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另一道防線:高標準處理醫廢

2020-12-20 和訊

在全民抗擊疫情的情況下,嚴格規範處置醫廢已然成為抗擊疫情的一道重要防線

檢查醫廢暫存處。

法治周末記者 張貴志

「蘇師傅,一定要注意防護啊!」

早上5點半,天還沒亮,餘雙豔一邊將打包好的醫療廢物(以下簡稱醫廢)放入轉運桶,一邊囑咐正在進行二次打包的蘇明亮。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每天早上5點半,在醫廢轉運處準時將打包好的醫廢,轉交給保潔員蘇明亮進行二次打包,已成為了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中醫醫院護士長餘雙豔的日常工作。

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止醫廢二次環境汙染,阻斷病毒傳播渠道。在春節前夕,湖北各地即已全面展開對醫廢處置工作的管控。

危險的醫廢

每天早上5點,當人們還在夢鄉的時候,蘇明亮就起床了。記者問他,為什麼每天要這麼早起床去上班?他說:「擔心影響醫務人員的工作。」

蘇明亮今年已經60歲了,是荊州區中醫醫院外包保潔公司聘請的員工,一直在醫院從事保潔工作。在疫情發生後,醫院被定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很多保潔員都打了退堂鼓,中途撤退,加薪也無法挽留。唯獨蘇明亮堅定地站了出來,他不圖報酬,和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一起,堅守在醫廢處理崗位上。

原來醫院病房規定早晚各一次處理醫廢,為了不影響醫務人員正常工作,蘇明亮必須提前上班,推遲下班。每天早上5點起床做準備工作,晚上轉運完醫廢,蘇明亮還會把所有走過的地方、碰過的東西打掃乾淨,進行消毒,等忙完一天的工作,基本上都到晚上8點左右了。為了工作方便,蘇明亮就在辦公室旁邊搭了一張簡易床,吃住都在醫院。

為了保證安全,防止洩露,醫廢需打包三層。每天由護士將病房的醫療廢物鵝頸式扎口,每個病房一袋,進行第一次打包後放到病房樓道轉運處。蘇明亮把護士打包好的醫廢再次打包,然後拖運到醫院的醫廢轉運處,進行第三次打包,裝入專用轉運箱、稱重,最後協助轉運師傅裝車運走。

處理醫廢工作一般要進入到隔離病房,接觸的都是汙染垃圾,自身防護尤為重要。醫院要求進入隔離病區的工作人員都必須穿隔離服,由於隔離服密不透風,穿著行動不便,而對醫廢要進行迅速打包,不然會增加感染風險,往往一個病區還沒收拾完,蘇明亮就已經氣喘籲籲。

醫廢,是病人在診斷、治療、護理等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醫廢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學物質,甚至會有放射性和損傷性物質。若管理或處置不善,極易造成環境汙染,引起疾病傳播或公共衛生問題。

今年1月,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時,生態環境部和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相繼印發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技術指南(試行)》《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新冠肺炎醫療廢物。

「我們要求醫療單位必須規範設置醫廢暫存場所,且必須是一個規範的密封場所,要做到『三防』(防風、防雨、防滲)。醫院要安排專人負責醫廢的收集工作,再運到暫存間進行暫存。每天收集了多少、轉移了多少,都應有臺帳記錄,然後由有醫廢處置資質的單位到暫存場所去轉移處置。」荊州市生態環境局荊州區分局局長陳紹榮稱,「自1月22日接到省、市環境部門關於加強醫廢監管,特別是新冠肺炎醫廢的管控通知後,我們就開始了巡查工作。」

堵住醫廢二次汙染

「在監管中,我們環保部門除了對醫療單位醫廢臺帳的檢查外,還對醫廢產生的量、暫存規範情況、轉移處置過程,全流程進行監管。」陳紹榮向記者介紹。

「我們基本是全局總動員下到了一線,我們排了巡查專班,兩人一組,一組兩天巡查。保證每天都有我們的環保巡查人員對現場巡查、管控。目前,重點監管是新冠肺炎定點醫療機構和新冠肺炎的留觀點。留觀點雖然不產生治療類的醫廢,但會產生口罩、防護服、腳套、頭套等,這也納入了我們醫廢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防止新冠病毒的二次傳播和汙染,荊州區衛生健康綜合執法大隊(以下簡稱衛健執法大隊)全面加強了對轄區醫療機構和醫學觀察隔離點的監督檢查,重點加強對醫療機構消毒、醫療廢物和醫療汙水處置監督檢查工作。

