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有所謂的「入門書」嗎?

2021-02-08 學術志

社會學院

(ID:kaoyanzb)

名校社會學博士團隊

以社會學視角看社會

匯聚社會學人,培育和發展社會學想像力


▲長按二維碼關注


文章來源:社會學研思(ID:my--sociology)

作者:杜諤


很多社會學入門者或愛好者在剛接觸社會學的時候,都經常要問一句「有什麼西方社會學理論入門書可以推薦的嗎?」這時候很多人會推薦吉登斯、瑞澤爾、特納等學者編著的社會學理論教材,這些理論教材或以議題類形式、或以人物分類形式對社會學理論進行介紹。除此之外,經常列入社會學「入門」推薦書單的還有鮑曼的《社會學之思》、彼得·伯格的《與社會學同遊——人文主義的視角》、柯林斯的《發現社會》、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貝克爾的《社會學家的竅門》等著作。前三本閱讀難度相對確實較小,且各有風格,行文流暢;大概是得益於書名,《社會學的想像力》成為最常被列入「社會學入門書單」的著作,但是卻讓大量對其抱有期待的人望而卻步,感到迷茫。貝克爾的著作進入中文世界相對較晚一點,相對來說影響力不如前述作品。他的這本《社會學家的竅門》也是2017年才出了中譯本。


回想我正式進入社會學這門專業的旅程時,是直接從古典四大家之一涂爾幹原著的系統閱讀開啟的,並沒有先選讀一些所謂的社會學「入門著作」。上述這五本書,有一些是我在讀完經典四大家——馬克思(恩格斯)、涂爾幹、韋伯、齊美爾之後選讀的,有一些閱讀時間更為靠後。但是有一點很有意思,相比於之前對這些著作的閱讀,這些天再次重讀這些著作,有了非常不一樣的體驗。為此,我打算撰寫這一系列五篇文章分別對對這五本各有特色的社會學「入門書」進行簡要評述,這些評述意在表明,一方面,這五本「入門書」確實算得上是入門書;但另一方面來看,這些所謂的「入門書」並不是那麼「入門」,這些著作與其寫作出版年代的社會理論發展狀況、社會現實以及作者的理論旨趣與立場旨向,乃至他們個體的經驗都存在緊密關聯,了解這些背景性因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這些著作的理論脈絡。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入門書」往往更加「微言大義」,恰恰是要在有了一定的理論積澱之後再行閱讀才會對其有更清晰的認知和體悟。這也是許多所謂的社會學「入門書」並不入門的原因,在向社會學入門者推薦的時候需要慎重!

 

比如,讀鮑曼《社會學之思》的時候,能夠非常清晰的把握到他在《現代性與大屠殺》《自由》《流動的現代性》等著作中所闡發的思考與他的核心立場,他的這本「教材式」的著作並非對社會學核心議題與思想的「價值中立」式的評述。相反,這本書中滲透著鮑曼的社會學思想核心旨趣,他的理論思考指向與核心的理論立場。而這些,又與他個人特殊的生平經歷緊密相關:作為一位猶太人,他在蘇聯治下的波蘭軍隊任上校職,經歷了納粹德國的入侵與二戰,此後又在波蘭華沙大學教授社會學,因為蘇聯與波蘭的反猶主義被驅逐出波蘭,最後定居英國,繼續從事社會學研究。「我經歷了兩次極權統治」是年近九十的時候,鮑曼在接受訪談中自己說的一句話,這樣特殊的經歷毫無疑問在鮑曼的社會學思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我以《「我經歷了兩次極權統治」——鮑曼的社會學之思》為題對《社會學之思》進行簡要評述。以本書第十章「社會學之鏡:回顧與前瞻」為主要解讀文本,對鮑曼「理解」取向、關係性視角的社會學進行評析。

 

