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哈佛就讀大學,或是旅遊參觀時足夠幸運,那一定會看到過哈佛學生裸奔的壯觀場景。
這是屬於哈佛大學名為Primal Scream的裸奔活動,天之驕子袒露年輕的身體,在午夜時分的街頭奔跑、尖叫,旨在釋放內心的壓力。
據哈佛日報的校園記者調查,參加裸奔的大約30%是女性,所以這也被稱為「香腸比賽」。
裸奔是哈佛學生三大傳統之一,另外兩件事是在哈佛創始人的雕像上撒尿,以及在圖書館懷納德裡為愛鼓掌。
幾乎每個對哈佛抱有榮譽感的學生,都會在畢業前完成這三件事。
「這就是使哈佛成為哈佛的原因。」
事實上,有裸奔傳統的大學並不止哈佛一家。
包括哥大、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在內,都有過裸奔的傳統。
甚至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古早時期,曾舉辦過裸體奧運會。
但隨著時代變遷,各大名校認為這是一種「陋習」,於是裸奔遭到了禁止。
然而在哈佛裸奔既不會遭到校方約束,也不會被警察抓走。
所有人都很清楚,裸奔與喝酒、嗑藥不同,對任何人都不會造成傷害,因此權威會包容年輕人的一時放縱。
你甚至能在哈佛大學的官網,搜索到校報對每年學生裸奔的報導,不但圖文並茂,還有現場視頻和採訪。
哈佛大學的裸奔始於20世紀60年代,那時學生們會打開窗戶大喊十分鐘,釋放壓力。
或許是覺得不夠刺激,到了90年代,同學們在喊叫的基礎上,加入了脫衣服的元素。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哈佛學子的定期減壓活動。
用最原始的方式打破約束,以禁忌感代償多巴胺,達到減壓目的。
原始和野性不並意味著無秩序,要知道這並不是漫無目的的裸奔,而是傳統。
作為一項延續長達半個世紀的傳統,哈佛裸奔自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潛規則。
裸奔僅在每年的1月和5月,也就是每學期的期末考試前一天的24點。
參加裸奔的同學,會在當天晚上在拉蒙特圖書館內溫習功課。
等到臨近午夜,他們就走到圖書館的門口,一件件脫掉身上的衣服。
哈佛大學樂隊會在一旁演奏,為活動增添氣氛。
為表誠意,樂隊成員會僅穿著上衣。
伴隨著演奏聲迎來午夜鐘聲,所有人開始圍繞著哈佛校園主廣場裸奔,尖叫與嘶吼交織在一起。
沒有名次,不計較輸贏,敢於站在這裡就是贏家。
裸奔必須繞著逆時針在廣場跑,這就是唯一且必須遵守的規則。
畢竟這不是非法派對,沒有人想互相碰撞跑關鍵部位,或是被其他人絆倒,傷到那本不該受傷的地方。
裸奔不會一直持續,通常只會跑2~3圈。
結束之後,有的人會回到圖書館繼續學習,也有人順便達成另一項哈佛傳統,對創始人的雕塑撒尿。
「最重要的是,不要亂丟脫下的衣服,把它交給值得信賴的朋友」,參加過六次裸奔的大四學生哈裡克向大一新生分享著經驗。
而堅持參加大學四年8次裸奔的畢業生,絕對會在校園裡獲得極高名望。
每個人都會知道你是自信、勇敢的硬漢,不光能考進哈佛,還連續四年在麻省1月的寒冷天氣裡裸奔。
當然,學生也可以不參與裸奔的狂歡,選擇做一名觀眾。
但請記住要尊重裸奔的人,他們不是在為你表演,拍照之前應當三思。
可倘若你不怕被人摔壞手機,那就另當別論。
20歲的瑪麗亞是第一次參加裸奔,她對隨意拍攝的觀眾很生氣。
在跑完第二圈時,瑪麗亞把一名觀眾的手機拍到了水坑裡,然後迅速躲進裸奔的人群中。
沒有人能找到她,因為大家看起來都一樣。
而23歲即將畢業的大衛,則表示他並不介意觀眾在場,即使是那些人在拍照。
「我只是對他們置之不理,說實話,我甚至都沒注意到它們。」
是的,唯有全身心投入到裸奔中,才能最大程度的釋放壓力。
裸奔的學生完全無須害羞,當你被上百個裸體的人包圍時,穿著衣服的才是怪人。
一絲不掛的新鮮感在最初五秒鐘後就消退,突然間會發現自己的裸體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不確定,戴上前德州州長裡克·佩裡的面具。」
當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當人群離去後才知道誰在裸奔,這個道理放在哪裡都一樣。
「每年我都會約暗戀對象參加裸奔,每年我也都會換一個暗戀對象。」
拋去狂歡的浮華,哈佛學子裸奔的本質,只是為了解壓。
毫不誇張地說,哈佛大學的學生自上學以來,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他們享受著優等生的殊榮,並奮進前行。
然而這一切,在來到哈佛之後發生了改變。
幾乎全世界最傑出的學生都聚集在這裡,但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才能被稱作哈佛中的優等生。
而對於其他人來說,無論如何努力都比不上那些真正的天才,從前的優越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壓力與焦慮。
在考試時間所承受的壓力甚至會加劇,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陷入挫折和絕望加倍放大。
正因如此,他們選擇用不尋常的方式,釋放常人無法理解的壓力。
高速發展的社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種緊密關聯也帶來更多的壓力與焦慮,適當的解壓絕對是必要的。
不過,我強烈建議你不要學老美的壞樣,要學就學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