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保
「保險之設,起於泰西,不等船貨房屋等項,均可按價立限具保,早有成規,在物主所處不及一分之責,即能化險為夷。」
這是《申報》於光緒元年十月七日起連續半月刊載的《保險招商局公啟》。這段材料一針見血點出了保險的重要作用,即「物主所出不及一分之責,即能化險為夷」。寓意通過保險可以花很小的代價,將損失降到最低。
彼時的中國,洋商保險公司長期壟斷保險市場,迫切需要國人擁有自己的保險公司。
其實,自輪船招商局(現在的招商局集團前身)於1872年創辦之日起,就明白保險的重要性,並且將其寫入了本局條規
「擬由本局自行保險,佚銀兩積有成數,再行設立公司,廣為保險」。
1875年
北洋大臣李鴻章命輪船招商局試圖籌辦「保險招商局」,於是有了本文開頭的那則公啟。
保險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規模較大、作用突出的民族保險企業,開闢中國民族保險事業的先河。
1876年
輪船招商局設立了仁和保險公司。
1878年
設立了濟和船棧保險局。使得輪船招商局在保險業方面的話語權大增。
往事,總被雨打風吹去。
望中猶記,烽火民族保險路。
1988年
5月27日,由招商局創辦的平安保險公司在蛇口正式開業。這是我國第一家由企業參與創辦的商業保險機構。它打破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統天下的局面,將競爭機制引入保險業,成為保險機制改革的一次突破性嘗試。
2020年
7月,原人保集團董事長繆建民,南下香港赴任招商局集團任董事長,接替已逾60歲退休年齡的李建紅。
招商局,特別是旗下的保險板塊再度引起業內關注。
如今的招商局集團,已經連續16年獲評A級央企。旗下保險板塊涵蓋財險、人身險、保險資管、保險經紀等多個業務牌照。業務範圍也覆蓋中國大陸、中國港澳,東南亞等地。
《今日保》梳理發現,招商局旗下的財險公司為1988年在香港成立的招商局保險有限公司,主營財產險、意外險、貨物運輸險、責任保險等。
人身險公司有招商仁和人壽、合資公司招商信諾保險。
保險經紀公司為招商海達保險經紀集團。這是1988年招商局集團全資收購的一家英國保險經紀集團。當年也是開創了中資公司收購外國保險經紀人的先河。
保險老將統領招商局集團,從平安到招商仁和,招商系保險能否重振民族保險大業,再現昔日輝煌,拭目以待。
1
-Insurance Today-
過往:中國平安,此情可待成追憶
1986年春,深圳蛇口。
「我們重操舊業好不好?」一個年輕人對一位長者這麼說。
長者痛快地說了句「好啊。」
彼時,距離招商局創辦保險招商局剛好111年。
這位年輕人就是現在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那一年他31歲,還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社會保險公司副總經理。長者,則是年近古稀的招商局第29代「掌門人」袁庚。
1987年
12月6日,袁庚向中國人民銀行遞交了《關於合資成立「平安保險公司」的請示報告》。
1988年
5月27日,新中國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商業保險機構——平安保險在蛇口開業。由招商局持有51%的股權,工商銀行有49%的股權。
這是繼1876年招商局第一代掌門、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辦中國近代首家民族保險企業「仁和保險」後,招商局與中國保險業的第二次結緣——創辦平安保險。
此後的中國平安創造了國內諸多「第一」——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首家引入壽險代理人機制的保險公司、首家實現綜合經營的保險集團、首家外資參股的保險公司……更是從蛇口一隅走向全球,滬港兩地上市,成為集保險、科技為一體的全牌照綜合金融集團,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中國保險業發展和金融創新進程。
1997年
平安實行股份制改造,中遠集團、深圳市財政局、工商銀行、招商局和新豪時為五大發起人。其中,工行與招商局分別持有約15%股權。
然而,招商局與平安的緣分僅僅維持了15年。
2002年
在中國平安A股上市前,招商局將手中持有的股權14%悉數出讓,作價17億元人民幣。
當年招商局出了多少錢?1988年平安成立的時候,註冊資本3000萬元人民幣+3000萬港元,招商局持股49%,加上後繼的注資,回報約十倍。
平安上市的關鍵時刻,招商局為什麼選擇退出?
