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教師是粉筆,磨短自己補長學生,
教師的事業天底下最壯麗,
教師的稱號人世間最可敬,
今天是9月10日教師節,
祝所有的老師們幸福健康,永葆青春。
新中國成立前,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的教師節。第一個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發組織設立、旨在呼籲改善教師待遇的「6月6日」版教師節。第二個是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設立的「農曆8月27日」版教師節。然而前者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後者因為戰爭等原因並未在全國推行。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理應成為最幸福的人。這種幸福,不應只是來自於外界的賦予、物質的回饋,而應是得益於內心的充盈,來自於心靈的呵護、薪火的傳承;來自於精神的給予、青春的氣息、執著的奉獻。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教師怎樣尋找幸福呢?以下四個方面值得一試。
課程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對課程的準確領悟,也是教師的核心競爭力。課程是教與學的載體,是貫穿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的生命線,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無限的外延。
不僅需要涵蓋知識、技能、情感,將其融會貫通,還應有豐富的、可拓展的外延空間,吸引學生積極探索。
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孩子的特點形成自己的風格,並得到孩子們的歡迎;課程的探索與構建,可以激勵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充分挖掘出自身的人力資本和價值,從傳承到創造,由專業到卓越,並從中找到榮譽感和幸福感。
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臺,也是教師自我實現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課堂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
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探索、一起歡樂,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怎麼教,孩子更喜歡,怎麼教,學生學得更愉悅,這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面對的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做個有心人,認真總結每一節課的得與失,把每節課都當作最珍視的自我表現和最難得的展示機會。當一節課上下來,猶如一部精彩的戲劇,有高潮,有低谷,有激蕩的回應,有默默的思索。課堂結束,意猶未盡,餘音繞梁,回味無窮,並由此產生對上課的嚮往,應當是教師最真摯的幸福來源。
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每位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老師的真情念想,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快樂。
「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離不開愛心與責任。讓學生感恩,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一聲聲「老師好」,讓一天的工作在快樂中開始;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內心就會覺得「這份職業比什麼都要強」。讀懂學生,喚醒學生,依賴學生,其間會收穫最真切的幸福。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要有自己陽光的成長路徑,潛心研究教育教學,關注專業成長,有目標有行動,在教科研成果上有思路有突破,這是優雅生活所必須的前提。
其次,要有坦然面對挫折的心態,立足大局,抬頭看路,關注事物美好的一面,轉換視角,積極、樂觀、豁達。
還要有嚴謹的思考力,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處事周全又不失個性。有詩意的人生,閒暇時光,斟一杯清茶,捧一本愛書,靜謐校園,雲淡風輕,享受「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的境界。
在教育的路一直平靜地走著,沿著自己的路享受著生活,就是教師的幸福。帶著幸福感做教師,正如揣著理想上路,必將一路迎著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