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困難重重,考驗不斷。在新的疫情防控形勢下,7月21日上午,華中農業大學2018級暑期社會實踐線上動員大會如期舉行,本次社會實踐採取「雲團隊」的新模式,要求學生以家鄉為主進行社會實踐,將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決戰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
學以益才,礪以致刃
走過了春的旖旎,迎來了夏的蓬勃,七月是這般繽紛著絢麗,燦爛著熱烈。7月25日晚,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暑期社會實踐團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線上討論,團隊成員積極參與,為做好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獻言獻策。
小組線上激烈討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抗疫實踐中所彰顯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效率再次印證了中國的制度優勢。作為華農水產人,他們踐行「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校訓精神,秉承「上善若水,弘毅篤行」的學院精神,力求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作為一批對加入中國共產黨有無盡熱血的青年,面對新冠疫情肆虐的挑戰,他們利用自己的所知所學,積極投身於打贏家鄉脫貧攻堅戰中,結合專業知識,為脫貧攻堅謀劃新發展,用自己的力量共同築就盛世中華。
迎難而上,乘風破浪
該團隊結合水產養殖專業的基礎知識,對八個省市的水產品及其加工製品進行市場調研,綜合分析市場環境、產品來源及品質、營銷模式、市場需求、客戶心理等,以此提供有價值的就業或創業信息,為貧困群眾提供合適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渠道,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答好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卷」。
團隊郭安靜正在發放宣傳單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在前期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環節,團隊成員在呼光富老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一次又一次修改,終於獲得團隊的全票通過。隊長周立平談到:「都說萬事開頭難,但是沒想到我們第一天調研就困難重重,對於大學生調研有人會比較支持,也有人會不留情面的拒絕,這就需要我們耐心的解釋,調研是個技術活,談話的藝術在調研中展現的淋漓盡致。」來自海南的葉燦勳提及,在調研過程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早晨五六點滿載貨物的漁船在碼頭靠岸後,一群人就往岸邊擠,有些邊端著早餐邊搶貨,爭先恐後地跟漁民講價、拿貨,然後又開著車前往市場銷售,看到他們為生計而奔波的畫面,他特別希望今後能通過自己及團隊的努力來幫助他們。
團隊成員周立平在發放宣傳問卷
團隊成員陳寶楊正在進行市場調研
勤耕精神,薪火相傳
「見聞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親行焉。」通過前四天的調研走訪,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家鄉群眾對水產品知之甚少,對於如何選擇健康的水產品不是很明了,甚至認為野生魚要優於養殖的,還擔心養殖戶為追求利益會有不合理的養殖措施。對比小組成員的調研結果,受地域因素的影響,水產行業在各地的發展參差不齊,內陸及湖泊較少的地區行業發展波動大,產品品種單一,且多來源於沿海城市,購買力相對較弱。在沿海水產養殖業發達的地區,行業規模較大,就業渠道廣泛,但是養殖戶的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技術支撐,不能有效的防禦病蟲害。
魯迅先生曾說過:「青年之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通過此次的調研走訪,團隊成員對華農人特有的耕讀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完成市場調研之後,他們將會根據前期的調研資料,分類匯總八省調研數據,進行對比,準備線上宣講材料,向中小學生普及有關水產品的科學知識,整理並列印政策宣傳手冊和就業創業信息,在指導老師的支持下舉辦線上技術指導專題講座,為養殖戶提供學習交流機會,助力創業,改善民生,消除貧困。
七月將盡,八月伊始。團隊成員決心在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銳意進取,志存高遠,百鍊成鋼,將個人理想融入祖國夢想,堅實邁出每一步,走好最後一公裡。
文字記者:水產學院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暑期社會實踐團 郭安靜
攝影記者:水產學院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暑期社會實踐團 郭安靜
水產學院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暑期社會實踐團 周立平
水產學院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暑期社會實踐團 周嘉傑
水產學院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暑期社會實踐團 鄧琦琦
水產學院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暑期社會實踐團 陳寶楊
審核人: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 呼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