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查處案件過萬 那些沒上3·15晚會的藥品打假往事

2020-12-17 健康一線視頻網

文 | 白吳居

因為新冠疫情而推遲到7月16日舉行的「3·15晚會」,雖然沒有藥品打假的內容,但在過去一年,藥監部門也查出了上萬件假藥劣藥案。

7月1日,國家藥監局官網公布了2019年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查處製售假劣藥品情況,共查處生產假藥案95件,按假藥論處案129件,銷售假藥案1099件,按假藥論處案1210件;生產劣藥案442件,按劣藥論處案593件,銷售劣藥案4372件,按劣藥論處案6101件。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3件,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118件。

根據最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藥:(一)藥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成份不符;(二)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三)變質的藥品;(四)藥品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範圍。

需求量大,制假門檻低的藥品,是制假售假的重災區。比如,西地那非粉混合玉米粉,就被做成了假冒的男性保健藥,換上精美包裝就能銷往全國甚至國外,獲取幾十倍、上百倍的暴利。

中藥飲片的問題,也比較突出,2019年全國各省的抽檢中,不合格批次佔比高達31.68%。

隨著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的實施,和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完善,製售假藥的情況有望得到進一步遏制。

製售假藥案件集中於壯陽藥和醫美

藥品是製售偽劣商品犯罪重災區。今年4月,公安部的公布打擊制假售假犯罪十大典型案例中,有兩件是制銷假藥案。

2019年12月破獲的黑龍江省「5·25」生產銷售假藥案,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17名,搗毀假藥生產、倉儲、銷售窩點12個,現場查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等各類假藥成品1萬餘盒、半成品1萬餘板(瓶)、散裝藥粒290餘萬粒,大量包材、輔料以及各類制假設備34臺,涉案金額3.2億餘元。

2019年10月偵破的天津市「8·02」生產銷售假藥案,全鏈條查明肉毒素假藥研發、生產、分銷、零售犯罪網絡,抓獲犯罪嫌疑人26名,端掉假藥生產、包裝、儲存窩點9處,查獲肉毒素等美容針劑類假藥5.2萬餘支、假藥生產線3條以及發酵罐、凍幹機等設備20餘臺,案值1億餘元。

在製售假藥案件中,醫美和壯陽藥物是問題最為集中的領域。

以上海為例,根據上海檢察機關發布的2019年打擊製售偽劣商品犯罪工作情況,2019年上海市檢察機關受理涉藥品類犯罪案件中,來路不明的美容針、麻醉針等注射針劑類案件佔到了42.3%,受理壯陽類性藥案佔比33.3%。

《人民公安》雜誌今年5月刊發的一篇文章,以山東省泰安市公安局近年來偵辦的123起假藥案件為樣本,分析得出,涉案假藥種類多集中於益腎壯陽類藥(佔37%)、美容和減肥藥(佔12.5%)、治療風溼骨病藥(佔8%)、抗糖尿病藥(佔7.3%)、抗腫瘤藥(佔6.6%)等。

制假成本低廉,市場需求龐大,具有暴利空間,是這些藥物對制假售假犯罪者的主要誘惑所在。

比如壯陽藥,「一般是幾捧西地那非粉,加上幾捧玉米粉倒在臉盆裡,攪一攪,用膠囊一舀,蓋上蓋子,就做出來了。」前兩年被抓獲一位犯罪嫌疑人這樣交代,「玉米粉是從菜市場買的,西地那非放多少全靠估計。」

這樣沒有正規生產廠家、沒有準確生產日期、更沒有經過相關質量檢測的三無「保健品」,裝進精美的包裝盒,再堂而皇之地標上「壯陽」「補腎虛」等功效,就能輕鬆銷往全國,獲取暴利。

2019年破獲的廣州「8.28」特大跨境生產銷售假藥案,不法分子製售的主要就是假壯陽藥和假減肥藥。這些假藥甚至被銷往菲律賓、泰國、柬埔寨、新加坡、阿聯等國。

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食藥環偵大隊民警王新風介紹,一粒假減肥、壯陽藥的成本不到一毛錢,但可以賣到幾塊,十幾塊錢。

一位醫藥公司代表稱,因為生產工藝簡陋,假的藥品含量不定,西地那非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含量10%,有的30%,有的達到100%,有的完全沒有,「如果高血壓患者服用過量西地那非,甚至會導致人死亡」。

中藥飲片的問題也很突出

近年來,中藥領域問題重重,是行業無法迴避的現實。在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日常抽查檢驗中,中藥材(飲片)出問題的概率較高。

