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單」的貨櫃|艙位箱子連環搶,價格跟著嗖嗖漲……緊缺海運...

2020-12-22 騰訊網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石冰冰

價格漲了搶不到艙位,搶到艙位卻搶不到箱子,等搶到箱子價格又漲了......在青島經營一家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於先生這樣形容最近的海運市場。

中國港口協會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八大樞紐港口貨櫃吞吐量同比增長11.1%,增速創今年以來新高。其中,外貿增長11.9%,較上月加快3.3個百分點;內貿同比增長9.0%,較上月明顯提速。外貿回溫推動貨櫃運輸需求快速回升,同時進出口檢疫導致物流周轉效率下降,大量貨櫃滯留海外,導致全球可用貨櫃出現結構性短缺,「歐美箱子太多,中國箱子不夠」的現狀讓包括青島在內的海運市場出現一箱難求,一艙難訂的情況。

通過衛星看一看,貨櫃都堵在哪了?

一箱難求,一艙難訂

從事貨代行業十四年的於先生,在青島CBD某寫字樓經營著一家國際貨運代理公司,公司主要從事出口貨運代理,國內業務覆蓋山東、河南、天津、上海等地,國外業務觸角延伸至新加坡、杜拜等地。提及近兩個月的工作情況,於先生表示「忙亂了很多」。

「上半年我們基本上是平穩度過的,從10月份開始,工作確實忙亂了很多。我們要給客人解釋為什麼船運價格變動得這麼快,客人接受了我們的價格後,船公司那邊又訂不到艙位,訂到了艙位又預訂不到貨櫃,就算預訂到貨櫃下一次海運又漲價,一遍一遍,周而復始。」於先生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港口不能正常運轉,港口缺工、缺車,船運公司缺艙、缺箱現象嚴重,海運價格隨時上漲,作為客戶和海運公司之間的「橋梁」,近期貨運代理工作忙亂了很多。

「艙位、箱子緊缺,海運價格的波動,客戶也都看在眼裡,這個月客戶對於我們的工作也理解多了,一般會提前告訴我們未來一個月有多少貨,價格合適就出貨,不合適就不出貨,即便是這樣我們也要至少提前20天左右和船運公司訂艙位。」

華航捷運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負責人陳先生正密切關注著系統中的艙位預訂情況,爭分奪秒地為客戶訂艙。相比其他貨運代理公司,陳先生公司的「箱東」業務板塊保證了公司在「缺箱潮」中,能夠基本滿足了客戶的貨櫃需求,但是艙位的緊缺,也讓陳先生犯了難。

「現在整個市場就是有貨沒艙位,我們能在系統中看見艙位預訂情況,早在10月25號的時候,系統顯示11月份發往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這些熱門港口的海運艙位全部訂滿了。」

陳先生告訴記者,公司主營業務為東南亞、中南美航線,由於艙位的緊缺,大量貨物正在「排隊等艙」。「因為我們做箱東業務,目前貨櫃是充足的,但是船公司一個航次可能只給我們30個艙位。我們有1000多個運往印度那瓦西瓦港口的貨櫃現在還在等艙位。」艙位的緊缺也削減了公司的訂單量,陳先生坦言,之前公司每個月可能會接到500個貨櫃的訂單,但是因為預訂不到艙位,目前公司每月大概只能接到300個箱子的訂單。

海運市場為何一片喊缺聲?

天風證券認為,中國進出口呈「V」字形走勢。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3-5月受國內及海外疫情爆發影響,國際貿易疲弱,進出口金額持續負增長,而6月至今,伴隨國內疫情控制成效顯著、海外復工復產推進,進出口金額改善明顯,兩年來首次連續4個月正增長,且有加速增長態勢。而貨櫃吞吐量與進出口金額走勢一致性高,貨櫃需求底部反彈趨勢明顯。根據交通部數據,2020年下半年開始,全國主要港口貨櫃吞吐量開始正增長。中國港口協會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八大樞紐港口貨櫃吞吐量同比增長11.1%,增速創今年以來新高。其中,外貿增長11.9%,較上月加快3.3個百分點;內貿同比增長9.0%,較上月明顯提速。

東興證券認為,除了外貿回溫之外,進出口檢疫導致物流周轉效率的大幅下降,大量貨櫃滯留在海外,導致全球可用貨櫃出現結構性短缺,即歐美箱子太多,中國箱子不夠。

通過衛星看一看,貨櫃都堵在哪了?

