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海外代購奢侈品,轉手一賣,三天掙了27萬!

2020-12-15 珠海網警巡查執法

近年來隨著國人購買力增強,對商品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逐漸興起了一個新的行業——海外代購。這些代購者在海外去購買商品,然後賣到消費者手中,從中賺取一定差價和代購費用。

最近,珠海有一位女士也做起了海外代購奢侈品的生意,一買一賣,僅僅三天,轉手就掙了27萬。想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嗎?快來看看。

漂洋過海,尋珍覓寶

海外代購其實在很久遠的古代就存在了,不過那時候遠沒有現在方便,往往需要漂洋過海,翻山越嶺。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絲帛錦繡沿著通道不斷西運;西域各國的奇珍異物也陸續輸入中國。

這條溝通東西交通的陸上要道——「絲綢之路」就此誕生,全球化的進程也開始了。

在這條古路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貿易與文明交流日益繁多。

今天,當我們遙想「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的盛況,總不由得陶醉於那屹立在沙漠之中、古河道旁、崇山峻岭之間的古城、古烽燧、古驛站,耳邊仿佛傳來陣陣駝鈴……

而實際上,穿行絲綢之路所要經歷的艱難險阻,是外人難以想像的,唯有那散落於絲路沿途的皚皚白骨,才能向我們訴說無盡的艱辛。

絲路的漫漫徵途,山川聳立、流沙橫臥、冰峰隔阻,空氣稀薄,行人往往會因此而呼吸困難,頭痛嘔吐以致身亡。

種種嚴峻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雖未能使人們卻步,卻曾令許多人在攀登的路上,萬念俱灰地飲泣而去。

可以想見,絲路的旅行,是冒著生命危險出生入死的旅程。儘管後來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不用面對山谷峻峭、谷深莫測的危險,但海上不可預測的危險,同樣要命。

就連鄭和下西洋,可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巔峰,但也不是一帆風順。除了會遇到海盜掠奪貨物,還要面臨海嘯等惡劣天氣的威脅。

海無風三尺浪,若是遇上颱風等惡劣天氣,船隊要經受大浪和雨淋之苦,而且有偏離航向、觸礁、擱淺的危險。

然而,這條商貿大道還是吸引了不少熱衷於買賣牟利的各式各樣的商人,也正是因為他們,才出現了絲綢之路的繁榮,創造了一個個商業傳奇。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一橫跨東西方的繁榮商貿,不用翻山越嶺,不用漂洋過海,只要在一個小小的房間裡就可以實現了。

一次幫忙發現了財富之門

要說那小房間裡的商業故事,還得從一段網上奇緣說起。

不久前,珠海的李女士在某交友平臺上認識了一個男網友。看照片是典型的商務精英男,聊了幾句後發現是從事進口貿易的。

對方不僅風趣幽默,還跟李女士很聊得來。僅僅幾天,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單身的李女士見對方能幹體貼,一顆芳心就此淪陷。

一天,男友突然問李女士,有沒有空幫他在電腦上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李女士答應了。

隨後,男友給她發來一個海外奢侈品交易平臺的網址,讓她輸入帳號密碼登錄,並指示她購買了一個兩萬多的名牌包。

然後,男友又發來另一個網址,是一個叫「名品奢品匯」的平臺,同樣讓她輸入帳號密碼登錄,把從剛剛奢侈品交易平臺上買到的名牌包放到這裡去賣。

這一買一賣,全都是用的平臺帳戶裡的錢,李女士只是幫忙點點滑鼠敲敲鍵盤,彈指一揮間,轉手就賺了四五千。

李女士忍不住問男友,這平臺到底是怎麼操作的?錢也太好賺了吧!

