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君 發表於 2020-12-22 11:10:33
華為的IoT戰略正在加速。2020年12月21日,華為在松山湖基地舉辦了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新品發布會,一口氣帶來了多款新設備與解決方案。如你所見,手機受挫以後,以鴻蒙為基礎的智能家居、萬物互聯,將成為華為下一個十年最想講的故事。
華為智慧屏帶來全新「S系列」,定位低於中端的V系列和高端的X系列,有55/65/75寸三種尺寸共6款機型,隨著的榮耀出走,中低端的產品線需要華為自己來填補,而新的產品線,就是瞄準這部分市場的。新品的硬體參數過關,高刷新率、MEMC下放,橫向比較也有一定的競爭力。
餘承東在現場介紹,華為智慧屏S系列相當於華為手機nova系列,華為智慧屏X系列相當於華為手機Mate系列,華為智慧屏V系列相當於華為手機P系列。華為的品牌不會真的做「低端」,最便宜的55寸智慧屏S也要3000塊以上,比起市面上小於2000的產品依然算是高端機了。
智慧屏只能算是例行的產品更新,而我認為今天更值得聊的,是發布會的另外兩款「產品」。
「全屋智能」,華為終於出手了
華為在投入大量的資源發展智能家居,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這個行業目前相對領先的是小米,但即便是小米,也還沒有完全實現「從點到面」的進化,即賣出的設備還是「散兵遊勇」,都是以單個設備為單位,並不成系統。用戶買 30 個設備叫智能家居,買 3 個也叫智能家居,這些設備也許獨立的體驗都很好,但很顯然,離用戶暢想的全屋智能還很遠。
這裡邊很複雜,一方面,是設備本身的品類、功能有限,而是想真正實現全屋智能,有時候設備反而是其次,連接協議、聯動的功能設計等等才是關鍵,而這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門檻還是有點高,截至目前,還沒有哪家能夠自信地表示自己能交付一整套完整的系統。
當然,科技公司們也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大廠,都在搞全屋智能這個概念。餘承東更是在發布會上放狠話,稱華為就是來解決智能家居行業瓶頸的。
全屋智能生態的幾個門檻:設備足夠多,且實現了場景足夠多、體驗足夠無縫。據餘承東介紹,目前華為智慧生活 App 經擁有 4 億裝機量,活躍用戶 5400 萬+,每天請求數達到 10.8 億次;而生態方面,華為 HiLink 則是已經覆蓋 150+ 品類,4000+SKU,800+ 合作夥伴,2.2億+IoT 設備。
華為此次發布的方案名為「全屋智能 ALL IN ONE 解決方案」,包含 1 個主機、2 張網絡和 N 個硬體,網絡與設備可以協同,從而不僅實現對於設備的控制,也能實現對於聲光水電等系統的互聯與協同。據華為介紹,未來智慧家庭的四類關鍵要素是:1 個運營門戶,3 類核心產品,4 項基礎能力和 5 大場景。
聽起來有點玄乎,其實運營門戶就是智慧生活 App,3 類核心產品是「交互、計算、連接」,4 項基礎能力是「全屋組網、全屋協同、全屋AI、全屋影音」,5 大智慧場景是「影音娛樂、安全看護、居家健康、生活起居、教育辦公」,基本上涵蓋了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
組網方面,華為的方案是「PLC-IoT家庭總線」,是電力線方案,類似「電力貓」,從原理上確實比Wi-Fi、藍牙等協議穩定,但這也對兼容性、安裝條件提出了要求。不過華為稱這個方案,一位電工就可以完成組網,並能實現對設備的統一管理,智能主機則是可以嵌入到牆內,將傳統的光貓、路由器、插線板等設備合一。
看到這兒你也能明白,其實全屋智能更適合的落地方式是前裝,已經裝修好了的房子想打造全屋智能,需要解決的問題遠比毛坯房多。餘承東介紹,在渠道方面,華為目前合作的有中海地產, 華潤置地等地產公司,也有居然之家,歐派等家居家裝渠道。不是很多,大規模落地依然需要時間。
全屋智能看起來很美好,但落地起來依然有很多挑戰,即便是華為,也要面臨宏觀戰略與微觀單體客戶等一系列問題,但這必然是智能家居未來的方向,早晚都得做。
汽車上的「電視盒子」
今天發布的另一款重要的設備,就是華為車載的智慧屏。車載的智慧屏是華為「1+8+N」戰略中的「8」,也就是和電視處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你可以把這款新設備理解為一個後裝的車機系統,一個放在中控臺上的流媒體後視鏡,或者說,是汽車上的「電視盒子」。電視盒子是給傳統電視賦予了聯網能力,而車載智慧屏則是給沒有屏幕、聯網功能的車輛一個連接的機會。
華為車載智慧屏有一塊 8.9 寸的觸控屏,解析度為 1920*720 解析度,前後雙攝,能夠連接車輛的音響,在連接方面,支持手機應用的跨屏,語音操控,車載微信,跨設備導航等等,比如在手機開始導航,那麼路線會自動同步到車載智慧屏上,也能通過這款屏幕語音控制微信,確保駕駛安全,當然,與智能家居的聯動也是它的賣點之一。至於行車記錄儀之類、音樂等基礎功能自然也不會缺席,畢竟你也不想讓自己的車裡擠滿第三方設備。
過去流媒體後視鏡等等車載產品,其實已經具備了類似的功能,而華為車載智慧屏的優勢,是華為鴻蒙一直主打的「分布式」,即與華為手機、智能家居的各種聯動,這是原廠車機和第三方產品所不具備的,對於華為生態用戶的吸引力明顯更大。
不過看起來的一個 Bug 是,目前一些車型的中控屏幕本身就是在中控臺之上的,似乎有些衝突,這種情況還是乖乖地用內置的系統或是連接方案吧。如果你對自己車子的車機已經很滿意,或者不用華為手機,又或者已經習慣於 CarPlay,那麼車載智慧屏對你來說意義不大。
華為 HiCar 早已推出,過去,更多地是採用的是類似蘋果 CarPlay 的方式,與汽車品牌合作,實現對於手機連接的適配,而車載智慧屏,更像是補充方案。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相當可觀,但在這其中,相當一部分車是不具備與手機互聯的能力的,一方面是很多車年代久遠,而即便是新車也有很多受限於價格,少數車型甚至都沒有一塊中控大屏。而智慧屏的出現,就是讓所有的車型都具備了接入鴻蒙生態的能力。
餘承東在發布會上表示,華為 HiCar 已經和 20 多家車廠合作,預計明年會預裝在 500 萬臺車上,而沒有預裝 HiCar 的車型,可以裝車載智慧屏來更新體驗。
外界屏幕與車機連接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前者無需要額外購買硬體的成本,但需要車輛本身適配;而後者有額外開銷,但只要提供電源即可。
蘋果發布 CarPlay 是在 2013 年,8 年左右時間過去,普及率只能算一般般,依然有大量的車型不具備與手機連接的能力,而華為 HiCar 的影響力就更小了,這時候外接硬體就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總而言之,甭管什麼車,甭管車廠適配與否,華為都能給你提供連接的解決方案,1699 元的價格確實也算不上貴。
華為的 HiLink 也開過很多場發布會了,但這場依然意義重大,全屋智能、車載、家居、辦公、教育……總而言之,華為鴻蒙分布式系統的野心,就是佔據你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形成一張萬物連接的大網。華為手機正在蟄伏,消費者業務的重擔就要由鴻蒙領頭的「8 和 N」來抗了。眼看 2020 年就要結束,把明年稱做華為消費者業務下半場的開始,似乎並不誇張。
責編AJ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