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結束後我才知道,MPAcc選擇大於努力

2020-08-28 豐臺中公教育

對於考MPAcc的同學們來說,一定或多或少從老師、學長學姐、教育機構那裡聽到過這樣一句話,「cc啊,擇校真的很重要!」



也能從某個學姐或學長的口中聽到「上岸啦,要感謝那個好好擇校的自己,太慶幸選擇現在上岸的院校了,擇校真的太重要了,你一定要好好擇校哦」。



比如學姐A,她以196分的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一所985院校,一般來說,196分的成績只能是陪跑的分數,但是學姐A卻成功靠這個成績上岸到985院校,怎麼回事呢?


一方面,中央民族大學的會計並不強,是一個很偏的門類;另一方面,中央民族大學的會計專碩才剛剛開始招生,因此,一切都是未知,在大家猶豫的時候,學姐A選擇中央民族大學,最後成功上岸。這不僅是運氣,還是學姐A選擇院校的謹慎和聰明。


或者這樣一句話「我都不知道自己當初怎麼那麼自信,選擇了一所那麼好的學校,就算我埋頭苦學了那麼久,也還是沒考上,今年我還是穩妥點吧,選個穩上的學校」。


比如學姐B,她本科是北京一個知名的211院校,本科是會計專業,而且平時成績也不錯,再加上想繼續在北京發展,因此她在考慮了很長時間之後選擇報考中央財經大學,但遺憾的是,雖然她本身很優秀,也一直在埋頭苦學,但最終還是與中央財經大學無緣。


事後學姐告訴我,216分是她包括模考在內最差的一次成績,但她也並不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只是考後才認識到選擇中央財經大學是一個錯誤,雖然自己成績還可以,但是報考中央財經大學的學生太多,又都很厲害,自己的成績相比較差了很多。如今,學姐正準備二戰,並告訴我一定要好好選一所,擇校真的太重要。


那麼,選擇看起來能夠穩上的院校就真的能一定上岸嗎,選擇一個好一點的院校就真的是痴心妄想嗎,當然不是。


那麼究竟該怎麼擇校呢,擇校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一、地區


擇校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選擇地區,因為你未來2到3年的時間都要在那個地方生活學習。


尤其是考cc的同學,研究生院校所在地直接關係到今後的就業、發展。


例如你在北京上學,今後決定在上海發展,那麼你在研究生時期的老師、同學這些人脈大部分都無法接觸到,而且你未來找實習時也要兩邊跑,費錢費時間又費精力。


因此,研究生院校是關係到我們未來人生規劃的,在擇校時一定要想好未來自己要在什麼地方發展再去選擇。



二、分數線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當你想了解一個院校的時候最想知道的一定是它的往年錄取分數線、報錄比等等。


的確,了解一個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初試錄取最低分、初試錄取最高分等可以讓我們在擇校時對比自己的能力選擇自己有機會上岸的院校。


但是,你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分數線並不代表全部,有很多院校會出現分數線並不是很高,但前一年的初試錄取最低分數也達到了230分以上。


有的院校也許去年錄取分數不太高,但是這一年突然把分數線提的老高,


比如武漢理工大學2019年複試分數線為170分,到了2020就急速上升到230分;


哈爾濱工業大學2020年英語單科分數線不得低於80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統一划線240分;


有「過線即錄取」之稱的青海民族大學在2020年第一次設置了單科線,導致許多總分可進複試的學生與其失之交臂。


因此,大家在選擇院校時一定要時刻關注學校官網,以防有任何改變的風吹草動。



三、專業排名


我國會計專業綜合能力排在前十名的院校,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以及國家會計學院(排名不分先後)。


相信同學們也可以看到,會計專業綜合能力與是否為985、211院校關係並不大,東北財經大學和江西財經大學既非985也非211,但都是會計專業綜合排名裡非常靠前的院校。


因此大家在擇校時,也要關注自己的需求,自己是想去會計比較好的院校呢,還是想去綜合能力比較好的院校呢,比如有些同學並不很在乎會計是否強勁,而是更想去一所211、985院校。


