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科:陸海空天「天羅地網」牽引「嫦娥」奔月挖土

2020-12-19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消息稱,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單位,中國電科再次發揮自身在測控系統和元器件研製生產等方面的科技優勢,為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提供重要支撐。

具體來看,整個嫦娥五號任務過程中,中國電科在陸海空天全方位系統布局了地面雷達、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及中繼衛星系統,以無形電波100%全覆蓋的通信測控「天羅地網」,全程服務嫦娥五號奔月採樣返回。

據中國電科專家介紹,月地距離遙遠,測控通信的微弱信號需要「遙控器」和靈敏「順風耳」支撐。

中國電科27所研製的大功率高功放設備是探測器通信鏈路的「遙控器」,能將微小的上行已調信號放大後,經大口徑天線發射出去,實現對距離幾十萬公裡以外月球探測器的精準控制。

中國電科16所研製的特種低溫接收機則像探測器的「順風耳」,通過物理極限大幅降低電子器件熱噪聲,可在零下260攝氏度低溫環境下,精確接收到來自遙遠太空的微弱信號。

在嫦娥五號任務運載火箭起飛、著陸器分離以及返回器返回大氣層直至安全落地過程中,中國電科10所研製的T0控制臺和時統設備,則為火箭發射提供統一的時間基準;中國電科14所研製的新一代雷達遙測綜合測量系統、新一代遠望精密測量雷達、新一代相控陣雷達則持續保障。

中國電科專家表示,為助力嫦娥五號任務,中國電科在布局通信測控「天羅地網」的同時,還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量身定製了數以千計的核心器件。

