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說一說灶王爺的前世今生

2021-01-12 道家文化漫談

臨近春節,全國上下變得愈發的熱鬧起來,人們開始張燈結彩慶祝這一盛事。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我國傳統民俗祭灶、掃塵的日子。道教神話世界的神仙們在春節之前這段時間紛紛下界人間,與眾生「普天同慶」,在諸多的神仙中卻有一位在臘月二十三(有的地區是臘月二十四)這一天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這位神仙便是「一家之主」灶王爺。

灶王爺在民間又稱「灶神」、「灶君」、「灶君老爺」等,是我國古代神話中主管飲食之神,同時道教將其吸納為道教神明,並且尊為灶君司命、灶神星君等。灶王爺是民間信仰的「家宅六神」之一,家宅六神分別是門神、戶神、井神、灶神、土地神和廁神,這是道教在民間信仰的「五祀」俗神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六位神明居於家中護佑著每一戶的平安。那麼這位灶王爺是什麼來歷呢?

關於灶王爺的來歷,民間有各種不同的版本。灶王爺的信仰是在火神的信仰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自遠古的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以來,人類對於火有著很深敬畏和崇拜,火的發現也改變了遠古時代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宋代王楙所著的《野客叢書》中有記載:「炎帝主於火,死而為灶神。事始曰灶,黃帝所置。《古史考》亦曰:『黃帝始造釜甑,火食之道就矣。』」從這裡可以看到,最早的灶神是炎帝和黃帝,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祀典》中又寫道:「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祝融也被賦予了灶神一職。像炎帝和祝融原本就是被奉為火神,古代失火了稱為「祝融之災」,在上古時期禪讓制社會裡,祝融任火正的官職,火正就是掌管火的官員。

為什麼有人說灶王爺是一位女性神仙?如西晉司馬彪注《莊子·達生》中寫道:「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唐代的《酉陽雜俎》中對灶神也有如下描述:「灶神名隗,狀如美女。」灶神的形象變成了一位翩翩女神,遠不是我們今天所見的那位和藹可親的白鬍子老爺爺形象。另外根據道經《太上洞真安灶經》的記載,元始天尊仙降崑崙山時,三界十方眾仙前來拜謁,有位神明名曰炊母神母,她對元始天尊說「我受北帝下部之職,為五帝司命之官,應天曹為直符之使,變飲血茹毛之化,就煉生還熟之餐,錄世人功過之因」這位女神受北帝之命下界到凡間,改變人們茹毛飲血的習慣,用灶火來做飯,這位炊母神母便是灶神,至於為什麼現在的灶神是一位男性形象,大概是為了展現「一家之主」的男性形象,畢竟在封建社會家庭還是以男性為主導。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作為常年安家在凡間每一戶家中的神仙,到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打小報告」,稟告一年之中人們所做的善惡之事。葛洪在《抱樸子內篇》寫道:「月晦之夜,灶君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如果犯的是大過錯,那麼就要減去三百天的陽壽,如果是小的過錯就會減掉三天的壽命。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人們為了讓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會獻上糖瓜等甜食來祭灶神,或者是用蜜糖堵住灶王爺的嘴來「賄賂」他別說壞話。