這些就需要你自己去思考啦。



四、錄取人數


不知道你在擇校時有沒有發現,有的學校會計只招個位數,有的學校會計招一百多人,對於我們來說,本來計劃統招人數多的院校上岸的機率當然就大,因此,同學們也更願意去報這些院校。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看清楚這些學校是不是每年真的招那麼多人,一定要看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的要求,也就是招生簡章中的內容,比如有的院校非全日制招生只招定向考生,有的院校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那麼,這些內容該如何去了解呢,分數線大家可以去研招網官網看,那裡有最全的分數線,以下為官網連結:

https://yz.chsi.com.cn/yzzt/kyfs2020


擬錄取名單也是同學們自己了解分析分數的數據資料,但是由於很多院校公示期已過,已經無法拿到擬錄取名單。

相關焦點

  • 我聽過最扯的雞湯「選擇大於努力」,做到兩點,放大努力的成果
    今年考研剛剛結束,我就接到了閨蜜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她泣不成聲,哭著傾訴關於考研的種種心酸委屈。閨蜜說,她知道自己考不上了,感覺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特別不值得。雖然我很同情閨蜜的遭遇,但實在無法認同這種失敗了就讓」選擇「背鍋的行為,更何況,我知道她不是真正的努力。一、什麼是努力很多人在嘗試某一事物失敗後會說:努力沒有用,我的選擇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但實際上他們所認為的努力根本就不是努力。
  • 大學畢業該就業還是該考研?輔導員意見來了:正確選擇大於努力!
    而每年真正被錄取的人數不到一百萬,這說明,今年有240萬考研人數都是「陪跑」的。今年的考研剛剛結束不久,不少學生可能還沒有從過去幾個月的努力中反應過來。還沉浸在考研的思緒裡面。對於這次考研,應該沒有一個人能打包票,說自己一定能考上。
  • 人生到底是努力重要 還是選擇重要?選擇大於努力?
    人生到底是 努力重要 還是 選擇重要?選擇大於努力?想到這個問題,那可能會一片沸騰吧,眾說紛紜,不一而論。我的觀點是選擇大於努力 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無疑高考是一個轉折點,它決定了很多人的方向,有可能很多人就是因為高考而飛黃騰達,也有人因為高考而錯失了良機,但並不意味著考上大學的就能如願以償,沒有考上的就沒有出路了。考上大學只是給你了更多的選擇,所以說選擇在前,努力在後。
  • 選擇大於努力,但你真的會選嗎?
    圖片來源網絡選擇大於努力,真的如此嗎?小編告訴你,至少大部分是。實際上,正確的選擇大於努力,選擇不對努力白費!真的不要小看這句話,它可以讓你學會在關鍵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為什麼小編深信不疑呢?當然是被上過課了。
  • 你認為「選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選擇」?
    是如何選擇重要?還是刻苦努力重要?有朋友說這是一個偽命題,所以不選擇。就好比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如果說選擇大於努力,也是有道理,俗話說「選擇不對,努力白費」!但是選擇對不了一定會成功嗎?如果說努力大於選擇,想想也對,因為不管做什麼事,你都得努力,不努力那有成功?所以這位朋友總結出,萬事沒有絕對性,角度不同,想法不同,做事也不同。對於這個問題,很燒腦,沒個有都有不同的看法當我問到兩位同事關於這個問題時。
  • 選擇大於努力?真相是你選過了
    還有考研,這個我就沒經歷過了。難不難的我不好說,形容是二次高考應該不過分。02人們總說選擇大於努力,可我想問問說這句話的人,是真的能選擇嗎?私以為,現在所面臨的困境,是已經選擇了的結果。面臨考研還是工作的時候,發現了自己什麼都不會,沒有擅長的技能,沒有做過體現能力的作品。臨近中年發現了自己升職無望,在猶豫選擇繼續苟還是考編。這就是一種結果,不是選擇,也正是因為沒努力才得到的結果。
  • 「我考研是為了彌補高考的遺憾」,雙非逆襲985,努力大於運氣
    原來我可以考研按照錄取通知書的要求,我按時報導,辦妥了一切手續後,我癱坐在宿舍的靠椅上,心裡有點不甘心!這就是我的大學嗎?我的大學要怎麼度過?我該怎麼辦?關於動力,心理學上說內驅力大於外驅力,而考研的初心是我的內驅力,從始至終我都期望洗刷高考失利的悲傷,所以我的考研真的不是說說而已,考研貫穿著我的大學,也連接著我的所有快樂。
  • 努力大於選擇,還是選擇大於努力,你認為值得,都是正確的抉擇
    人生很多時候,只有你去經歷了一些事情,你才會發現你想要的是什麼,時常會有很多人會糾結一個問題,是選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選擇,有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也有人認為,努力比選擇更重要,其實,這些所有的決定,只有你去做了,才會知道,什麼才是你最適合的。
  • 那個說「選擇大於努力」的銷售,最後被我辭退了
    「選擇大於努力」,應該算近來最受歡迎的一個論調。很多大V以此為主題,洋洋灑灑寫出數百篇文,教人「選擇不對,努力白費」。但細想,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不對。01/那些說「選擇大於努力」的人,你真的努力過嗎?