「從1月21日開始,我隊分兩個組不間斷地對轄區15家醫療機構(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醫院、專科醫院、民營醫院)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進行監督檢查,對醫務人員進行現場培訓,要求按照疫情防控非常時期高標準,嚴格做好感染控制、消毒及醫療廢物、醫療汙水處置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衛健執法大隊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正式通知轄區130家個體診所、門診部、醫務室關門停業;對17家隔離點按照醫療機構的標準對醫務人員防護、消毒、醫廢和醫療汙水處置進行指導、監督檢查,要求每個隔離點建立消毒登記簿、醫廢處置交接登記簿、汙水處置投藥記錄登記簿;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63份,全區各醫療機構和隔離點消毒和醫療廢物、醫療汙水處置工作有序開展,有效切斷了醫廢和醫療汙水二次傳播和汙染隱患。」

據了解,所有的醫廢先用雙層黃色專用醫療廢物垃圾袋裝袋扎口,然後貼標籤(註明新冠,產生的單位、時間),通過汙物通道離開病區,稱重記錄後,統一由荊州市中環環境整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荊州中環公司)收集後按照醫療廢物處置方法進行處理,實現日產日清。

醫療汙水和患者的排洩物進入汙水處理系統,如有容器裝的排洩物,需用含氯消毒劑浸泡半小時後進入汙水處理系統處理。

高標準處理新冠肺炎醫廢

「原來處理醫廢,蒸煮45分鐘就達到了處理標準,但新冠肺炎產生的醫廢,國家沒有出臺標準,我們就按最高標準處理,現在按90分鐘至120分鐘標準處理,達到了無害化。」中節能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荊州中環公司張姓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

中節能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醫廢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醫療廢物放入焚燒爐,在不低於850°C的高溫下進行焚燒處置,焚燒後的爐渣和飛灰固化後進行安全填埋;另一種是將醫療廢物送入高溫滅菌艙,經過高溫蒸汽(不低於134°C)60分鐘至90分鐘的消毒滅菌,醫療廢物實現無害化,破碎後進行焚燒或安全填埋處理。

荊州中環公司採取的是高溫滅菌處理醫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們現在都是滿負荷在運作。因消毒滅菌的時間延長,本來滿負荷運行日處理量可達到16噸,但現在滿負荷運行只能達到14噸,我們的工作時間也相應延長了。」荊州中環公司張姓負責人稱。

「現在醫廢的量增加很大,主要是疫情產生的口罩、防護服等,還有醫療觀察點產生的醫廢。原來每天處理7噸至8噸,現在一天14噸,天沒亮我們就開始開早會了。」中節能清潔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部業務經理應俊,雖然是從北京來荊州支援醫廢處理工作的,但他對荊州的醫廢處理情況卻是非常清楚,「每天我們都給出勤的員工量體溫,所有防護都是按一級的要求來做。在清運醫廢的過程中不能抽菸、不能飲食,要脫掉防護服、洗澡、消毒後才能吃飯。」

應俊告訴記者:「我們用黃色中轉箱去定點的醫療機構收醫廢,醫院專門負責收集醫廢的人員會把醫廢用顯示易傳染標識的兩層黃色袋子封口,再放進中轉箱,然後用專用轉運車運回來。我們按國家要求先將醫廢高溫蒸煮140鍾殺毒滅菌,再破碎,最後運到生活垃圾廠焚燒發電,或者填埋。」

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2月初在與湖北省各市州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的微信視頻會時強調:「做好醫療廢物處置工作是當前環保系統天大的事情。」

