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的想像力》概要

2021-02-18 書到用時都忘了

C. 賴特•米爾斯在《社會學的想像力》中討論過以下五個問題:
        1. 社會學研究哪些問題?
        2. 研究這些問題需要具備社會學的想像力,那麼何為社會學的想像力?
        3. 主流社會科學存在哪些久而成習的偏向?
        4. 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該遵守哪些承諾,來破除這些偏向對我們思想上造成的阻礙?
        5. 作為初學者,在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經典社會學家常常追問的問題是我們所處社會的整體結構是什麼?它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彼此如何關聯?這個社會在人類歷史上居於什麼位置,是什麼樣的動力在推動著它不斷變遷?在整個人類的發展中,它居於什麼位置,又具有什麼意義?我們所考察的任一具體特徵,是如何影響了它所屬的歷史時期,又是如何受後者影響的?至於這一歷史時期,它具有哪些基本特點?它與其他時期有何差別?它塑造歷史的方式有怎樣的特色?在這個社會、這個時期,男人和女人的主流類型一般是什麼樣子?未來的趨勢如何?他們是怎樣被選擇、被塑造、被解放或被壓迫,又是怎樣變得敏感或遲鈍的?在這個社會、這個時期,我們觀察到的行為和性格中,揭示出了哪些類型的「人性」?我們所考察的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於「人性」有著怎樣的意義?這些重要問題或許也是社會學研究的永恆問題。
        研究這些問題需要具備社會學的想像力,那麼怎樣才算具備了這種想像力?首先需要承認的是,我們在各式各樣具體情境中的體驗,往往是由結構性變遷所導致的。因此,要想了解許多個人情境中的變遷,我們就必須有超出這些個人情境的眼光。而隨著我們生活其間的這些制度涵蓋面越來越廣,彼此關聯越來越複雜,這類結構性變遷也日漸增多,愈益複雜。要想對社會結構的觀念有清醒認識,並能敏銳運用它,就要有能力透過紛繁多樣的情境捕捉到這類關聯。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也就具備了社會學的想像力。
        有了社會學的想像力,我們還需要克服社會科學中存在的一些久而成習的偏向,因為這些偏向常常會對我們的思想造成阻礙。比如華而不實的宏大理論,它們很少從高遠的一般性下降到具體歷史背景和結構背景中的問題,缺乏對於真切問題的堅實把握,行文不切實際,既不能增進我們的理解,又不能彰顯我們的體驗。而矯揉造作的抽象經驗主義,往往囿於方法論的約束,其研究會陷入多少有些標準化的模式。此外,科層制氣質的非自由主義實用取向,或是道德潰散的自由主義實用取向,又會誘使我們放棄自己在道德上和政治上的自主性,從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自由。
        因此,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我們既要發揮社會學的想像力,又要破除各種思想上的障礙。具體來說,社會科學研究者應避免任何刻板的程序套路;避免陷入拜佔庭式錯綜複雜的拆解和組合各類概念的怪癖,擺脫繁文冗語的矯飾做派;儘量多做跨歷史的建構,同時也深入歷史內部的細節;不要只是一個接一個地孤立研究小情境,要研究將其中的情境組織起來的社會結構;要對世界歷史上曾有以及現存的各種社會結構進行充分的比較性理解;要持之以恆地探索和打磨自己對於有關歷史、有關人生、有關人生和歷史在其中交織的社會結構的問題的觀點;避免把人理解成孤零的碎片,或是獨立自在即可領會的領域或系統;不要讓按照官方方式梳理的公共議題,或者按照私人感受呈現的困擾,來確定自己的研究問題。
        作為初學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自己將要從事的工作與生活割裂開來,我們必須在學術工作中學會運用自己的生命體驗,並堅持不懈地加以審視和解釋,與自己可能做出的每一樣學術成果之間都有個人的關聯。作為一名社會科學家,我們必須控制這種頗為微妙的相互影響,捕捉自己的體驗並細加處理。如何做到這一點?