男友跟她透露,這是他們公司其中一項業務,上面的奢侈品都是海外品牌廠家直供,用戶可以以商場專櫃價的兩到三折低價秒殺。

只要拍下付款,都不用等廠家發貨收貨,就可以到我們下遊公司開發的一個平臺上轉賣。

然後下遊公司會進一步把這些收購回來的奢侈品進行分銷,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

李女士沒想到還可以這麼操作。她深知這一買一賣短短幾分鐘掙錢有多快,然而掙得再多,也只是別人帳戶裡的錢,她頂多算是個操盤手。

要是她也能在這平臺上開個帳戶轉賣奢侈品,那該多好啊,李女士迫不及待地問男友是否可行。

男友說,這樣的好事他早就想過了,只不過這帳戶不是隨隨便便可以開的。這個奢侈品交易平臺不對外,只針對公司的大客戶開放,都是些年消費50萬以上的有錢人玩的生意。

而且公司規定,內部人員不能開戶,他也只是受客戶委託,幫忙操作一下。

原來這個致富捷徑是有門檻的,李女士聽了之後難免有些失落。

到了第二天,也不知道是不是李女士走運,事情又有了轉機。男友意外發現了一個漏洞,操作一下就能幫李女士錄入大客戶會員的身份,以她的名義開戶。

李女士欣喜若狂,仿佛看到金子在向她招手,不過男友囑咐她一定要保密,隨後便拿著李女士提供的身份信息成功開了帳戶。

接下來就是往帳戶裡充值。因為在這個奢侈品平臺上交易,不像我們平時網購時可以跳轉銀行卡、第三方支付軟體付款,這上面的所有交易都需要用戶事先往帳戶裡預存一筆錢,拍下後直接就在帳戶裡扣錢。

男友說,帳戶裡至少要預存5萬塊才能交易。

對於普通人來說,5萬塊錢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李女士聽了之後也嚇了一跳。

不過男友解釋說,換作別的地方,5萬塊錢確實能買不少東西,但在這個奢侈品交易平臺上,最多只夠買幾個名牌包。

公司也是為了方便客戶交易,而且這些錢對他們這種年消費50萬以上的大客戶來說也不算多。

李女士覺得男友說得有道理,但她拿不出這麼多錢啊,難道這到手的鴨子要飛了嗎?

這時,男友提出讓李女士先儘量存,這些年他手頭上也有點積蓄,不夠的話他來補。

之前,李女士在這個奢侈品平臺上看到一款名牌女表,折後還需要1萬塊錢,她想以這塊錶轉賣試試行情,看能賺多少錢。

於是她往裡充了1萬塊,剩下的4萬男友幫她補齊充到帳戶裡。

一切就緒,只等開搶

錢預存好了,李女士馬上就要開始第一次交易。她既緊張又激動,因為不是有錢就能買到,還得拼手速拼運氣秒殺。

隨著倒計時結束,李女士快速按下滑鼠,指尖飛快地在鍵盤上敲下交易密碼,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成功搶到了。