招商局集團對外宣稱是,此舉為了更專注經營核心業務。時任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更是表示,於平安保險的投資已得到超過10倍的回報。
而媒體報導的招商局集團的有關人士稱,其所持有的平安股權隨著滙豐集團等外資股東的加入,正在逐漸稀釋,再加上平安選擇其他戰略合作夥伴的進入,招商局的地位及話語權趨弱。
事實上,那時的招商局也被傳出有意整合旗下金融產業,致力於打造出一個涵蓋銀行、財險、壽險、證券和基金的金融集團,平安亦是其眼中中國增長最快且資產質量最好的保險公司。
時至2020,中國平安的A股總市值已達1.5萬億級別,當年14%股份價值2000億元;且平安總資產、淨利潤已經與招商局相當。
2019年總資產8.2萬億,淨利潤超1600億,營收過萬億,且還在高速成長。
同年,招商局總資產9.1萬億元,淨利潤1266億,營收7144億元。
時也,命也。未來的歲月中,平安有極大概率登頂世界最大金融企業市值之位。
招商局與平安的緣分雖已止步,但是卻從來沒有放棄在保險板塊的經營,此後招商信諾人壽、招商仁和人壽相繼成立,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招商局的保險系,進入了一個新篇章。
2
-Insurance Today-
時下:招商仁和人壽,打鐵還需自身硬
招商局仁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原由招商局董事長李建紅親自兼任董事長。隨著李建紅的退休,有著豐富保險行業從業經歷的繆建民是否將繼任招商仁和人壽董事長一位?
對於2017年3月開業的招商仁和人壽來說,復牌或許比開門更合適。
這家公司,由深圳市招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現持股33.33%,以下簡稱深圳招融)聯合中國移動、中國航信等8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
而天眼查數據顯示,招商局輪船有限公司持有深圳招融100%股權,而招商局輪船是招商局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在招商仁和的成立大會上,李建紅曾表示,此次復牌,將中國民族保險業的歷史往前推進了近60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同時,發起股東包括央企、地方國企、優秀民企,是深化國企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具體實踐。
註冊資本50億元,可見招商局集團對之的重視程度,這一註冊資本罕見於新興公司。
雄厚的股東實力,還見於業務發展中。《今日保》統計發展,2017-2019年招商仁和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3.71億元、27.55億元、104.84億元。其中,分紅險、意外險、傳統險增長可謂迅猛,以2019年為例,分別同比增長951.75%、457.14%、117.86%。
渠道方面,則是「大樹底下好乘涼。」,銀保開道。
2019年報顯示,招商仁和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前四位的保險產品中,主要銷售渠道涉及銀行代理渠道。其中,招商仁和招禧兩全保險(分紅型)和招商仁和招惠兩全保險(分紅型)為單一的銀行代理渠道進行銷售,合計原保險保費收入61.87億元,佔招商仁和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59%。
與此同時,2019年招商仁和人壽關聯交易中,涉及保險業務和保險代理業務累計金額43.06億元,其中與招商銀行及其關聯方累計關聯交易金額42.29億元,銀保業務代理手續費支出合計137.25萬元。
銀保渠道是優勢,過度依賴則是弊端。其實成立以來,招商仁和人壽業務也是不斷試水,多條線布局。
2019年招商仁和人壽斥資4938萬元收購海達保險經紀的90%的股權。對此,招商仁和人壽表示:
「將其作為公司創新業務運營主體,協助布局全國範圍的網際網路和財、壽一體化的銷售市場;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同業異業資源整合,打造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生態系統;同時依託大數據分析技術使保險產品場景化、碎片化、標準化,增加產品黏性,滿足客戶更高需求,提升銷售規模」。
與此同時,招商仁和人壽宣稱開啟「新零售」模式,藉助中國移動、國藥控股的資源優勢,結合合作方的線下門店聯合銷售,豐富線下代理渠道業務。
「保險+醫養」戰略也是招商仁和人壽當前布局的重點之一。2019年招商仁和人壽完成對招商局仁和養老投資有限公司的投資,出資4998萬元,持股達51%,布局目的在於發展持續照料型養老社區,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
或許是成立時間尚短,上述業務均不見太多起色,成立三年合計虧損約10億元。業務增長最猛的2019年,虧損-5.07億元。
