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網時間:2021-01-15 11:03:31
1月1日開始,我國「史上最嚴禁塑令」正式生效,普通塑料製品退出生產生活已被強制要求。
如今限塑令落地近半月,執行成效如何?對商家和市民的生活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走訪打探。
【塑膠袋消耗大戶農貿市場,環保塑膠袋全面替代普通塑膠袋】
一大清早,農貿市場最熱鬧。
從農貿市場出來的消費者,手裡都拎著幾個塑膠袋,這是各地市場的常態,這裡每天有大量的塑膠袋消耗。
1月13日一早,河南商報記者來到鄭州中原區冉屯路電廠路附近的白莊生活廣場,大門東側就是一個水果店,附近來往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大量塑膠袋被掛在商鋪門口兩側供人取用。水果店老闆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門口掛著的塑膠袋有兩種,都是環保塑膠袋,「去年就買了,是比以前買的貴一點。」
一家蔬菜店的老闆說,自己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購買環保塑膠袋了。環保塑膠袋比普通塑膠袋貴一些,她向河南商報記者展示了大小不同的塑膠袋,她並不十分清楚,為什麼要換成稍微貴一些的袋子,「市場讓我們統一換的。」
白莊生活廣場蔬菜攤位上的環保塑膠袋,店主介紹有幾種大小規格
繞著市場走一周,各類店鋪,基本上都更換帶有環保標識的塑膠袋。買菜的多是中老年人,他們對是否更換成環保塑膠袋,並不十分在意,其對塑膠袋的要求多是,「結實,能讓我拎回家都行,這些袋子回家還能當垃圾袋。」
一路上,自己攜帶推車或者無紡布袋、舊塑膠袋的消費者,並不多見。
【每家商戶需多花30%左右的錢,用於購買環保塑膠袋】
「這次限塑令手腕兒硬,我們市場方早就更換環保塑膠袋,對市場的商戶們進行了通知。」白莊生活廣場市場方的王先生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生活廣場共有100戶左右的商鋪,市場方向上級單位確定了何為環保塑膠袋後,將選購方法告知各商戶,王先生說,「我們只告訴他們怎樣購買符合標準的塑膠袋,但不推薦購買渠道。」
商戶們都十分配合。「前幾年,有四家商戶因為塑膠袋不合規被處罰過,所以新政策下來,大家都怕被罰款。」王先生說,「罰款的費用肯定比購買環保塑膠袋高,對商戶們還是有一定威懾力的。」
白莊生活廣場一家調料商鋪上掛著的環保塑膠袋
據媒體報導,2020年12月初,可降解塑料PBAT的價格是2.3萬元/噸,但到了2021年1月初,已經漲至2.6萬元/噸,短短一個月漲幅達13%。
上遊原材料大幅漲價帶動下,可降解塑料價格水漲船高。對於起點稍高的餐飲連鎖店來說,多出來的成本或許容易承受,但對於利薄的市場普通商戶而言,塑膠袋成本的上漲,會對收入有多大的影響?
「至少在購買塑膠袋方面,他們需要多花30%的費用,」王先生分析,「不過,到現在為止,市場方也沒有收到商戶們過於對成本上漲的抱怨,倒有身邊的朋友抱怨,可降解材料的塑膠袋沒有普通塑膠袋結實,更脆一些。」
【大型商超塑膠袋價格上漲7毛,有消費者直呼「不要了」】
農貿市場環保塑膠袋成為主角,那麼大型商超的情況如何?
1月13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來到中原區中原萬達廣場,在金街探訪時發現,大多數飲品店、包括2020年12月中旬,還在使用普通塑料吸管的書亦燒仙草奶茶店等,都全線下架了普通塑料吸管。
中原萬達金街一蜜雪冰城飲品店,還在使用普通塑料吸管,工作人員稱僅剩這些庫存
但也有例外。在金街上,不到一百米就有三家飲品店,河南商報記者留意到,每家店的吸管擺放區,紙質吸管和普通塑料吸管各佔一半,其中一家店的店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普通塑料吸管為未消耗完畢的庫存,待用完之後,會全部更換成紙質吸管。
在二七區京廣路經營外賣店的段先生說,店內盛裝食品的紙盒早已換成環保材料製品,「我們一直都是找工廠定製包裝盒,因為訂單量大,所以價格也比較穩定。」
世紀聯華冉屯路店的工作人員說,今年1月1日後,超市更換了可降解塑膠袋,價格也有相應的調整,「之前分大小兩個規格,費用是4毛和2毛,」工作人員對河南商報記者說,「現在分大中號,中號比之前的小號規格略大,價格分別是4毛和3毛。」
目前,超市購物袋價格的調整,大部分消費者能夠接受,工作人員說,「今年1月到現在,對比去年同期,超市對塑膠袋的銷售量,下降了10%左右。」
沃爾瑪中原萬達店的可降解塑膠袋價格漲幅驚人,收銀員說,同樣大小兩個規格的購物袋,材料更換成可降解後,大塑膠袋由3毛升至1元、小塑膠袋由2毛升至5毛,「很多人一聽價格後,都說不要塑膠袋了!」
沃爾瑪超市小號購物袋5毛錢一個
在收銀臺,不少人在得知塑膠袋價格後,驚訝地直呼「太貴了!」
據有媒體報導,在鄭州其他幾家大型連鎖商超,塑膠袋單價也有3到5毛的漲幅。
塑膠袋價格高了,反而變得更「嬌氣」。河南商報記者買了牙膏等包裝有稜角的商品,收銀員說,「你提著袋子,一會兒可能就戳破了。
【對於仍銷售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商家,消費者可撥打12315進行舉報】
此次限塑令的推出,力度大、範圍廣,以此刺激了國內可降解行業的發展。加大生產線、擴產能是一方面;對於前端使用者,例如各商戶和消費者,還需要強化環保意識。
就拿購買超市的環保塑膠袋而言,漲幅幾毛錢,還是多數消費者能承受的範圍之內,「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忘記帶購物袋、臨時性購物的現象也是常事。」白莊生活廣場市場方工作人員王先生分析。
除去這些,生活習慣的變遷,塑料製品的確方便的屬性,讓消費者擺脫不了對其的依賴,「沒有塑膠袋時,大家挎個菜籃子買菜,現在有車了,菜籃子不方便,不如塑膠袋對於形狀的可塑性強,在『方便』面前,消費者很可能就將環保拋之腦後,」王先生對河南商報記者說,「所以,對限塑令的推行,我感覺應該是有序推進,並且拓寬環保產品的可替代性,研發出更多便利的產品,增加需求終端可選擇的寬度。」
「大家都知道環保是正確的,環保事業也需要世界範圍內的努力,但是真正落實到個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好執行。」王先生闡述自己的想法,「說實話,現在依靠的就是政策的規約。」
比如在塑料製品的銷售環節,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說,如果市民發現還有商家銷售普通塑料(不可降解)製品時,可以撥打12315進行投訴舉報,一經查明,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直接對其進行查處,「之後,我們會進行線索的移交和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