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小的Nanopi R2S軟路由 固件分享和體驗

2020-12-22 曉飛影

大家好,我是曉飛影!

一個數碼愛好者,也喜歡在眾多平行領域探究摸索,讓生活多一點樂趣。

半年前看到 R2S 覺得很小巧,熱度話題比較高,於是低價淘了一個二手的,R2S 採用的 CPU 是 RK3328,基於 A53 Arm 架構的,說實話不算是很強的 CPU,不過如果僅僅是用來當軟路由,不折騰任何別的東西,那還是夠用的。在購買之前我就知道了它最大的缺點,就是散熱,明明這麼小巧就是為弱電箱準備的,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散熱塞進了弱電箱,可能就會經常死機。好在散熱對我來說不是問題,之前體驗華為 AX3 Pro 時就說過,等會展示一下我的「神器」。

開箱

我買的就是最基礎的塑料殼原造型 R2S,正面有 3 個不太明顯的 LED 燈,正常狀態會顯示綠色,前方還有一個 TF 插槽,等於算是這臺小主機「硬碟」部分,系統必須裝在這個 TF 卡上。

我用的是三星 EVO U1 的 32G TF 卡,其實 8G 以上的 TF 卡就夠了,這張卡也是翻出來的老古董了,作為系統盤,還是不要選雜牌子,速度無所謂,一定要穩定。

背面分別是電源接口,居然還是 micro USB的,LAN 口和 WAN 口,兩個網口都是千兆,儘管其中一個是 USB3.0 轉接的,實際跑千兆寬帶基本是可以跑滿的。要是別的數碼產品還在用 micro USB那肯定是大缺點,像這類小功耗設備,micro USB 就很方便,家裡有太多的 USB 線和閒置插頭了,有時候還能接接線板上的 USB。

底部有四個橡膠腳墊,一排散熱口(毫無作用),以及簡單的銘牌,銘牌上最有用的信息就是電源需要 5V2A 的,剛才說了一般的安卓線和插頭都可以給 R2S 供電,但是一定要保證 5V2A 的輸入,並且最好不要用多孔插頭,避免別的設備分功率,我之前就出現幾次路由器死機,懷疑是電源供電的問題,單獨換電源後就好了。

側面也有一點散熱口,一個 USB2.0 接口,一個 reset 重置孔,路由器基礎的接口全部必備了。這個 USB2.0 用處很多,可以接 USB 無線網卡擴充 wifi,可以接存儲設備當個小 NAS。但是我開頭就說了,R2S 並不是特別強的 CPU,與其強行給它加功能獲得打折的體驗,不如專心做個軟路由,這個 USB2.0 接口我正好拿來接風扇,解決散熱問題。

翻出了家裡一個小米的雙口充電器,充電協議還是很古老的 5V3A,PD 都不支持,基本是閒置了,現在給 R2S 當電源也很穩定,另外一個 USB 接口不接任何設備。

這就是我的神器了,用了 5 年多的雙層路由器散熱底座,其實沒有這個底座,以往的路由器都不會過熱,我純粹是想把客廳電視櫃僅有的垂直空間利用起來,所以買了支架,想著多個散熱功能也不錯,就選了這個四風扇的雙層支架,每一層風扇都用 USB 來驅動。真正用到散熱功能的上一臺是華為 AX3 Pro,這次就是 R2S 了。

固件刷機

R2S 要刷的話最好就是 openwrt 系列的固件了,在初期固件實在是太少,所以吐槽一片,跑不滿千兆,發熱又大,真的是買了就虧。經過這麼久,github 上幾個大神都持續在更新固件,可以說已經非常穩定,功能從精簡到複雜都有,比較好的幾個作者整理如圖,可以自行去下載。

