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閱讀 | 《社會學的想像力》讀後感

2021-03-01 社會學吧

整本書讀下來,我的感受是晦澀難懂,一時間很難理解人們為什麼會把這樣一部理論性和專業性較強的書作為入門書籍,難道他們沒考慮到社會學初學者或者是社會學知識匱乏的人的感受嗎?難道他們沒考慮過這樣做會沉重打擊社會學初學者嗎?我就是懷著這樣一種懷疑的態度讀這本書的,這樣的態度使我慢慢理解這本書被作為社會學入門書籍的原因,也使我逐漸加深對社會學的認識。

難歸難,但安靜地讀下去也不至於什麼都獲得不了。從這本書中我獲得了三點心得:社會學的想像力的含義及其運用,對本書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把握以及本書的現實意義。以下作簡單闡述:

書籍簡介與含義

這本書由美國社會學家、文化批判主義代表人物米爾斯撰寫,被視為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自1959年首次出版以來,已經逐漸成為全世界社會學教學中備受推崇的入門經典。在這部書中,米爾斯運用知識社會學的觀點並結合自身在社會階層的研究經驗對美國社會界的成果和傳統學科的抽象與僵化界限進行了批判,並以此強調了社會學的想像力的重要性。

對於社會學的想像力這一定義,作者在第一章伊始就做出了解釋:它「是一種特定的心智品質,這種品質能夠有助於他們運用信息,發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邊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他們又會遭遇什麼。」對於這一含義,我是這麼理解的,社會學的想像力是一種思維方法、思考的方式,它要求我們從歷史變遷和制度矛盾的大角度來看待問題,既要能夠將自己的生活模式與世界歷史的進程相聯繫,又要能把握人與社會、人生與歷史、自我與世界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就是我們要有站在宏觀立場看待問題的思維。我一度將它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方法,而且它也確然與之雷同,即,用聯繫的、發展的和矛盾的觀點看待問題。仔細想想,社會學的想像力竟然還蘊含著哲學的味道!

至於它的運用,米爾斯在書中也有所涉及,「社會學的想像力使我們有能力把握歷史,把握人生,也把握這兩者在社會當中的關聯。」「藉助社會學的想像力,人們現在可以期望把握世事進展,理解自身遭遇,並視之為人生與歷史在社會中的相互交織的細小節點。」作者的意思已經很明確,社會學的想像力的運用有助於個人更理性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和思考問題,使個人更有能力透過紛繁多樣的情景捕捉到社會結構中的複雜觀念。

對本書內容與結構的整體把握

本書結構很簡單,我們完全可以按照「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做」的經典套路解讀。本書共有十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章是第一部分,也就是「是什麼」部分,那麼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論述什麼是社會學的想像力,除此之外,作者還對寫作背景進行了說明。第二章至第六章是第二部分,也就是「為什麼」部分,這一部分是本書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將要重點論述的部分,在這一部分中作者對當時比較流行的幾大趨勢進行批判進而強調社會學的想像力的重要性。第七章至第十章是第三部分,也就是「怎麼做」部分,在這一部分中,作者對怎樣運用社會學的想像力和怎樣研究提出幾點建設性意見。其實按照我的構想,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完全就是多餘的。從本書書名來看,我想大多數人的寫作思路應該是,對社會學的想像力解釋一番即可,再不濟舉例說明就是了。但是我們完全沒想到,作者其實是在藉助解釋社會學的想像力對當時美國社會學界流行的幾大趨勢進行批判進而對社會學未來的發展做藍圖規劃。不得不說,作者的格局很大,非一般人可比。

米爾斯以批判當時美國社會學界的主要成果為全書討論的主題,也就是第二部分,作者對當時美國流行的五種趨勢的批判,即作者所說的「久而成習的偏向」。這五種偏向分別是:宏大理論、抽象經驗主義、各種實用取向、科層制氣質和各種科學哲學。下面簡要說明作者對以上五種趨勢的批判觀點:

第一,宏大理論。「所謂『宏大理論』,也就是概念與概念之間的組合與拆解」,它「究竟只是一堆胡亂堆砌的繁文冗詞,還是究竟有些深意蘊藏其間?我的答案是:確實有些乾貨,雖然埋藏很深,但畢竟不乏洞見。」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宏大理論的批判:對問題的分析停留在概念層面,既有以概念解釋概念,理論晦澀難懂之嫌,又有以靜止的觀點看待社會的問題,缺乏歷史觀的思維,看不到社會變遷。

第二,抽象經驗主義。「他們研究了抽象經驗主義的問題,但對於那些問題和回答的陳述都只是囿於任意武斷的認識論中那些奇怪的自行強加的限制。」「作為一門學派,它是新的;作為一種方法,它的確有待時日檢驗;而作為一種研究風格,它現在還在逐步擴散到更全面的『問題領域』。」作者批判這種趨勢脫離實際,忽視對社會現象的深入觀察,而對以往的研究結果做機械堆積、增加,缺乏方法論的指導。

