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似乎很多孩子都逃不過「可怕的兩歲」,他們叛逆、任性,總是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總是喜歡撒潑打滾引起大人的注意。記得芽芽小時候,為了喜歡的工程車,嘹亮的哭聲可以傳遍方圓幾百米;吃沙琪瑪的時候,媽媽為了讓他好咬一點,掰成了兩半,得了,又把芽芽惹了,非要讓媽媽弄一個完整的出來;家裡的可視門鈴響了,媽媽沒有等芽芽就去開了門,又觸碰了寶寶的某個脆弱神經,哭的鼻涕一把眼淚一把。芽芽媽一直在想,只要忍耐,克制,包容,一夜變成小惡魔的寶寶總會回到天使模樣。可是,並!沒!有!
#多棲創作多收益#
認識寶寶的叛逆期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寶寶兩歲的時候,任性、叛逆,非常難以控制,可是如果沒有這個叛逆期,反而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
01
「不」——自我意識萌發
哈佛心理學家波頓團隊,用了37年的時間,經過大量的實驗,總結出:2歲左右的寶寶,自主意識萌發,開始對事物持懷疑態度,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會搖頭,會說「不」。
他們會將自己看成是世界上最獨特、而且是唯一的個體。為了表現他們的獨特性,對所有的問題都會首先選擇「不」來回答。
02
所有都是我的——物權敏感期
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任何東西都不願意與別人分享。作為父母,千萬不要武斷的認為孩子是自私的。不要不斷到在孩子耳邊嘮叨:「不要那麼自私嘛。」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03
強迫症——秩序敏感期
這個階段,寶寶會要求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合適」的位置,日常生活的規律也是「有條有理「,沒有變化的。這種要求得到滿足時非常開心,一旦被打破,就會哭鬧,有挫敗感,並且必須立馬恢復。
蒙特梭利曾經提出:兒童對於秩序的喜愛,是基於對精細且確定環境的強烈需求。
寶寶們的秩序敏感來自兩個方面:
① 對於環境變化的外部秩序感和理解自己身體不同部分的內在秩序感。秩序感會使寶寶記住每樣物品的擺放位置,每樣事物的所處環境。這是寶寶開始適應環境,並試圖支配事物的表現。
② 寶寶的秩序感會讓他們逐漸感受到舒適感與安全感。
芽芽兩歲的時候,正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強烈反應期,他會把玩具車擺放一排,並且嚴格按照色系或者系列擺放整齊,只要有人打亂,就會亂哭亂鬧,滿地打滾;做一個陌生的事情時,首先會說「不」來拒絕你。
如果你的寶寶也處於這種情況一定要幫助他們建立這種秩序,如果幹擾打亂,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心理衝突,不利於以後社會規則、秩序的樹立。
如何面對可怕的兩歲
面對處於敏感期的寶寶,家長們一定要避免粗暴幹涉,對於合理要求儘量滿足,不合理的要求也需要靈活變通,講道理,轉移注意力都是不錯的選擇。
1
自由環境
解放孩子的頭腦,讓孩子的思想從道德與成見中解放出來,解放他的雙手,從「這兒不許動」、「那兒太髒不要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孩子玩水時,給他們穿上防水服,挽起他們的衣袖,在孩子耳邊告訴他「開心得玩吧!」
在面對他們說各種「不」的時候,不要粗暴打斷和幹預,可以提供選項來引導他們,讓他們感到自己可以做主、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
比如洗澡前問他你是想要黃色的小鴨子玩具還是藍色的小水壺;比如吃飯時問他你是想先吃這個還是先吃另一種食物。
2
幫助他們恢復秩序
寶寶的秩序敏感期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階段,從剛開始打破秩序的哭鬧——維護秩序say no——為了維護秩序從頭做起。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不要打亂寶寶的做事步驟,一旦破壞,會讓他們陷入思維錯亂、心理混亂的情況,更有可能去否定自身和討好別人。同時,如果秩序沒辦法重來,要積極疏導,讓他們慢慢接受。
其次,繪製一個時間表格,包括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玩耍,什麼時候去戶外鍛鍊,什麼時候睡覺。讓他們在規則秩序的敏感期培養好的作息規律。
3
引導他們正確表達情緒
當面對孩子不知道想幹嘛、總是無緣無故發脾氣的時候,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為寶寶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去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許哭」其實是在拒絕他們表達、抒發自己的情緒。
允許孩子有脾氣,教會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直接表達,引導孩子通過直白的語言「我生氣了」、「我傷心了」來表達情緒並且給孩子發洩情緒的渠道和空間。
合理的要求及時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在第一次提出來就要果斷拒絕,並且一直堅持,用各樣的方法堅定而溫和的通過言行傳達「有情緒是正常的,發洩情緒是合理的,但是這件事並不會因為有情緒就可以隨意改變。
參考文獻
【1】阿德勒,王童童,《兒童教育心理學》,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7
【2】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敏感期早教手冊》,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3】Tony Wagner,Ted Dintersmith,《為孩子重塑教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