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9日2019年北京世園會開園以來,各地遊客紛至沓來,截至5月2日晚,開園僅3天的時間,就已有25萬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北京世園會已然成為「五一」遊客打卡「聖地」。
在園區內,中國館等旅遊熱門景點人山人海,門前排起長隊,最長等候入館時間都要數個小時,但實際上,世園會的景點不僅如此。今天上午,記者探訪園區,發現了東線和西線兩條「冷門」線路,和中國館等熱門景點相比,雖然遊客人數不多,但景點卻一點不「冷」。
今天上午8時左右,記者從6號門進入場館,直接走到植物館,入館的人流相對較少,不需要排隊即可入館。志願者告訴記者,植物館的客流高峰出現在9時30分之後,因此在此之前,遊覽體驗相對舒適。在植物館裡,熱帶風情撲面而來,1000多種超過2萬多株熱帶植物在場館裡隨處可見。從南方專程「移民」北上的紅樹林將展現植物如何「逆境求生」;珍貴的海椰子將告訴遊客它的種子如何靠堅硬的殼漂洋過海、萬裡長徵;來自非洲的彌勒樹是植物界的駱駝,它將用大「肚子」告訴遊客在缺水的非洲如何改變自己的身體,用儲水的方式尋求生存,遊客們在這裡可以感受熱帶植物的花樣魅力。
經過1小時左右的遊覽,記者從植物館走出,向南進入百果園。百果園佔地面積100畝,是本屆世園會上單體最大的園藝展示區,在如此大面積的園區裡,遊客可以盡情拍照遊覽。在園區裡,遊客可以欣賞到12個樹種、180個品種、6000餘株果樹,品種涵蓋了鮮果、乾果,仁果類、核果類、堅果類、漿果類以及砧木類、觀賞類等北方果樹,是名副其實的「百果園」。
百果園向南一拐,步行不足百米,便可進入百蔬園,記者看到,室內展區包括蔬菜博物館、蔬菜劇場、蔬藝生活區和百蔬科技區四個板塊。走進蔬菜博物館,遊客可以在其中體驗虛擬實境帶來的時間和空間的穿梭;蔬菜劇場將為遊客帶來多場與蔬菜相關講座、論壇,並可以參加互動體驗課程;在蔬藝生活區,這裡有各類蔬藝產品,感受蔬菜與生活的不可分割;百蔬科技區則集中展現蔬菜生產的現代科技,從番茄百科、植物工廠到蘑菇世界和精緻百蔬,帶遊客感受科技的魅力。
逛完百蔬園,往北步行10分鐘左右,即可進入百草園,這裡是北京世園會唯一一個以中草藥文化為主題的園藝展園。因為位置相對偏西,這裡的遊客更少,但園內的亮點可一點都不少。直徑1.4米的超大靈芝、芍藥銀杏、沙漠中草藥肉蓯蓉等近500種中草藥悉數亮相。佔地3.2萬平方米的百草園以陰陽五行文化為靈感來源,精心營造出與木、火、土、金、水對應的五大創意空間展區。記者在展園中部的「土之長夏區」看到,展園正中,有一株珍貴樹木——被稱為植物界「活化石」的銀杏。在樂草廣場內,這裡還種植了三株百年牡丹。除了百年牡丹,這裡還有一株百年紫薇,不少遊客圍著這株珍貴的紫薇拍照留念。
記者發現,在「三百園」的周邊,有二月蘭花海等美景可供遊客拍照,「這兒人真好,隨手一拍都是美景。」幾位遊客為自己選擇了人少景美的西線景點感到慶幸。到了中午時分,遊客就可以向北前往園藝小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昨天一整天,小鎮遊客數量在1.6萬人左右,人數較少,遊覽環境相對舒適。園藝小鎮佔地8萬平方米,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隆慶街,一部分是花海和花園,遊客可以在天田山、永寧閣的腳下,可以邊吃飯邊賞花賞景,愜意十足。
從園藝小鎮出來向南,步行10分鐘便可欣賞到世界園藝大師的園藝設計作品。在國外設計師展園,這裡匯聚了來自英國、德國、日本、美國等8位國際園藝設計師的作品。走進兩位英國設計師設計的名為「新絲綢之路」的展園,雖然面積不大,設計師以連接北京和伊斯坦堡的古代商貿路線作為展示線索,沿途都是絲綢之路景觀帶的植物,構建一個從北京到西方的花園旅程。
今晨7時30分,記者駕車來到北京世園會1號門前停車場,停車場入口處已經排起數百米「長龍」,然而向西拐至6號門門前停車場,這裡不需要等候,直接可將車開入停車場。6號門檢票口人也不多,提前購票的遊客手持身份證,只需幾秒鐘的時間便可進入。「和1號門相比,我們這裡人少多了,今天特意提前半小時開門,進門更快了。」一位在門口執勤的保安告訴記者。
