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因為範圍太廣太泛,所以需要找到一條主線,按照我的理解這條主線就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提煉成一句話就是「現代世界的誕生(現代性)及其後果」。
有了這條主線,我們可以進入書單了。
興趣:從「兩個村」進入社會學
費孝通《江村經濟》、項飆《跨越邊界的社區 :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對於學習,我一直主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需要兩本好讀有趣的書激發對社會學的興趣,這裡我推薦兩本故事性較強的:費孝通《江村經濟》和項飆《跨越邊界的社區 :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前者是中國傳統社會最好的微觀案例,後者則是向現代轉型的經典案例。
要真正的入門還是需要讀過一本主流權威的教材才行,因為這樣才對這個學科有個全景式的了解,以及主流標準是什麼,避免走偏。
教材:全面系統了解學科全景及主流標準
吉登斯的《社會學》、趙鼎新《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周雪光《組織社會學十講》
教材我首推吉登斯的《社會學》(最好是李康翻譯的第五版),吉登斯可能是當今在世社會學家的頭號人物了,這本夠系統全面,唯一缺點就是厚,可跳讀。
另外在推薦兩本國內教材,清華社會學講義系列裡面的趙鼎新的《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和周雪光的《組織社會學十講》。後者對大到理解中國,小到理解公司都極有幫助。順便強烈安利周雪光《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
學科史:社會學家和後現代哲學家
柯林斯《發現社會》、陳嘉明《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十五講》
我的觀感,社會學教材更多傾向於議題,如果要學習真正的理論可能還是要通過社會學思想史,也就是學科史。學習歷代社會學家的核心思想,而且我覺得這才是社會學學習最重要的維度。
這裡推薦《發現社會》,這本對歷史上最重要的社會學家思想進行深度解讀。相比一般的同類著作,簡而全能,讀完只能記住名字和概念,這本非常有助於理解思想。
一般的社會學思想史傾向於介紹早期的社會學家,但是我個人覺得理解當代社會更需要理解後期的社會學家,而這些社會學家又與後現代主義哲學家高度重合。甚至是,哲學史上一般都不會提他們,但是介紹社會學家的著作一般都會介紹他們。
因此,我推薦陳嘉明《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十五講》,通俗而全面的介紹了後現代哲學家,也是社會學家。
如果想更全面的理解社會學家及其思想,推薦楊善華、謝立中主編的兩冊《西方社會學理論》。
不過真正的要理解思想,還是建議讀原著,這裡我推薦三位頂級大師的作品。
大師:韋伯、馬克思、福柯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韋伯《經濟與社會》、福柯《規訓與懲罰》
社會學有三大導師(奠基人)馬克思·韋伯、卡爾·馬克思和涂爾幹。
可能是我學淺,我不太理解涂爾幹的重要性,相比之下,福柯我覺得更重要。
其實看現代的歷史和社科書籍,隨處可以看到馬克思、韋伯和福柯的影子,比如餘英時作品韋伯的影子,王汎森作品福柯的影子。
因此,我要推薦的是馬克思、韋伯和福柯三位,但是不是他們最出名的作品。因為,我個人的經驗,一個作者最好的作品常常是他第二的作品,而不是最有名的作品。
馬克思推薦他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而非《資本論》,因為這本書是後來西方馬克思的源頭,包括後來的法蘭克福學派。相比《資本論》的經濟決定論,這本更強調文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本書很薄,不會讓你嚇到你。
韋伯推薦《經濟與社會》而非《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是韋伯宏大理論體系的集大成之作。韋伯的書,我覺得臺灣的康簡版(也就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出版的那套,《經濟與社會》被拆成了兩本)好讀一些,可能是因為我一開始接觸的就是康簡版?
福柯推薦《規訓與懲罰》而非《瘋癲與文明》。福柯是我喜歡的社會學家,他思想裡最關鍵是「權力」,而且是微觀權力,我覺得這本最能體現他的核心思想。
原著難而且多,可以考慮專門解讀一個社會學家或者一部的二手文獻,比如牛津通識讀本和拜德雅出品的一些列導讀書籍。限於篇幅,我就一一推薦了。
思潮:女性主義與不平等
上野千鶴子的《厭女》、布爾迪厄
有了理論工具,就要真正深入去了解社會議題了,我選了當代世界範圍內最火熱的四股社會思潮:女性主義、不平等的社會階層、技術反思和族群政治。
但是,技術反思屬於傳播學、族群政治多屬於政治學,所以只推薦前兩者相關的書。
女性主義理論龐雜,李銀河的《女性主義》是不錯的大型綜述,但是太理論了,李銀河也說連女性對理性主義都不感冒,甚至是印象不佳。
我個人覺得,相比理論,我更傾向於推薦去看女性主義相關的文學,比如《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黑箱》等,這樣大家更能體會真正的女性立場。
但我們這是一份社會學書單,那就推薦上野千鶴子的《厭女》吧,是我讀到的女性主義最好的社會學著作,講述直男癌是如何誕生的。
不平等研究推薦布爾迪厄吧,但是他的《區分》翻譯特別爛,我讀了幾頁讀不下去,我也是通過多個二手文獻了解他的思想,很喜歡他的思想,他關於不平等的核心觀點是:文化逐漸取代經濟成為區隔和維護社會階層的工具了。
觀點:我所理解的現代社會
鮑德裡亞《消費社會》
最後是我個人的觀點和喜好,我覺得我們處於一個消費社會,消費社會操控和塑造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推薦鮑德裡亞的《消費社會》。
他的擬像、擬真理論在網際網路時代也很重要。提前打個預防針,他的書不好讀,我也是硬著頭皮啃了幾本,但是受益匪淺。
PS:繼經濟學、哲學、政治學、電影入門書單後,很多書友催我出社會學入門書單。最後說明一下,我所有的書單只是個人學習經驗的總結分享,並非專業指南,這份亦不例外,所以歡迎補充,我們一起分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