R2S 的另一個優點是刷機簡單,真的比 N1、K2P 之類的簡單太多了,因為所有固件都在 TF 卡上,只需要把 img 寫入 TF 卡就行,系統折騰壞了,TF 卡壞了,換了重刷,就是這麼簡單。我建議在 windows 系統下刷機,img 寫入工具很多,我建議用 etcher,圖形界面友好,按鍵也不多,一目了然,左邊選擇固件,中間選擇寫入存儲設備,右邊點擊 flash 開始刷機。注意下載好的固件可能是壓縮包,需要解壓後,看到 img 結尾的才是可寫入固件。

等待進度完成,刷機時間還是很快的,成功後就彈出 TF 卡。將 TF 卡插入 R2S,插電,LAN 口接 PC 的 LAN 口開始設置,自定義區域網訪問 IP 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作者將 LAN WAN 互換了,因為其中一個網口是 USB3.0 轉接的,早期有千兆跑不滿的現象,其實現在所有固件都沒問題了,注意看清楚作者的固件描述。

Openwrt 設置

和傳統的路由器引導不一樣,自己刷機就需要自己知道路由器的 ip 地址,一般作者都會有描述,如果沒看到的話,通過 PC 的 LAN 口連接後,DHCP 會自動獲取 IP,看到網關和 DNS 的 ip 地址,就是 R2S 的管理地址了。

剩下的步驟其實也和傳統路由器差不多,先設置 WAN 口撥號,找到藉口,找到 WAN 口點編輯。

我家因為獲取了公網 ipv4 地址,所以是光貓改了橋接,這裡就要選 PPPoE撥號,然後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如果家裡是插上網線就自動上網的用戶,這裡協議就選擇動態獲取就行了。

因為我使用 ipv4 公網,所以 ipv6 相關的部分我都會關掉,反正也沒有,移動寬帶的用戶要是用到 ipv6 的話就不用關閉了。

WAN 口設置好了就來設置 LAN口,同樣點編輯,記得每一步做完最好都點一次保存並應用。

LAN 口的改動不多,DHCP 伺服器要開啟,就是為家裡所有的設備分配一個區域網 ip 地址,所以要把忽略此接口的勾取消。如果是光貓進行撥號的話,插上網線就用的用戶,那光貓肯定就有 DHCP 服務了,此處也可以勾上忽略此接口。因為我不建議家庭網絡有多個設備分別管理 DHCP,可能造成衝突。不過既然是想研究路由器的朋友,我想肯定會儘量減少家裡的 NAT 轉換,讓光貓不做任何功能,只橋接。光貓的路由性能一般都太弱了。

如果不用 ipv6 的用戶,可以把這幾處都改成已禁用。

接下來就可以直接上網了,openwrt 還有許多功能服務,可以慢慢摸索,比如阿里雲 DDNS 等。配合散熱底座,我的 R2S 只有 40°左右,如果不散熱的話,這貨放弱電箱分分鐘能飆到 80°……

先試一下寬帶測速,武漢電信 500M 的寬帶,輕鬆跑到 570M,基本把最後一點餘量都榨乾了。

測試下 4K 視頻,這個速度還不錯,也跑不了太高了。

總結

Nanopi R2S 軟路由的優勢是小,雙千兆,都說是出差路由神器,其實我經常出差也不會帶這玩意。當初覺得它就是家用弱電箱狹小空間內非常適合的一款軟路由,後來才發現它的散熱這麼不靠譜,所以網上有很多魔改金屬散熱,官方後來也出金屬版 R2S 了,溫度確實有改善,不過還是我這個風扇散熱大法最好。所以如果不能做好散熱的話就不推薦它了,許多人都會問 R2S 和 N1 哪個更好,我感覺 N1 能做的它也能做,兩者都差不多,N1 我自己也有三臺,N1 的優勢是固件非常多,不僅僅於軟路由。做單臂路由需要設置 VLAN 的交換機,做旁路由也要一定的設置,對小白來說門檻高一點點,R2S 的門檻非常低,儘管有個千兆口是 USB3.0轉接的,但好歹也是雙千兆,對於普通用戶刷好 TF 卡就可以開始用了,所以在沒有 N1 或者更好的軟路由之前,R2S 可以作為一個入門選擇。