        一是要記日記,以獲得系統性的思考。
        二是要維護一份充實的檔案,培養自省的習慣。
        三是要練習寫作,提高表達能力。
        四是要記讀書筆記,激發自己思考,把讀書時的體驗轉譯到學術領域裡去。社會學的想像力/(美)C.賴特·米爾斯著;李康譯.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3 (2018.12重印)

相關焦點

  • 如何想像社會學想像力 ——略讀《新社會學想像力》有感
    沒有完整讀過《社會學的想像力》,就去讀《新社會學想像力》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可能有很深的感觸,也或許沒有多大感覺,對我來講,屬於第二種情況,因為《新社會學想像力》和賴特·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沒有什麼直接聯繫,它們之間並既沒有直接的繼承和發揚關係,同時在內容上也沒有多大聯繫,僅是在書名上有較多相似的詞語而已。
  • 《社會學的想像力》讀後感
    《社會學的想像力》被認為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作者運用知識社會學的觀點,對社會科學中一些久而成習的偏向:宏大理論、抽象經驗主義、各種實用取向、科層制氣質、各種科學哲學,進行了批判;並探討了社會科學的各項承諾:人的多樣性、歷史的運用、理性與自由、政治,以此強調社會學的想像力的重要意義。
  • 社會學的想像力
    如果要用米爾斯的話來說,是因為他們都具有社會學的想像力。我想,在今天,所有人都需要這種想像力。正如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一樣,現在的我們同樣處在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每個人都面臨著形形色色的困擾,生活方式與價值觀處於模糊、變異的時刻,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使社會結構鬱結了焦慮與猶疑,並傳導到每個社會的個體。如何解決這種焦慮,米爾斯認為,社會學的想像力可以從混沌與不安中拯救現代人。
  • 社會學是什麼? ——從社會學想像力看社會學
    首先,社會學想像力是一種視角轉換能力——從自己的視角到他人的視角,從政治學到心理學,從個人到公共議題,從家庭轉換到整個世界的經濟、政治,從當今社會到歷史,這脫離了個體視角的局限,看到整個社會的結構、歷史,從而擺脫了狹小空間。它可以讓我們理解歷史與個人的生活歷程,以及個體在其中的關係。社會學想像力建立了社會對我們的塑造與我們對社會塑造之間的聯繫。
  • 《社會學的想像力》
    本次我讀的書是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全書共分為十個章節內容,第一章是前景論述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對社會科學界一些普遍問題的批判,第七章到第十章是對社會科學的前景構想
  • 經典閱讀 | 《社會學的想像力》讀後感
    在這部書中,米爾斯運用知識社會學的觀點並結合自身在社會階層的研究經驗對美國社會界的成果和傳統學科的抽象與僵化界限進行了批判,並以此強調了社會學的想像力的重要性。對於社會學的想像力這一定義,作者在第一章伊始就做出了解釋:它「是一種特定的心智品質,這種品質能夠有助於他們運用信息,發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邊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他們又會遭遇什麼。」
  • 《社會學的想像力》第一章讀後感
    我們常疑惑,社會學是什麼?同樣是社會科學,社會學和經濟學、歷史學、法學的區別在哪裡?