第三,各種實用取向。說實話,這一章看的是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只是作者感覺在批判:當時部分學者急於求成、貪圖利益而不追求科學真諦的浮躁風氣。

第四,科層制氣質。「從事應用型社會研究的社會學家通常不會以『公眾』作為自己的受眾。」「要界定什麼是『好的研究』,就是看它如何契合於特定的流派,因此學術上的成功往往有賴於主動接受佔據支配地位的流派的信條。」這種趨勢具有迎合逢迎的官僚作風,其學者在學術研究中往往對政治迎合,喪失了自主性。

第五,各種科學哲學。「任何對於某個問題的充分解答,都將包含尋找戰略幹預點,即尋找據此維持或改變結構的槓桿,並對那些有能力幹預卻沒有這麼做的人做出評估。」作者批判這種趨勢採用科學辦法的教條模型而失去了研究的靈活性和創新性,阻礙了社會學的發展。

這五種趨勢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脫離了社會學研究的本真——觀察社會現象,研究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服務社會。它們或脫離實際,或缺乏方法論,或被其他事物束縛,總之它們已經無法真正完整地完成社會學研究的任務。作者正是看到這一點,才出手批判以指明社會學的發展道路。

本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於本書的現實意義,我想就是它對於我國社會和社會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發展的啟示作用和借鑑意義。米爾斯明確表示「社會科學將日漸成為我們這個文化時代的共同尺度,而社會學的想像力也將日益成為我們最需要的心智品質。」社會學的想像力不僅為社會學提供思維方法,也可為其他社會科學借鑑、應用,從而為其它社會學科學提供新的方法指導,推動它們的發展。

對於作者在書中提到的美國社會學的發展問題我不敢妄言它們在中國也存在,但從中美社會學發展歷史來看,相同或者是類似的問題必然會在中國發生甚或已經存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擴大開放範圍,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範圍,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矛盾,必然會出現以往沒有出現的社會問題,那麼,我們該怎樣應對,如何做出處理措施。我想社會學的想像力一定是解決問題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質,雖然它無法提供確切的、具體的解決方法,但它至少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及能幫助解決問題的類似的案例。

