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之墓誌》全稱《王興之夫婦墓誌》,是一塊墓石,這塊石頭兩面刻字,即分別刻夫婦兩志。一面刻於東晉鹹康六年(公元340年);另一面刻於永和四年(公元348年),碑文共計203字。
王羲之的兄弟之墓
王興之為「書聖」王羲之從兄弟,這塊墓碑並沒有署名是誰刻的,有人推測是王興之的子女。此碑發現時還引起了強烈的討論,由此碑,說《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書法。部分碑文:
興之,徵西大將軍行參軍,鹹康六年卒,葬於丹楊建康之白石,刻石為識,藏之於墓。子閩之、祠之、鹹之、預之。宋和之(王興之的妻子),永和四年卒。合葬於君柩之右。
碑文主要是記錄了墓主是誰,以及埋葬的情況。
《王興之墓誌》稜角方整,如刀削狀,與王羲之天壤有別
《王興之墓誌》書法封著端整,字體的介於隸楷之間,平整均勻,接近楷書,簡化了隸書的一些波磔挑腳。
墓碑一面是永和四年刻的,而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在永和九年寫的。但《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在平穩中寓有險絕,自然中兼具眾美。同為一家人,與其卻風格迥異,天壤有別。可見在同一個時期,當時流行的書風卻是風格多樣。
隸書、篆書,章草,楷書。人們寫作全憑個人喜好。喜好不同,追求不同,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書風。此碑從隸書簡化而來,由此還可以看出,隸書對楷書演變產生的巨大影響。
此墓誌,筆畫挺直,稜角方整,如刀削狀,有北朝碑刻厚重之風,倍受中外書法界人士的青睞。
意愛笑:意而愛,愛而笑,笑而詩。歡迎關注意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