由於南北方不同文化的差異,人們祭灶的時間和方式也有很多的不同,你們家鄉是如何祭灶的?歡迎大家的討論。

相關焦點

  • 灶王爺的故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灶壁頂端用磚瓦砌一個小神龕,門樓上雕刻飛簷翹角,門柱上貼著一付兩指寬的大紅對聯,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司命府」,中央貼著灶王彩色像,門前放置香爐、蠟燭臺。小神龕顯得精緻、莊重,神似一座小殿堂,表明虔誠地供奉灶王爺。人們對它尊敬,寄託著保護闔家平安的殷切期望。灶王亦稱灶神、灶君,俗稱灶王爺,它是我國舊時代民間普遍信仰尊崇的神。把灶王奉為主宰家庭平安興衰的「一家之主」。
  • 隨筆 祭灶節——灶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傳說這一天是謝灶、祭灶節。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到天公玉帝那裡述職,所以家家戶戶會敬獻糖瓜,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來年給家裡帶來一個更紅火的好光景。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你必須了解的灶王爺
    在古代,祭灶的人不分身份貴賤,上至皇帝大官,下至平頭百姓,都會在每年臘月二十三大祭灶神,為什麼要在臘月二十三祭祀灶神呢?原來啊灶王爺雖只是一個地位地下的小神,但是代天巡狩,是玉皇大帝派到家裡的「探子」。 並且灶王爺左右隨侍有兩個秘書神仙,一神手捧一個罐子叫做「善罐」,專門保存記錄家裡人做好事的紙條。
  • 民間故事 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小年 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廚房灶君神位,你擺對了嗎?
    在家中有供奉神位跟牌位的家庭一般也會在廚房設灶王爺的神位以求保佑,那麼廚房灶王爺該怎麼擺放才好呢?根據資料顯示,中國人遠在夏商周三代已開始祭灶,當時是在每年的夏天,由天子率領百官親處祭拜灶神,甚為隆重;其後則平民百姓亦各自安奉灶神於自己家中,朝夕上香供奉。
  • 「上天言好事……」
    今天只說臘月,本義農曆臘月,東北的臘月。這是因為,一來我是在東北長大的山東人,二來東北的臘月才叫臘月,才是寒冬臘月的臘月。那可真叫冷,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此刻寫出的臘月兩個字都好像颼颼直冒冷風。東北土話叫「嘎嘎冷」、「賊冷賊冷賊賊冷」。尿沒等尿到地上就凍成冰棍了,得趕緊用棍子敲——這麼說固然是笑話,卻又不純屬笑話。畢竟滴水成冰是冰一樣堅硬而冷酷的事實。
  • 小年辭灶神,上天言好事,小年「辭灶」講究多,都要做哪些活動?
    灶王爺每年在這一天都會和玉帝匯報每個家庭的情況,之後玉帝就可以根據描述預測新的一年裡,此家庭的福禍。而所謂的辭灶,其實就是給灶王爺送上禮品,讓他匯報的時候多說好話。民間流傳的歌謠是:小年辭灶神,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回宅降吉祥!
  • 臘月祭灶,拜灶王爺,起初這位灶王爺,卻是一位穿紅衣漂亮女郎
    民間習俗,每年臘月祭灶,達官顯貴家二十三祭灶,平頭百姓戶二十四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祭灶,所用的供品一樣,都是糖瓜一類的甜食,專門用來對付灶王爺夫婦的。本意是用糖瓜糊住灶王爺夫婦的嘴,不讓他們說三道四,要開口就說甜的,中聽的好話。
  •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大家好,今天是1月28日,又是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又到了灶王爺辭灶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了。民間說法,家家都有個灶神,在人間監視著人的舉動,特別是有沒有浪費食物的舉動。
  • 農曆八月初三,恭迎灶王爺聖誕!
    臘月二十三辭灶日,送家家戶戶會送灶王老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八月初三,灶王老爺生日這天,許多人家裡也會祭拜灶王爺,祝他生日快樂,以祈求灶王爺的保佑!01灶神崇拜灶王爺,即灶神,起源很早,商朝開始已經在民間供奉,秦漢以前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民俗認為灶神還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的官。
  • 「灶王爺」是什麼來歷?為什麼還要祭祀?
    圖一首先,灶王爺的身份有點迷離,因為有著很多的說法,並且意見不一,比如在《淮南子》裡面說灶王爺是炎帝死了以後化成的,而《呂氏春秋》裡面說的是吳回回祿之神,託付給了灶臺,所以就成了灶王爺《酉陽雜俎》裡面的描述:「灶君名魂,狀如美女」這兩位都是把灶王爺的形象比作為「美女」。
  •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
    灶王爺是神仙界中最龐大的基層幹部,雖然它官職低,但是很受人們敬重的,家家戶戶都要拜祭它。可是你知道「灶王爺」姓什麼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呢?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首先,很多人聽過這首民謠——「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麵湯。歲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
