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過的小孩長大後都怎麼樣了?——國際不打小孩日

2020-10-04 深圳悠香心理諮詢中心

劉草茵

今天是4月30日,也許對你而言沒什麼特別。但對於孩子們來說卻非常有意義,因為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正如《原生家庭》一書中所說,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 相傳。在心理上越想逃離父母,行為上也就越接近父母,更 容易陷入父母的思維或行為模式怪圈裡。在暴力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對自己的孩子施暴,無法打破循環的原因是,在潛意識裡你無法對抗對父母的忠誠。

為什麼不能對兒童人身攻擊?

小孩子愛惜羽毛、自我珍惜的心思,遠遠超過大人所能想像。許多父母總是認為小孩子罵過就算,等下他就忘了!錯了,小孩子不再向你提起,小孩子換個面具來與你相處。可是創傷已深藏內心之中,而在某個時點與事件的詮釋過程中,轉化為自我觀的某一個部分。

兒童處於家庭權力系統的下位,他一點一滴的自尊幾乎都是父母所賜,他的自我觀是在父母「他人預言應驗」的強大壓力下,辛辛苦苦掙來的。兒童自我弱勢之王國的建立,經常遭受父母或師長不經意的欺凌。小孩子自己知道這一切,所以他珍惜羽毛。他可以接受大人責備他、甚至處罰他,卻無法接受大人直接蹂躪他的王國,否定他的自我。

除了動手打人這一直觀的暴力行為,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從表面上看,語言暴力比體罰顯得文明,但它帶給學生的傷害絕不會比體罰小。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體罰更多傷害的是學生的身體,其痛苦可能是短暫的,但語言暴力的傷害卻是長久的,不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損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殘學生心理健康,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心智失常,喪失生活勇氣,引發厭學、逃學、違法犯罪、自殺等嚴重惡果。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鄒泓說,「同伴或老師實施的語言傷害,還會給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種陰影,致使他們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覺得這個社會是冷漠的、惡毒的,對社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排斥感……」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也叫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

非暴力溝通認為,對他人的指責反映了我們遇到了挫折——他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需要。如果我們指責的那個人恰好是我們自己,那麼,言下之意是:「我的行為不符合我的需要。」這時我們需要去關注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並考慮如何滿足它。相反,如果用苛刻的語言指責自己,我們不僅難以找到解決辦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懲罰的痛苦中。

非暴力溝通模式有四個要素,第一要素是觀察,清楚地表達你觀察到結果,而不判斷或評價。我們可以做一些練習:用「我看到」為開頭來描述事情的經過。例如:「我看到你在這個時間睡覺」,而不說「你真懶」。

