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院士周其林:從蘭州大學到南開大學,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2020-12-13 教育思享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其林:發現高效手性螺旋催化劑,榮獲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科研、教學兩不誤的「催化」大師。

一頭乾淨利落的短髮,一副輕巧的銀灰色眼鏡,一身深灰色的西裝再配上一條用化學元素裝飾的別致領帶,周其林院士以這樣一身得體又不失風度的裝扮,面含自信的微笑,筆直地站在2019年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臺上。

當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榮譽證書頒發到周其林院士手中時,他那平日裡嚴肅穩重的面孔上,早已洋溢著難以掩抑的笑容,而作為評選歷史上多次出現空缺的中國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這一次,終於有了歸屬。

「高效手性螺旋催化劑的發現」,就是周其林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在人民大會堂一舉奪魁的項目。而周其林院士能夠獲此殊榮,也可謂是實至名歸。他用二十年的潛心研究,合成了「周氏催化劑」,這一研究成果被廣泛運用於多種手性藥物的生產上,並且至今保持著分子催化劑的全球記錄。

正如周其林院士所言:「很多過去不能夠合成的分子,現在能夠合成了;過去很多極難合成的藥物,現在合成起來非常方便。」「周氏催化劑」的誕生完美地解決了藥物生產中創造手性分子的難題,這一偉大科研成果對我國醫藥界,甚至是世界範圍的醫藥生產來說,都是一項造福萬眾的福音。而周其林院士,也因此成為了我國當之無愧的「催化」大師。

即使坐在科研的「冷板凳」上,也要享受探索的過程。

在科學領域,研究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斥著太多困難與隱藏「陷阱」,它提醒你時時刻刻都要留心注意,而你廢寢忘食所為之付出的多年心血,可能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成功只是少數,失敗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常有的經歷。

這就是科研,它自有其神秘有趣之處,可是在你找到它那令人嚮往的一面時,你首先需要面對的是日復一日的枯燥基礎研究與試驗,是無數次的分析計算與方案篩選,而這些常常會使人望而卻步。

「克服這些困難的主要因素就是堅持。」面對科研中的種種困難,這是周其林院士經常鼓勵士氣的標誌性話語,這不僅僅是鼓勵自己的同事與學生,在他停滯不前的時候,也是在鼓勵自己。堅持去克服困難只是周其林科研生活的一小部分,在更多的時間裡,他則是懷有一顆對未知的好奇心,去不知疲倦的探索,享受整個的科研過程。

在周其林的眼中,科研是充滿著無窮魅力的,而他所從事的化學,就是這顆蔚藍色星球上,最為光彩奪目的明珠。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好,那些接踵而來的失敗也罷,都是通往成功的必要環節,「做得不成功的時候,有時也有意外的收穫」。

這就是周其林在面對他的科研項目時,所持有的寶貴態度與可敬心態,他從不去強求什麼結果,更不會急功近利,因為真正的科研是一個在探索中不斷享受美好,感受奇妙的過程,這也是他心甘情願地去進行枯燥的基礎研究,耐心地坐在科研的「冷板凳」上的緣由。他真正領悟到了科研的樂趣。

科研不輟,心系教育,為國家培育著棟梁之材。

1982年7月,周其林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2013年1月,擔任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

如果你認為周其林院士只是個一心醉於科學研究的科學家,那就太片面了。在忙於科研工作的同時,周其林還尤為重視國家的人才培養,並且身體力行地為祖國不斷培養著優秀科研人才。曾當選為「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就是對他傑出教育工作的肯定與讚揚。

勤奮、平和、極具規則意識,這是周其林帶給學生們最為直觀的印象。身為「長江特聘教授」並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任教的周其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學生們做著良好的示範:他總是在工作日最早到達實驗室的那個人;他總是在去往實驗室的小路上,腳步匆匆的那個人;他也總是學生們在遇到難題時,最先想到的那個人……他力求把每個環節都做到完美,只為給自己的學生提供更為有利的學習與科研環境。

為了鼓勵更多對化學感興趣的學生去嘗試和接觸化學,周其林的課題組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無論年紀或專業,所有想探尋化學那神秘面紗下的真容的學子,都可以到周其林院士的實驗室做客。在他的實驗室,學生們可以帶著難題尋求解答,可以體驗化學試驗的美妙與樂趣,輕鬆與好學,成為了周其林院士課堂上的主旋律。