據統計,在2019年全國各省的中藥飲片/藥材質量抽檢中,5865批次的中藥飲片/藥材,有1858批次不合格,佔比高達31.68%。

除了藥品質量問題,中藥市場還存在不少假藥。

2019年7月,廣東清遠警方破獲了該市建市以來最大一起製售假藥案,扣押600多個品種假藥12噸。

據報導,該案所涉假藥窩點隱藏於鎮郊廢舊廠房內,位置隱蔽,廠房加工分裝設施簡陋,衛生條件極差,沒有任何防塵、防蟲、防汙染及防火設施,操作人員均不具備中藥炮製專業資質。犯罪嫌疑人在未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和《藥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從事中藥飲片加工、分裝,長期銷售至附近藥店或診所。

根據上一版《藥品管理法》,未經批准非法生產、未經檢驗即銷售的藥品,按假藥論處,即形式上的假藥,比這種制假性質更嚴重的,是實質假藥,即藥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成份不符,或者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

在中藥飲片市場,實質假藥也不鮮見。今年1月,中央依法治國辦聯合相關部門發布的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中,就有一件涉及製售實質假藥。上海某藥房公司藥品採購負責人李某,私自從非正規渠道低價購入大量來源不明的中藥飲片,配送至藥房公司門店進行銷售。案發後,有關部門檢驗發現,該藥房涉案藥品中的24種中藥飲片,有14種性狀、成分或含量等不符合《中國藥典》或《上海市中藥飲片炮製規範》標準的規定,屬於實質假藥。

假藥流通的新渠道

前文提到的黑龍江省「5·25」生產銷售假藥案,天津市「8·02」生產銷售假藥案,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假藥通過網際網路銷往全國。

山東省泰安市公安局民警也撰文總結,假藥製造呈現跨地域、組織化、專業化,而假藥銷售呈現網絡化、廣泛化、隱蔽化的特點。

犯罪分子利用網絡銷售偽劣藥品時,往往從甲地購得假冒註冊商標標識和制假原料設備,在乙地隱蔽地點組織造假、拼裝、包裝,然後通過網店等形式銷售,再通過物流公司送貨,由送貨人等代收贓款。如果說網店還有跡可循,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發布的銷售信息,則可以輕易清除,更加隱蔽。

2019年7月,江蘇海安市人民法院對一樁製售假藥案作出一審判決。在該案中,被告人朱某某等人便是通過層層發展下線的方式,在全國多地通過微信銷售假藥牟利,山東、湖北、雲南3家連鎖藥企以及白某某等42人參與其中,受害者達2000餘人。

張某是受害者之一。2018年7月,他通過微信與藥品銷售人員取得聯繫,對方強調所售藥品是「醫保回收藥、價廉物美」。於是張某為其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妻子,從網上以每盒50元的低價購得預防血栓藥品「波立維」30盒(帶量採購前的價格為每盒108元左右)。張某購買後卻發現藥品包裝粗糙,遂送至海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該局鑑定張某所購「波立維」為假藥後,隨即向公安機關移送這一涉嫌犯罪案件線索。

藥品打假組合拳

隨著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從2019年12月1日起開始實施,當下的藥品監管,也可以認為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新版《藥品管理法》,刪除了大部分按假藥、劣藥論處的條款,假藥和劣藥的範圍更加明確;把「變質的藥品」和「藥品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範圍」這兩種原來屬於按假藥論處的情形,上升為假藥性質,相當於降低了假藥的認定門檻。

對於製售假藥的處罰力度,新版《藥品管理法》也大幅提升。對生產假藥行為的罰款額度由原來的違法生產銷售藥品貨值金額兩倍以上五倍以下,提高到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而且規定貨值金額不足十萬的要按十萬算,也就是最低罰款一百五十萬元。生產銷售劣藥違法行為的罰款,從貨值金額的一至三倍提高到十至二十倍。此外,對假劣藥違法行為責任人的資格罰,由十年禁業提高到終身禁業,等等。

而在刑法中,對生產銷售假藥犯罪的最高刑罰是死刑。

儘管懲罰措施比較完備,當前我國的藥品監管仍存在一些問題。《人民公安》雜誌刊文指出,我國藥品監管中,「行政處罰——刑事懲罰」的違法犯罪雙元治理模式,在實踐中存在藥品安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不暢,辦案中存在移送、立案不及時,取證不到位等問題,嚴重製約著對危害藥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

事實上,在2016年8月,原食藥監總局就曾發布《關於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完善食品藥品監管執法程序,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加強信息發布溝通協調,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司法無縫對接。

