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和禪修,何以在矽谷成為一門有「錢景」的新生意?

2021-01-08 站長之家

尋找焦慮症治療良方的人越來越多,而答案漸漸指向這兩個字:冥想。

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用冥想緩解了焦慮情緒,並克服了怯場的恐懼。在矽谷,冥想同樣獲得了一批精英階層的追捧,有人稱,自己通過冥想「從高壓焦慮中抽身並恢復了心靈的寧靜」。

冥想,看似十分個人的行為,但已經有創業公司開始將這份「淨化心靈」做成了產業,並迅速在心理健康領域嶄露頭角。

一則融資消息引起了鈦媒體注意。上周,冥想初創公司Calm宣布獲得 2700 萬美元A輪融資。公開報導顯示,本輪融資由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領投,Ashton Kutcher名下的Sound Ventures以及樂隊One Direction前成員Harry Styles參投。在本輪融資後,Calm的估值可達2. 5 億美元。

而鈦媒體在矽谷的一些朋友也證實,冥想在矽谷正流行。那麼,這家叫做 Calm 的公司是何以受到投資追捧的?

Calm 的公開介紹,是將自己定位於一個「改善用戶精神狀態、減壓助眠」的音頻內容平臺。

鈦媒體編輯發現,在下載App並使用Calm服務前,用戶需要首先選擇訓練目標,平臺提供了冥想減壓、睡眠改善、注意力提升、幸福感增強等幾個選項。

目前,平臺上引入了睡眠、冥想、音樂與大師課堂幾個模塊。Calm擁有超過 100 個小時的音頻內容,其中一部分服務免費,會員能解鎖更多音頻內容。其中包括: 7 天的助眠音頻節目和 21 天的心情鎮定節目,主要是時常為10- 15 分鐘的訓練指導課程。比如致力於改善用戶睡眠的SLEEP STORY(睡前故事)欄目,用戶將隨著解說沉浸於故事氛圍中,從而放鬆精神。

一句話來說,這家公司通過產品在用戶中倡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Calm的Sleep Story欄目正在講述法國普羅旺斯的美景

說到Calm成立的初衷,Calm聯合創始人Michael Acton Smith表示,「在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的問題上,人們一直懷揣偏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羞於談論自己的感受。在我們成長的文化環境中,周遭的一切都是為了提升效率,可是我們卻很少關注內心的需求。」

目前,Calm正在通過用戶反饋來評測服務課程的效果。從睡前故事到課程訓練,Calm的服務均是為了教會用戶「正念(mindfulness)」,正念在心理學中指的是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這項核心業務給了用戶 7 天的免費試用期,若想繼續使用,則需要付費成為會員。

那麼,Calm 如何賺錢呢?

據鈦媒體了解,該平臺的盈利方式主要來源於用戶付費。新註冊用戶可以享受 7 天的免費體驗期,但後續,平臺向會員每年收取59. 99 美元年費,折合月費為4. 99 美元。Acton Smith 曾對媒體表示,「去年公司已經獲得 2200 萬美元收入,目前的年營業額為 7500 萬美元。」

Calm此前獲得了 150 萬美元的種子資金,投資方包括WordPress的Matt Mullenweg、企業家Jason Calacanis、Bebo的Michael Birch和AngelList。Calm還被蘋果App Store編輯提名為 2017 年的頂級應用之一,如今它的總體下載量達到 2600 萬次,每天都有 5 萬名新用戶。

鈦媒體通過郵件聯繫了 Calm 創始團隊,團隊暫時未能接受採訪。但其對鈦媒體的回覆中表示,不排除進入中國的打算,也有推出中文版應用的計劃。創始團隊的Peter Freedman對鈦媒體回應道:

團隊確實在考慮進入中國市場,但是進入時間還未確定。所以團隊希望在時間敲定後再接受採訪。

隨著現代技術與經濟的發展,現代人正在與焦慮和高壓等「現代病」對抗,原本被刻意忽視的心理健康問題漸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投資者也為發現了這片新大陸而感到興奮。

