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行動詮釋忠誠和擔當——追記淶水縣王村鎮沈家臺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洪江
2月21日,淶水縣委決定,追授犧牲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王村鎮沈家臺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洪江同志為「淶水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月5日早上,在村口檢查站值守的張洪江突然暈倒。救護車將張洪江送到淶水縣醫院,但他再也沒能醒過來。
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村黨支部接到上級疫情防控通知後,兩委班子成員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張洪江主動承擔任務最重、人口數量多的片區,摸排湖北返鄉人員。他還主動申請到村口檢查站值班,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由於疫情防控任務重,需要大量一線值守人員。張洪江讓兒子張鑫帶頭加入志願者隊伍。
隨著疫情形勢愈加嚴峻,村口檢查站實行24小時值守。數九天,在寒冷的室外執勤,白天還能輪換著在車上休息一會兒,一到晚上就很難熬。張洪江擔心志願者們受不了,和妻子商量後,將自家經營用的帆布帳篷捐獻出來,搭在村口檢查站。每到中午,張洪江總是讓志願者們回家吃飯,自己堅守崗位。「他這幾天吃不好、睡不好,總想著怎麼把病毒擋在村子外,中午連飯都顧不上吃,拿包方便麵就走,連續5天,一直在一線。」張洪江的妻子李樹霞說。
為使村民少出門,減少被傳染機率,村裡決定,由村委會安排專人集中購買天然氣。這項工作,張洪江又主動承擔下來。他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繫,挨家挨戶到村民家門口取卡,集中購買後,再送到各家門口,還不忘叮囑大夥,一定要注意用氣安全。
張洪江去世後,家人悲痛萬分。但張鑫在和家人商量後,決定喪事從簡,當日安葬。
年僅51歲的張洪江就這樣走了,他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普通一員,用樸實的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忠誠、責任和擔當。
忠於職守勇擔當——記市人大代表、淶源縣醫院院長張曉菊
淶源縣醫院作為該縣唯一定點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勇於擔當,一起堅守抗「疫」第一道防線。帶領這支隊伍的,是市人大代表、淶源縣醫院院長張曉菊。
「修改的急診流程符合實際,空出的床位作為緩衝病房備用。」 「PCR實驗室要抓緊施工,既要滿足這次疫情防控使用,又要考慮長遠使用,確保不造成資源浪費。」……在每天例行的專題疫情調度會上,張曉菊雷厲風行,工作安排有條不紊。
「按照要求,所有發熱病人必須留院觀察,進行核酸檢測,現在醫院每天都在超負荷運轉,既要做好發熱患者的甄別、診療,又要保障全縣其他患者安全就醫治療。」張曉菊說。據此,醫院及時對急診門診進行改造,同時修改急診流程、完善診療方案、規範發熱門診、感染科管理同步進行。
20多個日夜,她吃住在單位。除了必要的休息,辦公室、病房、會議室、施工現場,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睡夢中被叫醒溝通工作,是常有的事。令她欣慰的是,目前發熱門診接診的294名發熱患者,留院觀察的9人中無確診病例。
「危急關頭,我院所有醫護人員都是好樣的。」張曉菊說。2月9日早7時,醫院接到選派醫護人員支援武漢的通知,不到一個小時就有60人報了名。經過綜合考量,醫院決定選派範銀平和徐武、王子超、賀春霞等4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當搭載著英雄的汽車駛離醫院的那一刻,張曉菊熱淚盈眶。「注意安全,注意防護,遇事要冷靜,照顧好自己,平安回來!」她在微信裡為4名醫護人員鼓勁兒加油。
說起自己的家庭,她感到愧疚。然而,家裡人都一直默默支持她。就連孫女出生,家裡人都沒去麻煩她,只是在出了產房後,才告訴她母女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