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朱俊博)26日,全國首個工法結合海底地鐵隧道——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段貫通,這標誌著3號線(廈門火車站到翔安蔡厝)實現貫通。
長約6.5公裡的地鐵3號線過海段,一頭連著島內湖裡區五緣灣,一頭連著翔安區劉五店,步行走完最快需一小時,飛馳的地鐵列車僅需4分半鐘即可實現跨島出行。
過海段海域區間長約4公裡,存在著多個風化槽、風化囊、基巖突起等地質現象,前期參與過地質勘測的不少專家都說,3號線過海段堪稱國內地質情況最複雜的海底地鐵隧道。因此,建設選擇「礦山+盾構」的組合工法,將兩種工法的優勢相結合。
在3號線過海段盾構法施工過程中,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和參建單位先後創新了「近海域全斷面砂層盾構始發」「非飽和氣壓換刀」「洞內盾構機棄殼解體」「海域全風化花崗巖地層凍結施工聯絡通道」等多個工藝工法,攻克了孤石群、全斷面砂層、風化深槽、上軟下硬等複雜地層條件下掘進;強度高達204兆帕全斷面花崗巖地層長距離穿越;高水壓環境下盾構密封等多項施工難題,實現了行業多項技術零的突破。
過海段右線長達290米的風化槽,是3號線過海段最長、地質條件最差、施工風險最高的風化深槽,湧水、滲水、掉塊次數最多。為了「消滅」它,中鐵隧道局的工人們用了13個月,進行16個注漿開挖循環,最終於2019年9月25日將這段風化槽成功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