隨後在男友的指示下,李女士馬上又登錄轉賣平臺,輸入剛剛交易的訂單號進行轉賣。

雖然李女士是以專櫃價兩到三折的低價買到的,但這個轉賣平臺也不是按原價回收,他們進一步流轉也是要賺差價的。

最終,李女士花1萬塊錢買到的名表,以12000元賣出,一倒手就賺了兩千,而且很快就從平臺上把錢全部提現到銀行卡。

挖到第一桶金的李女士迫不及待想要再來一單。

這回她看中了一個3萬塊錢的名牌包。秒殺時間一到,點滑鼠,輸密碼,一頓操作猛如虎,轉賣又賺五千五。

當她準備連本帶利提現時,平臺提示一天只能提現一次,所以這筆錢只能等第二天才能提出來。

男友說,暫時提現不了不要緊,反正錢就在帳戶裡,明天再提也不遲,現在關鍵是要抓緊時間去低價秒殺。

李女士覺得有道理,可是經過兩輪秒殺後,奢侈品交易平臺裡的帳戶餘額只剩下1萬塊錢,想要購買更多的商品就要往裡充錢。

男友打聽到,兩小時後會推出今天最後一輪秒殺,是名貴的珠寶首飾,這些珠寶比轉賣名包名表賺的差價要多好多。

他看中了一塊30萬的珠寶,拍下後轉手一賣至少能賺15萬。他跟李女士合計著,他出20萬,李女士出10萬,把這錢先準備好,時間一到就去秒殺。

李女士聽著這豐厚的利潤,決定放手一搏,跟男友湊齊了30萬充值到平臺裡。

然而,這麼大一塊肥豬肉不知道多少人惦記著。時間一到,珠寶被秒光,李女士這回沒發揮好,沒搶到。

儘管男友不斷地安慰她,李女士心裡還是覺得空落落的。十五分鐘後,峰迴路轉,李女士再刷新平臺時,意外地看到這珠寶又重新上架了。

男友告訴她估計是剛剛搶到的客戶帳戶裡沒存夠錢,交易失敗。

李女士果斷拍下,輸入密碼完成交易。

還好她和男友提前存了30萬,這失而復得的珠寶一轉賣,竟賺了16萬。

至此,一天的轉賣就算完美收官了。然而,李女士還意猶未盡。

繼續奮戰,又掙了10萬塊

第二天,李女士一大早就起來聯繫男友,準備新一天的「戰鬥」。有了前一天的經驗,這回李女士很有信心,只要把錢預存好,就沒有她搶不到的寶貝。

於是她打算先去轉賣平臺提現,然後再存到奢侈品交易平臺上大展拳腳。

不料,客服告訴她今天是周末,銀行不上班,提現不了,得等兩天後周一上班才能提現。

李女士想起男友說過,周末平臺有優惠,秒殺價格會更低,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把錢掙了,自己卻束手無策吧。

李女士趕緊找男友商量對策。男友說,他也拿不出更多的錢了,不如去貸款,這兩天掙的錢肯定比貸款利息高多了,他也不想錯過這掙錢的機會。

眼看著平臺上的奢侈品被人一件一件地秒殺,真的是商場如戰場,晚一秒好東西就被人搶走了。

李女士心一橫,馬上去網上各種借貸平臺一共借了10萬塊,而男友也通過各種渠道湊齊了20萬。

就這樣,周末整整兩天,李女士和男友各自在電腦面前,一個負責盯著有什麼升值空間大的商品,一個負責在倒計時結束後下單付款。

兩人在奢侈品交易平臺和轉賣平臺中浴血奮戰,一路披荊斬棘,除了名包名表,還搶到了不少衣服鞋履、首飾項鍊。

小小的出租屋裡,李女士清脆利落的滑鼠聲和鍵盤聲,譜寫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傳奇。

轉眼間,兩天時間她把和男友貸款的30萬花完了,總共賺了10萬塊。

等到周一銀行上班,李女士終於可以從轉賣平臺上把這筆巨額財富提現。

一想到帳戶裡連本帶利有近百萬的資產,李女士搖身一變就是百萬富翁,她迫不及待地打開平臺登錄網址,熟練地輸入帳號密碼後,點擊登錄。

然而試了幾次卻沒有任何反應。

當她去找男友求助時,微信聊天界面卻定格在了「你已不是對方好友」。

平臺崩了,最後連他也消失了……

故事講到這裡,想必各位鐵粉們已經知道,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殺豬盤」騙局。

小編之前也介紹過,這類騙局以交友網戀開始,隨後引誘受害者到虛假平臺投資或賭博進行詐騙。

上面這個故事裡,騙子搭建了一個虛假的奢侈品買賣平臺,並製造轉賣有非常高收益的假象。

為了博取投資者的信任,初次投資後,騙子會讓受害者成功提現本金和利潤,進一步讓受害者放下戒心。等到受害者嘗到甜頭後加大投資,他們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小編再次提醒各位,千萬不要被高利潤和對方的甜言蜜語衝昏頭腦,天上掉的往往是陷阱,而不是餡餅。

END

(來源:珠海刑偵)

