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歷是不完整的?博士:糟老頭子壞得很

2020-12-10 教育向前衝

讀博,必定是一場「痛苦」的經歷,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讀博亦如是。

一名高校博導,結合自己十幾年帶學生的經驗,做出了這樣的總結:沒有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歷是不完整的,最終成不了科研人才。

其為何這樣說?博士就一定要度過「痛苦」的求學經歷嗎?是不是博導為了讓學生為自己免費做科研而找的藉口?

有博士就直接怒斥:糟老頭子壞得很。痛苦也分兩種,有些痛苦是能幫助人成長、磨練人意志的,有的痛苦則是旁生枝節的,是扭曲心智的。

不過在辯駁之前,我們還是看看這名博導的內心獨白,看其理由是否站得住腳。

當了多年的博導,手底下也畢業了三十多位博士,但一直有一個共性,就是這些學生大多數不願意吃苦,都覺得老師沒有給他們帶上輕鬆的路。他們巴不得老師給個題目,再給幾個想法,很快地寫幾篇高等級的論文,順利的畢業。

現實中確實有些學生就這麼畢業的,畢業成績看起來很亮麗,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拿著博士學位卻沒有進入科研殿堂的人。就我個人的經歷,一個完美的博士求學過程必須是夾雜著痛苦的過程,不能是個一帆風順的過程。

我自己讀博士期間,有一次導師提了一個問題,快要吃晚飯的時候對我說,要我在第二天早上回答這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還不熟悉的知識,於是我從圖書館借來了一本英文專著,看了一個晚上,在早上7點多鐘的時候,我就明白那個問題是怎麼解答。當時我很抱怨,但是後來也明白了,這就是自我挑戰的過程。那本書至今只通讀過那一夜。

這名博導還對痛苦進行總結:痛苦意味著精力上的自我挑戰,痛苦意味著知識深度應用的挑戰,痛苦意味著知識領悟上的提高,痛苦意味著黑夜中摸索之後光明的到來,痛苦意味著自我承認的開始。

有博士對此表示認同,並列舉了自己讀博的經歷:沒有痛苦的經歷讀博士都是不合格的,還是很佩服自己導師的教育模式,把每位博士當成年輕教師培養,不只是寫文章,寫專利,項目,基金,每一項都必須參與,自己底下帶碩士,指導他們實驗,雖然過程異常痛苦難耐,但是現在畢業回頭看三年之路,值了。

很顯然,這名博導所指的痛苦是對科研追求的痛苦,但現實生活中,不少博士遭受的痛苦除了來自科研的壓力之外,更多的卻是導師個人強加的「痛苦」,這些本可以避免,卻成了導師「對付」 博士的手段。

比如下面這些吐槽的博士。

痛苦要看是哪方面的,要是先前大腦進水進了個小組,經費不夠,課題也是老闆拍拍腦袋隨便給一個,稍微花點錢就有意見,要求學生凡事都要按自己的想法來,做不出來東西就說學生有問題,這樣的痛苦還是不要為好。

博士經歷磨礪痛苦是肯定有的,但導師也不是空有名卻不指導手下的學生,這樣只會給學生浪費更多無用功的時間和精力,有些人很善於用高大上的言論為不作為的導師辯解,好像學生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而導師不用盡任何的責任。

導師完全不管,恨不得學生除了跟民工一樣會幹活,最好啥都別找他煩他。很多博士考學時一腔熱情,不到一年就變得一腔怒火,說能力,現在幾個導師有能力,啥都不懂怎麼教學生?

導師必須講原則,別自己啥都不行,老要求學生這個那個的,國內多少自然基金是博士甚至碩士寫的?導師,請問你會啥?

學生自己努力是應該的,抱怨沒用,大家還是得盡力而為。不過,很多導師必須撤銷,不合格,現在很多導師自己貢獻幾乎為零,卻要求學生交100分答卷,沒有以身作則。我覺得博士應該是快樂的,至少心裡不應該有痛苦,身體累那不叫痛苦。

結語博導和博士,就像大多數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一樣,存在對立的一面,尤其是現行科研壓力下,博士們的生存壓力也被放大了,博導要求學生做科研寫文章,多少夾雜著私心,博士豈能不反感?