今年6月中旬,國家藥監局再度發文強調,在案件查辦工作中,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強化與公安機關的配合。一是及時移送案件,主動與公安機關溝通,發現涉嫌違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不得以罰代刑;二是積極配合檢驗、出具(藥品)認定意見;三是做好刑事程序之後相關工作,對司法機關認為不構成犯罪、免予刑事處罰,以及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後仍需要追究行政責任的,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及時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而對於問題嚴重的中藥飲片,近兩年的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大。2018年8月,國家藥監局印發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行動,掀起了行業整頓的稽查風暴。

今年2月,國家藥監局專門印發《中藥飲片專項整治工作方案》。3個月後,隨著國內疫情緩和,5月中旬,國家藥監局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2020年中藥飲片專項整治工作進行部署和動員。

業界認為,隨著中藥飲片整治力度不斷加大,以及新版《藥品管理法》的推進實施,飲片行業洗牌不可避免。

相關焦點

  • 央視3·15晚會曝光案件線索後,問題產品責任人被密集處理
    央視3·15晚會曝光案件線索後,問題產品責任人被密集處理 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 2019-03-19 21:06 來源
  • 3·15晚會曝光8大黑幕,第一個就觸目驚心!這些企業被就地查處!
    還有號稱返廠維修的家電,實際上就是在維修點進行維修,有時為了要將返廠維修的戲演足,工人甚至還會在根本沒有維修過的機器上,偽造維修痕跡。08「714高炮」要錢更要命網貸7000元,3個月滾成了50萬!3·15晚會剛落幕,這些企業被就地查處!昨晚「3·15」晚會剛結束,執法人員雷霆出擊,第一時間奔赴涉事企業現場,多家企業被查處。市場監管總局表態!
  • 總案值9472餘萬元 海南成功組織2020年「利劍2號」打假集群戰役(附案件詳情)
    ,在海南、福建、廣東等3省的15個地市同時開展2020年「利劍2號」打假集群戰役集中收網行動,成功打掉一批製售假煙團夥,共偵破三亞「11.11」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案、屯昌「10.22」專案、海警「4.8」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等9起涉煙刑事案件,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85名,查處倉儲窩點31個,收繳假煙386.16萬支、現金11.5萬元,查扣雷射打碼機2臺、車輛31輛、手機93部、銀行卡245張、帳冊53本及電腦
  • 河北省食藥監局通報10起食品藥品典型案件(圖)
    長城網 劉昆鵬 攝  長城網1月13日訊(記者 劉昆鵬)13日,河北省食藥監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由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稽查局局長貝軍主持,監督檢查處處長張新波通報了2014年第四季度食品藥品案件查處和投訴舉報情況。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訊通報了2014年全省食品藥品案件查處和投訴舉報情況,並公布了10起典型案件。
  • 聚焦3·15晚會 「食物相剋」被打假 快轉給爸媽
    一年一度的「3·15」晚會如期而至,大眾汽車、獎券抽獎、不知名品牌冒充大品牌食物紛紛「中槍」。今年的「3·15」晚會亮點之一是打假的同時做科普,欺騙人們多年的「食物相剋」說法被懟得體無完膚。
  • 3·15來濟寧新體育館廣場來維權吧,重點案件可現場查處
    原標題:3·15來新體育館廣場來維權吧,重點案件可現場查處濟寧將於15日舉辦大型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對消費者舉報的重點違法案件進行現場查處。
  • 海外代購成職業打假香餑餑?
    謝先生收貨後,又進行了退貨退款,並於2017年7月將賣家小周訴至成都市龍泉驛法院。龍泉驛法院審理認為,在被告出售的「Blackmores輔酶Q10軟膠囊」外包裝上沒有標註保健品或藥品的批准文號,應認定該產品為普通食品。
  • 「四個最嚴」監管食品藥品 五部門公布15件典型案例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案例優先選擇有典型意義、有代表性、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案例;同時兼顧新穎性,15件案例均為2018年以來查辦的案件,其中8件為食品監管領域案例,7件為藥品監管領域案例。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昌平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工作人員向其經營的早餐店送達《關於餐飲業小麥粉製品禁止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食品添加劑的告知書》,明確向其告知了國家關於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定。2019年1月15日,北京市昌平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工作人員對楊某某經營的早餐店進行執法檢查,並對其製作用於出售的包子進行取樣檢測。
  • 2009年執法打假十大典型案件 山東假化肥案上榜