  • 民間故事|小年夜灶王爺升天
    道教中稱「九天司命定福東廚煙主保灶護宅真君」,簡稱「司命真君」,又有尊為「九靈元王保灶護宅天尊」者,是中國神話中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另有專司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的職能。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夜,祭灶的時候,家家戶戶除了奉上各地特色的豐盛酒菜外,還有諸如芝麻糖、花生糖、麥芽糖、炒米餅、粉印餅、甘蔗、水果等。各地有各地的習俗,但糖果必須是粘性極大的。一種說法是,灶王爺最喜歡吃甜食,叫他「吃了人家的嘴軟」,上天庭匯報時,多說宅主的好話。
  • 盤點灶王爺來歷的幾個傳說,你認為是哪個?
    灶神,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也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灶神是誰?關於這個張單,中國民間另有個傳說:說他娶妻丁香,丁香孝順公婆。後來張單外出經商發了財,移情別戀妓女海棠,回家休了丁香。丁香嫁給貧窮老太婆打柴的兒子。海棠好吃懶做,失火燒光了家產,丟下張單改嫁了。張單只好流浪討飯。臘月廿三,他到丁香家討飯,被認出後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門裡憋死了。因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張),所以玉皇大帝封他為灶王。
  • 小年廿三,灶王爺上天所為何事?「惡貫滿盈」與灶神有關
    所謂灶神「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這裡的「去」,指得是灶王上天庭朝拜玉皇大帝,啟奏人間這一年善惡諸事。灶王爺這一去,到除夕夜才回返回人間;灶王爺這一去,為何人間祭灶時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呢?灶神年畫·網絡供圖首先說灶王爺上天的事,灶神作為最早的「五祀」之神,在傳統神仙文化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 灶王爺的「臉譜」
    □韓 羽 十多歲時趕廟會,看草臺班子戲,見戲臺上一婦女拿著擀麵杖追打一個老頭兒。這老頭兒的眼睛、鼻子、嘴的部位是灰黑色,額頭、臉頰、下巴的部位是白淨面皮,像似一張大白臉套著一張小黑臉,逗極趣極。後來聽人說,老頭兒是灶王爺,戲出是「打灶王」。
  • 老話,「糖瓜甜了灶王口,小年送走初一迎」,灶神圖可指引財運?
    農村老話,「糖瓜甜了灶王口,小年送走初一迎」。這說明了送灶、接灶的時間。過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送灶神、接灶神是過年習俗中很重要的一項,在農村地區相當普遍。灶神的職能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農民們很是重視。讓我們看看有哪些講究吧,以小編的家鄉為例。
  • 望海樓|人間好事多,處處見吉祥
    作為中國漢族傳統節日,小年也被稱為謝灶節、祭灶節、灶王節,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有農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等習俗。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寄託著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這一天,傳說是灶王升天的日子。在一些地方,為讓灶王一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得拿來糖罐子,給灶王爺爺、灶王奶奶嘴上抹糖。
  • 過年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終於知道啥意思了!
    在咱們農村有句俗語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這句話其實要表達的意思是農村人對灶王爺的認知和講究,供奉灶王爺的神像叫做」灶頭馬「一般都是要供奉在土灶的前面,但是對於神像擺放的位置可是有講究的,不是說隨便拜訪個地方就可以了,而是應該擺放在灶跟前,另外還要注意,不能夠讓灶王爺看到鍋裡面的東西,所以說,家裡面供奉神像的時候,要麼選擇高一些,要麼就放的低一些,老人們會說
  • 「無極堂」臘月二十三,淺談「一家之主」,東廚司命灶王爺!
    漢代以後,灶神成為上天派駐下界的監察使,其主要職責不再是掌飲食,而是掌握每家每戶之壽夭禍福。老百姓希望灶神能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逐漸形成具有濃鬱中國風情的敬灶安灶習俗。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出自《漢書·酈食其傳》。裡面說到:「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的意思的是說做君主的以百姓為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