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產後需要悉心調理身體,這樣才能儘快恢復健康。那麼產後有哪些知識點是媽媽們需要了解到的呢?下面和柳州心禧國際母嬰會所一起看看吧。
產後體溫多數在正常範圍內。體溫可在產後24h內略升高,一般不超過38.0℃,可能與產程延長致過度疲勞有關。
產後3~4日出現乳房血管、淋巴管極度充盈,乳房脹大,伴37.8~39.0℃發熱,稱為泌乳熱,一般持續4~16h,體溫即下降,不屬病態,但排除其他原因尤其是感染引起的發熱。
產後脈搏在正常範圍內,一般略慢,每分鐘在60~70次。產後呼吸深慢,一般每分鐘14~16次,是由於產後腹壓降低,膈肌下降,由於妊娠期的胸式呼吸變為胸腹式呼吸所致。產褥期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變化不大。
胎盤娩出後,子宮圓而硬,宮底在臍下一指。產後一日上升至臍平,以後每日下降1~2cm,至產後10日子宮降入骨盆腔內。
在產褥早期因子宮收縮引起下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稱為產後宮縮痛。於產後1~2日出現,持續2~3日自然消失,多見於經產婦。哺乳時反射性縮宮素分泌增多使疼痛加重,不需特殊用藥。
產後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持續4~6周,總量250~500ml。因其顏色、內容物及時間不同,惡露分為:
①血性惡露
因大量血液得名,色鮮紅,量多,有時有小血塊。鏡下見多量紅細胞、壞死蛻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惡露持續3~4日。出血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為漿液惡露。
②漿液惡露
因含多量漿液得名,色淡紅。鏡下見較多壞死蛻膜組織、宮腔滲出液、宮頸粘液,少量紅細胞和白細胞,且有細菌。漿液惡露持續10日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為白色惡露。
③白色惡露
因含大量白細胞,色澤較白得名,質粘稠。鏡下見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白色惡露持續3周乾淨。
注意
若子宮復舊不全或宮腔內殘留胎盤、多量胎膜或合併感染時,惡露增多,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並有臭味。
推薦母乳餵養,按需哺乳。母嬰同室,做到早接觸、早吸吮。重視心理護理的同時,指導正確哺乳方法。於產後半小時內開始哺乳,此時乳房內乳量雖少,可通過新生兒吸口動作刺激泌乳。
☑ 哺乳的時間及頻率取決於新生兒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脹的情況。
☑ 哺乳前,母乳應洗手並用溫開水清潔乳房及乳頭。
☑ 哺乳時,母親及新生兒均應選擇最舒適位置,一手拇指放在乳房上方,餘四指放在乳房下方,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放人新生兒口中,用手扶託乳房,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兒鼻孔。讓新生兒吸空一側乳房後,再吸吮另一側乳房。
☑ 哺乳後,佩戴合適棉質乳罩。每次哺乳後,應將新生兒抱起輕拍背部1~2分鐘,排出胃內空氣以防吐奶。對於陽光照射有限的新生兒,哺乳期1年為宜,並可根據母親及嬰兒的意願持續更久。乳汁確實不足時,應及時補充按比例稀釋的牛奶。
心禧·新生兒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