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起源於原始人類的生產勞動過程,公元前680年,古代奧運會設有馬車比賽,中國的馬術也具有悠久的歷史,興於周代,盛於唐代,現代馬術運動起源於英國,是一項需要人與動物緊密配合才能完成的競技比賽項目。隨著第十四屆全運會腳步的臨近,渭河北岸、五陵原上一座現代化的馬術場館已經拔地而起。
第十四屆全運會馬術中心位於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渭河以北,機場高速馬家堡高速出口以北,處於秦漢新城與涇河新城交界處,具體為茶馬大道以東,旅遊路以北,張良路以南區域,佔地面積約876畝,總建築面積約2.6萬平米,總投資約9.7億元,屬於甲級大型場地,座位數為2500座(固定坐席)。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盛裝舞步、場地障礙賽、三日賽(障礙賽、盛裝舞步、越野賽)三項比賽的比賽及訓練場地、馬術看臺樓、馬廄、馬醫院等附屬用房。
走進馬術中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馬術看臺樓。看臺樓屋頂為深灰色金屬面,牆面以淺灰、土黃、赭石為主色調,同時配以深色建築基座,在傳統的坡屋頂形式基礎上,運用更加簡潔抽象的設計語言,體現秦漢時期建築文化特徵。
據第十四屆全運會馬術工作組工程部負責人張海濤介紹,看臺樓分為三層:一層為主要賽事組織用房,主要分為新聞媒體區、貴賓接待區和組委會辦公區三個功能區。二層為觀眾區,共有座椅2500個。三層為包廂層。
正對著馬術看臺樓的是主賽場,主要進行盛裝舞步等項目的比賽。而馬術比賽場看似普通的地面,實際上卻大有玄機,馬術場地的沙子不同於以往的沙子,而是由織物、纖維和一定比例的石英砂混合而成的纖維砂,在避免揚塵的同時,也能起到保護賽馬的作用。
除了主賽場,還有訓練場地和準備活動場地,整個項目嚴格按照國際馬術比賽場館建設標準施工建設。
在第十四屆全運會馬術中心,還有一排排整齊的馬廄。據了解,第十四運會馬術比賽場地共有15棟馬廄,可容納300匹馬居住。洗澡房、烤燈房、馬醫院設施等一應俱全,堪稱「五星級標準」。
馬廄地面由火燒石鋪設而成,既堅固耐用,又防滑防潮。馬廄內每個隔間尺寸為4m×4m,可容納一匹馬居住。馬房內的固定裝置包括飼料槽、飲水槽,飼料槽能在馬廄過道內開啟,馬匹可通過觸碰飲水槽內自動飲水器實現飲水。
馬廄區東北側是馬醫院,有化驗室、手術室、處置室、興奮劑檢測室、藥房、住院馬房、醫生辦公室等功能房間。
據介紹,第十四屆全運會馬術中心將使用5G通信技術,採用4K高清製作播出技術。此外,無線網絡全覆蓋、智慧安保系統、AR實景地圖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運用,也將為第十四屆全運會馬術中心插上科技的翅膀。
【來源:西安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