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陸小鹿

2020-12-16 大公資訊

  圖:劍橋的康河上總能見到撐船者的身影/資料圖片

   七月的劍橋,是一首青春懷舊的詩。古老的哥德式教舍瀰漫著中世紀氣息,雄偉的教堂雕塑訴說著歲月故事,縱橫交錯的小巷裡來來往往著各國學子、遊客,一輛輛單車以靜止或流動的姿勢將濃鬱的書香味傳遞到劍橋的每個角落。樹木高大,天空深遠,綠草如茵,牛群可見。

  我漫步在七月的劍橋,體會著九十多年前康橋的氣息—那時,劍橋被人們普遍譯作康橋。

  我來尋找舊日康橋的氣息。從劍橋的其中一所學院Clare College的後門走出來,步行一分鐘,一座彎彎的拱橋現入眼帘。橋邊垂柳依依,波光粼粼的河水上,漂浮著幾隻小船,船上的年輕學生們正在用力地撐著竹篙。這條河便是美麗的康河。

  烈日下的康橋再喧鬧,我看到的只有安靜與空曠。我在這安靜與空曠裡,獨自遐想著昔人們的往事,耳邊漸漸飄盪起萬芳清新如蘭的歌聲,她淺吟低唱:「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很多人為《再別康橋》譜過曲,我聽過各種不同的版本,李健的,林宥嘉的,張清芳的,但我最偏愛的還是素有臺灣「文藝範鼻祖」之稱的萬芳的版本。她的演唱自然隨性,聲音裡流露出滿滿的青春氣息,一絲憂傷,兩點惆悵,卻又充滿了對未來無限的希望。

  康橋的校園裡有好幾座橋,因為詩歌《再別康橋》的渲染,那些普通的橋們被披上了唯美的藝術面紗。康橋的微風依舊,河畔的金柳依舊,康河的柔波依舊,小船的長篙依舊……只是,那曾經在康橋校園裡談天說地的人兒已經不在。

  有人說,校園是孕育愛情的最佳場所,因為可以浪漫。想想還真是。校園裡可供談情說愛的背景道具真不少:草地、單車、圖書館、階梯教室、林蔭道、小花園……而在劍橋,那一座座彎彎的橋,又平添了一道浪漫,撐著長篙穿橋洞而過,想像著像徐志摩和林徽因在橋頭約會,風含情,水含笑,如果彼時,再有一些詩歌來吟誦助興,那年輕的心兒,怎能不醉了去?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經說:「人充滿勞績,卻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詩歌與音樂的自然美引發出來的情感都是品味人生樂趣所在。就像這個夏天,當我來到康橋,我想起徐志摩,想起林徽因,想起萬芳《再別康橋》的歌聲,我眼中的康橋,便美好得如同一幅夢中的畫。

  徐志摩曾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當我走在康橋的校園時,就在一遍遍地想,假如時光可以倒流,假如我也可以在康橋的校園裡做一名朝氣學子,假如我能在這裡邂逅志同道合的知音一起聊聊詩歌和音樂,那該有多麼好。

  康橋,它是一個夢想的美妙符號,它已不僅僅屬於英國,它是屬於世界的。就像《再別康橋》,它也不僅僅屬於徐志摩,它是屬於我們每一個讀者和每一個聽眾的。

  離開康橋的時候,天空飄起細微的雨。我打開手機 中萬芳的《再別康橋》,在淡淡不捨的旋律中,悄悄與它告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多想悄悄帶走康橋的一片雲彩,把它懸掛在故鄉的天空。

