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消息稱,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單位,中國電科再次發揮自身在測控系統和元器件研製生產等方面的科技優勢,為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提供重要支撐。
具體來看,整個嫦娥五號任務過程中,中國電科在陸海空天全方位系統布局了地面雷達、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及中繼衛星系統,以無形電波100%全覆蓋的通信測控「天羅地網」,全程服務嫦娥五號奔月採樣返回。
據中國電科專家介紹,月地距離遙遠,測控通信的微弱信號需要「遙控器」和靈敏「順風耳」支撐。
中國電科27所研製的大功率高功放設備是探測器通信鏈路的「遙控器」,能將微小的上行已調信號放大後,經大口徑天線發射出去,實現對距離幾十萬公裡以外月球探測器的精準控制。
中國電科16所研製的特種低溫接收機則像探測器的「順風耳」,通過物理極限大幅降低電子器件熱噪聲,可在零下260攝氏度低溫環境下,精確接收到來自遙遠太空的微弱信號。
在嫦娥五號任務運載火箭起飛、著陸器分離以及返回器返回大氣層直至安全落地過程中,中國電科10所研製的T0控制臺和時統設備,則為火箭發射提供統一的時間基準;中國電科14所研製的新一代雷達遙測綜合測量系統、新一代遠望精密測量雷達、新一代相控陣雷達則持續保障。
中國電科專家表示,為助力嫦娥五號任務,中國電科在布局通信測控「天羅地網」的同時,還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量身定製了數以千計的核心器件。
這其中,中國電科18所研製的著陸器和上升器有關太陽電池陣產品,將在發射後地月轉移軌道和上升器月面起飛後展開供電。中國電科43所研製的4款高壓抗輻照變換器,也為探測器各功能單元持續穩定供電,並可控制探測器的飛行姿態與精準著陸,讓探測器「瞄得準、看得清、把得穩」。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幾天前正式啟用,中國電科所屬電科網通是深空天線組陣系統總體承研單位,通過多項技術創新,在喀什深空站原有1座35米天線基礎上,新建3座35米口徑天線,組成4×35米深空天線組陣系統。這4個深空測控系統可實現單天線或任意天線組陣,從深度和廣度上大大提升中國深空測控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