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為7000名患者守住「血透生命線」

2020-12-20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訊(記者羅蘭 通訊員譙玲玲)每周不落的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延續生命的希望。疫情期間,武漢為7000患者守住了「血透生命線」。12日,第二屆健博會上,武漢醫療團隊揭秘「城市血透應急管理與防控實踐」經驗,為全球疫情防控貢獻武漢智慧。8萬名同行、醫學生在線聆聽。

    武漢約有7000名尿毒症患者分散在全市65家透析中心定期透析。疫情來襲,尿毒病患者遭遇透析困難,帶來生命之憂。武漢市血液透析質控中心(簡稱「質控中心」)負責人熊飛「揭秘」全城「搶救」尿毒症患者的時間軸。

    熊飛介紹,「質控中心」掌握全市需要透析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全名單和相關病情,可根據輕重緩急安排治療。「既要保證新冠尿毒症患者的安全,也要保證普通尿毒症患者以及其他患者的安全」,這是醫護人員曾經遇到的最大難題。熊飛介紹的不同患者分區管理經驗,得到了與會國外專家的讚許。

    會上,武漢市第一醫院與國際知名的費森尤斯醫療、艾伯維中國籤定協議,構建智慧血透中心,有了大數據的支持,將便於醫護人員管理大量患者,患者能在家享受遠程醫療。

    「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分級診療將更加方便患者持續就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香美教授表示,我國透析治療需要更大程度實現標準化、同質化,幫助基層醫院提升技術水平,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醫療擁堵,讓患者「在家門口做透析也放心」。

