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系實際上是在教導人們做個窮人。
這是有名的理財書籍《窮爸爸 富爸爸》的作者美國成功學人士羅伯特.清綺的觀點。
他在一次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說:學校體系實際上是在教導人們做個窮人,學校體系永遠不會教你關於錢的問題,學校體系是教你如何做一個打工的人,或者是醫生、律師、專家,但是從來不談錢,因為他們想讓你當個窮人。
作者說,自己的父親是教育主管,博士以及所有的教職工。
他回家問父親:我們為什麼不在學校裡學習關於錢的知識呢?
父親看著他說:因為政府不讓我們教那門課,政府告訴我們應該教什麼,我們不能教什麼。
他覺得很奇怪,就問:我們去學校不就是要學習如何賺錢的嗎?
父親說:不是,你的任務是找份工作。
對此他評價道:貧窮在你的家族裡蔓延,中產階級也在家族中傳遞,所以現在的人,那些坐在家裡的人、那些在金錢上掙扎、為錢發愁、不快樂的人,他們可能賺到錢了,但對他們所做的工作並不滿意。
這可能是別人教你的,你的「超我」被教育,找份工作,努力!或者「你永遠富不起來」、「富人都是魔鬼」。直到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不然金錢是幫不了你的。
對此記者在旁邊給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當我們看到中彩票的人,賺更多錢的人,他們仍然有一樣的問題,因為他們有那種窮人思想。
作者說:如果你是窮人,你就一直都是,但很少人明白這一點。他們的錢消失得很快,就像大多數職業運動員一樣,他們賺了數百萬美元,但有65%的人,其實5年之後就破產了,因為他們都來自窮人家庭。如果你這麼告訴他們,他們會衝你發火,他們會說:
這是富人的錯!
但是不幸的是,這是利普頓先生所說的,這是基因的錯。
當我付你錢的那一刻,你思考的角度就局限在打工者的角度了,這就是陷阱。
企業家的思維是開拓而自由的,一旦你接受了薪水,大腦就會停止思考。就像只要你餓了,大腦不會想別的。
人們說:那你為什麼不給窮人錢?
因為這樣做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會讓窮人越來越多。比如你給一個人一條魚,就會有更多的人想要你給他們魚。這樣還不如你教他們如何釣魚。
接著記者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是知識界的意見領袖,因為我看到你一直在傳授一些思維與知識,那富人們會不會感到不安,對你說「別告訴他們,羅伯特」?
對此作者回答說是的,有,他們有說別告訴大眾那些你知道的知識,就讓他們窮著吧。
作者說,貧窮永遠在我們身邊,因為每個人都是從它開始的,這種觀點會從一個想法慢慢變成一個血淋淋的現實。
當他們說「我付不起」或者「我做不到」時,他們就已經被打敗了。他們變成了自己最害怕的那種人,窮人!
我見了很多說「我付不起」的人,「你以為我很有錢?」
我的博士父親也會說:你覺得我是什麼?有錢人?我付不起!
但是我的富爸爸就會說:這就是他窮的原因。
窮人說,我付不起,我做不到,我沒有時間。因為這是一種逃避,說我付不起是件很容易的事。或者說「我太累了」、「我去不起健身房」。而當你有錢辦了一張健身卡時,你也會找藉口說「不,我拒絕」。而實際上,只是懶得去。
記者接著說:你小心的生活,只是不想給生活帶來任何新的風險?
作者回答道:是的,我有穩定的工作,有可靠的保障,這就夠了。
然後記者馬上又問道:那你的富爸爸會說什麼呢?反正不是「我付不起」。
作者回答道:他會問,我怎樣才能付得起呢?我應該怎麼做呢?需要我付出什麼?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疑問句會打開你的天地,陳述句會結束你的可能性。所以當你說「我付不起」時,你的思維就封閉了,你就成了你所說的。
人說:錢對我沒有那麼重要。
那麼如果錢對你沒那麼重要,那麼你對它也不會有多重要。你不在乎錢,錢也不會在乎你。
諸如「我永遠富不了」,或者是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富人很貪婪」,而事實上是「窮人很貪婪」,因為你想一想,如果要有錢,你得付出些什麼,我必須要生產書或者開發遊戲,我購買房產,我提供住房和工作,但那也是我有錢的原因。但是貪婪的人什麼都不生產。
當聽到有人說:哦不,是有錢人貪婪。
我會說:嗨!人們,當你把一根手指往前,有三根是伸向後方的。正如我們所知,現在人們對有錢人存在太多的仇富心理。
我們都有恐懼,只是你如何處理。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但知識賦予想像力力量。
大多數人缺乏的是真正的商業知識,比如會計、債務、稅收,這些你必須得知道。但是在學校他們誰也不教,人們害怕犯錯。他們在學校教書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成長過。因為精神有好的,也有壞的,有對的,也有錯的,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多數人只想正確,或者只想積極。但是你不能擁有的,那不是現實。
每次我失敗了,我會想說「好吧,我學到了什麼呢?」
而普通人,他們窮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失敗過,他們如此謹慎他們沒有犯過任何錯誤,正如在學校接受的教育,也意味著他們什麼都沒學到。
我覺得大部分人做的是讓他們的父母或者朋友,說服他們離開生活。
我們太害怕失敗,但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的學校會因為犯錯而懲罰我們,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他們那麼害怕承認他們在犯錯,或者害怕失敗。
以上就是這位成功學人士,對於學校教育與賺錢,窮人與富人的關係的訪談中的觀點。
對於他的這些觀點,筆者是部分認同,不過也有很多反對的地方。認同的地方是他關於成功與失敗,關於看待金錢的態度。反對的地方是他對於學校教育的偏頗理解,不過他的看法可能是因為中美教育的不同導致的吧。
這位作者在訪談中提到的「窮爸爸與富爸爸」,不只是他的書的名字,其實也是自己的故事,因為他的書就是根據自己的故事改編的,書中的很多理財知識,賺錢手法也是自己跟著「富爸爸」學來的「富人間的不傳之秘」。而他也確實在跟著「富爸爸」學習的過程中,走上了人生的「快車道」。
還有他在訪談時說的富人們不讓他傳授的那些知識的說法,其實並不全是調侃,在他的書裡確實有許多學校裡學不到的有關金融、理財方面的「秘密知識」。
雖然他的書曾經被人說是誤導人,但是依舊是非常熱門的理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