相關焦點

  • 如何想像社會學想像力 ——略讀《新社會學想像力》有感
    不得不說寫這篇讀後感不僅是在考驗我的記憶力,同時也是在測驗我有沒有社會學想像力。
  • 《社會學的想像力》讀後感
    《社會學的想像力》被認為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作者運用知識社會學的觀點,對社會科學中一些久而成習的偏向:宏大理論、抽象經驗主義、各種實用取向、科層制氣質、各種科學哲學,進行了批判;並探討了社會科學的各項承諾:人的多樣性、歷史的運用、理性與自由、政治,以此強調社會學的想像力的重要意義。
  • 《社會學的想像力》第一章讀後感
    我們常疑惑,社會學是什麼?同樣是社會科學,社會學和經濟學、歷史學、法學的區別在哪裡?
  • 《社會學的想像力》概要
    主流社會科學存在哪些久而成習的偏向?        4. 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該遵守哪些承諾,來破除這些偏向對我們思想上造成的阻礙?        5. 作為初學者,在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經典社會學家常常追問的問題是我們所處社會的整體結構是什麼?它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彼此如何關聯?
  • 社會學的想像力
    如果要用米爾斯的話來說,是因為他們都具有社會學的想像力。我想,在今天,所有人都需要這種想像力。正如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一樣,現在的我們同樣處在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每個人都面臨著形形色色的困擾,生活方式與價值觀處於模糊、變異的時刻,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使社會結構鬱結了焦慮與猶疑,並傳導到每個社會的個體。如何解決這種焦慮,米爾斯認為,社會學的想像力可以從混沌與不安中拯救現代人。
  • 社會學是什麼? ——從社會學想像力看社會學
    首先,社會學想像力是一種視角轉換能力——從自己的視角到他人的視角,從政治學到心理學,從個人到公共議題,從家庭轉換到整個世界的經濟、政治,從當今社會到歷史,這脫離了個體視角的局限,看到整個社會的結構、歷史,從而擺脫了狹小空間。它可以讓我們理解歷史與個人的生活歷程,以及個體在其中的關係。社會學想像力建立了社會對我們的塑造與我們對社會塑造之間的聯繫。
  • 《社會學的想像力》
    本次我讀的書是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全書共分為十個章節內容,第一章是前景論述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對社會科學界一些普遍問題的批判,第七章到第十章是對社會科學的前景構想
  • 講演紀要 | 應星:歷史研究與社會學的想像力
    2020年6月3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清華社會科學》主編應星老師在福州大學2020年社會學空中課堂發表題為《歷史研究與社會學的想像力》的線上演講。演講人分析了歷史研究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歷史以及在目前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性與方法。
  • 《社會學的想像力》讀書報告
    ,批判傳統學科的抽象與僵化界限,由此強調「社會學的想像力」的重大意義。全書分別以什麼是社會想像力、當代社會學存在的潮流、米爾斯對未來社會學發展的展望進行展開。二、作者簡介賴特·米爾斯,美國社會學家,文化批判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文化批判主義是西方社會科學界中從人文角度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持批判態度的各種左派激進觀點的統稱。
  • 社會之社會學的想像力
    《社會學的想像力》這本書的書名就很有意思,想像力是個好東西啊,給人一種帶著翅膀的夢幻的感覺。那麼給社會學插上翅膀,長出想像力又會是什麼樣的呢?會是天馬行空的狂奔嗎?是在討論社會學家該如何想像嗎?(暫且按下不表,因為我還沒看完,哭哭) 書的第一章也極有意思,叫做「承諾」,我知道承諾也是個很好的事物,帶著點期許,又有點決心的味道。
  • 《社會學的想像力》略讀
    危險在於,他可能指望自己就鑽研社會學那麼幾年,然後就有能力解決所有現行問題。不幸的是,實情並非如此。他將學習更好地理解周遭事態。偶爾他也會找到展開成功的社會行動的指引。但社會學尚未發展到如許階段,能為社會工程提供安穩的基礎。……從伽利略到工業革命開始,自然科學花了大約250年,才能對世界歷史產生重大影響。而經驗性社會研究的歷史只有三四十年。
  • 社會學微視頻:社會學想像力
    著名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曾著述《社會學的想像力》一書。「社會學想像力使得我們能夠理解歷史和個人生平,以及二者在社會中的關係」,「它是那種能夠從最與人無涉的、最遙遠的外部變化,轉化到人的最隱秘的自我特徵的能力」。簡言之,社會學想像力是一種把握事物之間聯繫和轉化的思考能力 (Relational perspective)。
  • 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社會學的想像力》堪稱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它以批判美國社會學界的成果作為全書的探討主題,運用知識社會學的觀點,並結合作者在社會階層等方面的研究經驗,批判傳統學科的抽象與僵化界限,由此強調「社會學想像力」的重大意義
  • 時間、因果性與社會學的想像力:與成伯清商榷(孫宇凡,2017)
    而成伯清於2015年在《江海學刊》上發表的《時間、敘事與想像——將歷史維度帶回社會學》(以下簡稱:《想像》)卻延續了《牛津簡明社會學詞典》的定義風格,也類似地提出社會學想像力涉及到社會結構、歷史、傳記[5]三個維度[6]。
  • 與成伯清商榷:時間、因果性與社會學的想像力(孫宇凡,2017)
    而成伯清於2015年在《江海學刊》上發表的《時間、敘事與想像——將歷史維度帶回社會學》(以下簡稱:《想像》)卻延續了《牛津簡明社會學詞典》的定義風格,也類似地提出社會學想像力涉及到社會結構、歷史、傳記[5]三個維度[6]。
  • 經典閱讀 | 社會需要社會學家和社會學理論
    進一步講,現在已沒有產生社會學理論大家的學術土壤。喬治·瑞澤爾的《古典社會學理論》,我最早接觸過影印本,不過我的英語水平很差,只能看懂隻言片語,要是對整本書展開閱讀,那對我來講是痛苦的,所以我非常期待《古典社會學理論》能有中譯本。
  • 王子豪 | 從全景敞視理論和韋斯特馬克效應 談談社會學以及其想像力
    Wright Mills)所稱的社會學想像力。這一學期中我們已經學習完這一學科的基本框架構成,而在本文中,為了避免枯燥,我將闡述兩個有趣的理論,並從社會學想像力的角度談談這一門學科的發展成果與前景。           「社會學」一詞,在法語中是sociologie,在英語中是 sociology。
  • 寒假學院:社會學與當代中國社會學|706同學社·線上課程
    無論是經典社會理論還是現當代社會學理論,無論作為一門專業學科還是一項通識教育,社會學像一支萬花筒一樣,為我們如何看待人生百態,理解歷史變遷給出繽紛多彩的圖景。
  • 四個視角給你社會學想像力,以及讀懂社會分歧的鑰匙
    原創 小北 北京大學出版社你知道社會學是什麼嗎?如果被問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這麼回答:「社會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社會的學科。」這樣的答案並沒有錯,然而卻還是沒能讓人明白社會學究竟是什麼。
  • 研究前沿| 歷史社會學:關注社會學研究的歷史維度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應星強化社會學研究的歷史維度歷史社會學並不是一門新生的學科,而是對社會學創生形態的返回。所謂「社會學的想像力」是與社會學的歷史視野緊緊連在一起的。正是經典社會理論家賦予了社會學濃厚的歷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