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一年需要穿刺 264 針,偏偏內瘻阻塞了,這可咋整?

2021-01-13 丁香園

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腎衰竭的主要治療措施之一,一般情況下,門診規律血液透析患者常規需要每 2 周行 5 次血液透析治療,每次透析動靜脈內瘻穿刺兩針,全年共計透析 132 次,共穿刺 264 針!

普通群眾聽聞上述數字,直呼「震驚」!原來,血液透析治療並非電視劇裡演得那麼容易,這其中的學問遠比數字「吸睛」!

關於血液透析你必須知道的事兒

01 什麼是血液透析

大家都知道血液透析技術,俗稱洗腎,是將腎衰竭病人的血液吸引到透析機裡,通過透析液過濾出有害物質和多餘的水分,再將已經淨化的血液輸回體內。從而代替腎臟代謝毒素,維持生命。

02 血液透析有哪些要點

透析雖然也是將針扎入血管,但是一般人體靜脈中的血流速度只有每分鐘幾十毫升,血液透析時要迅速將體內血液吸引到血液透析機裡,血流量要求達到每分鐘 200 毫升以上。

醫生們就研究出造瘻技術, 將上肢動脈和皮下表淺靜脈縫合在一起,藉助動脈的壓力,經過一段時間使靜脈動脈化,提高血液流速,以便於在血液透析時穿刺該靜脈,這就是「動靜脈內瘻」。

瘻就像是連接患者和透析機的閥門。一旦瘻管不暢或閉塞,患者則面臨著無法與透析液進行交換的情況,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高血鉀、心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最終導致死亡。

因此,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血液透析治療的重中之重!

那麼,血液透析患者發生了動靜脈內瘻閉塞後,如何為患者疏通生命通道呢?

不久前,一位長期需要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田叔叔,就出現了右上肢內瘻閉塞一天的情況。就診後,田叔叔被告知需要長期靜脈置管(這不僅不方便,長期置管後容易出現中心靜脈狹窄、血流感染,嚴重時會出現敗血症導致死亡),面對如此情境,田叔叔感到十分痛苦,無法接受置管。

想起自己血液透析這 15 年,反反覆覆出現過 7 次動靜脈內瘻閉塞。患病已深受折磨,對治療的恐懼也令他飽受苦痛,身心俱疲。

輾轉無門後,他來到西安高新醫院就診。透析室醫生與田叔叔詳細溝通病情後,進行了全面檢查,結合檢查結果與患者訴求,來院當天便進行了「右側橈動脈頭靜脈內瘻取栓術及右側內瘻改造術」。術後內瘻通暢了!血流量達到了規範要求的水平,患者的「生命通道」再一次被打開!


西安高新醫院透析室環境

次日田叔叔便順利完成了血液透析治療,來自「長期靜脈置管」的恐懼瞬間消散 ,生命得以再一次延續,生命的質量得以保證,生命希望之光再次被點燃!

透析室姚向飛副主任說:「田叔叔近年來有持續性的低血壓,遠端動脈血流量不足,所以極易發生內瘻閉塞。內瘻是腎衰竭患者生命的閥門,閥門不通了,再好的透析技術也派不上用場。所以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了內瘻改造手術,把問題解決了,更降低了患者的痛苦。透析患者時刻都在與死神搏鬥,更需要我們做好充足的準備"。

內瘻如此重要,我們還有話說

01 內瘻自我監測方法

將聽診器置於內瘻上聽診是否有血管雜音或將 2-3 個手指放在動靜脈內瘻上,判斷內瘻是否通暢,觸摸是否有血管震顫感。

02 內瘻肢體做到「6 不要」

1. 不要受壓、衣袖不要過緊

2. 不要提拉重物

3. 不要戴手錶、手環

4. 不要測血壓

5. 不要輸液、輸血、靜脈注射

6. 睡眠時不要壓迫瘻側肢體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文章來源方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不構成實際治療建議。