  • 《社會學的想像力》讀書報告
    ,批判傳統學科的抽象與僵化界限,由此強調「社會學的想像力」的重大意義。全書分別以什麼是社會想像力、當代社會學存在的潮流、米爾斯對未來社會學發展的展望進行展開。二、作者簡介賴特·米爾斯,美國社會學家,文化批判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文化批判主義是西方社會科學界中從人文角度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持批判態度的各種左派激進觀點的統稱。
  • 社會之社會學的想像力
    《社會學的想像力》這本書的書名就很有意思,想像力是個好東西啊,給人一種帶著翅膀的夢幻的感覺。那麼給社會學插上翅膀,長出想像力又會是什麼樣的呢?會是天馬行空的狂奔嗎?是在討論社會學家該如何想像嗎?(暫且按下不表,因為我還沒看完,哭哭) 書的第一章也極有意思,叫做「承諾」,我知道承諾也是個很好的事物,帶著點期許,又有點決心的味道。
  • 講演紀要 | 應星:歷史研究與社會學的想像力
    2020年6月3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清華社會科學》主編應星老師在福州大學2020年社會學空中課堂發表題為《歷史研究與社會學的想像力》的線上演講。演講人分析了歷史研究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歷史以及在目前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性與方法。
  • 《社會學的想像力》略讀
    危險在於,他可能指望自己就鑽研社會學那麼幾年,然後就有能力解決所有現行問題。不幸的是,實情並非如此。他將學習更好地理解周遭事態。偶爾他也會找到展開成功的社會行動的指引。但社會學尚未發展到如許階段,能為社會工程提供安穩的基礎。……從伽利略到工業革命開始,自然科學花了大約250年,才能對世界歷史產生重大影響。而經驗性社會研究的歷史只有三四十年。
  • 時間、因果性與社會學的想像力:與成伯清商榷(孫宇凡,2017)
    而成伯清於2015年在《江海學刊》上發表的《時間、敘事與想像——將歷史維度帶回社會學》(以下簡稱:《想像》)卻延續了《牛津簡明社會學詞典》的定義風格,也類似地提出社會學想像力涉及到社會結構、歷史、傳記[5]三個維度[6]。
  • 與成伯清商榷:時間、因果性與社會學的想像力(孫宇凡,2017)
    而成伯清於2015年在《江海學刊》上發表的《時間、敘事與想像——將歷史維度帶回社會學》(以下簡稱:《想像》)卻延續了《牛津簡明社會學詞典》的定義風格,也類似地提出社會學想像力涉及到社會結構、歷史、傳記[5]三個維度[6]。
  • 社會學微視頻:社會學想像力
    著名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曾著述《社會學的想像力》一書。「社會學想像力使得我們能夠理解歷史和個人生平,以及二者在社會中的關係」,「它是那種能夠從最與人無涉的、最遙遠的外部變化,轉化到人的最隱秘的自我特徵的能力」。簡言之,社會學想像力是一種把握事物之間聯繫和轉化的思考能力 (Relational perspective)。
  • 四個視角給你社會學想像力,以及讀懂社會分歧的鑰匙
    原創 小北 北京大學出版社你知道社會學是什麼嗎?如果被問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這麼回答:「社會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社會的學科。」這樣的答案並沒有錯,然而卻還是沒能讓人明白社會學究竟是什麼。
  • 王子豪 | 從全景敞視理論和韋斯特馬克效應 談談社會學以及其想像力
    「,在實踐上,更重要的便是:」作為一個門外漢,或是相關專業的學生,學社會學對個人,社會和整個世界到底有什麼用處?「。我在高中時對社會學與人類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大學前卻一直入不了門。因為在沒有經過專門學科教育的情況下,對社會學具體研究的目標及對象都是很難把握的。而要想了解與學習社會學,意味著要學會社會學式的思考,也就是培養做社會學的研究所依賴的由發展美國學者米爾斯(C.
  • 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社會學的想像力》堪稱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它以批判美國社會學界的成果作為全書的探討主題,運用知識社會學的觀點,並結合作者在社會階層等方面的研究經驗,批判傳統學科的抽象與僵化界限,由此強調「社會學想像力」的重大意義
  • 重塑觀察法的社會學想像力
    殊不知,這無形中削弱了觀察法的實際效力,本文在概覽觀察法要點的基礎上,通過拓展它的社會學想像力來重新激活它的潛在獨特優勢。作為輔助性角色的觀察法從學術史角度看,只用觀察法來收集資料開展學術創作的作品確實不多。
  • 研究前沿| 歷史社會學:關注社會學研究的歷史維度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應星強化社會學研究的歷史維度歷史社會學並不是一門新生的學科,而是對社會學創生形態的返回。所謂「社會學的想像力」是與社會學的歷史視野緊緊連在一起的。正是經典社會理論家賦予了社會學濃厚的歷史感。
  • 李 毅:中國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會學理論
    《社會學想像力》代序  李  毅 青年翻譯家林萱素新譯大師米爾斯名著《社會學想像力》,由北京同人閣出版,囑我作序。此時此刻,正是人類社會需要社會學的時候,正是社會學想像力大有用武之地的時候。米爾斯是美國大社會學家。二十年前,美國社會學學會全體會員數萬人,票選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社會思想家,沃勒斯坦高票當選。沃勒斯坦是第一名,第二、三、四名中,應該有米爾斯。社會學概論,是美國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大量選修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