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史蒂芬.平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7個榜單推薦
以人類文明進程為素材,作者從暴力的角度,重新考察了人類社會的歷史與前景,對歷史進行廣義的科學解釋,寫出了這樣一部人類社會發展的史詩巨作。他通過對歷史上的戰爭、個體間的殺戮和社會中的屠殺、酷刑、虐待、迫害等暴力行徑的詳細考察,解釋「人類以暴力相待的情況與程度,在歷史中呈現了逐步降低的趨勢」;另一方面,他尋找促使暴力降低的外在於人心、人性的,社會、經濟、制度性的外在推力,試圖找到這一趨勢的外在驅動力。
作者: 劉紹華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4個榜單推薦
「這是一個關於探險玩耍、為非作歹、吸毒勒戒、愛滋茫然、世代差異、文化衝擊和兄弟情誼的故事。」人類學者劉紹華詳細記錄了諾蘇人的生活經驗和個人口述歷史,呈現出現代化轉型時期一個邊緣群體的遭遇、認知、思索、接受與挑戰。作者更深層的關注,在於透過表面的社會問題,洞見當代中國捲入的全球化變遷中人的行為與福祉,並試圖理解一個非主流群體在社會、文化、歷史變遷中脆弱性形成的時代過程,以及未來何去何從。
作者: [英] 柯律格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4個榜單推薦
作者以明代文震亨《長物志》一書為例,從物品視角切入藝術史,同時也跨越學科界限,參照社會文化理論,討論明代的「多餘之物」——繪畫、書法、青銅器、瓷器、玉雕以及其他明代士紳精英所擁有的文玩用品,考察它們如何被鑑賞、使用,如何成為被消費的商品,以怎樣的方式流通、被接受,以及它們在明代社會生活中的意涵,是一部有關晚明文化消費的經典著作。
作者: 閻海軍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3個榜單推薦
本書是獨立紀錄片導演、青年學者閻海軍調查完成的紀實作品,他深入自己的故鄉「崖邊」村,通過文字和鏡頭,全景式呈現中國西部名為「崖邊」的村莊變遷史,記錄數十年來崖邊人的命運史,以細膩又極富深情的筆觸呈現當下中國鄉土巨變中凸顯的諸多問題:奢婚、打工潮、空巢老人、鄉村留守者……勾畫出鄉土中國巨變背後小人物的命運,讓讀者與作者一起感受中國鄉土在轉型之中裂變的傷痛。
作者: [美] 埃裡克·伯科威茨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3個榜單推薦
本書以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性審判案件為引導,向讀者展現了整個西方文明發展過程中最為真實的一面,同時亦清晰地呈現了西方法律的發展軌跡。那些看似難以理解的審判結果,實則與當時的政治、文化乃至人的意識形態緊密相連,反映著西方各個國家在各個不同時期中的真實社會形態和人民生活現狀,甚至對當今牽涉到性案件的審判,都起著極為關鍵的影響和借鑑作用。
作者: [英] 法拉梅茲·達伯霍瓦拉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2個榜單推薦
性的歷史通常被視為私人生活或身體經驗之歷史的一部分。然而,這種認識本身乃是源於將性作為完全個人私事的啟蒙運動的觀念。作者試圖將性的歷史還原為一種重要的公共事務,說明過去人們認識和處理性的方式,乃是被當時最深厚之思想文化與社會潮流所塑造。其主旨是展現性革命實乃歐洲與北美啟蒙運動的一個核心部分:它參與創造了一種西方文明的全新模式,而其中的個人隱私、平等及自由諸原則至今仍是我們文明的顯著特徵。
作者: 嶽永逸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個榜單推薦
本書力圖展示快速都市化的中國城鄉共生體之間複雜而交錯的情緒與心性。由此,本書分為了四個部分:首編「什樣雜耍」一組展示的是相聲、二人轉等民間藝術的當下生態;次編「我們是誰」則是對都市新舊參差的民俗現實和都市子民心性的關注與思考;三編「我們都是親戚」重在通過當下在鄉村盛行的言語和信仰,展示鄉村之於都市可能有的更多的意義;末編「經驗之殤」則是對已有的鄉土文化認知論及方法論的回觀,倡導對頻頻回首的「守舊」的民俗學的揚棄。
8、《狂瀾與潛流——中國青年的性戀與婚姻》(1966-1976)
作者: 李秉奎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個榜單推薦
該書選取1966—1976年中國青年的性戀與婚姻為研究對象,探察他們的私密生活同政治運動的迎拒向背,試圖勾勒「文革之子」這代人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的歷史軌跡。正文主要圍繞四個問題展開:為什麼紅衛兵運動高潮過後青年中會出現戀愛潮、「拍婆子」與性暴力;政治身份、城鄉差距等諸多優勢,對青年群體的擇偶觀念與行為的影響;文革中後期高額彩禮出現及舊式婚俗「回流」的政治與文化意義;知青的「晚婚」「紮根婚」以及「回城婚」現象。
作者: [英] 麥可·曼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2個榜單推薦
著名歷史社會學家麥可·曼在本書中首次揭露為何殘忍的種族清洗是近代產物,無論是那些最駭人聽聞的事件——殖民主義的種族滅絕、亞美尼亞、納粹大屠殺、柬埔寨、南斯拉夫、盧安達,還是那些殘酷程度稍輕的案例——近代早期的歐洲、當代印度、印度尼西亞,它們都是「民主的陰暗面」。曼的解讀聚焦於社會中的政治權力關係,令人信服地闡明了種族清洗的源頭及升級過程,有助於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作者: [法]弗雷德裡克·馬特爾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2個榜單推薦
本書是《主流》作者馬特爾的最新力作。他敏銳地觀察到網際網路時代主流文化傳播方式、傳播範圍和傳播內容的變化。他的調查編輯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俄羅斯、古巴、伊朗、肯亞、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在《主流》一書未曾詳細論述,而作者此次對這些國家和地區作了全方位的實地調查和研究,對於中國的研究界、學術界、產業界而言無疑是極其寶貴的一手資料。本書堪稱廣大中國讀者了解全球範圍的網際網路世界真實情況的活字典。
以下書籍為在各種榜單出現過一次的社會學書籍
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
作者: 呂途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儀式、政治與權力
作者: [美]大衛·科澤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山海之間
作者: 麻國慶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通向集體之路
作者: 盧暉臨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再造城民
作者: 施芸卿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賦魅於一個祛魅的世界
作者: [美]喬治·瑞澤爾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發展的故事:幻象的形成與破滅
作者:葉敬忠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重回單位研究
作者: 田毅鵬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鑲嵌:社會網與經濟行動
作者:馬克·格蘭諾維特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生活的政治
作者: 汪建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自然社會
作者: 李猛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正常與病態
作者:喬治·康吉萊姆
出版社:西北大學出版社
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
作者:皮埃爾·布爾迪厄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一、新浪中國好書榜,2015年度入圍圖書
二、社科文獻2015年度十大好書評選候選50書單
三、中華讀書報2015年十大好書
四、2015青閱讀Top50好書榜
五、2015精典好書100本
六、中版好書2015年度榜
七、人民日報2015年度好書
八、《外灘畫報》編輯作者群 2015 年度好書榜
九、中華書局2015年度雙十佳圖書
十、新京報2015年度好書社科、經濟類入圍書單
十一、「未讀」公眾號2015年度好書Top50
十二、2015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候選書目
十三、2015中信好書年度盤點
十四、晶報2015「年度十大好書」50本複選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