科研、教學兩不誤,即使在獲得國家殊榮之後的周其林院士,也依舊如常,他和自己的學生們沉浸在化學的世界中,滿懷期待的探索與求知著。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
    9月4日,南開大學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周其林寄語全體新生。  這樣要求學生,周其林也這樣要求自己。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當時的周其林是南京農村的一名普通回鄉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他重新拾起荒廢已久的學業,第二年,21歲的他成為蘭州大學化學系的一名學生。
  • 這些科學家都出自蘭州大學!
    秦大河中國徒步跨越南極第一人秦大河,1970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1992年獲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氣象局局長、中國科學院冰凍圈與環境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氣候委員會主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獲得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諾貝爾獎」——沃爾沃環境獎。
  • 周其林: 勤奮催化學術人生
    南開新聞網記者 張劍  韓誠  1973年,17歲的周其林從南京一所中學畢業後到農村下鄉,每天與農田和牧牛打交道。36年後,他作為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簡單、隨和,是周其林院士給人的第一感覺。
  • 李鴻忠張國清看望慰問周其林院士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南新宣)1月21日,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親切看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向在津兩院院士和專家學者,向全市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致以新春問候。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毅,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校長曹雪濤,天津市政府秘書長孟慶松參加。
  • 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公示,一南開大學項目獲建議一等獎
    7月12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第93號公告,公布了初評通過的5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5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閱公布的《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注意到,53個項目中,初評建議等級為一等獎的僅有一個,即由化學評審組評審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該項目主要完成人均來自南開大學,包括周其林、謝建華、朱守非以及王立新。
  • 李鴻忠張國清看望慰問周其林周恆院士
    1月21日,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親切看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周恆,向在津兩院院士和專家學者,向全市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致以新春問候。李鴻忠、張國清首先來到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親切看望慰問前不久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周其林院士,向他送上新春祝福。李鴻忠說,周其林院士20年潛心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我們由衷敬佩您甘守寂寞、深入鑽研、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為全市科技、教育工作者樹立了榜樣標杆。
  • 周其林院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曉然)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致以誠摯的問候。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周其林院士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取得累累碩果。
  • 周其林:堅持原創的「催化」大師
    南開新聞網記者 馬超  一身深灰色西裝,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以這樣的裝束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周其林院士帶領團隊一舉獲得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一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由於該獎項的評選嚴格性,在歷史上曾多次空缺。
  • 南開大學龍以明院士獲「全國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南開大學龍以明院士獲「全國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中新網天津9月9日電 (張曉然)第2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全國師德標兵」榮譽稱號的評選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龍以明獲此殊榮,成為南開大學第一位國家級師德標兵。
  • 聚焦 | 化學家周其林其人其事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一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由於該獎項的評選嚴格性,在歷史上曾多次空缺。這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項目。
  • 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所百年名校的2019年突破連連!
    前幾天,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再次迎來了新得主。1月1月10日,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大會將本年度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團隊,以表彰其原創性成果「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多牛?據統計,近10年來,包括南開在內,僅有4所高校牽頭斬獲這一獎項。2019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
  •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2位是蘭大校友
    其中,蘭州大學校友周其林、馮小明均獲「2018物質科學大獎」。據了解,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蘭州大學化學系78級校友——周其林1957年2月出生於江蘇南京,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其中就有兩位是蘭大校友!
    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獲得「生命科學獎」,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分獲物質科學大獎,林本堅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大獎。其中周其林、馮小明為蘭州大學校友。該研究成果「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也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南開大學,曾與清華、北大共砥柱,而今北辰正歸位
    南開大學,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母校,毛澤東主席題寫校名。南開大學,簡稱「南開」,位於天津市,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為國際公立大學論壇成員,且為國內首批36所A類高校之一。
  • 南開大學2020高考錄取分數線預測!高考生!速看
    南開大學,位於天津市,始建於1919年,辦校歷史悠久,歷經風雨發展至今。學校備受黨和國家的關懷,也是周恩來總理的母校,其校名由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2017年入選為國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同時為36所A類高校之一,是一所&34;和&34;建設的百年名校。
  • 周其林:冷板凳上的「化學之歌」
    南開大學供圖戴著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周其林帶領團隊一舉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此獎項被認為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歷史上曾多次出現空缺。
  • 北京連續三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新華社發昨天,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在這場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中,278個項目和7名科技專家獲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兩人均已年過八旬,都出生於江蘇,且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南開大學的「生化環材」(一)——生化篇
    南開大學的「生化環材」(一)——生化篇在高考考生報考的專業中,有幾種專業被稱為「天坑專業」,其中呼聲最高的便是生物、化學、環境、材料等相關專業,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南開大學的生物和化學專業。先來說說生科院,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伊始,即設有生物學門。1922年,南開大學正式建立生物學系。
  • 毛主席題寫校名,周總理三次視察,多位院士在此執教,這所大學不一般!
    後來,周總理在延安與天津英文報刊《華北明星報》記者的談話中曾說:&34;1937年,抗日救亡運動中的南開大學慘遭侵華日軍野蠻轟炸,南開師生群情激昂,&34;南開罹難後愈益奮勵,南渡與北大、清華合組舉世聞名的西南聯大,剛毅堅卓,弦歌不輟,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1946年,南開大學北歸復校。
  • 2020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南開大學12人次入選
    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人次(佔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佔比12.1%),連續兩年蟬聯第二大"高被引科學家"所在地區。其中,南開大學共12人次入選,表現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