「這就像是一個重大的社會轉變,許多年前沒人討論心理健康的問題,因為這話題太陰暗了。隨著越來越多的政治家談論它,媒體將其視為正常和健康的事,越來越多的人也從陰影走向光明。我們認識到大腦幾乎是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東西,所以偶爾失常也並不奇怪。現在能夠談論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是很積極健康的事了,」Acton Smith補充道,「五十年前,這場浪潮起始於追求身體的健康,浪潮中慢跑和有氧運動成為大勢,而現在我們正處於這個新浪潮(心理健康)的起跑線上。」

專注心理健康的創業藍海中,不少新公司嶄露頭角。

為用戶提供冥想和禪修課程服務的 Headspace,早在 2015 年 9 月也獲得了 3000 萬美元融資,吸引了Spotify前高管Robert Lamvik 加入。 2017 年 7 月Headspece再獲 3670 萬美元融資,投資方為Spectrum Equity。截止到本輪融資,該公司估值已經達到 2.5 億美元。

該公司團隊表示,未來將利用本輪融資進行全球擴張,上線更多語言版本的應用。

另據了解,大型公司的人力部門——包括谷歌、Genentech和領英等,都已經購買了Headspace的服務,作為給員工的福利。

冥想類應用Headspace

4 月份,一家名為Shine的創業公司募資 500 萬美元開發基於SMS的激勵正念應用程式。創業公司Simple Habit去年獲得了 250 萬美元的小額融資,Digg聯合創始人Kevin Rose則發起了一個叫做Oak的冥想應用。

科技巨頭們也想嘗一口蛋糕的甜頭。

外媒報導,谷歌和蘋果於今年推出了一個能夠控制用戶使用電子設備時間的插件。目前,該插件功能比較簡單,只停留在「管理用戶瀏覽屏幕的時間」,但至少說明,大公司越來越意識到用戶對電子設備的沉溺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開始關注到用戶的心理健康問題。

雖然 Calm 和 Headspace 已經實現盈利,但是依然有人擔心在心理健康領域的創業競爭太過激烈。

被創始人認為「收益高、市場前景很好」的生意,能否像健身、體育運動領域的巨頭品牌一樣,創造更大的市場規模,還有待時間的驗證。(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蘆依,編輯/蔥蔥)

