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京大戟的功效
【名稱】:京大戟
【類別】:瀉下藥
【拼音】:JING DA JI
【拉丁】: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
【別名】:下馬仙、大戟
【藥用部位】:根
【產地】:江蘇、四川、江西
【性味歸經】:寒;苦;歸肺、脾、腎經;有毒
【功能主治】:瀉水逐飲。用於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
1.《神農本草經》:「主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
2.《名醫別錄》:「主頸腋癰腫,頭痛,發汗,利大小腸。」
3.《本草正》:「性峻烈,善逐水邪痰涎,瀉溼熱脹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燻洗。
京大戟的作用:
1.水腫、臌脹、胸脅停飲。本品瀉水逐飲作用類似甘遂而稍遜,偏行臟腑之水溼,多治水腫,臌脹,正氣未衰者。《活法機要》治水腫腹水,用大戟與大棗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棗。又如十棗湯(《傷寒論》)、舟車丸(《景嶽全書》)等方,均與甘遂、芫花等逐水藥同用,以治上述病證。
2.癰腫瘡毒,瘰癧痰核。本品能消腫散結,內服外用均可。治熱毒癰腫瘡毒,可鮮用搗爛外敷;治頸項間癰疽,配當歸、白朮、生半夏為丸服(《本草匯言》);治痰火凝聚的瘰癧痰核,可用大戟與雞蛋同煮,食雞蛋(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