而加強對醫廢的處置監管,不僅只有湖北。記者梳理發現,在山東、廣東、上海、貴陽、瀋陽、浙江湖州等多地,均全線出擊加強對醫廢處置工作的監管。

有業內專家認為:在全民抗擊疫情的情況下,嚴格規範處置醫廢已然成為抗擊疫情的一道重要防線。

責編:王碩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第一道防線」——全國海關累計投入一線衛檢人員超27萬人
    築牢「第一道防線」是國門守護者的職責,也是他們的擔當。疫情給他們帶來工作壓力,也激發出他們的鬥志。  海關口岸一線是疫情「外防輸入」的主戰場。《工人日報》記者4月9日從海關總署獲悉,自3月19日以來,全國共有31個直屬海關涉及入境航班監管,共監管入境航班2196架次,入境旅客266941人次。
  • 築牢疫情防控醫廢安全屏障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打造醫廢智慧管理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總務科主任楊傑介紹,醫療廢棄物全流程閉環管理系統通過智能轉運車、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智能物聯套件真正實現360°安全監管無死角,讓醫廢管理實現智能化。首先,通過全流程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從廢棄物收集開始就讓每一袋醫療廢棄物在『出生』的時候都有屬於自己的標籤,並貫穿它在醫院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稱重、轉運、暫存、異常報警、全程追溯等環節,一舉實現了院內全流程標籤化信息管理;其次,以智能醫廢轉運車為載體,深度優化傳統業務流程中的痛點,醫廢車自帶電子助力幫助節省力氣、提高處置效率,自動籤到、人臉交接降低醫廢感染機率、真正實現無接觸工作,語音播報、異常提醒則讓流程更規範
  • 醫廢處置難在哪?如何「日產日清」「應處盡處」?
    為實現「日產日清」「應處盡處」,科技環保企業作為醫廢垃圾處理中的一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危險的醫療廢物所謂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也是國家危廢名錄中被列為頭號危險廢物。
  • 市婦幼保健院:築牢抗疫「五道防線」 積極守護婦幼健康
    強化入口管控,夯實第一道防線加強門衛管控能力,對外來車輛一律實行下車登記,嚴格控制隨車人員數量,防止不必要人員進入院內,造成人流量密集。嚴格陪護管理,築好第二道防線在婦產科門診、特檢科,陪護人員一律禁止進入診室或候診區;兒科門診只允許一名陪護人員進入診室,避免人員過多聚集,引發交叉感染。在住院部,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嚴格執行門禁管控及探視陪護制度。
  • 淳安試點醫廢「分裝聯運」破解垃圾分類處理頑疾
    近日,淳安縣石林鎮茶園村衛生室門口,一輛印有醫療廢物標識的環保清運車停靠在路邊,鄉村醫生洪富梅用專用鑰匙打開車體下方的一個固定鐵箱,取出黃色醫廢專用箱,隨後將一袋醫療廢物放進專用箱內,並與駕駛員籤字交接確認
  • 醫廢處置系統餘熱回收發電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醫廢處置、汙水處理站等後勤工作人員也成為了抗疫戰線上一群特殊的「戰士」,他們負責定點醫院產生的醫療廢物,安全及時有效處置、汙水處理設施良好運行,防控病毒傳播,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醫療廢物處理堪稱疫情防治攻堅戰的最後一道防線:各級各類醫院的醫療廢物處理不當很容易出現二次汙染甚至病毒傳播,為此生態環保部、衛生部聯合下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範》來指導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規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的管理與技術要求。
  • 醫廢最終去了哪裡?口罩、防護服廢棄後的隱秘產業鏈調查
    上海市環境保護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佰會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描述了醫廢的後半段旅程。首先,它們會被暫存在醫院。48小時內,專業的第三方醫廢處置中心會駕駛著醫廢轉運車將之接走,並在專門的處置中心將之處置掉。「目前普遍採用的處置方法有填埋和焚燒,考慮到土地資源保護等因素,焚燒更為主流一些。」陳佰會說,其實整個處理過程和一般的城市幹垃圾處理方式大同小異。
  • ...公司參與的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項目醫廢處理設備已於2020年...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參與的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項目醫廢處理設備已於2020年2月完成交付,並已投入使用。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
  • 20多袋醫廢堆滿7平方米暫存室 吉祥村附近多家診所醫廢清運難