相關焦點

  • 問答|血液透析患者可用土豆保護動靜脈內瘻?
    問:動靜脈內瘻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線」,如何保護內瘻?答:除常規應用喜療妥塗擦按摩2次/天,15分鐘/次外,還可以用土豆對內瘻進行保護性治療。慢性腎衰竭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依賴維持性透析生存的患者數量正在逐年增加。血液透析是一種經典的血液淨化技術,它是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失去了的腎臟功能,使血液得到淨化,從而維持病人的生命。動靜脈內瘻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線」,對內瘻的呵護其實是對生命的珍惜,可見其重要性 。
  • 「科普」守護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動靜脈內瘻
    動靜脈內瘻「內瘻」到底是什麼?雖然很多需要做血液透析治療的腎病患者和家屬對「內瘻」這兩個字並不陌生,甚至很熟悉但卻談不上完全了解那麼,「內瘻」到底是什麼?大家可能會問:「本來就有血管,為什麼還要再造一個?」
  • 透析病人內瘻不可輕視,這4種問題容易上門,患者不妨做好4件事
    血液透析是治療尿毒症和急慢性腎衰的主要手段,患者身體上會長時間保留動靜脈內瘻,病人必須好好呵護內瘻,保證透析順利進行。不過內瘻卻易出現多種問題如血栓、感染或閉塞等,進而威脅生命。透析病人內瘻易出現哪些問題?
  • 血液透析病人的佳音——華西綿竹醫院引入鈍針「扣眼」穿刺法
    血液透析病人的佳音——華西綿竹醫院引入鈍針「扣眼」穿刺法 2019年06月13日 08:59:1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德陽6月13日訊(段芳 馮盡輝)
  • 血液透析後的自我護理|穿刺|靜脈|自我護理|-健康界
    患者透析後如果體力恢復,無不適感覺,血壓、貧血、酸中毒、鈣磷代謝紊亂等併發症控制良好,這說明基本達到了透析治療的要求。2. 患者若透析後血壓下降,應立即臥床休息,取頭低腳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必要時靜脈補充液體,直到血壓穩定。另外應該尋找發生低血壓的原因,進行糾正。3. 患者需要控制液體攝入量,併合理進食。
  • 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慢性腎病發展到終末期階段,就是通常所說的尿毒症,此時腎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進行腎臟的替代治療,或者進行腎臟移植手術。 血液透析是常用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血透時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將患者的血液引流出體外,進行淨化治療之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
  • 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首例人工血管內瘻成行術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陳紅雲 張海燕)近日,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該院首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標誌著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51歲的羅女士,8年前被確診出患尿毒症,在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血液透析。
  • 上海長徵醫院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夜間服務探訪記
    但上海長徵醫院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是個例外——這是全國唯一一家提供24小時服務的血透中心。  為什麼一個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要開夜班?  「因為需要血透的病人太多了,每天多開一班,就可以多讓80位患者得到治療。」  「因為夜間這8小時一班的長時間透析,可以讓部分病人獲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 夜間睡眠也可進行腹膜透析
    既往血液淨化治療是透析治療的主體,但由於其「需要建立血管通路、需要往返於醫院、循環不穩定」等缺陷使得部分患者無法進行血液淨化治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腹膜透析治療應運而生。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開展腹膜透析治療,因其「殘餘腎功能保護良好、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不需要往返於醫院、循環穩定」等優勢而迅速得到普及和推廣,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範圍內認可的透析治療方式。
  • 阜南中醫院血液透析室成功獨立完成首例人工自體動靜脈內瘻成形術
    患者胸悶氣促明顯,少尿,胸部CT示雙側胸腔積液肺水腫,溫廣學副主任告知家屬患者病情及下一步治療方案,於我院血透室進行中心靜脈置管,血液透析治療。經血液透析後,改心功能,糾正貧血,營養支持治療後,目前患者病情明顯好轉,考慮患者需長期維持血液透析治療,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透析效果,建議行人工自體動靜脈內瘻成形術。
