜和堅守自己的教師身份。

  從教多年,周其林曾不止一次對同事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在高校裡做基礎研究的最大意義是什麼?

  周其林的答案是,教育和培養學生。通過將學生引領到學科的前沿,幫助他們學會探知未知世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他們培養成棟梁之材,才是高校之根、為師之本。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周其林發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從到南開之日起,周其林就承擔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選修課《有機立體化學》《當代化學前沿》等課程的講授,這些課程是前沿課程,也是基礎課程,學習效果的好壞事關學生能否打好科研基礎,能否對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否建立起科學的學習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只有動手實踐,方能接近真理。」課堂上,周其林先是通過大班教學讓學生了解前沿課題,再要求學生從能源、環境、催化、材料等方向確定興趣點,查找資料後在小班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儘可能在課堂增加互動和學生自主提問環節,不僅給學生以知識,還給學生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周其林的課題組還有一個特點,在學生中已傳為佳話,那就是它的開放性。

  周其林的課題組對全校學生開放,無論本科、碩士或博士,只要對他的研究方向感興趣,都可以到他的實驗室裡體驗一番。

  幾十載春風化雨,幾十載桃李滿園。

  在周其林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學生紛紛投身化學研究和技術研發。如今,周其林已為國家培養了70餘名優秀博士和碩士,他們大多在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製藥公司任職,其中有多人獲得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和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在周其林的辦公室裡,有許多檔案袋擺放整齊,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寫著學生的名字,裡面是他悉心保留的每名學生的實驗報告,在周其林看來,這是他最寶貴的財富。

  為 人

  人生有很多東西,就像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失去以後核還在。但只要守住自己的「核」,就不會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迷失自我。

  周其林的為人,也是如此。為人、治學、做事,踏實而嚴謹。

  「周老師科研選題的標準,從來不是『好發論文』,而是『學科前沿』和『國家需要』」,南開大學2014級直博生李茂霖告訴記者。

  「直到我自己成為一名教師,才真正理解其中的不易和堅守。」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朱守非從2000年讀研開始進入周其林的課題組,一直師從周其林,直到博士畢業留校任教。從進入課題組之初,他就發現導師的文章數量並不多, 「不為發文章而發文章,而是要真正解決科學問題和滿足國家需要。這份定力,值得後輩學習!」

  周其林的嚴格與極重規則還表現在對於學生的要求。2017級碩士研究生王宸進課題組之初,半年時間都在做單調的實驗操作訓練,只是因為周其林的一個要求,「遵循規則,練好手藝」。「周老師做人做事都非常遵守規則。」王宸介紹,比如課題組或者研究所的儀器出現故障,周其林會要求學生按照研究所的流程報送相關部門檢修,而不是「打個招呼」「說句話」,尋求便利。

  周其林,一名人民教師,質樸從容,大道至簡。

  引領更多年輕人走入化學大門,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幾十載耕耘,周其林,矢志不渝,躬耕前行。(馬超參與採寫)