部分航線價格翻數倍

「說實話,我做貨代十幾年了,這麼高的價格還真是第一次見。」青島某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張先生說。

「海運業的旺季一般從7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農曆新年。海運價格每年7月份開始回升,但是幅度不是很大,十一假期以後,運價上漲得比較快。」張先生告訴記者,往年7月份以後漲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今年伴隨貨櫃的緊缺,漲價幅度非常高,海運價格普遍翻了兩到三倍。「美西航線之前運輸40英尺貨櫃的價格是1500美元左右,現在大概是5000美元。還有比它更貴的航線,比如近洋航線的價格基數低,所以越是近洋的航線價格漲得越多,有的甚至從200美元漲到2000美元,這麼高的價格還訂不到艙位,訂到了艙位也沒有貨櫃。」

運輸需求增長,使得多數航線運價走高。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0月9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為每條貨櫃3848美元和4622美元,美西航線運價更是創2009年發布以來新高,相較3月初每條貨櫃價格1361美元上漲了近三倍。數據顯示,10月,上海海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為1051.77點,較上月平均上漲8.9%;反映即期市場的上海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為1460.72點,較上月平均上漲6.5%。

由於亞洲對貨櫃的需求強烈,各大船運公司表示還將徵收退關費、擁堵附加費等。赫伯羅特表示,將從12月15日起對退關費進行調整,針對中國出口的貨物徵收附加費。馬士基、地中海海運與法國飛達等表示,對東亞地區,包括中國臺灣在內運往紐西蘭的貨櫃徵收200到300美元的馬頭擁擠附加費。從11月16日開始,達飛還將對從亞洲飛往非洲的40英尺的貨櫃,徵收每箱200美元的附加費。

運輸市場需求旺盛帶動航商對於租賃運力需求,據克拉克森統計,9月份,各船型租金均有不同程度上漲,除小部分船型租金增幅在個位數外,多數漲幅在10%以上。其中4400TEU和6800TEU船型租金環比分別上漲17.0%和17.7%,近三個月累積漲幅分別達到129.4%和102.2%。

島城一貨代公司負責人發在朋友圈的吐槽。

質疑:貨櫃緊缺有人為因素?

「目前看來,海運市場可能是個巨大的泡沫。」華航捷運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負責人陳先生認為,海運價格已創歷史新高,造成如此高的價格不僅僅是外界所關注的貨櫃出現結構性短缺問題,還有一些人為因素摻雜其中。

陳先生以巴西的運價為例,年初疫情期間,一個40英尺的貨櫃運往巴西的價格是100美元,船期需要30天,租船、租箱、燃油等成本加在一起下來大概是1500美元,這個價格就已經足以讓船運公司虧損,而目前巴西的海運價格已直逼5000美元。「東南亞的運價一般在淡季的時候也就是200多美元,旺季500美元左右,現在2000美元都不是夢,而且2000美元都沒有艙位,訂不上。」

陳先生直言,「船公司供應貨櫃都有大數據統計的,對於箱子的需求也是有市場預期的,所以說船公司的手裡就算沒箱,也不至於缺成這樣,這裡面不排除存在船公司趁機喊缺,藉機漲價。另外,一些貨代公司的不專業,沒有給客戶提供合理的匹配,導致貨櫃分配不均衡。」

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國際貨代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貨櫃運輸之前幾年都不太景氣,一些船公司處於虧損狀態,但眼下海運市場的火爆,讓很多船運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已經把前兩年虧的錢賺回來了,船公司更加抱團,在價格上堅決不鬆口。