    診所負責人稱,西安衛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即西安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也是西安市唯一一家處置醫療廢物的機構,診所多年來一直和衛達公司籤訂合同籤,「醫療廢物不能隨意丟棄,需要經過專業無害化處理,我們診所面積87平方米,醫廢處理費用是600元/年,最新的合同從去年8月籤到今年8月。
  •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
    袁建一行來到贛州市立醫院,詳細檢查了醫療廢物暫存場所、臺帳登記、汙水處理設施等各環節管理運行情況,聽取了贛州市立醫院關於病人收治、醫療廢物產生、收集、轉運以及醫療廢水處理和達標排放等情況的匯報。  醫院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而醫療廢物處置是疫情防控重要環節。
  • ...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 ,專訪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黨支部
    各地環保頭條丨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 ,專訪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黨支部 2020-09-11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東莞「小網格」如何築起抗疫「大防線」?
    對東莞而言,社會治理從日常管理向應急管理、再向精準管理的快速切換能力,在這場抗疫大考中檢驗成色。莞邑大地2838個網格內,近萬名「智網工程」網格管理員成為這場大考的重要基層力量。他們用腳板織密疫情「防護網」,以行動築牢疫情「防控牆」!明底數、抓防控、促復產,工作千頭萬緒、忙而有力,既講規矩、更有溫情。
  • 泉州市住建局:築牢住宅小區抗疫第一防線
    同時,立足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全力築牢住宅小區抗擊疫情第一防線。  聚焦疫情防控一線,提升應急處置執行力。實行局領導分片掛鈎督導機制,打造「市—縣—小區」三級網格全覆蓋住宅小區疫情防控體系,建立8個專項工作組、10個分片督導組,檢查住宅小區1000多個,摸排出物業小區內疫區歸來人員2000多人,出租屋湖北籍流動人口2000多人。
  • 心理諮詢師:另一種抗疫
    在抗疫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只是角色不同。疫情面前,對於宅在家的普通市民,心理防禦同樣重要。3月3日,合肥一家大型企業的一名中層管理人員打熱線找到了心理諮詢師柏一丹。這是一個37分鐘的電話。疫情發生後,陳燕加入了西園街道志願服務小隊,幫助群眾舒緩不良情緒、調試心理狀態,增強他們抗疫信心和勇氣。一位焦慮的母親向陳燕求助,她的孩子今年8歲,居家隔離期間曾一度發燒至38.5度,雖後經確診未感染新冠肺炎,但她懸著的心始終放不下,又擔心家裡其他人被傳染,為此經常失眠。「這是比較明顯的心理應激,我在電話裡耐心地聽她傾訴。」
  • 駐馬店市氣象局領導西平縣二郎鎮高標準糧田科技示範區調研指導
    5月24日,駐馬店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吳騫一行3人,到西平縣二郎鎮高標準糧田科技示範區,就如何做好當前氣象為農,服務三夏保障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調研指導。在西平縣二郎鎮高標準糧田科技示範園區,市氣象局領導吳騫、梅新建、武建華等人首先查看了人影作業基地,對二郎作業站點的增雨設備、彈藥庫、炮庫、指揮室、作業平臺等基礎硬體設施和各項人影工作規章制度進行了現場觀摩並提出了科學有效的具體指導意見。
  • 家用電器 "兩道防線"對雷擊說NO
    原標題:家用電器 "兩道防線"對雷擊說NO  雷暴天氣,家用電器必須「休假式療養」?   「兩道防線」對雷擊說NO   3月底以來,廣東遭雷暴幾番「震撼」,不少人談「雷」色變,網上還出現了不少「防雷攻略」,教人們在雷雨天氣要避免使用家用電器、務必切斷電源,等等。此舉真的有必要嗎?家用電器在雷雨天必須「休假式療養」?
  • 保山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原標題:我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十三五」以來,保山市氣象部門按照「服務引領、創新驅動、提質增效、開放合作、跨越發展」思路,不斷加強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氣象預測預報預警能力全面提升,充分發揮氣象服務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 開學第一課主題鮮明,為學生築牢「三道防線」
    同樣,鎮平中學的開學第一課從科學防疫安全相伴、學習抗疫精神、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等方面著手,為學生們築牢「三道防線」。鎮平中學團委副書記劉瑜表示,首先要教他們繼續做好防疫的工作,如日常生活中注意衛生,戴口罩、勤洗手。此外更應注重精神層面的教育,「我們的開學第一課通過引導他們學習抗疫精神,培養他們不怕苦不怕累、迎難而上的學習幹勁、學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