相關焦點

  • 海外代購按下暫停鍵:有單也沒法接,轉戰二手奢侈品市場
    疫情在海外的蔓延,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決定關停商圈等人流集中的場所。這讓奢侈品代購們陷入困局,即使有訂單,也沒法接。 常年穿梭在海外各大奢侈品店、商場的代購者們的生活悄然發生著巨變。 更讓王珂不安的是,商場何時重啟已成未知數,是不是要漫無目的地等待下去?
  • 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到賣面膜玉米螺獅粉
    不少代購在這期間轉行,原本賣LV包袋,現在賣螺螄粉;原本主營奢侈品,現在卻不得不加入微商的行當,賣起了面膜、阿膠、水果、一開始留學的時候,做代購就是為了掙機票錢,掙學費,生活費。現在做代購就差點意思了。
  • 在這裡進價50元代購轉手賣5萬,代購手裡假包原單都來自這裡!
    到了現在動物園批發中心每天依然擁有不小的客流量,是不少「代購」們最喜歡進貨的地方要知道很多檔口老闆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有工廠,實際...你提出去工廠看看的話他就露餡了。廣東市場主攻歐美「貨源」、而江浙一帶很多檔口老闆聲稱自己是日韓貨源,其實都是Made In China。
  • 海外代購怎麼賺錢?一晚上掙個一兩萬不稀奇
    代購市場日漸火爆,法國老佛爺的LV多款被清空、香港知名奶粉貨品告罄、美國百貨商城海藍之謎的面霜賣完……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消息,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海代」們,人們開始對海外代購這個行業的充滿了好奇。近日,Chanel中國市場降價更是把海外代購推到了風口浪尖,如果幾大奢侈品品牌都相繼跟進的話,海外代購苦日子也許就不遠了!
  • 那些好好賣正品的代購們,為什麼突然就消失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第一財經發表了一篇《奢侈品海外代購造假調查:650%暴利!》的稿子,又一次讓消費者們人心惶惶。這類報導幾乎每月都能看到,也正是因為這些新聞頻頻出現,如今「代購」總和「假貨」一詞綁定在一起。
  • 我在國外做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到賣面膜螺獅粉-虎嗅網
    4月1日,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2020年時尚和奢侈品全球銷售額將同比下降25%至35%,銷售額相較2019年同期將下降4,500億美元到6,000億美元。不少代購在這期間轉行,原本賣LV包袋,現在賣螺螄粉;原本主營奢侈品,現在卻不得不加入微商的行當,賣起了面膜、阿膠、水果、玉米......
  • 個人海外代購從月流水20萬跌破萬元,轉戰賣床墊|深網
    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這一規模將會達到12.7萬億。海外代購群體中選擇堅持的不僅僅是於麗。每天上午10點,西安,艾蘭會準時往朋友圈發一條代購信息。儘管十天半月都沒有一單成交,但艾蘭還在堅持,不管賣不賣每天都會在朋友圈發點廣告,「不然別人以為你不幹了。」
  • 揭秘|假「海外代購」:這些年你買的代購產品也許正是冒牌貨
    如今的代購日益風靡,誰的朋友圈都有幾個代購的小哥哥、小姐姐。每日曬著購物日程,身上各種大牌,我們就對此深信不疑。昨日一篇為《揭秘假「海外代購」:高仿GUCCI變微商「海淘正品」》的文章火了。文中提到經營高仿貨的店主向前來訂貨的微商介紹,物流可以顯示貨物由國外發貨,包含海外代購票據,清關信息,包的品質上幾乎以假亂真。
  • 「假小票」撐起奢侈品代購騙局
    更有業內人士坦言,高昂的國際運費使得代購不可能存在太大的價差空間,低於5折的代購化妝品基本都是假貨,低於7折的代購奢侈包不可信……混亂的行業環境讓海外代購在人們心中的隱憂更加重一層。  至於假小票的破綻,她說,只有拿條形碼到正品專櫃一掃,才會真相大白。不過,專櫃一般不會提供這種辨別服務,所以賣家往往很自信地支持顧客去驗貨,全無顧忌。  北京商報記者隨即在淘寶網上搜索,「代購小票」、「定製小票」等涉及法律的敏感關鍵詞已被網站屏蔽,但輸入「奢侈品包裝」、「奢侈品全套配件」等,顯示出40餘頁的產品列表中,幾乎都有配套銷售代購小票的業務。
  • 奢侈品網絡代購問題重重:專櫃不提供鑑定服務
    由於名牌皮包、高檔化妝品等奢侈品的國內外價格差距巨大,加上部分頂級的限量版皮包在國內根本買不到,貨真價實的海外代購,確實給不少人帶來「甜頭」。隨著業務量增加,「海外代購」服務還從過去的個人網店,發展成一個個大型的代購網站。而為了強調自己的貨品都是真貨,不少代購網站也打出「空姐代購」、「機場代購」的招牌。