相關焦點

  • 手把手教你安裝LEDE軟路由系統,非常簡單,看了就會
    拿到手後看到軟路由的硬體配置還是不錯的,3855的CPU, 4G內存,16G的固態盤。在開始安裝LEDE系統之前,首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1,下載刷寫工具「physdiskwrite」。2,下載LEDE固件。
  • 真的有必要使用軟路由嗎?
    但如果需要一些原固件沒有的功能,那麼除了廠商在固件中添加之外幾乎沒有別的辦法,甚至很多功能受制於硬體限制和處理器的性能孱弱,根本無法實現。軟路由則幾乎是一臺完整的計算機,理論上可以做到無限擴展,僅會受性能的限制。好不誇張地說,一臺千元級別的軟路由,可以輕鬆實現十數萬元硬路由的性能表現。
  • 軟路由和硬路由有什麼區別,如果是家庭用的要不要弄軟路由,軟路由能用於wifi嗎?
        硬路由是大家常見的TP-Link、華為、華碩的路由器;軟路由是在X86架構的電腦、工控機安裝基於Linux的路由器固件,擴展性比較好,可以實現單線多撥、埠映射、DDNS解析、離線下載,還有其它「你懂得」的功能,下圖顯示了LEDE軟路由的「酷軟」插件。
  • 樹莓派與nanopi的對比
    打開APP 樹莓派與nanopi的對比 工程師之餘 發表於 2018-10-30 14:52:03 樹莓派是微型卡片式電腦,體積只有銀行卡大小,可以運行Linux系統和windows IOT系統,然後可以運行這些系統之上的應用程式,可以應用於嵌入式和物聯網領域,也可以作為小型的伺服器
  • N合1伺服器進階指南,搞定NAS軟路由雙線寬帶
    二、為什麼選購多功能一體化伺服器家裡有不少的網絡設備,而且像AP、監控都是通過POE供電實現的,原來的方案使用了1個8口網管型交換機和一個8口POE交換機;樓主有影音室,玩PT多年,對高清播放和存儲都有不小的需求,因此NAS也是必需品;為了順利實現不可描述的上網功能,軟路由也成必需品;另外移動、電信都免費贈送寬帶,家裡接入了
  • 百元軟路由 J1800 升騰 C92如何當主路由 旁路由
    前不久看到某魚有一款瘦客戶機升騰 C92,J1800 的 CPU,2G 內存,8G 固態硬碟,單千兆英特爾 i211 網口,帶電源只要 139 元,重點是有一個 USB3.0接口,搜了下這機器功耗很低,瞬間覺得有當軟路由的潛質,儘管家裡並不缺設備,還是忍不住買回來體驗一下,和 N1 的價格差不多,看看這個C92 表現如何。
  • LEDE軟路由安裝——家庭軟路由入門
    相比其他家用路由產品,我們一般稱這種可以運行在PC平臺的家用網絡作業系統為軟路由。經過很多開發者的努力,現在我們看到很多軟路由產品,如早起的RouterOS,DD-WRT,海蜘蛛等,目前現在國內最流行的是愛快和LEDE,愛快是專業公司產品,產品功能強大,但是可玩性一般,適合對多用戶提供網絡服務,穩定,性能強,不折騰。相比之下。LEDE軟路由系統功能豐富,擴展能力強,更適合愛折騰的用戶。
  • 千元家用低功耗軟路由:J4125 迷你電腦GK41!
    5、其實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經透露過,我有這個J4015的軟路由,而且我已經拍攝好了圖片,群友們也分享了非常漂亮的亞克力外殼圖紙,真的準備寫文章給大家的!但是我為什麼遲遲沒有寫文章?因為這個主板,在年後,就漲價了100多元!
  • 什麼是軟路由和硬路由,兩者的區別有什麼?
    路由器我們每天都會在用,但是很多夥伴並不了解路由器其實分為軟路由和硬路由。那麼軟路由和硬路由兩者有什麼區別呢?軟路由器其實是在電腦主機的基礎上配合軟體組合成的路由解決方案,路由的參數通過軟體控制和設置。
  • J1900蝸牛礦渣PVE虛擬機下裝LEDE 群暉 篇二:搞定LEDE軟路由
