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教師考試網]
【導讀】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創新教育中的語文活動設計。
成功學員:南昌學員陳俊:徐暮耘老師、同學們我考上了! ...
培訓熱線:400-678-1009
實踐活動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學校教育最為重要的環節。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利於把學生置身於一個動態變化的、不斷生成的過程中,有利於通過必要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積極主動地強化或培育創新能力,實現自我發展。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創設以下四類有利於培育創新能力的活動:
1. 競爭性活動。
教師有計劃地開展各種具有競爭性的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動機和興趣,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啟迪學生思考和探究,讓學生產生一種不甘平凡、勇於超越、敢為人先的思想,這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自高一年級開始,我就在所教的班級中開展爭當"演講之星"、"朗誦之星"、"背誦之星"、"書法之星"、"寫作之星"、"閱讀之星"的"語文學習之星"系列活動,讓學生投身活動之中。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通過競爭培養了你追我趕、揚我所長的創新精神,還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他們進一步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協作性活動。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愈來愈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教師通過設置協作性活動情景,可以增強學生對自己與他人、個體與集體的關係的認識,讓學生明白任何主體都必須是社會的個體,任何個體都離不開社會的海洋,從而培養學生堅定的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為他們以後的合作攻關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礎。
如讓學生在寒暑假編輯班級作文選,由同學自己推薦主編,組成編委,然後再具體分工,有序地進行組稿、審稿、打字、校稿、美編、裝訂等工作。這種活動既能讓大多數學生參與實踐、發揮所長,又要求彼此之間相互溝通、精誠協作,使合作能力得到鍛鍊和培養。比如讓愛好武俠小說的學生組織金庸武俠小說的課題研究,讓喜歡詩歌的同學組織詩會,還可組織班級辯論賽,由同學搜集資料,歸納整理,組員之間協作,小組之間辯論;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研究性學習(做課題研究),讓學生自願結合寫調查報告,做關於中學生閱讀現狀的調查、關於網絡的調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