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蜜蜂是一種社會性極強的動物,一群蜂,主要由蜂王、雄峰和工蜂組成,其中蜂王是領導者,負責繁衍後代,工蜂是搬磚、幹活兒的,負責養育蜂群,至於雄峰,他們的定位就比較特殊了。
顧名思義,雄蜂就是雄性的蜂。蜂王雖然名叫蜂王,其實是雌蜂,工蜂壽命短,沒有交配的能力,讓蜂王受精這個任務就落到了雄蜂身上。
一般,一隻新蜂王誕生過後,都會進行一場「婚飛」,在空中迎接她的是許多隻雄蜂,他們和蜂王交配,在蜂王體內留下後代,這些後代最終會成長為蜂箱裡的工蜂。
一般情況下,新蜂王只會進行一次婚飛,便可以滿足一生生產所需,可若是受精不足,也會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婚飛,如果婚飛次數太多,會增加蜂王受傷的機率,進而影響到整箱蜂的存活。
所以,雄蜂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整箱蜂的質量,可一旦和蜂王完成了婚飛,雄蜂還有啥用呢,答案是:沒有用。
養蜂30多年的老蜂農唐五叔說:雄蜂這輩子只知道一件事:交配。如果還有另一件事,那就是吃。雄蜂食量大,特別能吃,如果一個蜂群裡雄蜂多了,工蜂的食物就不夠了。
而且因為雄蜂和蜂王「婚飛」之後基本沒有用,出於為整個族群考慮,工蜂會把這些沒用的「貪吃鬼」趕走,甚至直接殺掉。
不僅是蜂群容不下雄蜂,蜂農看到蜂箱裡雄蜂多了,也會覺得是個麻煩事兒,他們會選擇控制雄蜂的數量,一旦出現了雄蜂脾,直接割掉,或者把蜜脾提起來,人工滅殺,總之勤勞的蜂群裡,是容不下雄蜂這種「懶漢」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