  • 微信朋友圈奢侈品代購是在光明正大賣"假貨"?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手機用戶,發現大多數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有人在做這樣的微信生意,集中在國際名牌LV、香奈兒、卡地亞等奢侈品,他們自稱為「奢侈品代購」。這是一種新的電商「朋友銷售模式」?還是暗藏的「假貨A貨圈」?「奢侈品」代購背後是怎樣的流程?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記者在微信查找一欄輸入「代購」兩字,便出現一連串公共營銷帳號,從紅酒、眼鏡到服裝、包包,種類豐富。
  • 揭露奢侈品代購造假黑幕,一轉手獲利6倍,做工比正品還好?
    隨著高仿奢侈品充斥市場,也讓假代購行業興起,高仿品代購也是一門技術活兒,除了產品要高度逼真之外,相關的票據、物流和後續處理都必須非常到位。一名高仿包銷售人員表示,廠家製作一款高仿品,利潤空間約在20%~30%之間;購買正品的代購者一般獲10%左右的佣金收益,比如在歐美留學的人;而虛假代購通過上述工廠拿到高仿品,再當作從海外代購回來的正品賣給消費者。比如一款1.2萬元的LV包,高仿品的價格在1200元左右,代購買入高仿品後再以約9000元價格假裝是正品出售給消費者,利潤率高達650%。
  • 警方揭露奢侈品代購潛規則 專櫃驗貨都是套路
    「絕對正品、良心代購、支持專櫃驗貨……」近年來,海淘、代購非常紅火,商家們都宣稱自己的商品絕對是真貨。然而,就在「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餘熱還未退去時,南京市鼓樓警方就在轄區某商場內查獲了一批仿冒世界奢侈品牌的箱包,通過對嫌疑人的審訊,警方揭露了所謂「奢侈品代購」的「潛規則」。
  • 奢侈品代購大騙局 假小票騙你沒商量
    更有業內人士坦言,高昂的國際運費使得代購不可能存在太大的價差空間,低於5折的代購化妝品基本都是假貨,低於7折的代購奢侈包不可信……混亂的行業環境讓海外代購在人們心中的隱憂更加重一層。    至於假小票的破綻,她說,只有拿條形碼到正品專櫃一掃,才會真相大白。不過,專櫃一般不會提供這種辨別服務,所以賣家往往很自信地支持顧客去驗貨,全無顧忌。    北京商報記者隨即在淘寶網上搜索,「代購小票」、「定製小票」等涉及法律的敏感關鍵詞已被網站屏蔽,但輸入「奢侈品包裝」、「奢侈品全套配件」等,顯示出40餘頁的產品列表中,幾乎都有配套銷售代購小票的業務。
  • 從奢侈品到衛生巾 外媒:中國代購最好的時代已逝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 外媒稱,奢侈品代購行業已開始滑坡。對於普通代購們而言,現在處於艱難時期。因為歐洲大城市的奢侈品價格遠遠低於中國,中國的關稅、各種其他稅以及供需法則推高了普拉達(Prada)和路易威登(LV)等奢侈品的價格。以高價買進、再以更高價賣出——但價格還是低於中國國內的豪華購物中心:這曾經是代購的業務模式。讓我們把這稱作手袋套利吧。
  • 微信「朋友圈」裡奢侈品代購的背後-微信,朋友圈,奢侈品,代購,背後...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手機用戶,發現大多數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有人在做這樣的微信生意,集中在國際名牌LV、香奈兒、卡地亞等奢侈品,他們自稱為「奢侈品代購」。這是一種新的電商「朋友銷售模式」?還是暗藏的「假貨A貨圈」?「奢侈品」代購背後是怎樣的流程?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海外代購水有多深 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圖)
    隨著海外產品國內走俏,大量的微商、代理、代購奔赴而至,利益誘惑以及低門檻之下,有的代購商帶著低價買進的假貨去國外轉一圈便可提高價格,成本極低的產品經過快遞單號、海外購物單的包裝身價立即上漲……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其中真相往往讓人瞠目結舌。
  • 業內人士提醒海外代購整箱茅臺基本是假貨
    其中,在購買高檔菸酒時,他們多選擇在海外購買,一些海外代購的網店也因此被「推崇」起來。韓國「硬中華」比國內便宜200元馬先生告訴記者,他在一周前和女朋友去韓國旅行,順便在韓國機場免稅店夠買了兩條硬包中華煙,價格是每條220元。
  • 空姐韓國代購被判11年,你的代購掙了你多少錢願意鋌而走險?
    中國剁手黨們真的是過了太多年的好日子了,背貨族享受了很多年海外定價差,平安無事地過著生活在中國,買歐美價格的奢侈品,違法自己也不知道,一度我也以為只要是自用就沒事兒,其實,我們那麼能敗家,自用的量一點都不比小代購少。 大包小包買太多過關被攔的明星,新聞也爆了不止一次了
  • 廣州白雲皮具城調查:海外代購大本營 老外買回當真貨賣
    拉客仔用目光及暗號通過三四道關後,鐵閘門內出現的是一個「奢侈品大甩賣的大集市」。「你可以做海外代購、或者其他平臺賣,這裡的LV和正品一樣。這款專櫃19700元的LV手袋,我們這只要800元。」店家毫不避諱地說,這裡的包以假亂真,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來,專櫃也不提供查驗,大部分宣稱海外代購者都來此選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