保險收入增長的背後,對資本的消耗也是顯而易見。2020年招商仁和人壽增資15.99億元,註冊資本至65.99億元。伴隨這一增資,曾並列第一大股東的中國移動退居第二大股東,招商投資控股股權由20%上升至33.3%。
2020年,對於招商仁和人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
招商仁和人壽公開表示,2020年是其未來三年實現價值成長的開局之年,並制定了「扭虧為盈」戰略規劃,持續推動「價值引領、創新驅動、科技賦能、風控保障」策略等。
今年4月,銀保監會批准招商仁和人壽增資方案,註冊資本從50億元增長至65.99億元。8月,招商仁和人壽又將迎來新的董事長。
不管是「富二代」,還是「官二代」,面對市場競爭,打鐵還需自身硬。
3
-Insurance Today-
共振:招商信諾人壽,任重而道遠
招商系旗下有一家中外合資公司招商信諾人壽。招商信諾成立於2003年,是中國加入WTO後,第一家獲準成立的中外合資壽險公司。目前由信諾北美人壽保險和招商銀行,各持股50%。
自成立以來,招商信諾都算得上是合資壽險公司中的優等生。2016年,招商信諾晉升保險業百億元俱樂部一員,2019年保費收入180億元,淨利潤13.79億,總資產588億元。
招商信諾還是國內第一家宣布,不採用代理人隊伍的「另類」保險公司,以電銷走出獨特商業模式,較早實現了盈利。當然,股東招商銀行在銀保渠道助力不菲,尤其是信用卡中心功不可沒。
藉助外資股東助力,招商信諾人壽保險是國內最早做高端醫療保險的公司之一,截至目前已經布局了強大的醫療系統。
公開數據顯示,招商信諾人壽目前在國內已與800多家公立及私立醫療機構建立起直付醫療服務合作關係,包括主要城市、主要醫院的特需門診和國際診療部。在海外,依託股東信諾集團,招商信諾人壽共享其全球醫療網絡,高端醫療險客戶可以尊享超過150萬家的醫療機構網絡。這保障了招商信諾人壽的高端醫療客戶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最合適的醫療解決方案。
早在2017年,招商信諾人壽依託當時的健康險事業部,成立了全資的健康管理子公司。該公司可以為客戶提供從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到就醫協助、慢病管理等集預防、治療協助、康復輔助於一體的整體醫療服務解決方案。
招商信諾人壽總經理兼執行長賴軍更是在去年公開表示,未來健康險繁榮的背後一定是健康管理,而健康管理背後一定是大健康生態的建設,所以招商信諾要抓住塑造和參與生態的機會。
其實,自成立以來,招商信諾和大多數外資主導的壽險公司一樣,走的是中高端的路線,追求價值發展,經營情況頗佳,但規模有限。
更值得一提的是,招商信諾資管公司獲批籌建,有望成第四家外資保險資管。該公司成立將成功為招商系保險增添一塊保險資管牌照。
而外資股東美國信諾在海外資管市場經歷過多輪經濟周期,擁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具備國內大部分資管機構比較欠缺的全球資產配置能力。這更是為招商信諾資管帶來無限遐想空間。
後記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隨著55歲的金融帥才、保險老將繆建民執掌招商局集團,招商系保險有望風雲再起。
頭頂第一大央企、千億淨利、9萬億+資產的招商局集團大盤子向下,銀行、證券、保險、直投、多種金融板塊頗為齊全,全牌照、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是招商局集團的利器之一。
分版塊一觀,每個板塊都是群星璀璨。
銀行板塊,招商局發起、並作為最大股東的招商銀行,是中國領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零售業務較早確立了行業領先地位,在資本回報、資產質量、資本市場估值等指標均居國內上市銀行前列;證券基金板塊,招商證券是中國領先的上市證券公司之一,博時基金亦是目前中國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管理資金規模過萬億……
幾相比較觀之,保險板塊略顯弱勢。招商仁和尚幼小,仍然嗷嗷待哺;招商信諾押注的高端醫療競爭,及外資身份規模終有限;至於財險板塊致力於香港市場,而保險資管則尚未營業……
加之博大的金融版圖中,《今日保》還發現一位久違的保險帥才——1965年出生的吳宗敏現為招商海達保險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做過多年「老三家」之一太保集團副總裁、產險董事長兼總裁,也曾任招商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這種級別的保險人才對於招商系保險板塊或許也是一重助力。
再看HK的獨特總部地位、大灣區的徐徐而來,無論是從自身版圖補缺還是區域站位,皆給了招商系保險再度成長的時代機遇,或許也是之再次扛起民族保險大旗的時候。
凡是未來,皆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