相關焦點

  • 「冥想」怎麼就成為了矽谷熱潮?
    在矽谷,員工熱衷於正念、冥想的科技公司不止 Google 一家。位於倫敦市主教街的「蒼鷺塔」是英國首都最高的建築物之一。而在這座高樓景色卓越的三十層上,坐落著 Salesforce 為員工設立的冥想間。
  • 冥想是不是禪修?有何不同
    冥想只是西方或者說現代的叫法,並且使人望文生義的理解為「想」,並且是冥冥之中的想,這樣理解的話,就真的想錯了。冥想與禪修冥想是西方的翻譯上的叫法,實際上找到英文的原意是指禪修,這一說,大家一下子就熟悉起來,那不就是打坐嗎。如果你這樣理解,就比冥想更接近禪修的意思了。
  • 現在是禪修時間 找一個寧靜的地方打坐、冥想
    這種壓力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排遣,就會影響身體健康,有的甚至成為嚴重的心理、生理疾病。在此背景下,禪修之旅開始在一些城市裡興起,被大多數白領視為減壓首選。選擇一個寧靜沒有打擾的地方,打坐、冥想或是隨禪師早課、修行,為的是在這個喧鬧的城市外,找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個暑期,禪修跳出原有的「小眾」修行概念,轉變成各公司高管、小白領「休閒」選擇中的時髦話題。
  • 樂只APP首家自營線下冥想禪修靜心館揭匾儀式在杭州舉行
    張鐿薴女士很有感慨的說:「禪即靜慮,靜可養心,慮可啟智。樂只禪堂是我們苦心尋找的原始清淨地,實現逃離紛繁現實生活的快樂之門。」繼CEO張鐿薴之後發言的是樂只的靈魂人物 -- 一步先生,本名劉衛。當代國學大家,禪文化傳播者、從心生活倡導者、終南山智慧行者、禪修實踐者、心靈投資術創始人、禪意文化的發起人、易道養生專家、著名易學教育家,有超30年禪修實證經驗,出版過多部冥想、禪修領域著作。為什麼說一步先生是樂只的靈魂人物?一步先生從十多歲開始了人生的禪修之旅,並抱著能幫助到人人,願人人都能快樂的大願一直在塵世中修行。
  • 初學禪修感悟:禪修的作用和意義
    如今練習禪修已經兩年多了,雖然沒有做到天天練習,但禪修還是使我的心理和認識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讓我在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時,能夠更加淡定和冷靜地去面對和處理。很多名人都在練習禪修,比如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就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賈伯斯每天都要打坐冥想,也會定期帶領他的團隊冥想。
  • Now:正念冥想類App,未來要做定向課程和在線心理諮詢
    )西安】3月20日報導(文/楊昊東)在矽谷,不懂基本禪修的人,給人的感覺是「落伍的人」。近年來,主流的網際網路創業企業,如谷歌、臉書、蘋果等等,紛紛開設了禪修課程來幫助員工解放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壓力。而西方對禪修的理解,絕大多數停留在禪修的第一個階段-Mindfulness,一般翻譯為「覺察」、「正念」、「靜觀」。「正念冥想」,簡單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觀察自己」的禪修方法,並且這種修行方法已經有超過2500年的歷史。「正念」一詞,最早的文獻出處來自於佛教的《四念住經》,是原始佛教中最核心的禪法,有時「正念」也被稱為「觀禪」或「內觀禪」。
  • 黃文斌:禪修515天後,我想談談心得
    四年來,「自在禪修」已在廣東、深圳、上海、蘇州、蘭州、寧波等地開班共31期。學員遍布全國,越來越多的受益者改善了身心狀態、工作業績和家庭生活,走上了輕鬆自在的生命旅程。值此「自在禪修」問世四周年之際,我們收集了部分學員的心得體會,現再次刊發,供國學愛好者交流分享。
  • 我的1000天冥想體驗
    這本書的英文名字實際上也很簡單,就是「如何做冥想」。喬蒂什·諾瓦克和託賓·布萊克在他們的著作中對冥想的方法、冥想的準備、冥想的體驗等做了詳細的描述。但他們的書中都有一些神秘的因素在其中。練習了一段時間以後,我開始拓展我的眼界,開始對禪修感興趣了。因為很多冥想的視頻和文章都提及到禪修。
  • 臺灣前國防部長陳履安:讓禪修成為一門大學課程
    我發現有三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禪修這門學問被宗教化了,被誤以為是宗教。 第二個原因,是這一門學問沒有科學化,系統化;定義名相複雜難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學子有了一定程度的科學知識與禪修基礎,再去請教禪師深造則更有效率,也不易出問題。這就進入了今天的第二個主題,什麼是覺性科學?覺性科學是將中華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結合,也就是說:覺性科學是一門結合心智科學與禪修,幫助人達到身心健康快樂,開發智慧慈悲潛能,了解生命實相的科學。
  • 日本最知名禪修地:連賈伯斯也著迷不已的「永平寺」
    現在約有200名修行者在道場內日夜修行。是日本禪修道場最高勝地!什麼是雲水?雲水就是修行者。這些修行者們遵照道元禪師的教導,秉持著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是屬於修行的一部分,所以請大家到永平寺參觀時,不要用照相機或攝影機去拍攝,那是會打擾到他們的修行的不良行為喔!