    所以LEDE 1G:黑群輝 3GLEDE固件改下名字首先 如果你是自己在koolshare論壇上下載的LEDE固件,建議改一下文件名▼你下載到的會是一個.gz結尾的壓縮包,41.388kb
  • R3 2100GE 軟路由和NAS 硬體軟體搭建教程
    新人第一帖,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給大家分享,恰逢最近組了一臺軟路由和一臺NAS,就把兩者從硬體到軟體一條龍給大家分享下,同時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教程貼吧
  • 軟路由是個什麼東東?
    上到七老八十的大爺大媽,下到幾歲的小孩子應該都知道路由器是個能提供有線上網和無線上網(WIFI)服務的電子設備。既然大家都知道的家裡平常看見的電子設備有啥好說道的呢?家用無線路由器其實各位看官有所不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路由器有軟路由器和硬路由器之分。
  • 路由器推薦之軟路由 上篇
    注意:這裡說的預算跟成品軟路由的價格是不對等的,成品軟路由市場非常混亂,普遍價格虛高,價值300的東西賣800也是常有的事,所以除了個別型號外,我不太推薦購買成品軟路由.單網口的設備做軟路由通常有三種部署方案:1.單臂路由(光貓橋接,LAN口以及軟路由設備都接多口千兆交換機,WAN,LAN都接eth0)2.旁路由(不負責撥號和NAT,僅充當網關伺服器)3.增加一個USB3.0接口的千兆網卡,變成雙網口設備(需要注意驅動問題
  • DIY:用NanoPi neo製作網絡音箱了解一下?
    基本系統安裝基本是參考官方wiki來安裝基本系統,下載的是最新的nanopi-neo_sd_friendlycore-xenial_4.14固件(這裡吐槽一下,官方是某度網盤下載,無會員真心慢啊!)固件寫入工具是windows下的Etcher(推薦這個工具,固件寫入很方便)。
  • 「date分享」史上最簡單OpenWRT教程!三分鐘三步搞定!碉堡了
    需要用到的工具寫盤工具https://www.balena.io/etcher/軟路由固件度盤連結: ct5000需要刷bios,你可以買其他的不需要刷bios的優盤或者帶讀卡器的tf卡我使用的tf卡開工寫盤打開 balenaEtcher ——> select image (瀏覽找到下載好的 img 格式固件
  • 蝸牛星際硬碟安裝openwrt軟路由的全流程演示
    之前已經跟大家介紹過利用U盤安裝軟路由的操作方法了,沒看過的小夥伴可以先去看一下相應的視頻.儘管U盤安裝運行軟路由完全是夠用的,只要你用的U盤別太廉價,質量別太次,是可以穩定運行的.但是有些小夥伴還是希望把軟路由安裝到硬碟上,這樣才比較放心.
  • NanoPi R2S軟路由器如何在OpenWrt下使用USB WiFi作為AP熱點-申嵌
    搜索結果顯示VID_0BDA&PID_C811的對應WIFI晶片為Realtek 8811CU2 如何使用USB WiFi作為AP(1) 把USB WiFi插入NanoPi R2S,推薦使用以下列表中支持AP模式的WiFi晶片模塊(以下列表基於rk3328-sd-friendlywrt-5.4-20200514.img固件經測試可用
  • 動態| 「一機掌控,加強用戶體驗」Zidoo(芝杜)固件更新體驗
    在最近的一次固件更新中,Zidoo將手機遙控Zidoo Controller App加入到當中,透過網絡更新和App安裝,即可享受一機掌控天下的操作體驗。 還沒更新固件?正在為您的客廳影院找一部操作便利、功能強大的硬碟播放器?不妨緊隨「影音新生活」,來試試這次Zidoo固件更新的全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