東興證券認為,貨櫃的結構性短缺有望在近期得到緩解,運價長期維持在現有水平並不現實。

申萬宏源認為,隨著回程船舶增加,中國與海外貨櫃庫存不平衡問題會逐步緩解,但空箱回程仍需要時間(歐線單程28-38天),同時,防疫措施導致的貨櫃船在港口滯留時間變化也會影響空箱流轉的速度。

相關焦點

  • 艙位箱子連環搶,價格跟著嗖嗖漲…緊缺海運市場真不爽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石冰冰  價格漲了搶不到艙位,搶到艙位卻搶不到箱子,等搶到箱子價格又漲了......在青島經營一家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於先生這樣形容最近的海運市場。
  • 運費「爆漲」背後!搶艙位!搶貨櫃!外貿出貨難!且訂且珍惜……
    貿易回暖之下,貨櫃卻面臨供不應求的緊缺局面,「一箱難求」的現象十分突出。  01  運費「爆漲」背後:貨多艙少 ,貨櫃供不應求  運費「爆漲」的背後,實際上是貨多艙少、貨櫃供不應求。進入11月,全球多國疫情反彈,尤其隨著新年等節假日的到來,訂單需求激增,全球貨櫃運輸市場延續火熱趨勢。  受市場需求刺激,航運公司運價大幅上漲。目前,上海發往北美的貨櫃價格已漲到每箱五六千美元,去歐洲4000多美元,東南亞近2000美元,相比疫情前均有兩三倍漲幅。歐洲航線和南美航線價格也大幅上漲,漲幅均在1倍以上。
  • 仨月漲了1000美元 貨櫃「箱」難求
    貨櫃「一箱難求」、海運價格居高不下、班輪艙位供不應求……四季度以來,受全球疫情與我國外貿出口企穩等諸多因素影響,海運難題相伴而生。作為我國的重點港口城市,島城外貿貨櫃現狀如何?海運價格變化與艙位供需對外貿公司帶來哪些影響?近日,記者走進島城外貿海運市場一探究竟,揭秘「一箱難求」背後的原因。 貨櫃供不應求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貨櫃碼頭,來自海外的貨船靠港停泊,正在進行貨櫃裝卸作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 海運貨櫃爆單!中國港口一櫃難求可能持續到明年
    貿易活躍,令今年上海港的貨櫃吞吐量屢創新高。10月,上海港貨櫃吞吐量首次實現單月突破400萬標準箱,以420萬標準箱再次刷新月度歷史紀錄。受益於市場需求的強勁,貨櫃船舶的運費也水漲船高。一家貨代公司的員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最近幾周以來,各大船公司的貨櫃運價天天漲、周周漲,最熱門的歐美航線漲幅尤其明顯。這是11月3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
  • 3個月漲了1000美元,貨櫃緣何「一箱難求」?
    貨櫃「一箱難求」、海運價格居高不下、班輪艙位供不應求……四季度以來,受全球疫情與我國外貿出口企穩等諸多因素影響,海運難題相伴而生。作為我國的重點港口城市,島城外貿貨櫃現狀如何?海運價格變化與艙位供需對外貿公司帶來哪些影響?近日,記者走進島城外貿海運市場一探究竟,揭秘「一箱難求」背後的原因。
  • 海運價格飆升 外貿廠商話「箱愁」
    沉寂十年的海運市場這個冬天異常火爆。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出口訂單快速轉好,國內貨櫃需求集中爆發,而海外疫情持續致全球貨櫃周轉不暢,海運價格飆升3倍仍「一箱難求」。外貿廠商成本急劇上升,出口業務大受影響。但海運屬於全球化市場,整體運力仍供過於求,造成目前的局面有其特殊性,船公司擴充運力面臨兩難選擇。
  • ★海運價格飆升 外貿廠商話"箱愁"
