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20年海澱高三二模數學考試結束,本次數學試題呈現出哪些新的命題特點,透露出哪些北京新高考命題趨勢?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數學教研組長李振常老師第一時間對本次二模數學試卷獨家評析,並為本屆考生提供二模後硬核衝刺攻略。
傳承創新,基礎和能力並重考查
本次海澱二模試題凸顯出一些特點,李振常老師提到,命題注重數學味道,數學思維,問題解決,傳承創新,基礎和能力並重考查。其中,數列專題由一模一道填空題到二模的一道填空和一道劣構解答題;立體幾何專題由一大一小到二模的一大三小;創新題目由一模的一大到二模的一大一小;函數導數專題由一模的一大四小到二模的一大兩小;三角函數解三角形專題由一大兩小到二模的兩小;解析幾何專題,概率專題,平面向量專題,複數,集合與簡易邏輯不變。李振常老師稱,一模和二模側重核心主幹知識,注重通性通法,及數學素養的考查。
此外,本次試卷結構沒有大起大落的改變,二模試卷結構與適應性測試一樣,十道選擇題,五道填空題,六道解答題;分值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填空題每小題5分,共25分,解答題,立體幾何14分,數列14分,概率14分,導數14分,圓錐曲線15分,創新題目14分,共計85分。
考查內容方面,本次二模試題對複數、集合簡易邏輯、平面向量、數列、立體幾何、概念與統計、三角函數解三角形、函數導數、解析幾何以及創新題進行了考查。
考題涉及「新冠疫情」 注重素材價值引領
在新設問與新考查知識點方面,李振常老師分析,二模與適應性測試保持了一致,所有考點都在新高考的考查要求範圍之內。在試題難度方面,這次海澱二模與3月份的適應性測試如出一轍,幫學生建立了自信心,難度適中,但區分度明顯,亦有所創新,讓不同層次學生均有所獲。
但李振常老師提醒考生注意,本次試題特別注重素材的價值引領。主要表現在選用一些2019-2020年的大事及熱點:試卷第十題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為背景的應用題;第十八題是以國計民生,分層診療的概率題。第四、七、九題是對立體幾何專題的考查;第三、十一題和第十三題是定義和概念的考查;第二、十五題是對函數的考查;第十六題是對數列劣構題目的考查(目前劣構題目出題方向一般都是三角函數、解三角形、數列);立體幾何、導數和圓錐曲線相對容易,志在樹立信心;創新類題目,一般學生可以拿到4到8分;同時,最後一問具有選拔性,需要有思維高度,考生不易得分;尤其是第十四題平面向量夾角,若概念不清,則易出錯。
衝刺階段試題精做,增強時間管控意識
二模即將落幕,目前,距離高考僅剩一個月的時間。在最後的衝刺階段,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數學教研組長李振常老師表示在試題精做、時間管控、認清自我、習慣培養方面,考生都應有相應的策略。
對於試題——精選精做,常做常新。對典型的題目進行多角度多途徑的分析,在複習過程中要著重強調解題的思維,培養對同一數學問題多角度思考及靈活處理的能力,建立知識間橫向及縱向的聯繫。查缺補漏,保溫練習,高考成績大有可為。
對於時間——加強管理,高效靈活。最後階段的複習要有時間管控意識,對於各種題型要有針對性的策略,要求選擇題和填空題30分鐘左右做完,不僅正答率高,還要方法簡單,善於技巧,小題小做,為中高檔題節省出時間,增強信心。對於解答題,劣構題目8-10分鐘,概率8-10分鐘,立體幾何10分鐘,圓錐曲線15-20分鐘,導數15-20分鐘,創新題10分鐘,合理的投入時間和精力。
對於自己——認清自我,科學設計。要從感性認知到理性推導,重視每道題背後真正的錯因,切中要害,查缺補漏,進行總結,在錯誤中求得進步。對於沒有思路的題目,研究得分點,完善解題思路,做好解題後的反思,尋求最佳解答方法。切忌思路不清,東拼西湊。要積極地與老師同學交流,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及時進行方法的更新。
對於習慣——加強培養,持之以恆。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學習上:考生在做題時,儘量一次成型,不走回頭路,不要輕易修改答案,以想代算,忌瞻前顧後,專注於正在解答的題目中,要統籌安排時間,但切記不要在一道題上花太多時間在同道題上,此外,答題時書寫要規範。生活上,要堅持良好的作息、飲食等習慣,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也是高考成功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