《社會學的想像力》是桀驁不馴、特立獨行、與美國主流社會學界格格不入的「反叛者」米爾斯在20世紀50、60年代為批判當時主導社會學界的種種理論流派以及美國學界的科層化趨向,所撰寫的一部批判性作品。在這部著作中,米爾斯的矛頭直接對準了當時主導美國社會學界的帕森斯和他的結構功能主義以及抽象經驗主義、科學主義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研究取向。有意思的是,帕森斯是向英語國家,特別是美國,引進韋伯著作與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並吸收整合了韋伯的理論思想,進一步闡發了自己的社會理論。而米爾斯也是最早將韋伯社會學相關著作翻譯、編選引進美國的重要學者之一。但是,這兩位學者對於韋伯的社會學理論思想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與繼承發展——在我看來,就米爾斯而言,他對韋伯思想的吸收被他意識到的要更多。因此,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從學術、政治立場,還是方法論與社會學核心思想上,米爾斯都融合了韋伯的志向與韋伯的研究方法以及立場取向,並以此為基點對美國社會科學界的種種潮流進行了激烈的批判,特別是他關於理性與自由及相關問題的思考離不開對韋伯思想的繼承。即使大多數人都將之視為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左派反叛人物,但在我看來,在米爾斯的身上,韋伯思想的烙印是更為深刻的。我將以《社會學家應如何想像?以及誰是韋伯真正繼承人?》為題,以本書附錄「論治學之道」文末處米爾斯提出的八點箴言/警句為主要解讀文本,對米爾斯在本書的九個主要章節中對諸多理論流派的批判以及基於此對米爾斯核心觀點立場進行評析。進一步,我也會分析米爾斯本書批判指向的局限性與諸多不足,並探討他對美國實用主義思想吸收與批判並舉這一問題以及他的「自由主義」立場與他的學術觀點的歧異之處。

 

《與社會學同遊——人文主義的視角》一書是宗教社會學研究專家彼得·伯格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可以算得上是年輕(時年34歲)的彼得·伯格的「習作」。但這本書充滿洞見,在輕鬆的行文中闡發了人文主義取向的、縝密深刻的社會學思考。與前兩本一樣,這本書並非「教科書/教材」的寫作,也無意做系統的理論構建,而是一本邀請讀者從社會學視角出發觀察世界的「旅行」,從這一點來說,這本書倒有些「入門書」的色彩。並且,在本書前言部分,伯格特意強調在書中他盡力避免使用社會學行話。這與《社會學之思》中文版譯者李康先生在譯後記中對《社會學之思》「不炫專業黑話」的評價倒是很一致。在《社會學之思》最後一章,這本書另一位作者蒂姆·梅寫道:社會學作為一項天職,按照齊格蒙特·鮑曼的說法,要求「自信與自持(demureness)的平衡混合。它還需要一些勇氣:解釋人類經驗是一種特別的生活,我可不會推薦給牆頭草(weathercocks)。」在彼得·伯格這本書的前言中他也寫道:在如今的學術消遣裡,我認為社會學是一種「王者遊戲」。那些連多米諾骨牌都不會玩的人,不可能應邀參加國家象棋的爭霸賽。我將以《是王者遊戲嗎?——伯格的「人文」社會學》為題,對伯格所闡發的作為「王者遊戲」的社會學的特點進行評析,討論伯格給我們帶來的啟發。

 

《發現社會》是著名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與麥可·馬科夫斯基合著的以社會理論家為評述對象的一本社會學理論思想述評著作。在本書中,兩位著者從聖西門、孔德開始,對諸多影響社會學理論發展的思想家的理論進行了述評。伴隨著「發現社會」的一步步嘗試,社會學這門學科產生並不斷發展,持續了兩百多年,隨著新的社會現象的產生,社會日趨複雜,社會學理論也更加多樣化。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事實與幻象交織,影響著社會結構與個體思想及其行動。社會學所要做的,就是要以「客觀」的態度對現實與幻象進行分析研究,以解釋社會的「理所當然」與「前所未見」,並對事實與價值問題進行區分和辨析,以戳破幻象,照亮現實。這是本書論及的諸多思想家著力從事的工作。我將以《社會與幻象——三個多世紀的發現「社會」之旅》為題,以本書導言「社會學與幻象」為主要解讀文本,對本書理論評述的特點進行分析。

 

《社會學家的竅門:當你做研究時你應該想些什麼?》與前四本理論性較強的書不同,這本更多的是對一些社會學方法的介紹與分析。這些大部分都來自本書作者貝克爾的教學經驗,作為芝加哥學派一員,貝克爾這位學術「遊民」結合自己的研究與教學案例,對經驗研究的諸多「竅門」進行了深入的闡述。我將以《局外人的社會學「竅門」——來自貝克爾的啟發》為題,對啟發我的一些「竅門」進行再整理。由於我還沒有進入經驗調查,因此,我只能對啟發我現階段理論學習的一些「竅門」進行著重介紹。

 

鮑曼《社會學之思》

「我經歷了兩次極權統治」——鮑曼的社會學之思


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

社會學家應如何想像?以及誰是韋伯真正繼承人?