    質檢總局5日通報了2009年質檢執法打假十個典型案件,其中農資打假佔了重要部分。這十個典型案件分別如下。  一、貴州省質監局組織遵義市和遵義縣質監局三級聯動查處遵義縣鴻程化肥有限公司製售劣質化肥系列案。
  • 整治藥品領域突出問題 全面牢守安全底線 1-8月全市立案查處藥品類案件98件
    截至目前,基本藥物和高風險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抽檢任務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將對抽檢不合格產品依法嚴厲查處。9月9日上午,記者從安慶市市場監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突出抓好疫情防控藥械監管,重點整治藥品領域突出問題,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全面牢守藥品安全底線。
  • 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再審,判了
    至此,這一歷經5年的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結案1 劉某花10萬餘元請公證員隨行購買「問題」海參將銷售商及生產商告上法庭,2014年至2017年期間,劉某在北京多個區縣法院提起過數十起購買商品後進行索賠的訴訟。
  • 嶽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9年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專項資金績效公開
    嶽陽市財政局2019年共下達食品藥品安全檢測專項資金375萬元,其中市局機關93.75萬元,下屬二級機構嶽陽市食品藥品檢驗所84.38萬元,嶽陽市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196.87萬元。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抽驗達到食品藥品(含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下同)問題早發現,違法違規行為早查處,安全風險早防控,全面掌握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狀況,切實提高監管效能和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
  • 山東將重點查處9類藥品案件 可責令使用單位立即停用並封存
    原標題:山東將重點查處9類藥品案件 可責令使用單位立即停用並封存近日,我省出臺《關於建立藥品案件查處聯動 工作機制的意見》,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公安廳 、省衛計委三部門聯動,共同打擊藥品案件的發生 。根據《意見》,一旦發現涉案藥品流入單位,相關部門要依法責令其立即停止使用涉案藥品,並對涉案藥品進行封存。
  • 阿里巴巴「撲克追殺令」公布打假大案:假冒愛馬仕LV蘋果星巴克上榜
    紅桃K:假冒蘋果配件案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間,丁某租下杭州市下城區某房屋作為經營地點,並從深圳華強北檔口購買假冒的蘋果牌充電頭、數據線等物品。丁某在淘寶店上開店「傑克數碼,原裝轉售」,並將假冒蘋果配件等在網店上進行銷售,累計銷售金額達人民幣50餘萬元。
  • 浙江發布2017食品藥品典型案件 你中招了沒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 全省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辦結食品藥品違法案件15920件,涉案金額1.38億元,搗毀非法生產窩點37個,移送公安機關789件。去年6月,金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網際網路平臺「美團網」違法開展食品安全服務等綜合違法行為進行查處罰沒款合計52.6萬元。   3、咖啡很香?
  • 2019年3月15日 周五 《新聞快報》
    5、農業農村部:2018年共查處假劣農資案件3878件據農業農村部網站近日消息,2018年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共查處假劣農資案件3878件,移送司法機關106件,搗毀制假窩點75個,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25億元。
  • 海外代購疑遭職業打假人盯上,無中文標籤成硬傷
    去年2月,成都一名買家謝先生在浙江人小周開的網店上,花5400元購買了24瓶澳洲代購的膳食營養補充劑「Blackmores輔酶Q10軟膠囊」。但謝先生收到貨後,又進行了退貨退款,還以「商品包裝上無中文標識、商品中含有藥品」等理由將小周告上法庭。
  • 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終審:不支持十倍賠償
    職業打假人花10萬餘元買「問題」海參起訴索賠「退一賠十」一審判決退還貨款不支持十倍賠償二審改判退還貨款再增加十倍賠償,2014年至2017年期間,劉某在北京多個區縣法院提起過數十起購買商品後進行索賠的訴訟。
  • 湖南集中銷毀一批假冒偽劣藥品
    12月8日,湖南省藥監局對一批假冒偽劣藥品進行集中銷毀。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記者 劉璇)12月8日中午,湖南省藥監局在長沙市望城區黑麋峰上對一批假冒偽劣藥品進行集中銷毀,其中包括近期稽查打假查處的藥品和一些廠家過期失效的藥品。 2020年,全省藥品稽查執法機構以探索構建藥品執法行紀刑銜接機制為抓手,成功查辦一批有影響有代表的典型案件。
  • 3M隔熱膜防偽科技強勢助力行業打假
    每年3.15與打假相關的話題向來都是民眾與媒體共同關注的焦點,而發展勢頭迅猛的汽車隔熱膜行業,近年來也屢屢遭遇假冒偽劣產品肆虐的考驗。而在今年的3.15前夕,作為汽車隔熱膜行業的領軍企業,3M亦配合相關執法部門開展了一系列打假行動,為肅清整個行業亂象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