  • 關於選擇大於努力,我被打敗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關於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貫穿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中,專業、行業、職業、崗位……,如果選擇不對,你會走很多彎路,過程也會更艱辛!我一直覺得選擇大於努力,就拿我自己的一件事情來說!大學臨近畢業,學校和各大企業合作,舉辦了一場大型的校園招聘工作活動,我和同學投了兩家心儀的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給我發了offer,可是同學卻一家都沒有收到。為了照顧她和考慮我們的小友誼,我選擇了放棄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選擇了和她一起去了另外一家我們都不滿意的公司。
  • Why,選擇大於努力?
    選擇大於努力?可是古言道:一勤天下無難事;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名言名句流傳幾百幾千年,難道是古人欺我?在古代,通過勤勞努力獲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像孫敬懸梁刺股;匡衡的鑿壁偷光;屈原洞中苦讀.
  • 選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超越人生
    關於選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超越人生,這是個問題。眾人說法不一。對於我自己來說,既然選擇了,便去努力,努力到無能為力,若努力到極限就看看有沒有選擇,如果沒有請繼續努力,畢竟努力過的人生才算拼搏過。關於選擇就像上圖的毛豆與花生,第一口總會選擇一個,表面上光鮮亮麗,實際上只有品嘗過才知那個適合自己。在17年左右,當時還在一家銷售公司任職,公司還算尚可,至少沒有虧本,因為薪資水平實在低的可憐,所以請辭。後來聽之前的同事說公司倒閉了。。。
  • 「復旦MPA備考分享」 選擇大於努力,相信華是,相信自己
    一、選擇大於努力相信很多人會遇到我最初期的問題,為什麼不選擇自學考研呢?看起來管理學聯考的內容不是很難。可能因為在大學時期留下的習慣,我學習東西一般喜歡自學。但是工作之後才發現,最寶貴的事情就是時間和精力。考研不僅要學習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有很強的信息收集整合能力。
  • 選擇大於努力,過程大於結果
    選擇大於努力,過程大於結果。前半句話告訴我們方向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再怎麼努力也是徒勞?其次,有了正確的方向,我們就開始努力的奮鬥,當我們剛開始起步的時候是看不到任何結果的,不斷的努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 考研源動力:一無所有背水一戰,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所以考前一定要慎重擇校,決定之後就要全力以赴,吸取我的前車之鑑,切勿擇校隨意,又不肯付出全部努力。二戰考研我之所以選擇北科,是因為北科作為比我本科學校略強的帝都211,初試分數不用太高,複試難度不大(由於會計專碩初試不考專業課,因此複試很重要)且學費相對低廉,我認為性價比較高,考上的可能性很大,畢竟二戰已經擔不起一戰的風險了。
  • 選擇大於努力,只是相對的
    選擇大於努力,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句話,那麼很多很多時候我們的選擇是對的,選對方向事半功倍,生活中處處都是選擇,是好是壞我們不知道,當結果呈現我們唯有接受,因為事實不可逆。小到吃東西的選擇,大到人生職業乃至婚姻,那麼是什麼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讓我們做決定呢?有人說是自己的喜歡,也有人說是現實逼的。
  • 選擇大於努力,應該怎樣選擇呢?
    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是不是很面熟?我在很多人口中聽到過「選擇大於努力」的說法,很多時候我也會把這樣的言論告訴別人,然後找很多事例來佐證我的說法。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他們不甘平庸,勇於挑戰的價值觀才是成功的關鍵。誰又能肯定,以馬雲和王健林這樣的人如果選擇其他行業,所取得的成就就會比現在小呢?我個人認為,他們就算選擇了其他行業,也一定會有一番大成就,甚至超過現在!
  • 正確選擇大於努力
    今天告訴各位 成功跟努力 沒有什麼太大關係 有關係就這麼 一點點 我還真沒見過成功的人是靠努力成功的 有人說老師你告訴我了,
  • 選擇大於努力嗎?
    選擇大於努力,這似乎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一個帶問號加嘆號的肯定句。我想問問大家,大家是怎麼認為的,是選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選擇呢。如果抱著愛較真的心理非要分個對錯的話,細究起來這句話似乎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原理,且要理論一會了。但今天我不是和大家來討論哲學的。
  • 考上專科好迷茫,明白這些「麻煩事」才是得分關鍵,選擇大於努力
    考上專科好迷茫,明白這些「麻煩事」才是得分關鍵,選擇大於努力。對於今年的新生來說,難免的會有很多人滑檔來到專科學院。現實的狀況和心中的理想形成的巨大落差,難免讓人產生迷茫、無助的心理。考上專科,真的好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