相關焦點

  • 再別康橋的作者介紹 《再別康橋》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這首詩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關於這首詩,大家有認真賞析了嗎?這首詩的作者又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者簡介  《再別康橋》的作者是徐志摩,徐志摩生於1897年,原名章垿,字槱森,是一位現代詩人和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 再別康橋?再會康橋!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先生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也是峰哥最早聽聞「康橋」,或許當年康橋地產給企業命名的時候就有參考這篇現代詩。壹此次,峰哥來到了花園北路,探探這個次新小區——康橋朗城。康橋朗城分為三個地塊,如圖顯示分別是康橋朗城1號院、康橋朗城2號院、康橋朗城3號院。
  • 《再別康橋》導學
    《再別康橋》誦讀《再別康橋》微課祝老師品讀《再別康橋》《再別康橋》學案一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和諧、意境優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裡的党家莊,忽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別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語。他真的化作一片「雲彩」,時年僅36歲。
  • 靜夜再讀《再別康橋》
    寂靜的夜晚,再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入睡…【原文】《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賞析】《再別康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是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全詩以離別康橋時的情感為線索,抒發了詩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 落馬校長別玷汙了《再別康橋》
    據啟東當地人士介紹,2月27日上午,王生在開教職工大會時吟誦了《再別康橋》,下午到啟東市政府開會時被帶走。(3月1日中國新聞網)    啟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生是啟東中學校長,其於落馬前幾個小時在教職工大會上吟誦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聽來令人諦笑皆非。    早在2014年10月,南通市黨風廉政建設督導巡查組首輪對江蘇省啟東中學等單位開展了督導巡查。
  • 再別康橋,康橋依舊在,人卻走了
    現代詩中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莫過於這首《再別康橋》了,康橋依舊在,人卻走了。徐志摩的關係圖一首《再別康橋》()讀起來朗朗上口:(原文)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 《再別康橋》教案
    寫作背景:徐志摩曾三次來到康橋,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從美國來到劍橋大學研究院進修。學習期間形成了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和文藝觀。對於愛、美與自由的單純信仰,產生了他為之傾心的社會理想。他把康橋當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戀之鄉」。興趣也轉向文學,喜愛寫詩。回國後寫詩《康橋再會罷》。
  • 歌劇《再別康橋》再登臺(圖)
    「徐志摩」和「陸小曼」  本報訊記者李智勇報導:7年前廣受好評的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將於6月3日起,再次在首都劇場連續演出4場。  據了解,2001年底,歌劇《再別康橋》曾以「小劇場歌劇」的形式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是北京舞臺上第一次出現的「小劇場歌劇」,並是除歌唱家王靜外,第一次全部由音樂學院的學生演出的中國原創歌劇。該劇首演後,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好評。當年參加演出的青年學子們現在已經成長為中國歌劇舞臺的新生代演員,其中許多都在國際國內獲得獎項。
  • 康橋是徐志摩最美的夢——評《再別康橋》
    創作背景:康橋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是他夢的開始,他曾經說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應該是詩人精神的園地,是詩人的繆斯。節選——《再別康橋》詩情:詩歌寫作詩人再一次回到康橋,回歸故地,一草一木,思緒萬千,喚起詩人無限的遐想。詩人以無限的眷念描繪了劍橋的風景,康橋在詩人心中是神聖和充滿靈性的。提及康橋,他總是不忍去寫,小心翼翼,惶惶恐恐,生怕破壞它的美感。
  • 經典賞析 | 再別康橋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 《再別康橋》:七年後再度「輕輕的來」
    作者:  2008-05-29 11:28  編輯:宋犇      7年前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首演時,劇中的主題歌《再別康橋》和《一首桃花》在演出結束後觀眾即會吟唱,該劇不同於那些注重現代技術手段歌劇的優美旋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天平朗讀者|第九期 《再別康橋》
    天平朗讀者|第九期 《再別康橋》 2020-08-21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中語文說課稿:《再別康橋》
    高中語文第一冊《再別康橋》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一篇膾炙人口的詩歌——《再別康橋》。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說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特點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
  • 【小桔燈】再別康橋原文及賞析
    1928.11.6 中國海上註: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
  • 雲聽道|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 小記「再別康橋」
    夜,獨自偎在檯燈旁那極弱的光亮裡,隨手翻著一本冊子,眼光巧的落在了那首情詩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柔美的句子是早已印在腦子裡的,在那青春歲月時便已熟知。對它的喜歡倒不是因為詩美,而是因了它的詞,譜出了一首記載我青春的曲子。
  • 《再別康橋》15年後再登舞臺
    原標題:《再別康橋》15年後再登舞臺京華時報訊(記者楊楊)「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這委婉帶著些許傷感的詩句感動了幾代中國人。15年前,它被以歌劇的方式唱出來,並開創了我國小劇場歌劇的先河,這就是由著名導演陳蔚執導、作曲家周雪石聯手打造的歌劇《再別康橋》。
  • 高中語文《再別康橋》答辯題目及解析
    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二、說一說名家對這首詩的評價。【參考答案】陳偉農:《再別康橋》一個不可缺少的魅力在於它的音樂美!可以說「康橋情節」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 記錄發現|劍橋大學,再別康橋
    記錄發現|劍橋大學,再別康橋有色攝影|英愛侶行|掃街英國(三)按下快門就是你對這個時代的貢獻日不落帝國是個島國所以,極少受到外族侵略當東方大國閉關鎖國還沉溺於康乾盛世的時候這個島國,開了外掛一樣在世界上迅速崛起劍橋大學的康河一首《再別康橋
  • 詩朗誦|《再別康橋》(鄧亞萍、徐濤)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1928年寫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康橋即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劍橋大學。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