走進6號門,首先會遇到一個十字路口,記者發現,大部分遊客都選擇往東走,只有很少數遊客選擇向西或者向北前行。「從昨天的情況看,有七成遊客在這個路口向東去了東邊的中國館、國際館,只有三成往』三百園』、園藝小鎮方向走。」路口,一位志願者正忙著給遊客指路,為了幫助遊客提高遊覽效率,他們也會向遊客多介紹「三百園」、植物館、國外設計師展園、園藝小鎮等西線景點。
一位志願者告訴記者,西線遊覽的最佳路線是先前往植物館,再逛「三百園」,中午時間再到園藝小鎮吃飯拍花海,飯後再到國外設計師展園遛彎「消食兒」,半天的時間就可以逛完西線的所有景點。
愛園藝、愛生活,領略園藝生活的魅力,感受國際園藝文化的熱情。遊客從4號門入園,可以在生活體驗館切身體驗園藝讓生活更美好,然後幽徑漫步,欣賞卡達館、德國館、英國館等風情各異的國際展園,會發現世界之大,五彩繽紛。
走進四號門,前行約100米至十字路口,西北側就是生活體驗館。與別的展館不同,生活體驗館各展館的外牆不是石塊就是木片,加上展館外用竹子搭建的走廊,無不體現「縱橫阡陌的山水田園,多樣融合的生活村落「的理念。生活體驗館由中庭序廳、延慶展區、生態氣象展區、茶專題展區、咖啡專題展區等11個展區組成。走進中庭序廳,遊客會發現這裡利用了坡道及水系,以水生植物作為基底,6組砂巖浮雕牆打造出濃鬱的生態氛圍,讓觀眾體驗園藝生活之美。在生活體驗館東南側的生態氣象館,遊客可以實時查看氣象信息和未來1至7天的天氣預報,尤其是「氣象生日大數據」,觀眾可以輸入自己的生日和出生城市,氣象大數據可以立即反饋您出生那天的天氣情況,互動性非常強。
走出生活體驗館,往西南方向漫步,展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大片世界園藝展示區,這裡有著大量從各國運來的特色植物。比如阿聯展館中,就有從他們國家運來的超過兩百種植物,包括棗椰樹、檸檬樹、木瓜樹、香蕉樹,其中一棵棗椰樹重達3噸。
穿過世界園藝展示區,遠遠地就看到了94把鋼結構的「花傘」,那是國際館最標誌性的建築。來到國際館之前,遊客最先路過的是世界氣象組織園,這片1548平方米的園子精緻美麗,通過花溪遊覽帶、草坪休閒區、濱水體驗區、林下互動區打造海棠迎客、鏡林花影楓影鏡廊、霧幻花溪等景觀,您還可能看到氣象衛星模型和可攜式自動氣象站。
在94把「鋼鐵花傘」之下就是國際館,世界各地園藝在此薈萃。從世園臺階步入地下一層的下沉廣場,通過下沉廣場北側的走廊,便可到達國際館登陸廳入口。面積為1260平方米的登陸廳以「水潤萬物」的脈絡貫穿整場,通過動態投影、機械裝置以及細膩的剪影雕刻,讓遊客充分感受一場微風細雨的場景體驗,晶瑩剔透的「水滴」從天邊飄來,地面蕩起微微的漣漪,轉而又被洲際園藝巡遊之旅所吸引,在亞洲版塊看到水車的轉動,聽駝鈴作響;在歐洲版塊看鬱金香盛開,花蝴蝶飛舞……國家與國際組織展區裡,18個展位可讓遊客遍賞亞非歐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園藝產品、景觀和成就,實現不出京城遍覽世界園藝。
很多遊客都會選擇從2號門入園,以便直奔國際館。從記者上午的體驗來看,這屬於「欲速則不達」。早晨7點50分,2號門檢票口就已經排起了多條200多米長的隊伍,工作人員也表示「不好說」何時能安檢完進園。
此時,記者沿著2號門前的延康路往東北方向走上不到10分鐘,到了4號門,記者驚喜地發現,這裡竟然不需要排隊,1分鐘不到就能驗票安檢入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即使昨天遭遇超大客流的情形下,遊客從4號門入園也沒有超過半小時,相比1號門、2號門要快許多,「我們高峰期開啟了5條驗票通道,10個安檢口,保障力量不比其他口小,加上遊客相對較少,進園速度會快很多。」一位工作人員說。
進了4號門,園子還比較清靜,遊客就可以去生活體驗館看看,在園子裡散散步。逛世園會,看園藝,賞美景,本身圖的就是慢節奏的愜意。然後就去國際館。此時2號門的洶湧客流才剛剛進入園區,遊客已經妥妥地在國際館外佔據了排隊進館的「先機」。
逛完了國際館已經臨近中午,不少遊客已經有些倦意,走出國際館就是世界園藝展示區。記者注意到,不少國家的展館都具備購物、休息功能,大家可以在這裡歇歇腳,領略異域風情,買一些當地有特色的紀念品,補充一下水分和食物,然後繼續逛其他心儀的展館。如此整條線逛下來,既節省了時間和體力,又提高了遊園的質量。