相關焦點

  • 縣人民醫院:DSA引導下半永久透析導管植入術,為血透患者延續生命
    7月27日寧遠縣人民醫院血透室為貧困戶血透患者黃某施行了半永久透析導管植入術,從而為患者建立長期血液透析通路。據悉,患者是一位74歲的老年男性患者,慢性腎衰竭診斷明確,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病史,還合併有肺部感染、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嚴重。對於血透病人來講,長期血液透析的必備條件是建立穩定而有效的血管通路,堪稱賴以生存的生命線。
  • 開通內瘻,守護80歲血透患者「生命線」
    近年來,各種原因導致的尿毒症血液透析人群逐漸遞增,而對於每一位尿毒症患者來說,血管通路是其賴以生存的「生命線」。80歲的餘嗲嗲是一名尿毒症患者,維持性血透半年左右,內瘻流量一直不佳,近來更是無法順利上機,透析不充分,稍有活動就胸悶氣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動靜脈內瘻是指將人體的淺表靜脈和它鄰近的動脈進行吻合,把動脈血引到靜脈中,動脈血衝擊靜脈以後靜脈會增粗、血管壁會增厚,一般2-3個月血管成熟以後可以使用。最常選用的是前臂的橈動脈和頭靜脈。
  • ...東臺再一次敲響警鐘|層出不窮|血透|警鐘|C肝|患者|感染|醫院|...
    20名C肝陽性患者中有14名患者曾在山西某中心醫院進行血液透析。存在問題:缺失有關規章制度、重複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存在諸多交叉感染的隱患。2009年11月安徽省霍山縣某醫院58名患者血透後19名患者感染C肝,2009年12月安徽安慶30餘名患者血透後感染C肝,之後陸續見諸報導的甘肅白銀、雲南大理、江蘇徐州、內蒙古烏拉特旗等地不斷出現血透感染C肝的事件。
  • 血透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HD 患者 MRSA 感染的風險較普通人群增加 40-100 倍。在 HD 患者中有報導過耐萬古黴素的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在 1980 年代英國的一個腎臟中心就報導了第一例 VRE 病例。最近,美國的 14 例被確診為 VRSA 的病例中就有 4 例是 HD 患者。
  • 醫視雲和金蝶醫療攜手布局醫療雲平臺,為血透患者帶來福音
    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大約有200-300萬的潛在透析患者,每年新增的血透患者在75000人以上。對每一個血透患者來說,一般每周透析3次,每次4~6小時,需要每月複診以及時調整診療方案和防止併發症的產生,每年約花費9~10萬元,此過程需要堅持數年至十數年。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楚天都市報5月30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馬遙遙)每個季度,尿症患者歐陽先生去醫院進行透析治療時總會來到病房,找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腎病風溼科黃小妹主任醫師合影,這一習慣,歐陽先生保持了近6年,即便因尿毒症導致眼睛幾乎失明行動不便,他也沒有間斷過。
  • 「早期穿刺」人工血管,重新建立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
    尿毒症是一個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上海每年就有2萬名左右的患者在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充分血液透析的前提。由於種種原因,長期透析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血管通路惡化的現象,而如今,仁濟醫院血管外科與腎臟內科用血透通路新技術——「早期穿刺」人工血管,重新建立尿毒症患者「生命線」。目前臨床已經完成20例,效果良好。
  • 探訪國內最大血透中心:最長存活期已28年
    在這些病人的身後,是一支由長徵醫院腎內科血透中心65名醫護人員組成的護理團隊,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為他們「保駕護航」。在長徵醫院接受血透治療的病人,最長存活期已達28年。  一年透析8.5萬例病人  走進長徵醫院腎內科血透中心,長長的走廊兩邊,是一張張排列整齊的病床,每張病床上都掛著一個相同的透明「水袋」。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政策解讀)
    但是,部分地區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如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趨緊,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新冠肺炎疫情使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
  • 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 【老司機小劇場】系好安全帶,守住生命線
    【老司機小劇場】系好安全帶,守住生命線 2020-12-22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婦大出血7000 毫升轉危為安 幾十名親友獻血報答
    她產後大出血至少7000 毫升,轉院到安醫大二附院時,血壓已經測不到,整個人呈失血性休克狀態,生命危在旦夕。醫護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全力搶救,終於救回小敏的生命,兩個年幼的孩子得以繼續享受母愛。經過進一步救治,小敏恢復情況良好,現已康復出院。「在肥西當地一家醫院生孩子,產後說大出血,讓趕快轉院到合肥的大醫院。」
  • 血透病人血管半年堵兩回,取出血栓15公分長
    交通道路通暢城市才能正常運轉發展同樣血管好似人體內的交通系統保證管道暢通是健康的基礎對於患有腎臟疾病的透析患者內瘻更是一條高速的生命線在進行血透治療前,患者都需要在前臂為動脈與靜脈之間「架起一座橋」——內瘻,借用動脈血流為靜脈血加速,達到血透要求。將深部的動脈血流引到淺表的靜脈內,達到穿刺血管淺表、血流大要求。「不過人工的動靜脈內瘻並非生理性的結構,隨著使用的時間延長,有些患者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
  • 零食做蛋糕,棉籤當蠟燭 血透病房裡的生日有愛又暖心
    金山網訊 「祝你生日快樂」「希望你身體越來越好,大夥還能一起血透幾十年」……今天,是腎病患者曹豔(化名)48歲的生日,也是她「血透生涯」的第8年。護士和病友偶然得知後,共同奉上驚喜,陪伴她在病房裡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 出院過節,腫瘤患者注意這8點,保護好PICC導管「生命線」
    核心提示:PICC被稱為腫瘤患者的「生命線」。目前,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主要被運用於腫瘤患者的化療,數據顯示50%以上的腫瘤病人需要帶管生活。PICC可為腫瘤患者提供無痛治療途徑,既減輕反覆穿刺的痛苦,又能保證化療順利完成。   PICC被稱為腫瘤患者的「生命線」。
  • 韓正來到二軍大附屬長徵醫院 為血透中心醫護人員點讚
    原標題:韓正來到二軍大附屬長徵醫院,為血透中心醫護人員點讚 向駐滬部隊官兵致誠摯新春問候 楊雄殷一璀吳志明應勇等也分別帶隊前往駐滬部隊看望慰問廣大官兵
  • 寶萊特收購清遠華康醫院 血透產業布局加速
    寶萊特的血透產業鏈藍圖去年,寶萊特提出五年發展規劃的2+4+6戰略:專注於健康監測和腎科醫療2大板塊,以院內監測產品、院外監測產品、血液透析設備和耗材的製造及渠道建設、腎病醫療服務為4大支柱,打造慢病管理社區雲平臺、母嬰社區雲平臺、好孕社區雲平臺、血透設備營運物聯網雲平臺、腎科醫生診斷醫患雲平臺、腎友交互雲平臺等6大平臺。
  • 危重患者急需「熊貓血中的熊貓血」,留學生組團獻血
    因該患者產生罕見的抗-Fya血型抗體,急切需要此類血型的愛心人士獻血!」2019年3月11日,一條緊急求助信息在四川南充人的微信朋友圈中瘋狂轉發。據悉,Fya陰性血型屬於稀有血型,被稱為「熊貓血中的熊貓血」。
  • 這項新技術在平二醫成功開展,將為北港地區這些人帶來福音
    近日,平陽縣第二人民醫院血透中心成功開展我院首例B超引導下「動靜脈內瘻球囊擴張術(PTA)」,讓患者因長期血液透析變得狹窄的血管徑恢復正常。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線,充足的血流是血透治療順利有效進行的根本保障。內瘻血管狹窄是維持性血液淨化治療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