相關焦點

  • 江蘇院士周其林:從蘭州大學到南開大學,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其林:發現高效手性螺旋催化劑,榮獲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科研、教學兩不誤的「催化」大師。而周其林院士能夠獲此殊榮,也可謂是實至名歸。他用二十年的潛心研究,合成了「周氏催化劑」,這一研究成果被廣泛運用於多種手性藥物的生產上,並且至今保持著分子催化劑的全球記錄。正如周其林院士所言:「很多過去不能夠合成的分子,現在能夠合成了;過去很多極難合成的藥物,現在合成起來非常方便。」
  • 李鴻忠張國清看望慰問周其林周恆院士
    1月21日,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親切看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周恆,向在津兩院院士和專家學者,向全市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致以新春問候。李鴻忠、張國清首先來到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親切看望慰問前不久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周其林院士,向他送上新春祝福。李鴻忠說,周其林院士20年潛心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我們由衷敬佩您甘守寂寞、深入鑽研、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為全市科技、教育工作者樹立了榜樣標杆。
  • 周其林院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曉然)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周其林院士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取得累累碩果。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周其林院士實驗室,鼓勵在場師生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基礎研究,力爭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出更多成果。
  • 李鴻忠張國清看望慰問周其林院士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南新宣)1月21日,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親切看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向在津兩院院士和專家學者,向全市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致以新春問候。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毅,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校長曹雪濤,天津市政府秘書長孟慶松參加。
  • 周其林:堅持原創的「催化」大師
    南開新聞網記者 馬超  一身深灰色西裝,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以這樣的裝束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作為該項目參評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推薦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不吝於對這一科研成果的讚賞,他在談及推薦原因時說,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和創造,不僅在科學上帶來突破,同時帶來了催化劑的卓越性能,繼而產生了推動藥物生產等一系列價值,具有「變革性」。  在過去的研究中,雖然已出現許多手性催化劑,但真正對多種反應都有效的所謂「優勢手性催化劑」很少。
  • 周其林-中國教育新聞網
    男,漢族,1957年2月生,無黨派人士,南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始終秉承寓教育於科研、寓教育於日常的育人理念,教書育人取得累累碩果。周其林始終認為自己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位教師。他不止一次對課題組的教師和同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在高校做基礎研究的最大意義是什麼?他給出的答案是:教育和培養學生。通過將學生引領到學科的前沿,幫助他們學會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他們培養成棟梁之才,才是高校科研的根本。
  • 南開大學「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會召開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馬超 攝影 宗琪琪)9月5日,南開大學「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會在八裡臺校區服務樓召開。校長曹雪濤出席會議並致辭。常務副校長許京軍主持會議。副校長李靖、王磊、陳軍出席會議。  曹雪濤感謝各位專家學者齊聚南開,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 聚焦 | 化學家周其林其人其事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一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由於該獎項的評選嚴格性,在歷史上曾多次空缺。這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項目。
  • 周其林: 勤奮催化學術人生
    南開新聞網記者 張劍  韓誠  1973年,17歲的周其林從南京一所中學畢業後到農村下鄉,每天與農田和牧牛打交道。36年後,他作為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簡單、隨和,是周其林院士給人的第一感覺。
  • 周其林:冷板凳上的「化學之歌」
    南開大學供圖戴著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周其林帶領團隊一舉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此獎項被認為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歷史上曾多次出現空缺。
  • 這些科學家都出自蘭州大學!
    這些科學家都出自蘭州大學!蘭州大學,簡稱蘭大,創建於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間設立的甘肅法政學堂,是甘肅近代高等教育開端之標誌,開啟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今天,小編為您介紹出自蘭大的科學界校友。秦大河中國徒步跨越南極第一人秦大河,1970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1992年獲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氣象局局長、中國科學院冰凍圈與環境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氣候委員會主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獲得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諾貝爾獎」——沃爾沃環境獎。
  • 周其林院士與研究生談如何做好學術研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婷婷 王芃)9月12日下午,中科院院士、化學學院教授、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其林以「做有用的化學,做自己的化學」為題,為350餘名研究生作了精彩的講座。化學學院黨委書記郝邦增主持講座。  激情澎湃、鬥志昂揚的新生,你的化學之路怎樣開始,怎樣設定方向?
  • 快訊:南開大學、西北大學2所高校通過「雙一流」中期評估!
    近期南開大學、西北大學這2所高校發布雙一流中期評估新聞動態,一起來看看吧:南開大學9月5日,南開大學「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會在八裡臺校區服務樓召開。校長曹雪濤出席會議並致辭。常務副校長許京軍主持會議。副校長李靖、王磊、陳軍出席會議。曹雪濤感謝各位專家學者齊聚南開,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 南開大學的「生化環材」(一)——生化篇
    南開大學的「生化環材」(一)——生化篇在高考考生報考的專業中,有幾種專業被稱為「天坑專業」,其中呼聲最高的便是生物、化學、環境、材料等相關專業,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南開大學的生物和化學專業。先來說說生科院,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伊始,即設有生物學門。1922年,南開大學正式建立生物學系。
  • 南開大學2020高考錄取分數線預測!高考生!速看
    南開大學,位於天津市,始建於1919年,辦校歷史悠久,歷經風雨發展至今。學校備受黨和國家的關懷,也是周恩來總理的母校,其校名由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2017年入選為國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同時為36所A類高校之一,是一所&34;和&34;建設的百年名校。
  • 南開大學龍以明院士獲「全國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南開大學龍以明院士獲「全國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中新網天津9月9日電 (張曉然)第2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全國師德標兵」榮譽稱號的評選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龍以明獲此殊榮,成為南開大學第一位國家級師德標兵。
  • 如何看待南京大學院士候選人尤建功教授加盟南開大學?
    2016年,著名數學家尤建功教授離開南京大學,選擇加盟南開大學。那麼,尤建功教授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呢?由於科研實力突出,從2013年開始,尤建功教授開始參選院士,但是遺憾落選。尤建功教授為何離開深耕多年的南京大學加盟南開大學?2016年,一則高校人事任命公示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原南京大學數學系主任尤建功教授,出任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博導。
  • 毛主席題寫校名,周總理三次視察,多位院士在此執教,這所大學不一般!
    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南開大學的發展,周總理於1951年、1957年和1959年三次回母校視察;毛主席為南開大學親筆題寫校徽並來校視察;南開人備受鼓舞,凱歌行進,立德樹人,心繫國家,服務社會。硬核學科實力,夠全面夠優秀南開,不僅擁有百年歷史的底蘊,更有著雄厚的硬實力。2007年,南開大學開始招收軍事學軍事思想專業碩士研究生,這是我國第一個非軍事院校軍事學碩士點。南開大學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所12個學科門類齊全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