  • 全市首例,清遠人醫給尿毒症患者植入「人工血管」
    近日,清遠市人民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該院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這標誌著市人民醫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成為清遠市首家獨立開展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的醫院,也是清遠唯一全面開展血液淨化血管通路全部技術的醫院。
  • 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成功開展尿毒症患者人工血管內瘻術
    74歲的路先生,維持性血液透析4年。2017年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AVF),2年後閉塞,2019年行左上臂高位動靜脈內瘻(AVF)。今年以來,患者在當地醫院高位內瘻穿刺困難,左側自身血管耗竭,嚴重影響透析質量及生活質量。
  • 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出現低血壓,離不開這8大原因!
    尿毒症患者會以維持性血液透析方式來延長壽命,但易發生低血壓。一旦發生低血壓將會導致透析血流量不足,引起超濾困,難內瘻發生阻塞,而且也易出現冠心病以及心律失常,那為什麼患者易出現低血壓呢。 為什麼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出現低血壓?
  • 益陽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全市首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
    紅網時刻益陽5月30日訊(通訊員 譚歲賽 熊建明)近日,益陽中心醫院普外科三病區血管外科遇到一個自身血管條件非常差的尿毒症患者夏爺爺,入院時全身上下找不到一條可供使用的淺靜脈,那麼如何創造新的生命通道呢?
  • 「血管超人」漫畫科普:動靜脈內瘻需警惕
    這次,我們來說說動靜脈內瘻。動靜脈內瘻是什麼?為什麼血管會堵塞?遇到問題應該怎麼辦?又該如何預防和護理呢?......請「脈管俠」和「波波博士」為大家一一道來波波博士說:這是一個需要警惕的病魔,特別對經常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人而言,往往是雪上加霜。
  • 臺灣省的內瘻觸診快速評分卡,值得參考與借鑑
    ;內瘻評估項目中,視觸聽必不可少,評估工作已經習慣成自然的透析中心整體一套下來(一般情況下一位腎友)大概需要1分鐘左右的時間,但即使只是一分鐘能夠做到、做好的中心也是少之又少.小編們想強調的是:相較於不評估就穿刺所帶來的一系列後果和問題來說,這個事情(內瘻評估)值得花點時間去做,而這一分鐘也不應該被壓縮到沒有;「視、觸、聽」說起來只有三個字,很簡單,可背後是需要掌握非常多的知識才能把這件事兒做好,當然,我們在步入透析中心工作後都或早或晚接受過相關的培訓教育,比如:帶教老師或師父講過(很多中心還是師徒制),假以時日,我們就覺得自己會做了,或者覺得做的還可以,而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 1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雙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術後的透析護理
    【摘要】總結1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雙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術後的透析護理。護理要點:病情監測、體位護理、疼痛護理、心理護理和飲食指導等。通過手術治療和護理,患者好轉出院,隨訪未見明顯異常。表明血液透析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通過精心的術後透析護理,是能夠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 尿毒症患者的第二生命!臨湘市首例腹膜透析管植入術成功實施
    陳阿姨,47歲,幾個月來,嘔吐伴乏力,入住內分泌腎病科,入院後查肌酐700多,處於CKD5期,需要行腎臟替代治療,由於患者前臂血管無法滿足動靜脈內瘻手術要求,行內瘻手術成功機率不高,若插長期導管,不僅會影響病人以後的生活質量,還可能產生併發症。面對這一難題,蘇冉醫師和周利醫師在充分評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成功為其實施了腹膜透析置管手術。
  • 開通內瘻,守護80歲血透患者「生命線」
    近年來,各種原因導致的尿毒症血液透析人群逐漸遞增,而對於每一位尿毒症患者來說,血管通路是其賴以生存的「生命線」。80歲的餘嗲嗲是一名尿毒症患者,維持性血透半年左右,內瘻流量一直不佳,近來更是無法順利上機,透析不充分,稍有活動就胸悶氣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自體內瘻的物理檢查,重點培訓的內容
    在血管通路的成熟期間和使用期間,護理人員是與患者內瘻接觸最多,也最直接的人員,應該帶領患者一起做好血管通路的「哨兵」,以便及時的發現通路併發症的發生,而這其中,物理檢查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自體內瘻的物理檢查,是基礎培訓的重要內容,需要人人掌握。可實際在臨床中,能夠做到內瘻處視診的有(穿刺區域想不看也不行),能夠做到觸診的和聽診的不多,更不要提搏動增強試驗和舉臂試驗了。而即使是觸診和聽診這兩件事情,也很有可能是做做樣子,形式主義。原因很多,因為要趕著時間去上機,也因為其實有些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