這其中,中國電科18所研製的著陸器和上升器有關太陽電池陣產品,將在發射後地月轉移軌道和上升器月面起飛後展開供電。中國電科43所研製的4款高壓抗輻照變換器,也為探測器各功能單元持續穩定供電,並可控制探測器的飛行姿態與精準著陸,讓探測器「瞄得準、看得清、把得穩」。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幾天前正式啟用,中國電科所屬電科網通是深空天線組陣系統總體承研單位,通過多項技術創新,在喀什深空站原有1座35米天線基礎上,新建3座35米口徑天線,組成4×35米深空天線組陣系統。這4個深空測控系統可實現單天線或任意天線組陣,從深度和廣度上大大提升中國深空測控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奔月將創造五個首次
    地面大網保障「嫦娥奔月」嫦娥五號探月採樣返回這麼複雜的過程,全程需要一雙「無形之手」牽引指揮。從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起,火箭飛行、星箭分離、嫦娥五號落月、探月、採樣、返回等整個過程,都依託由地面雷達、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及中繼衛星等陸海空天全方位布局的系統,用無形電波張開的通信測控「天羅地網」,全程掌握嫦娥五號的位置、狀態等信息,接收它發回來的數據,並向它傳遞來自地面的指令信息。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我們就講講嫦娥奔月史。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帶了哪些「神器」?
    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作為中國探月工程重大專項「繞落回」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完成我國首次無人月面取樣返回。去月球上「挖土」,顯然不是普通挖掘機能幹的事兒。那麼,為什麼要完成如此高難度的任務?嫦娥五號帶走了哪些「神器」?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加速度計組合助力「嫦娥」探測器「奔月」
    為「嫦娥奔月」提供最可靠的加速度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加速度計組合助力「嫦娥」探測器「奔月」□ 唐新培 黃程友本報記者 徐建華「瞧咱這對姐妹花,姐姐表現好,妹妹更棒!」這兩天,如果你聽到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加速度計組合研製團隊(以下簡稱研製團隊)的設計師小黃和別人這麼聊天,可千萬別誤以為這是在誇孩子。他說的是剛剛完成飛天壯舉的嫦娥四號用的加速度計組合。在他和團隊成員眼中,那兩個其貌不揚的黑盒子就是讓人忍不住大讚一番的「姐妹花」。「姐姐」2013年跟隨嫦娥三號成功落月,「深居簡出」的「妹妹」這次終於大顯身手,為嫦娥四號的成功著陸保駕護航。
  • 嫦五奔月,一別兩地,待挖土歸來,共享盛世
    11日24日凌晨4.30分,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火箭運行36分鐘後,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是我國第一次開展地外物質開採取樣返回之旅,本次月球『挖土』之旅,將會歷時23天,標誌著中國航天又邁入了新的徵程。
  • 「嫦娥奔月」的秘密
    「嫦娥奔月」是中華先民夢想奔往月宮的美麗神話傳說。那麼,嫦娥為什麼要奔月?這個神話與洛陽又有怎樣的聯繫? 中國先秦史學會原副會長、我市著名文史學家蔡運章說,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秦墓出土竹簡《歸藏易》,其中《歸妹》卦辭記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昔者恆(嫦)我(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歸藏易》成於戰國早中期,比過去最早記錄「嫦娥奔月」傳說的《淮南子》(成書於西漢中葉),要早300年左右。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為中國航天畫出驚嘆號|畫裡有話!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承載無數人希冀的目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此次奔月之旅,不僅要成功落月,還要實現月面採樣、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地球等多個首創性任務環節,被形象比喻為一趟月球「挖土之旅」。這不僅將成為我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大跨越,也將為進一步認識月球提供重要支撐。當然,發射成功只是第一步,期待「嫦娥五號」平安、順利返回,為大家帶來來自月球的問候!
  • 嫦娥奔月與最高理想
    嫦娥奔月,這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美麗夢想基本實現,再過五年,預計第一個炎黃子孫會登上月球,嫦娥奔月真正實現,當然這嫦娥大概率是帥哥,不是美女。中華先祖登月的夢想歷史悠久,在五千年之久,應該比西方國家更早吧。唐堯虞舜距今五千年之久,夏朝距今4000多年,商朝距今3000多年。最早紀錄嫦娥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記錄了堯帝時代后羿的故事。
  • 寓言故事的成語:嫦娥奔月
    故事導讀:  嫦娥奔月 相關TAG檢索:四字成語,四字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  【拼音】cháng é bēn yuè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裡思過。
  • 嫦娥五號返回了,它身上有哪些你家鄉的「土特產」?香港:我先說
    香港研製的用於收集黏性月壤的採集器香港研製的用於收集鬆散月壤的採集器不僅如此,香港理工大學還曾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等項目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未來的嫦娥六號,將繼續採用香港理工大學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在月球南極「挖土」。
  • 「嫦娥」歸來收穫祝福,未來一起去「挖土」呀!
    當地時間16日,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航天局控制中心對嫦娥五號「回家」之旅持續關注,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連發多條更新。「中國國家航天局找到了嫦娥五號!!!」當返回器成功著陸,歐航局控制中心發布消息時連用了三個嘆號。這樣的關注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 「嫦娥奔月」的歷程
    古有嫦娥奔月的神話,今有中國探月的實踐。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吧!南陽漢代石刻《嫦娥奔月》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軌道上執行科學探測任務。2009 年3月1日,在一年多的繞月飛行探測後,嫦娥一號以硬著陸的方式成功撞擊月球,為中國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畫上圓滿句號。
  • 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變成了現實
    千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個故事;千年後,嫦娥奔月卻成了現實。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拜月等。嫦娥奔月後來,西王母送給后羿一粒仙丹,說是:「凡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並可以升仙」。后羿不願升仙留下嫦娥一人,便將仙丹藏在百寶匣裡。可是這件事不知怎麼被逄蒙知道了,他便趁后羿不在逼迫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堅決不交與逄蒙鬥智鬥勇,在逄蒙快要找到仙丹時嫦娥疾步向前,一口吞下仙丹。吃了仙丹後嫦娥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一路直奔月亮。
  • 中國電科(11月23日-11月29日)要聞回顧 | 資訊輕閱讀
    中國電科以科技創新支撐奔月採樣融入新發展、共建新安全 中國網絡信息安全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年度論壇在烏鎮召開在烏鎮,中國電科系列活動精彩紛呈楊軍會見銅陵市委書記丁純中國電科6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接受表彰中國電科入選中國企業精準扶貧綜合案例50佳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張一一稱「嫦娥奔月遺址」在嶽陽新開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9日訊(屈 豔)近日,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為避高溫「午休」一周,等待10日被「喚醒」,引發國際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社會各界的持續熱議,「嫦娥熱」也隨之興起,有關「嫦娥故裡」和「嫦娥奔月遺址」的討論為市民津津樂道。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南北朝時期的謝莊在《月賦》裡說:「《淮南子》曰: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常娥竊而奔月。」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摘了《淮南子》裡的這句話。很顯然,公認的說法是嫦娥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中。對《淮南子·覽冥訓》上所說的「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句,東漢時期高誘作的註解云:「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 黃振輝老師 | 嫦娥奔月
    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之外,還有拜月的習俗,這大體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與月亮的故事,最早的記錄出自商代的《易經》,書名叫《歸藏》,約成書於3500年前,裡面有談到:「昔常娥以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周代的《易經》叫做《周易》,約成書於3000年前,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易經》。常娥就是嫦娥。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胡喆、彭韻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示意圖(12月17日攝)。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何為「嫦娥工程」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如今,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邁出了意義更為深遠的一步。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1978年5月,美國贈送給中國一塊僅有1克重的月巖樣品,這份真正來自月球的禮物被當時正在開展行星科學研究的歐陽自遠來說視若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