國際不打小孩日,除了好好愛我們的孩子,也要關注我們自己的內心,因為每個人曾經都是一個小孩。

微信:18123856339

相關焦點

  • 國際不打小孩日,那些經常被打屁股的小孩,後來怎麼樣了?
    每年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稱「無巴掌日」。「棍棒底下出孝子」,曾被許多父母奉為育兒準則:最常見、殺傷力最弱的是用手,也可能用上各種工具:雞毛撣子、掃帚、擀麵杖……美國《家庭心理學雜誌》一項研究證實,打孩子不會讓孩子變好,反而嚴重影響長大後的性格和行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兩天不罵,提拎甩褂」,一些家長難免還有這樣的想法。
  • 【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2020-05-02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天不打,明天就能打了嗎?
    你小時候挨過揍嗎?4 月 30 日,話題 " 你上一次挨打是什麼時候 " 走紅,勾起了不少網友的 " 挨揍回憶 "。挨揍,對於許多網友來說似乎不再像被揍當時那麼委屈,再提起來語氣輕鬆了許多。" 忘了,我記吃不記打 "" 上一次挨打:半夜不睡覺,躲在被窩裡看 …… 安徒生童話 現在想想非常清純不做作 "但也有網友覺得 " 被揍 " 是自己童年揮之不去的陰影,給自己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甚至長大後 " 會不自覺將暴力的手伸向自己的孩子 "。
  • 「國際不打小孩日」以智慧取代粗暴
    我詢問了我了解過的平時打過孩子的家長:「昨天你打罵了孩子嗎?」截取一二如下:昨天是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可以發現,許多孩子在不打小孩日還是被家長們打罵過,家長很驚訝,還有這樣的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早在1998年設立,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發起。
  • 國際不打小孩日4.30
    國際不打小孩日「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發起的。不打小孩日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節日由美國一個反體罰組織發起,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然而許多家長稱孩子調皮,一天不打上房揭瓦。
  •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家長稱一天不打上房揭瓦
    「國際不打小孩日」  有趣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發源於美國的節日,很多家長表示頭一次聽說,孩子們則稱「這一天要告訴爸媽,無論自己怎麼瘋,都不許打人。」  「不許打小孩?誰設立的?」聽到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孩子已經上3年級的市民徐先生連連發問。  「我家是個男孩,調皮的很,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徐先生認為,這種舶來的節日,並不一定每個家庭都適用。「我小時候,一天挨一頓揍很正常。還有不讓家長打小孩的日子?」  同樣,教育孩子偶爾用「暴力手段」的高先生,也認同徐先生的看法。
  • 有多少父母知道「國際不打小孩日」?
    有多少父母知道「國際不打小孩日」?「聽到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很多中國家長連連發問,表示頭一次聽說。孩子們稱「這一天要告訴爸媽,無論自己怎麼瘋,都不許打人」。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和筆者一樣,如果不是看了媒體的報導,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名字奇怪、內容更奇怪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
  •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你小時候挨過揍嗎?4月30日,話題「你上一次挨打是什麼時候」走紅,勾起了不少網友的「挨揍回憶」。,甚至長大後「會不自覺將暴力的手伸向自己的孩子」。你聽說過「國際不打小孩日」嗎? 為什麼「挨揍」突然再次引起關注?其實,每年的4月30日都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被稱為「無巴掌日」,最早由美國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發起,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
  •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乖小孩值得時刻被愛
    4月30日為國際不打小孩日。家庭幸福長大的熊孩子,知曉今天的節日會當成「捉妖」福利;而如果是《不完美的她》中小女孩穆蓮生了解到這個節日,心境會大不同。劇中,蓮生與媽媽穆靜相依為命,起初穆靜信誓旦旦要照顧好蓮生,只是時間的見證下,一切都在變化。
  • 有誰知道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不僅今天不能打,明天也不能打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今年的主題是「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01國際不打小孩日的由來「國際不打小孩日」最早是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發起,它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俗稱「打屁股」
  • 國際不打小孩日:讓棍棒教育的惡性循環在我們這裡終止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雖然這名字取得跟鬧著玩似的,但這個節日確實存在。 「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是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也可以稱為:拒絕體罰日 、無巴掌日。 節日通過各種活動,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及民間組織參與此盛事。 這個節日還有一個口號:「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當然,這並不是要你攢著一起打的意思。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心理專家:暴力行為會被孩子模仿
    國際不打小孩日原標題: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你的童年挨過打嗎泉州網4月30日訊(記者 陳玲紅)明天就是「五一」勞動節了,但很多讀者不知道,今天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與我們的童年記憶息息相關:國際不打小孩日!
  • 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爹媽打你不差這一天?請用理性代替粗暴
    對於熊孩子們來說4月30日是個好日子第一,明天就要開啟五一小長假咯第二,4月30日是所有熊孩子們紀念的大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真有「國際不打小孩日」?其實,每年的4月30日都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被稱為「無巴掌日」,最早由國外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發起,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這一天,希望沒有人會對小朋友們動手。熊孩子那麼,4月30日我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 今天是不打小孩日,過完今天,如何正確地打孩子?
    記住,今天千萬忍住,一定不能打小孩!因為今天(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全世界人民都在提倡不打小孩。你可能會問,那過完今天就可以打了吧?打小孩的話,打哪裡最合適?既可充分發揮武力的威懾作用,又不打壞?
  • 國際不打小孩日:外國家長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今天(30日)不僅是「五一小長假」,同時,也是一個奇怪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節日的口號是:「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 國際不打小孩日,一起倡議!
    國際不打小孩日,一起倡議!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體罰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多些傾聽,多些耐心,別把「我是為孩子好」當簡單粗暴的藉口!一起倡議:千萬別上手!國際不打小孩日,一起倡議!》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
  • 「國際不打小孩日」,現在還有用棍棒教育孩子的嗎?
    現在幾乎每一天都是一個節日,各種各樣的大家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節日,佔據了日曆的每一天,甚至還有重複的。就算是沒有節日的,有些為了利益也會主動創造出一個,比如我們熟悉的「雙十一」和「六一八」,這兩個節日都是憑空創造出來的。今天是四月三十號,明天就是五一勞動節,那今天是個什麼節日呢?
  • 由國際不打小孩日說起,你還記得童年挨過的打麼?
    【祖龍漢】標註:以下的毒打二字不是真毒打,而是一種對人生無奈的比喻。偶然間在網絡上看到昨天4月30號,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我當時就驚呆了。當年那些毒打,我真的是白挨了麼?基本每一個假期,童年的我都要挨打。
  • 「國際不打小孩日」知道嗎?你還在推行「棍棒底下出才子」?
    」「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似乎自古以來的教育就告訴我們,孩子就是應該打!又不做作業了?打幾下就去了;早上賴床不起來?打幾下就乖乖的起來了;又不好好的吃飯?打幾下就乖乖的去吃了;又去看動畫片了?打幾下就知道錯了......
  • 國際不打小孩日:成熟的大人都不和孩子記仇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是看了新聞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這麼一個神奇的節日,不過我覺得這真的很有意義,需要讓大家都知道。很少看見一個節日的口號這麼接地氣:「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有太多壓制不住火氣的時候,這股火氣對孩子的傷害真的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