柯林斯《發現社會》

社會與幻象——三個多世紀的發現「社會」之旅


彼得·伯格《與社會學同遊——人文主義的視角》

是「王者遊戲」嗎?——伯格的「人文」社會學


貝克爾《社會學家的竅門》

局外人的社會學「竅門」——來自貝克爾的啟發


相關焦點

  • 社會學入門書單 | 社會學都不懂,還做什麼社會人?
    有了這條主線,我們可以進入書單了。,因為這樣才對這個學科有個全景式的了解,以及主流標準是什麼,避免走偏。另外在推薦兩本國內教材,清華社會學講義系列裡面的趙鼎新的《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和周雪光的《組織社會學十講》。後者對大到理解中國,小到理解公司都極有幫助。
  • 入門社會學的三大誤區與四大策略
    除非精選篇章+精讀指引,理論思想「大部頭」確實不適合入門社會學。恐怕門還沒入,就嚇走了一批又一批。社會學入門誤區No.2:學習知識靠教材、實際情境靠揣摩不管是引進教材還是本土教材,都有個通病:全是理論框架的歷史。
  • 日本大學院社會學專業必讀書單,一份從入門到合格的實戰寶典,請查收!
    在決定要考日本的大學院後,首先需要確保日語水平至少達到N2,這樣才能讀懂日本的社會學入門書。接下來,就是重點書籍。(這是咱們前輩們通過郵件,和各名門大學的教授進行深度交流後,得到的寶貴資料,記得收藏和關注哦~)
  • 經典閱讀 | 《社會學的想像力》讀後感
    整本書讀下來,我的感受是晦澀難懂,一時間很難理解人們為什麼會把這樣一部理論性和專業性較強的書作為入門書籍,難道他們沒考慮到社會學初學者或者是社會學知識匱乏的人的感受嗎
  • 書單|自我通識教育,十個領域的入門書(14本)
    雖然想要像過去一樣成為一個通人,十分困難,但懷抱好奇心對各個領域都稍作了解,還是很有必要,也是可以做到的。正是出於這一原因,我整理了下面這個書單。每個領域,只選取一兩本入門書,完全是針對門外漢的。我想應該有很多和一樣四處張望,卻無從下手的人吧。那麼,不妨看看下面這個書單(下面的書,有些是我看過的,有些是我查詢了多重信息之後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補充)。
  • 社會學專業怎麼樣?就業前景怎麼樣?有發展嗎?
    有四大塊是必修的,一是簡單的社會學入門和社會學家,比如韋伯、馬克思這些;二是社會學研究的常用方法基本功訓練,比如調研、採訪、田野調查、問卷調查等等;三是定量研究方法,社會學面對的研究對象一定是群體,所以涉及到一些數據和統計學知識,但是統計學的範圍和深度是因人因校有不同的;四是經典社會學理論。另外做社會學多少會涉及到一些心理學、人類學、管理經濟等等。
  • 致遠塾講座:全方位分析日本大學院社會學專業
    社會學入門  在決定要考日本的大學院後,首先需要確保日語水平至少達到N2,這樣才能讀懂日本的社會學入門書。  接下來,就是,書籍。(這是咱們前輩們通過郵件,和各,大學的教授進行深度交流後,得到的寶貴資料,記得收藏和關注哦~)
  • 怎樣才能入門讀懂社會學英文原著?從翻譯碩士論文破解「母語幹擾」
    究竟怎樣入門讀原著?有一個原因,叫「母語幹擾」。 原義是指讀英文時,常常用平調(基於漢語習慣),但英文本身是高低錯差(有重音、意群、升降調等)。  如果細找,會有些有趣的翻譯,比如:北京外國語大學2019年有個碩士畢業論文是談Latour的《重組社會》一書的翻譯研究——這本書還沒有中譯本。
  • 不只項飆 | 和一個社會學女生的聯合薦書
    原創 野丫頭 遠方書屋列了個書單,少數幾本是自己最近看的,大部分是一個社會學大二女生——知非的書單,我看社會學類的書是作為文學閱讀之間的調劑,而知非覺得社會學也有很多有趣的書籍值得一讀,於是就有了這樣一份書單。
  • 繪畫入門該買什麼書?
    而題主說的繪畫入門書籍,我認為是以素描為中心的入門書籍。我其實很早就想給大家推薦書了,今天終於有機會來有理有據的推薦一本好書了。我推薦的繪畫入門書籍是《反傳統素描教程》其實在寫這本書之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作者也花了不少心思出了不少繪畫入門書,陪我長大的素描書就有一大把。但是我相信不少作者也是很納悶的,為什麼花了這麼多時間寫成的素描書怎麼就沒有人看呢?我明明把畢生知識乾貨都寫上去了啊!
  • 社會學是什麼?有什麼用? 邂逅· 社會
    ❶社會學作者: (英)吉登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副標題: (第五版)原作名: Sociology譯者: 李康 出版年: 2009.04內容簡介:《社會學》(第5版)是一部帶有教科書性質的著作,世界上許多大學都將其作為社會學系的首選教學參考書,目前有多種語言的譯本。
  • 心理學入門需要讀哪些書?| 書單
