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內瘻,守護80歲血透患者「生命線」

2020-12-22 騰訊網

近年來,各種原因導致的尿毒症血液透析人群逐漸遞增,而對於每一位尿毒症患者來說,血管通路是其賴以生存的「生命線」。

80歲的餘嗲嗲是一名尿毒症患者,維持性血透半年左右,內瘻流量一直不佳,近來更是無法順利上機,透析不充分,稍有活動就胸悶氣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深受病痛困擾的餘嗲嗲在家人陪同下來到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腎病·風溼免疫科尋求幫助。

入院後,超聲影像科主治醫師熊盛為餘嗲嗲進行內瘻血管評估,發現其吻合口血栓形成,靜脈出口處嚴重鈣化狹窄;橈動脈粥樣硬化明顯,動力明顯不足。腎病·風溼免疫科團隊多方討論,決定為餘嗲嗲行左側中位內瘻重建,避免血管資源的損耗及高位瘻帶來的高心臟負荷以及深靜脈置管帶來的感染、中心靜脈狹窄等併發症。

副主任醫師王豔、主治醫師嶽麗紅為餘嗲嗲進行手術。術中發現其橈動脈鈣化及動脈粥樣硬化嚴重,導致管腔明顯狹小。首先採用血管內膜剝脫術,清除血管壁內常年累積的鈣化病變,然後與頭靜脈端側縫合。手術過程順利,耗時間短,出血量少。術後患者血管震顫好,超聲評估提示肱動脈流量達600ml/min,術後第三天行血液透析時內瘻流量可達200以上。連續幾次充分的透析使患者心衰明顯得到了糾正,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腎病·風溼免疫科負責人溫豔芳提醒,尿毒症患者平時要注意「生命線」的保護:內瘻避免受壓、碰撞、擠壓;術肢不能測血壓及輸液抽血;自我監測內瘻震顫及雜音;可以適當行健瘻操,避免急性低血壓發作。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科普」守護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動靜脈內瘻
    動靜脈內瘻「內瘻」到底是什麼?雖然很多需要做血液透析治療的腎病患者和家屬對「內瘻」這兩個字並不陌生,甚至很熟悉但卻談不上完全了解那麼,「內瘻」到底是什麼?大家可能會問:「本來就有血管,為什麼還要再造一個?」
  • 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動靜脈內瘻是指將人體的淺表靜脈和它鄰近的動脈進行吻合,把動脈血引到靜脈中,動脈血衝擊靜脈以後靜脈會增粗、血管壁會增厚,一般2-3個月血管成熟以後可以使用。最常選用的是前臂的橈動脈和頭靜脈。
  • 縣人民醫院:DSA引導下半永久透析導管植入術,為血透患者延續生命
    7月27日寧遠縣人民醫院血透室為貧困戶血透患者黃某施行了半永久透析導管植入術,從而為患者建立長期血液透析通路。據悉,患者是一位74歲的老年男性患者,慢性腎衰竭診斷明確,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病史,還合併有肺部感染、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嚴重。對於血透病人來講,長期血液透析的必備條件是建立穩定而有效的血管通路,堪稱賴以生存的生命線。
  • 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首例人工血管內瘻成行術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陳紅雲 張海燕)近日,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該院首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標誌著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51歲的羅女士,8年前被確診出患尿毒症,在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血液透析。
  • 疫情中為7000名患者守住「血透生命線」
    長江日報訊(記者羅蘭 通訊員譙玲玲)每周不落的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延續生命的希望。疫情期間,武漢為7000患者守住了「血透生命線」。12日,第二屆健博會上,武漢醫療團隊揭秘「城市血透應急管理與防控實踐」經驗,為全球疫情防控貢獻武漢智慧。8萬名同行、醫學生在線聆聽。
  • 問答|血液透析患者可用土豆保護動靜脈內瘻?
    問:動靜脈內瘻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線」,如何保護內瘻?答:除常規應用喜療妥塗擦按摩2次/天,15分鐘/次外,還可以用土豆對內瘻進行保護性治療。慢性腎衰竭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依賴維持性透析生存的患者數量正在逐年增加。血液透析是一種經典的血液淨化技術,它是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失去了的腎臟功能,使血液得到淨化,從而維持病人的生命。動靜脈內瘻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線」,對內瘻的呵護其實是對生命的珍惜,可見其重要性 。