相關焦點

  • 沒有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歷不是合格的
    現實中確實有些學生就這麼畢業的,畢業成績看起來很亮麗,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拿著博士學位卻沒有進入科研殿堂的人。就我個人的經歷,從歷史上也得到無數次證明,一個完美的博士求學過程必須是夾雜著痛苦的過程,不能是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在中國,這個痛苦的過程變得尤其必須。如下幾個理由可以參考。
  • 不經歷痛苦的求學經歷的博士不合格
    現實中確實有些學生就這麼畢業的,畢業成績看起來很亮麗,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拿著博士學位卻沒有進入科研殿堂的人。就我個人的經歷,從歷史上也得到無數次證明,一個完美的博士求學過程必須是夾雜著痛苦的過程,不能是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在中國,這個痛苦的過程變得尤其必須。如下幾個理由可以參考。
  • 沒有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歷,是不合格的!一位畢業了三十多名博士的中科院博導感言
    現實中確實有些學生就這麼畢業的,畢業成績看起來很亮麗,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拿著博士學位卻沒有進入科研殿堂的人。就我個人的經歷,從歷史上也得到無數次證明,一個完美的博士求學過程必須是夾雜著痛苦的過程,不能是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在中國,這個痛苦的過程變得尤其必須。如下幾個理由可以參考。
  • 沒有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歷不是合格的!
    現實中確實有些學生就這麼畢業的,畢業成績看起來很亮麗,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拿著博士學位卻沒有進入科研殿堂的人。就我個人的經歷,從歷史上也得到無數次證明,一個完美的博士求學過程必須是夾雜著痛苦的過程,不能是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在中國,這個痛苦的過程變得尤其必須。如下幾個理由可以參考。
  • 沒有痛苦的博士經歷,是不合格的?一位中科院博導的感言
    現實中確實有些學生就這麼畢業的,畢業成績看起來很亮麗,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拿著博士學位卻沒有進入科研殿堂的人。就我個人的經歷,從歷史上也得到無數次證明,一個完美的博士求學過程必須是夾雜著痛苦的過程,不能是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在中國,這個痛苦的過程變得尤其必須。如下幾個理由可以參考。
  • 糟老頭子壞得很是什麼梗 糟老頭子壞得很表情包出處哪裡
    現在網絡用語特別有趣,但是有的網絡用語剛出來,很多人都不清楚是什麼意思,來看看糟老頭子壞得很是什麼梗?我信你個鬼你個老頭壞得很表情包?  抖音總是走在時尚的前端,前段時間比較流行的糟老頭子壞得很,很多網友都不太清楚是什麼意思,來看看糟老頭子壞得很是什麼梗?我信你個鬼你個老頭壞得很表情包?
  • 一個完美的博士求學過程,必須是夾雜著痛苦的
    現實中確實有些學生就這麼畢業的,畢業成績看起來很亮麗,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拿著博士學位卻沒有進入科研殿堂的人。就我個人的經歷,從歷史上也得到無數次證明,一個完美的博士求學過程必須是夾雜著痛苦的過程,不能是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在中國,這個痛苦的過程變得尤其必須。如下幾個理由可以參考。
  • 一位博士生導師的建議:無痛苦、不博士,想輕鬆就不要讀博士!
    現實中確實有些學生就這麼畢業的,畢業成績看起來很亮麗,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拿著博士學位卻沒有進入科研殿堂的人。  就我個人的經歷,從歷史上也得到無數次證明,一個完美的博士求學過程必須是夾雜著痛苦的過程,不能是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在中國,這個痛苦的過程變得尤其必須。
  • 蛋頭博士的求學經歷
    實話說他才只是個14歲的孩子,在學術紛爭中仍然搖擺不定,但他是真的很享受A教授的課堂:他行雲流水的講演,細緻又不囉嗦的解說,超高的信息密集度——他格外享受這種填鴨一般的知識密度。總之,他很喜歡A教授,因此向他提出了跟著他讀博士的申請,A教授當然也同意了。不過蛋頭博士——這時候還是小蛋頭——比他自己意識到的還要有天賦一些,至少A教授這麼覺得。
  • 中科院博導:讀博士感到痛苦的五個原因
    帶了十幾年的博士生,也畢業了三十多位博士,但一直有一個迷惑未解,就是這些學生大多數不願意吃苦,都覺得老師沒有給他們帶上輕鬆的路。他們巴不得老師給個題目,再給幾個想法,很快地寫幾篇高等級的論文,順利的畢業。現實中確實有些學生就這麼畢業的,畢業成績看起來很亮麗,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拿著博士學位卻沒有進入科研殿堂的人。
  • 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求學經歷