    >薇薇安·麥卡恩本書介紹了心理學入門需要了解的14個主題,這14個主題覆蓋了當代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告訴我們如何應用心理學原理來學習和生活。本書適合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哲學、語言學等專業的師生和相關研究人員使用。
  • 社會學可能/如何有【範式】?理論社會學工作坊錄音稿(補遺)
    但嚴格來講,漸漸在講theoretical sociology的學者已經不多了,不多的理由有很多種。「元問題」在社會學領域一直沒能好好地作為一個討論點,即社會學裡面到底有多少種理論,多少個層面的理論?(目前)有很多種,是吧?大家都不會很仔細地去分「老大」,去分到底有多少種所謂的社會理論。(因此)會發現很多名詞被用得很混亂,有人講我是社會理論,有講社會學理論,這兩個用詞最多。
  • 【一周薦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一本火遍全世界的經濟學入門書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美】託馬斯索維爾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後浪2018年8月版薛兆豐的音頻課火了,但其實伴隨經濟學日漸成為顯學,先後火過的經濟學普及讀物有幾十上百種而在實體書範圍內,近年來真正在全世界都很火的經濟學入門書,則是託馬斯索維爾的這本《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曾長期霸榜美國亞馬遜經濟類圖書。同樣是「沒有讓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圖表,也沒有難懂的術語,更沒有枯燥的實證」「用最貼近日常生活的語言和案例……讓所有人都能體驗毫無障礙的閱讀」,各位不妨拿它與薛兆豐的新書比個高下。
  • 讀社會學有什麼用
    這三樣東西當然有各自的獨立性。但是應該說,論文的寫作是最綜合的。也就是說,論文水準的高下實際上也能夠折射出你的書讀得怎麼樣,有沒有深度,有沒有獨到的地方。換句話說,如果把寫論文抓好 了,其他兩項也會提高的。反過來說呢,如果書讀得不好,書讀得不多,思考得不深入,那論文也寫不好的。一、喜歡和有用        首先講這樣一對概念。喜歡和有用。
  • 觀點 楊堃:現代各國社會學之派別與趨勢(法國社會學篇)
    雖有所謂實證主義派者,如拉費特(Laffitte,1823-1903)及其繼承者,苟亞(Emile Corra)等,將孔德的實證主義,當作一種宗教,即實證主義的宗教或稱人道教;將孔德奉為教主,並出有《實證主義評論》,還有所謂實證主義的學校,弄得煞有介事,但在現代科學的社會學領域之內,它並沒有地位。
  • 讀社會學有什麼用?
    這三樣東西當然有各自的獨立性。但是應該說,論文的寫作是最綜合的。也就是說,論文水準的高下實際上也能夠折射出你的書讀得怎麼樣,有沒有深度,有沒有獨到的地方。換句話說,如果把寫論文抓好了,其他兩項也會提高的。反過來說呢,如果書讀得不好,書讀得不多,思考得不深入,那論文也寫不好的。
  • 投資應該讀些什麼書?我的11本入門書單
    但當我自以為掌握了開啟財富之門的密碼,信心十足地將從書中學到的技術應用於投資時,卻發現這些知識幾乎不能發揮作用,按照那些曲線圖形來投資,總是虧損多於盈利。而當我拋棄那些所謂的曲線,按照自己的理性和生活經驗去投資時,反而頻繁出現了盈利。自此以後,我幾乎再也不看技術分析類書籍。
  • 數據挖掘工程師入門可以看的書有哪些?
    首先,數據挖掘入門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專業背景要求不強,但是入門的門檻卻比較高,最好碩士學歷以上。 我個人推薦是這樣的:可以先看看李航的統計學習方法,這本書著重於數學原理推到,能夠讓我們很快的深入理解數據挖掘算法原理;另外的,就是數據挖掘導論這本書啦!個人認為以上兩本是數據挖掘工程師必看的書,不是嗎? 另外的,還有西瓜書,現在貌似被作為大學教材在使用。寫的不錯。
  • 一門學科,兩個時代:社會學今天終於火了嗎?
    你在書中提到,這段特殊的歷史,製造了許多「學術史上的失蹤者」,但他們也成為了「不在場的公共知識分子」,比如潘光旦。在討論許多當代問題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會重新被我們調用為「反思資源」,在你看來,類似的「不在場的公共知識分子」都有哪些?他們分別成為了怎樣的「反思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