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問號」 大演義
第二回 八仙過海顯神通 去繁就簡歸一統
「杉杉,99分。」隨著數學王老師話音落地。
小翼發現同桌杉杉臉上一絲不易覺察的疑惑。
杉杉同學可是我們班級當之無愧的學霸,數學五連冠保持者。
這次考試難度不大,前面已經有3位同學滿分了。
杉杉這一分丟在哪裡呢?
一道填空題: 最小的自然數是( ),杉杉答的是1.
「為什麼最小的自然數是0呢?世界上各地的人們一開始都是用自然數計數嗎?」
「小問號」又開始發問了。
這次的發問也引起的杉杉的好奇?
上次從原始社會回來,小翼偷偷的給杉杉講了自己的奇遇,杉杉好是羨慕。
「後兩節是自習課,不行的話,我們到古代一探究竟」小翼眨著眼睛說。
「 可以一起去嗎 ?」杉杉眼睛裡滿是期待。
「試試吧。」小翼不是有十分把握,智慧老人沒說鋼筆神器可以帶兩個人。
「世界上各地的人們一開始都是用自然數計數嗎?」兩人一起喊出這個問題,
小翼讓杉杉握住鋼筆的底部。
自己握住鋼筆的頂端,按動了頂端的按鈕。
兩人的身體逐漸虛化,變成了兩道光束,並排飛翔在螺旋的時光隧道裡。
落到地面的時候,二人發現竟置身於一個正在施工的現場。數不清的工人在忙忙碌碌的工作,周圍遠處是一望無垠的黃沙。
建造中的金字塔
為金字塔運石塊的人們
這是哪裡呀?小翼旋轉了筆帽。電子屏出現在小翼的右上方。
第一站:古埃及 時間:公元前2680年左右 地點:胡夫金字塔建築工地
「金字塔建成於2690年,是10萬人用30年才建成的。」 杉杉不但是數學學霸,歷史知識也非常淵博。
看到屏幕上的提示,她開始侃侃而談:「這座金字塔用230萬塊石塊組成,平均每塊2.5噸.......」
"停停.....,我們還是看看他們數字吧!」 小翼聽著都感覺燒腦。連忙打斷了杉杉的話。
正說話間,一個年輕人迎面走來,他手裡拿著一塊泥板。
「你好,你的泥板上記的是什麼內容呢?」小翼好奇的問。
「記的是每個人出勤的天數。」年輕人見是兩個小朋友,挺和善的說著。
泥板上記得密密麻麻,有符號還有圖案,兩個人一個也沒看懂。
「叔叔,這些數字是什麼意思呢?」杉杉禮貌的問道。
「看這面,」 年輕人翻過泥板。反面的內容清晰多了。
古埃及數字
1到9一目了然,10是一段繩子,100是一卷繩子,1000是荷花,10000是一根手指,100000是一個青蛙,1000000是一個坐著舉起雙手的人。
「這就是象形文字,要想使用這些數字,還要美術學得好!」小翼不禁感嘆著對杉杉說。
謝過年輕人,小翼按下了按鈕,二人又進入時光隧道。
古巴比倫城
這次的落腳點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城堡附的街道上。
電子屏幕上顯示:
第二站:古巴比倫 時間:公元前2400年 地點古巴比倫城。
「這就是建造巴比倫通天塔的巴比倫城!「 杉杉驚叫道
通天塔足足有30層樓房那麼高。
不過,按現在的時間,要等到1700年後才開始建。」
街道兩旁,商店林立。二人走進一家商店,發現店老闆正在桌子上記著什麼。
楔形數字
看到泥板上的數字,兩個數學高手還是一竅不通。
「您好,您能給我們講解一下你寫的數字嗎?」杉杉禮貌問道。
「我在盤點我們店裡的物品。」店主人說著,遞給杉杉一塊泥板。「你們這可是要從頭學起的。」
楔形數字
對比著店主人的書寫,杉杉這才明白了:
楔形文字之所以這些像一個個楔子,原來是便於在泥板上書寫呀。
有了古埃及數字的經驗,小翼看著輕鬆多了。不過這1和60太像了吧!