  • 讀書筆記|《冥想五分鐘等於熟睡一小時》:活在當下
    當你睡不著的時候,就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一旦念頭跑了,就拉回來繼續關注呼吸,感受空氣吸進鼻腔,帶來胸部和腹部的起伏,通過喉嚨或嘴巴把空氣呼出,可能和剛才吸入的空氣溫度有一些差異……然後你就睡著了,比數綿羊有效很多。
  • 為什麼頂級網際網路公司要給員工培訓打坐冥想?
    谷歌的打坐冥想——尋找內在自我課堂臉書、領英、思科、推特等著名矽谷企業,也都對冥想興趣濃厚。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坐禪」又稱禪修、靜坐、打坐。它是佛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煉方式,西方的醫學、心理研究者為將其普世化、方法化,才研究出了更為人所接受的「正念冥想」。
  • 北美知名冥想大師:首次公開國際頂尖冥想體系
    在一線城市漂泊闖蕩,也許是為了能讓孩子上一所好學校,也許是為了讓銀行存款更接近「城市人的身份」,也許是……你每天應酬拉業績,一周七天往不同城市飛,把酒店當家,把酒當成飯……你有一萬次辭掉工作的衝動,但你明白失去工作就斷了活路,你不敢停下來。社會競爭,職場競爭,上有老小有小……籠罩著你,讓你不敢停歇。
  • 雲南竟藏了家中國最美雪山酒店,180度面對雪山禪修、冥想、瑜伽
    漫天星光,只待一輪明月圖 | 攝影大師 呂宇理,創作於「麗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所以將思念和情誼放置在在圓月當空的日子,每逢農曆八月十五,明月有情,人有情。怎樣的場景,才配得上明月美景?怎樣的別致,才配得上長久情誼?
  • 吸引力法則和冥想的作用原理是否相同
    在文章的開頭我先把吸引力法則和冥想的主要意思從網絡上搜集了下來。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冥想(meditation)是國外翻譯過來的一個單詞,在英文裡,它指的是禪修的意思,是瑜伽實現入定的一項技法和途徑,把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終目的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大家猛一看,吸引力法則和冥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我在運用這兩個法則或者稱之為技術的時候,卻發現了鮮為人知的共同點,我稱之為工作原理。
  • 冥想也是運動,「Bloom」想做運動+冥想+專注三位一體的陪伴App
    當我們說運動的時候,通常是指身體的能量消耗,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運動不僅僅是動態的,也可能是靜態的。沒錯,我們說的是冥想。冥想來自瑜伽,由 meditation 翻譯而來,意為禪修。其實冥想也可以算是一種廣義的運動,可以理解為人的大腦在訓練注意力。36氪最近發現的一款名為 Bloom 的App,創始人姚冠奇認為無論是健身還是冥想,都是在專注和訓練,所以App中也是結合了這兩者。
  • 讓靜心冥想,成為一種習慣
    文/遇見Love遇見你近幾年,我身邊的很多朋友,每天都會進行冥想。甚至一些沒有接觸過的朋友,也開始學習著如何進行冥想。冥想的種類很多,有呼吸冥想,靜心冥想,瑜伽冥想,身體冥想,財富冥想等等。靜心冥想是一個向內探索的路程,它會指引你深入地探索生命。你不僅僅是一具身體,你是住在這個身體的靈魂。冥想會讓你越來越覺知。經由靜心冥想,可以讓你的身心靈去到合一。
  • 冥想(一)冥想想什麼
    在YOGA修行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字眼:DHYANA,冥想這個詞就來源於梵文的DHYANA。據印度傳說,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瑜伽冥想術流傳於喜瑪拉雅山區。而瑜伽這個詞源於梵語(Yoga),意為連結、聯繫之意,是為了達到冥想而集中意識的方法。
  • 冥想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事實上冥想正漸漸褪去神秘的外衣,在世界各地的眾多領域中悄然流行起來。飛速發展的科技、經濟壓力和緊張的社交關係,使人們非常容易陷入焦慮和失眠等問題的困擾,而冥想被認為可以提升記憶力,減輕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並且可以增強創造力,因此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那麼,冥想到底是如何改變大腦並增強認知能力的呢?它是否真的如此神奇呢?
  • 練習正念冥想不一定需要打坐:讓正念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而正念,卻是一種專注於『 當下 』,心思全部都放在當下做所的這件事上的意識,當你處在正念之中,你能把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情感盡收眼底,就像站上了一個制高點,你不會被思緒和情感挑動,立即對其作出反應,「念」變得「正」了起來,不輕易被影響,能夠只專注於這一件事。實驗表明,正念冥想對鞏固自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