    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求學經歷,展現了具體時代狀況對他們的知識學習與世界觀形成的深刻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的求學歷程蘊含著偉大人格之美,勤勉、謙虛和真誠的優良學習品質彰顯了他們造福人類的鴻鵠之志,為今人的讀書學習提供了寶貴經驗。
  • 雙料博士樊茂明 :一段痛苦成就一筆財富!
    並給自己立下規矩:不看電影,不打牌,不抽菸,每天都做眼保健操,因為配一副眼鏡對家裡來說就是一份花銷。(不過現在我很慶幸自己當時那麼做了,現在在很多聚會場合中,我是唯一不近視眼的人)但即便如此,我的求學之路依舊多舛。在我十三歲的夏天,差一點成為一個失學兒童。那年,我父親得了身上要「七孔流血」的「出血熱」病,在壺鎮醫院才住兩天就「被判死刑」出院。
  • 「戲精夫妻」在娃面前秀恩愛火了,萌娃:糟老頭子壞得很
    導讀:「戲精夫妻」在娃面前秀恩愛火了,萌娃:糟老頭子壞得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戲精夫妻」在娃面前秀恩愛火了,萌娃:糟老頭子壞得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那位據說劈腿四個博士的復旦女博士,其求學經歷和學術水平如何?
    具體情況怎樣,目前還只是網絡流傳,很多信息只是該碩導的單方面說法,目前還沒有得到確證。不過,如果目前流傳的這些說法基本接近事實的話,那麼,這位復旦女博士的求學過程和學術水平都應該被質疑。但在碩士階段,因為與那位碩導走在了一起,根據男主的說法是,他在全方位代勞,不但是講課的PPT,還有碩士論文。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位女博士的碩士階段的學習顯然是不合格的,其碩士學位應予以撤銷。
  • 從放牛娃到北大博士——一位安慶潛山籍北大博士生的求學經歷
    在這個底層子弟上升通道快被堵塞的拼爹時代,寒門子弟肖清和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苦難和貧窮從來都只是暫時的,眾人相欺也必有眾人相扶,冷暖人間在他的筆下化作兩個字:感恩。7歲時,母親想讓我上一年級,因為交不起錢,只好先上幼兒園,荒廢了寶貴的一年時間。12歲時,家裡勉強讓我上到五年級。差一點因為交不起考試費用,而失去參加小升初考試。班主任老師來我家做工作,可是,實在沒錢。結果,班主任代我交了錢。我考了全鄉第二名。然而,這個成績絲毫沒有給我帶來喜悅。相反,卻是無盡的痛苦。因為我不知道我家從哪裡弄到學費。鄰居家的孩子都沒有考上,相反卻因為有錢,可以買上初中。
  • 香港求學博士全額獎學金申請條件是什麼?
    近幾年,我國前往該地區念書升學研習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多,已經算不上什麼新鮮事了,但是很多人對於獎學金的問題還不太了解,今天留學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香港求學博士全額獎學金申請條件是什麼的詳細介紹,希望對您的求學有所幫助。
  • 清華大學18歲博士刷屏,曾經年齡比他還小的博士悽然收尾
    讀博期間,因為多次跨越式的升學造成基礎知識不牢固,即使在他擅長的數學領域研究了數年,還是沒有任何成果。於是,他的導師周夢教授只好讓他一個換方向研究;連續換了幾個研究方向,還是沒有任何研究成果。「張炘煬的優勢僅僅在於年齡上。北航的每一位博士生都非常優秀,與其他博士生相比,他並無優勢可言。」導師周夢教授如此中肯的評價道。
  • 「巨省事奶爸」帶娃看電視火了,萌娃你這糟老頭子壞得很!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改變,不同年齡段教育出來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會非常寵愛孩子,所謂隔輩親,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而對於年輕一代的家長們來說,對於孩子的要求就比較嚴格一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立自主,我們都知道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男方都會對女方格外的呵護,談戀愛的時候南方都是非常勤快能幹,可兩個人結婚後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很多人結婚前和結婚後是兩種性格的人
  • 國內博士or國外博士,海外經歷有多重要?
    在當今這個社會上,博士似乎也成為了眾多企業的用人標準。對於很多高校的學生來說,這也是夢寐以求的學位。但要想成為一名博士生,最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國內博士還是國外博士?不要小瞧這一點點的區別,真正意義上的區別可大著呢!
  • 工作幾年後,該不該辭職讀全日制博士 | 在職博士親身經歷講述
    原因有二:一是他的這個在職博士名額是學院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了,若是就這樣簡簡單單放棄了,實屬可惜;二是這位青年教師前不久才成家立業,正處於經濟拮据的關鍵時刻,若是這時貿然選擇讀全日制博士,那麼就意味著在可預見的將來,三年甚至是四年裡,他將喪失穩定的收入來源。這對一個沒有多少積蓄的年輕人來說,做這個重大決定顯然是需要巨大勇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