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5歲的男孩,只會說爸爸、媽媽、吃飯、不要……等幾個簡單的字。而且,只有簡單的話能聽懂,稍微複雜一點就聽不懂,對很多東西沒有興趣,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維持。
比如父母剛買了個玩具,拿到手裡玩兩分鐘就放下了,然後去幹別的。特別的好動、坐不住、特別調皮、不認生、愛發脾氣……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是語言發育遲緩、聽力正常、核磁共振正常,智力評估低。
醫生建議:孩子屬於比較嚴重的智力發育遲緩,需要進行幹預治療!
但孩子的媽媽卻說,很多孩子小時候都這樣,長大就好了,這種說法對嗎?
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會變好嗎?
醫生解釋:很輕微的發育遲緩,如果家長願意多花時間和精力,用正確方法和孩子互動,給孩子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提供各種豐富的身體和智力活動,那麼即使不進行專業幹預,孩子也會有很大進步,最後趕上同齡孩子。
較為嚴重的發育遲緩,如果沒有進行有效專業幹預,只會讓孩子跟同齡人差距越來越大,上學後因成績差而自卑、厭學,成年以後智力低下。這就好像身體虛弱的人,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營養和鍛鍊,才能讓身體變得健壯。如果不管不顧,只會越來越弱。
孩子智力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哪些?
1、先天性問題
人類的大腦非常複雜,有時候從影響中看不出什麼,但內部卻出現了問題。在父母養育沒有問題的情況下,也會有明顯發育遲緩的症狀。這種情況治療的話,難度會比較大,但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還是比較好的。
2、後天養育不當
孩子每到一個年齡段,就會發育到一定程度。在這個發育過程中,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如果一個孩子從來沒有跟大人互動過,每天只是吃飯和看電視,孩子肯定會發育遲緩的。
我們小區有一個2歲多的孩子,一直是由奶奶帶,但奶奶幾乎一天都不跟孩子說幾句話,這麼大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奶奶卻不以為然。
3、腦結構異常
比如出生時因腦缺氧造成的損傷,某些部位的腦結構異常,也會引起智力發育遲緩。這種情況是具有可逆性的,因為孩子的大腦在出生後,會經歷一個飛速發展過程,具有高度可塑性,如果幹預得當,恢復大腦健康也是沒有問題的。
4、某種疾病引起的
有些疾病是會引起智力發育遲緩的,這種就比較複雜了。雖然有恢復的可能,但如果大腦受損嚴重,基本上是很難恢復的。
正常孩子智力發育標準(1~12個月)
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忽略了智力發育情況。下面給大家總結了正常孩子智力發育標準,希望大家可以進行參考對比,有問題儘早治療,避免耽誤孩子。
1~2個月寶寶:可以拉手腕坐起,頭可以豎直2秒,觸碰手掌,會緊握拳頭。眼球會跟著紅球過中線,稍微移動,聽到聲音有反應。
2~3個月寶寶:可以俯臥時抬頭45度,豎抱時頭比較穩,兩手可以握在一起,能握住搖鈴幾秒,眼球移動更靈活。
4~5個月寶寶:輕拉手腕可立即坐起,獨坐頭身向前傾。可以自己抓住近處的玩具,手拿一個積木,眼睛注視另一個積木。開始對著人發聲,見到實物會興奮。
6~7個月寶寶:拿著積木可以換手,會擺弄較小的玩具,能發出da-da、ma-ma的聲音,對鏡子有反應,能分辨出陌生人。
8~9個月寶寶:會爬、拉著雙手會走,拇指和食指會捏住小藥丸,會表現出生氣或不開心的樣子。會做出「歡迎、拜拜」的手勢。
9~10個月寶寶:自己扶著欄杆站起,扶著欄杆走路,會在盒子裡面找東西,模仿大人發聲,能聽懂少量物品名稱。
10~11個月寶寶:站立、蹲下取物品、獨自站立片刻。可以打開包裝紙,把積木放到盒子裡,模仿推玩具小車,有意識的發音,開始模仿大人。
11~12個月寶寶:獨立可以站穩,牽著一隻手會走,能把小藥丸放入小瓶中。會蓋瓶蓋,叫媽媽、媽媽,跟他要東西知道給,穿衣服時懂得配合。
孩子之間會有個體化差異,但總體上相差不會太大。之所以只列出1~12個月寶寶智力發育標準,是因為越是早期發現問題,越容易得到有效治療。
如何幫助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
智力是大腦功能的展現,所以提升智力的根本方法,就是鍛鍊大腦。而大腦就像是我們的肌肉,可以通過訓練進行強化,尤其是利用科學的方法。
1、幫助孩子調整情緒
人在情緒好的時候,血液和養分會供應到大腦,訓練時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孩子總是抗拒,或者是被迫訓練,則會抑制大腦皮層的活動,甚至起到反作用。
2、通過遊戲來訓練
遊戲的方式,孩子最容易接受。通過操作各種玩具,嘗試把過錯和結果聯繫起來,這才是有效的學習。機械性的學習,孩子會很難理解和接受,也會造成大腦處理信息擁堵,降低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
3、接受規範訓練
現在很多大型醫院,都有康復訓練科。在那裡,可以給孩子做各項發育指標的測評,然後接受醫生的專業指導訓練。因為這些做康復訓練的醫生,都是經過科學規範學習的,他們的意見非常重要。
總結: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孩子智力發育遲緩不要緊,長大自己就好了,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孩子智力發育遲緩,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會取得好的效果,否則會耽誤孩子的一輩子。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