  • 血透病人血管半年堵兩回,取出血栓15公分長
    交通道路通暢城市才能正常運轉發展同樣血管好似人體內的交通系統保證管道暢通是健康的基礎對於患有腎臟疾病的透析患者內瘻更是一條高速的生命線」許大伯(化名)今年55歲,患有慢性腎炎14年,兩年前開始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在進行血透治療前,患者都需要在前臂為動脈與靜脈之間「架起一座橋」——內瘻,借用動脈血流為靜脈血加速,達到血透要求。將深部的動脈血流引到淺表的靜脈內,達到穿刺血管淺表、血流大要求。
  • 透析病人內瘻不可輕視,這4種問題容易上門,患者不妨做好4件事
    血液透析是治療尿毒症和急慢性腎衰的主要手段,患者身體上會長時間保留動靜脈內瘻,病人必須好好呵護內瘻,保證透析順利進行。不過內瘻卻易出現多種問題如血栓、感染或閉塞等,進而威脅生命。透析病人內瘻易出現哪些問題?
  • 南充市中心醫院嘉陵院區完成川東北首例動脈夾層切除+動靜脈內瘻...
    近日,南充市中心醫院嘉陵院區血液淨化中心成功為患者胡女士施行了動脈夾層切除+動靜脈內瘻重建術,幫助其打通了血液透析通路的「生命線」,該手術在川東北尚屬首例。胡女士今年55歲,3年前被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在某三甲醫院做了左側手臂的動脈內瘻術,並維持血液透析3年多,期間由於各種原因,反覆出現內瘻閉塞,造成血管硬化。
  • 全市首例,清遠人醫給尿毒症患者植入「人工血管」
    尿毒症患者植入人工血管在我國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需要通過血液透析維持生命,而在血透前,醫生會為患者建立一條可供血透時穿刺使用的血管通路,這就是動靜脈內瘻。但由於部分尿毒症血管嚴重硬化等原因,常規的動靜脈內瘻有時也難奏效,對此,清遠市民林老伯就深有感觸。
  • 「血管超人」漫畫科普:動靜脈內瘻需警惕
    這次,我們來說說動靜脈內瘻。動靜脈內瘻是什麼?為什麼血管會堵塞?遇到問題應該怎麼辦?又該如何預防和護理呢?......請「脈管俠」和「波波博士」為大家一一道來波波博士說:這是一個需要警惕的病魔,特別對經常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人而言,往往是雪上加霜。
  • 自體內瘻的物理檢查,重點培訓的內容
    在血管通路的成熟期間和使用期間,護理人員是與患者內瘻接觸最多,也最直接的人員,應該帶領患者一起做好血管通路的「哨兵」,以便及時的發現通路併發症的發生,而這其中,物理檢查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沒有經過培訓、沒有聽過很多內瘻、沒有用心的學習過的,確實很難去在短短3s內聽明白什麼,為啥是3s?拿著聽診器象徵性的換3個地方聽聽,也就3s,不能多了。)01.
  • 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成功開展尿毒症患者人工血管內瘻術
    74歲的路先生,維持性血液透析4年。2017年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AVF),2年後閉塞,2019年行左上臂高位動靜脈內瘻(AVF)。今年以來,患者在當地醫院高位內瘻穿刺困難,左側自身血管耗竭,嚴重影響透析質量及生活質量。
  • 血液透析患者一年需要穿刺 264 針,偏偏內瘻阻塞了,這可咋整?
    醫生們就研究出造瘻技術, 將上肢動脈和皮下表淺靜脈縫合在一起,藉助動脈的壓力,經過一段時間使靜脈動脈化,提高血液流速,以便於在血液透析時穿刺該靜脈,這就是「動靜脈內瘻」。瘻就像是連接患者和透析機的閥門。一旦瘻管不暢或閉塞,患者則面臨著無法與透析液進行交換的情況,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高血鉀、心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最終導致死亡。
  • 阜南中醫院血液透析室成功獨立完成首例人工自體動靜脈內瘻成形術
    日前,患者戎某某,男,69歲,因心慌胸悶納差入住阜南縣中醫院心血管病科,完善相關檢查,血肌酐788umol/L,尿素氮46.4mmol/L,血紅蛋白74g。經內五科副主任溫廣學會診後,結合病史考慮慢性腎臟病5期,腎性貧血、心功能不全,建議轉入內五科(糖尿病、腎病科)進一步治療。
  • 探訪國內最大血透中心:最長存活期已28年
    在長徵醫院的血透中心裡,還有很多像沈雁波這樣重燃生命希望病人,這裡年透析達8.5萬例,上海每12名尿毒症患者中至少一人在長徵醫院接受透析治療,這裡在國內稱得上是規模最大、收治病人最多的血透中心。 長徵醫院,醫生向護士傳授醫療經驗。
  • 血透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血透中心標準的感染控制措施被認為足以預防 MDROs 的傳播,然而,根據其臨床表現,對於 MDROs 傳播風險增加的患者,應考慮額外的預防措施。包括如下這些患者:1. 無法通過輔料控制傷口需要引流。2. 大便失禁或腹瀉失控。3. 可能增加廣泛環境汙染的潛在風險的其它身體排洩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