    瘋狂的海運市場    12月15日,天津新港碼頭一片繁忙景象,一輛輛拖車載著貨櫃,奔走在堆場與碼頭之間。汽笛聲響起,滿載貨物的貨櫃船緩緩駛離碼頭。    「嚴重缺貨櫃,需要等待2至4周時間。有的貨櫃炒到3000多美元,海運運費則飆升到平時的3倍。之前給錢就能走,現在錢到位了也不能保證訂到艙位。」
  • 中歐班列艙位搖號搶?火爆之後更需理性
    來源:一財網搖號買房、搖號買車、搖號上學、搖號拍車牌……如今,中歐班列也要搖號搶艙位了?11月17~19日,在義烏舉行的第三屆中歐班列暨歐亞多式聯運峰會上開展了一次特殊的搖號抽籤。這一次,搖號抽籤的對象是涉及30條路線的2000個2021年的中歐班列艙位。
  • 海運貨櫃爆單 中國港口「一櫃難求」可能持續到明年
    他所謂的「特殊現象」便是進入2020年來海運貨櫃「一櫃難求」的窘境。如今,到了年末,這一情況依舊在發酵。  陳洋表示,上一次出現世界範圍內的貨櫃供應鏈大擁堵還是在2016年,當時全球第七大、韓國最大的航運公司韓進海運申請破產保護,終結其已經營40年的貨櫃業務。陳洋回憶道,當時多國港口擔心其違約,紛紛拒絕韓進船舶入港或扣留韓進海運的貨櫃,造成全球範圍內的貨櫃大擁堵。
  • 海運市場近期火爆 艙位易訂一箱難求
    原標題:海運市場近期火爆 艙位易訂一箱難求   核心提示:從貨櫃數量嚴重短缺來看,就算船運
  • 貨櫃「黑天鵝」:一箱難求價格不斷刷新 中歐班列加強政策引導
    一箱難求 價格不斷刷新「幹平臺的、乾貨代的、開船的,都幹不過玩箱的。」這是最近航運業流傳的一句調侃,反映了貨櫃市場的緊缺和價格暴漲。「缺箱現象從今年7月初開始顯現,到10月份逐漸加重,近期則是愈演愈烈,全行業都在到處找箱子,部分商家開始囤箱子炒作價格。」他說。一位外貿企業人士更對記者表示:「現在送貨前必先確認箱子有沒有到位,我們最近曾遇到送貨去場站,結果沒箱子的狀況。由於出口激增,海運費不斷上漲,訂艙就像某段時期買房一樣,猶豫一下要不要訂,不訂等等又漲100美元。」
  • 海運貨櫃一櫃難求,價格飛漲近3倍!發生了什麼?
    海運貨櫃一櫃難求,價格飛漲近3倍!發生了什麼?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物流運力下降,導致貨櫃船運費大漲,美西航線運價更是較年初漲了近3倍,在運力緊張的背景下,行業頻頻產生甩櫃的現象。 在國際海運航線中,中美航線的漲幅最大,截至10月9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為每條貨櫃3848美元和4622美元,美西航線運價更是創2009年發布以來新高,相較3月初每條貨櫃價格1361美元上漲了近三倍。一家物流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海運價格暴漲、難以訂櫃以外,在貨運旺季時,船公司艙位有限,熱門航線還容易出現爆艙甩櫃的現象。
  • 清流|瘋狂貨櫃:搶櫃的貨代、抬價的船公司與「數錢」的生產商
    受疫情影響,不少供應鏈尚未恢復的國家將訂單轉移到中國,國內的碼頭在短暫的蕭條後,突然迎來大量出口訂單,海運貨櫃緊俏起來,「搶櫃」成為貨代的常態。為了避免船公司甩艙,貨代拿到提櫃單後還要馬上趕至碼頭將貨櫃提出,佔住艙位。供需矛盾之下,是價格的飛漲。上海航交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貨櫃價格指數從5月低於850點,一路飆漲到11月13日的1107.28點,創下近年新高。
  • 中歐班列火爆背後的焦慮:暴漲價、搶艙位、缺貨櫃
    由於價格相對便宜,且能保障十幾天的運輸時效,導致許多海運、空運貨物加速向鐵路運輸轉移,中歐班列成為許多外貿出口企業主的首選。目前,中歐班列已開通「線上訂艙」。貨代公司可定時在網上預訂艙位,節省了時間等成本。但一家貨代公司的老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貨櫃貨櫃真是不好找,太緊張了。」打完幾個電話後,他仍未訂到艙位和貨櫃。
