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練到一定程度是瓶頸,但是也有很多人練到一定程度,是懷疑自己。
練書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個小小的轉變往往需要一兩個月,有些時候,堅持比方法更重要。
對於你的字,我沒法給太多評價,因為基礎感覺不錯,但是水平比較正常,就是練一年左右的水平,這個階段完全不需要什麼方法,多臨就行。
這裡邊最好的三個字就是「兼」「渤海」是結構把握的最好的,尤其渤海二字,水平應該是超常發揮的。
歐體字比較「險」「挺拔」,尤其左右結構的字,通常是一收一放的處理。但是在你的臨習過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問題。
一般是吧所有的字都處理的很「方正」,布白均勻。這也算是一個天賦,並不是每個人練一年都能保持布白均勻,這個對於楷書很重要。
因為把握了布白均勻,楷書已經學會一半了,剩下的就是花時間去學筆法風格,結構風格。
所有的楷書,筆法和結構的套路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就是「布白均勻」。
雖然練一年寫成這個樣子很普通,但是對「空間」把握不錯。可以說,以後寫楷書,會有一個不錯的成就,只要沉下心來把用筆,結構多做訓練。
這是原貼,回到剛才的話題。你上邊臨的字,把所有的字都寫的很「方正」,沒有一點挺拔的意思。
如果這一年來一種練歐體的話,寫成這個程度是可以放棄的,換一種別的書體,因為你的審美觀跟歐體不太相符。
要說學一年,筆法問題多,可以理解。
但是起碼在結字風格上,應該比較符合原貼才對。相反,一個挺拔,一個方正。
我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書體。但是我敢肯定,如果你寫出來就偏「方方正正」的感覺,一定不適合歐體。
可以放棄歐體,去嘗試一下顏真卿,褚遂良,徐浩的楷書,結構還是比較方正的。
學書法應該選擇一個是個自己,符合自己審美觀的書體,來的才快。如果你喜歡看歐,但是寫出來卻一直是個矬胖子,如果繼續堅持的話,就會是無限的痛苦。
所有的筆法,只有「橫」是比較不錯的,剩下比較不錯的就是短筆畫,比如「短撇」「反捺」等等。
長筆畫除了「橫」以外問題都不小。
典型的一點就是橫折之後的豎,都會往左偏。
包括這個紅線畫的部分,整體往左偏。
我猜可能是兩點原因,第一是枕腕,第二就是紙是歪著的,可能有一部分人寫字,習慣紙歪著一點。
這兩點需要注意一下,尤其枕腕,這是田體的特徵,其實寫歐楷,完全可以直接以腕抵紙,或者懸腕。
因為歐體長筆畫很多,枕腕並不適合拉開筆。
還有一點重要的原因,你選的紙,可以用宣紙,但是打格子最好打大一點。
總感覺你不是寫不好,而是把格子打成這麼大,自己寫的很侷促。
因為從你的運筆中可以看到,還是比較細緻的,起收筆,轉折,都是比較細心。
所以個人覺得,不是你學的慢,而是「畫地為牢」,把自己固定死了。
格子打大一些,字寫小一些,這樣就不會侷促的,不要怕浪費紙。你打的格子跟歐陽詢用寫碑時畫的格子差不多大,說實話,成手沒問題,可以隨意控制筆畫粗細,結字鬆緊,初學是不行的。
一點建議:先用大格子練一段時間,如果寫出來的字還是方方正正的,可以換帖了。
可以看出每一個字的每一筆都很認真,對布白感覺也很好,如果選對方向練習,有四五年,就會有一個不錯的成果。
寫字一定要看自身條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跟找媳婦一樣,看著漂亮的未必是最適合你的。
麻煩點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