「小翼,你猜一下,下一站是會是哪裡?」走出商店,杉杉微笑著問到。
「這怎麼能猜到?!。」小翼雖然是鋼筆的主人,對下一步的去向卻無法掌控。
「印度!」杉杉斬釘截鐵的說。
「請陳述理由!」望著杉杉堅定的眼神,小翼半信半疑。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杉杉微笑著說:「我們已經去過兩個了,中國,我們自己的數字最早刻在甲骨上,我們已經很熟悉了。」
甲骨文
聽了杉杉的分析,小翼暗暗折服。
果然,第三站的電子屏上顯示:
第三站:古印度 時間:公元400年左右 地點 :古印度桑齊佛塔
古印度桑齊佛塔
蒼翠欲滴的松柏叢中,一座佛塔莊嚴而肅穆。
在佛塔入口處,二人正好遇到一個僧人走出來。
「 阿彌陀佛,師傅能否教我們認識你們的數字?」
小翼學著電視裡的人物,做了個雙手合十的動作。
」好啊,隨我來」師傅帶二人來到一顆古樹下。
有石桌石凳,古樹下便成了課堂。。
師傅從口袋裡取出一塊紙板——可以看出是處理過的樹皮。
古印度數字
「我們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了1-9的寫法」師傅接著說,
「第一個小黑點是最近才使用的,就是0。」
「你們看出我們的數字與埃及和巴比倫數字的區別了嗎?」
「有區別,都長得不一樣。」小翼搶著答到。
「埃及和巴比倫數字1-9都是通過筆畫的增多來表示。」
杉杉邊思考邊回答:「印度數字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
這樣就簡潔方便多了!」
師傅微笑的點點頭。
「我們使用的數字就是從古印度數字演變來的。」杉杉和小翼幾乎異口同聲的說。
找到數字的源頭,杉杉和小翼都很高興,小翼啟動了時光隧道。
二人本以為這次隧道的終點是自己的學校。
不料,二人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大教堂內。
小翼旋轉筆帽,電子屏顯示;
第四站 古羅馬 時間公元600年左右 地點:羅馬大教堂禮堂
羅馬大教堂
禮堂的觀眾席上坐滿了人,雅雀無聲,杉杉和小翼也在其中。
禮堂舞臺中央,兩個衛兵押著一個學者。
發言席上,教皇在慷慨陳詞:
「萬能的上帝教我們Ⅰ、Ⅱ、Ⅲ 來代替手指,
要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
表示兩隻手時,就畫成「ⅤⅤ」形,
後來又教我們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
又教我們C 表示一百。用符號 M 表示一千。
如此完美,多麼神聖的數,決不可侵犯!
絕不允許0這個邪物加進來,弄汙了神聖的數!
下面這位學者,竟敢暗中傳播0,讓上帝懲罰他吧!
讓他永遠不能提筆寫字吧。」
古代酷刑用具---指枷
殘忍的一幕出現了:
衛兵用刑具夾緊了學者的十指,鮮血順著刑具流到地面,
整個教堂裡迴蕩著令人撕心裂肺的慘叫聲。
進入時光隧道的時候,杉杉小翼心情依然十分沉痛:
愚昧的權利能阻擋科學的腳步嗎?
再次離開時光隧道的時候,二人發現自己在一戶人家的院子裡。
電子屏顯示:
第五站 義大利 時間:公元1202年 地點: 斐波那契家
看到這個名字,二人都很激動,兔子繁殖問題的發現者,終於可以見到真人了。
斐波那契
斐波那契正在書房讀書,二人走上前去。
讀的正是《計算之書》,斐波那契的新作。
「尊敬的斐波那契先生,我們是您的粉絲」小翼激動地說。
「歡迎你們,你們有什麼問題嗎?」斐波那契抬起頭和善的說。
「我們剛從數字歷史的隧道裡走了一圈。」杉杉說,
「我們使用的數字是從古印度發明的,
可是為什說他是阿拉伯數字呢?」
「阿拉伯數的卻確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卻是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
之後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傳播,成為這種數字最終被國際通用的關鍵節點,所以人們稱其為「阿拉伯數字」。斐波那契娓娓道來。
「」你能看這些數字是不是和你們使用的數字很接近了呢?」斐波那契指了下書桌上一張圖片。
改進後的阿拉伯數字
哦,發明者重要,傳播和完善者也很關鍵!兩個人明白了。
在數字長河的一圈遊歷,二人深深感受到: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相同的問題,
一定有不同的人用相同的思路去解決。
而去繁就簡永遠是不二法則。
看世界各地人們為數字發展做出的努力,
正所謂: 八仙過海顯神通 , 去繁就簡歸一統。
上面的的圖片是一個古埃及數字,聰明的你能告訴我是多少嗎?歡迎評論區回答。
作者:玩好數學玩進名校 (ID1659425130353675 )12年小升初一線教學 方法作匙 開啟探險之旅; 興趣為舟 暢遊思維長河。神奇的數學史+專業的數學知識,為您打造知識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