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老師:「作為爸爸,你最怕陪孩子做什麼?」爸爸:「做作業。」
開心果媽媽記得,我們小時候都是自己做作業的,家長最多過來檢查一下,我們的作業有沒有做完,書寫工不工整,其他的基本不管。但是現在呢?出於學校、升學等壓力,孩子上學寫作業,最累的那個人,甚至變成了家長。因為,家長要陪孩子寫作業。
爸爸陪兒子寫作業,畫面很「和諧」,眼尖的網友:原來是有神器
在以往,都是媽媽陪著兒子做作業。媽媽實在是被兒子氣得忍不可忍,所以便讓寶爸來「擔當重任」。以為寶爸也會急得跳腳,但誰想,寶媽推開兒子的房門之後,卻發現畫面異常「和諧」。
兒子乖乖在做作業,而寶爸也很淡定地坐在一旁。本以為爺兒倆是真和諧,沒想到寶媽卻看到另外一幕的寶爸。
兒子做作業又開始發呆,寶媽差點就要衝上去數落的時候,寶爸很淡定地揚了揚手上的拖鞋。孩子看了之後,立馬又重新坐正,開始寫作業。
媽媽拍下這段視頻放至網絡上,感慨了一番:「還是寶爸陪孩子寫作業,更為和諧啊!」
網友評論
@小奇葩:以為爺兒倆真和諧呢,原來寶爸這是擁有神器啊!這武器,還能再省事兒點不?
@酥酥媽媽:這不太好吧,不怕孩子給嚇到麼?對著鞋底子寫作業,壓力真大!
@六月火花:我家孩子也是,怕爸爸,不怕媽媽,寫作業只有爸爸在才有效,給爸爸點讚!
網友們的評論褒貶不一,不過,不得不說,寶爸治孩子,還真是有自己「獨特」的一套。
家長該如何正確陪伴孩子寫作業?這四點要做到
1、家長可陪在身旁,但不建議盯著孩子的作業看
很多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就是坐在孩子旁邊,盯著孩子一道題一道題地做。一旦孩子做錯一道,家長便立即火冒三丈。
其實這樣的陪伴寫作業方式,開心果媽媽真心不建議。因為在家長「緊盯」的這個過程中,孩子會覺得壓力特別大。情緒緊張,更容易讓孩子做錯。
開心果媽媽比較建議的方式,便是: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可以坐在一旁忙自己的工作,或者看書學習。兩人各做各的事情,既能讓孩子安分老實,孩子又不會太緊張。
2、孩子做完作業,家長再「答疑」
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有著屬於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題思路。有時候,家長看到孩子錯了,就立馬去糾正孩子。或者孩子一有疑問,家長就立即解答,這樣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邊做邊解答,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孩子會覺得,反正父母會,我不思考也無所謂。
開心果媽媽建議,家長可以等孩子所有作業做完了,家長再一起陪孩子檢查,然後「答疑」。這對孩子真正去理解一道題目、一個知識點,會更有幫助。
3、家長眼中的「簡單題」,孩子可能很為難,請多點耐心
很多家長都會氣得嚷嚷:「這麼簡單的題目,你咋就不會呢?」
其實家長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也會做錯簡單的題目,也會不理解一些別的孩子都理解了的知識點。家長所處的知識水平,會覺得這個題很簡單,但是孩子可能卻覺得很難。此時,家長不該是責備,而是理解孩子,多點耐心去輔導孩子。
4、比起陪寫作業,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更重要
開心果媽媽有一個15歲的侄女,如今已經即將初升高。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做作業也從來不需要媽媽看管,就是別人眼裡「別人家的孩子」。
首先,不否認侄女的智商,確實不錯。但是表姐也傳授經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教育方式不盡相同,但有一點肯定是相同的,那就是無論陪不陪孩子寫作業,都比不得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更重要。
就比如學習英語,侄女從沒有去補過課,她說:「我與其去補課,不如去看美劇,不懂的地方就去查唄。」她早就不需要看中文字幕的美劇了。在消遣中也能學習的人,才是真正有好學習習慣的人。
今日話題: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家發生過哪些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