  • 中美航線海運貨櫃價格飛漲近3倍,運力緊張頻頻爆艙甩櫃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物流運力下降,導致貨櫃船運費大漲,美西航線運價更是較年初漲了近3倍,在運力緊張的背景下,行業頻頻產生甩櫃的現象。一家物流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海運價格暴漲、難以訂櫃以外,在貨運旺季時,船公司艙位有限,熱門航線還容易出現爆艙甩櫃的現象。深圳市嘀嗒嘀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培培:對於船公司來講,艙位都是預售的,可能會預售出比本身可裝載的量更多的艙位。因為船公司也要規避一些臨時取消艙位的情況,所以如果訂艙和實際裝載量不平衡,就會選擇甩掉一些艙位。
  • 外貿復甦吞吐量大增 浙江貨櫃「一箱難求」
    公司進出口業務負責人李海軍說,8月初,他們有5個基本櫃的皮鞋要出口到挪威,先是打算從上海港走,結果臨時被告知沒有艙位,公司立即聯繫了深圳港,結果也是臨時遭「甩櫃」,最後只得一部分先走了空運,大部分被滯留了一周時間,「外商還保留了索賠的權利。」  箱子去了哪裡?
  • 海運費用飆漲、人民幣...
    導報記者調查發現,下半年來,外貿行業一方面是訂單回潮,甚至「訂單拿到手軟」的幸福;另一方面,是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大幅攀升、海運艙位價格飆升、貨櫃緊缺的煩惱。 據央視報導,臨近年底,國內小家電出口企業開啟「爆單」模式,電炒鍋、麵包機、榨汁機等出口都大幅增長,上半年電炒鍋增長62.9%,麵包機增長34.7%,榨汁機增長12.7%。有企業表示,出口訂單出現暴增,同比增長600%,產品堆積在院內,訂單多到「不敢接」。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宅經濟」的爆發成為了刺激小家電市場增長的主要原因。
  • 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 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中國外貿強勁復甦,一艙難求成了外貿公司的年關難題。而這並非個例,進口商閆旭(化名)向記者透露,今年公司進口的商品交貨很慢,之前從歐洲進口的一些食品因為訂不到箱子,四個貨櫃晚了1個月才到。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了解到,臨近年底,外貿企業忙著交貨,但因出口量較大、貨櫃迴轉率較低、運力緊張等多重原因,即便訂了船艙位,也要一周左右才能拿到訂艙證明,以往這一日期一般是2~3天。
  • 港口擁堵癱瘓箱子只進不...
    同時他還表示:「從國外進口到洛杉磯的平均每三個半貨櫃裡,只有一個貨櫃是裝滿了美國的出口貨物出港了,剩下都滯留在美國。」箱子出去3.5個,只回來1個。馬士基海洋及物流業務執行長柯文勝表示:「由於貨物目的港的擁堵和當地卡車司機的短缺,我們很難將空置貨櫃回調到亞洲。」柯文勝一語說出了貨櫃嚴重緊缺的癥結——流轉速度的下降。
  • 「等深線」貨櫃「黑天鵝」
    一箱難求 價格不斷刷新「幹平臺的、乾貨代的、開船的,都幹不過玩箱的。」這是最近航運業流傳的一句調侃,反映了貨櫃市場的緊缺和價格暴漲。「缺箱現象從今年7月初開始顯現,到10月份逐漸加重,近期則是愈演愈烈,全行業都在到處找箱子,部分商家開始囤箱子炒作價格。」他說。一位外貿企業人士更對記者表示:「現在送貨前必先確認箱子有沒有到位,我們最近曾遇到送貨去場站,結果沒箱子的狀況。由於出口激增,海運費不斷上漲,訂艙就像某段時期買房一樣,猶豫一下要不要訂,不訂等等又漲1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